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7地表形态的塑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7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 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 07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标解读细化】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地壳物质循环 3.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2017 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 07 地表形态的塑造 4.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图,分析其成因和分布。 5.以景观图、地形示意图切入,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思维发散训练】 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2.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 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 4.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5.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 6.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 7.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 8.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9.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10.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11.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12.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 【参考答案】 1.不能,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2.要避开,向斜是储水构造,若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隧道有可能透水变为水道。 3.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4.不是。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 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5.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6.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流水侵蚀而成,后者以流水堆积为主。 7.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 8.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9.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 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10.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11.有没有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水的含沙量和水的流速等因素有关。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水 含沙量大,在流速减缓时泥沙容易淤积下来。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黄河三角 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12.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河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 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 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 替进行的,因此上述规律并不正确。 【归纳梳理知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__。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断裂带 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喷出地表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地貌 【答案】生物 崩解破碎 侵蚀 【注意提示】 (1)判断某一地质作用是否属于内力作用的基本方法,一必须是自然作用,二必须是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2)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 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的相互转化。 2.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生成物质 原物质 地质作用 岩浆岩 _______ 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和已生成的 外力作用( 、侵蚀、 、 堆积、固结成岩) 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作用(温度、压力) 岩浆 各类岩石 作用 【答案】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沉积岩 风化 搬运 变质 重熔再生 四、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 ②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 , 两翼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 蚀成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 , 两翼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 蚀反而形成 (2)规模:褶皱山大的可绵延数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 【答案】波状弯曲 较老 较新 谷地 较新 较老 山岭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 垂 直 方 向 : 相 对 下 降 的 岩 体 形 成 ; 相 对 上 升 的 岩 体 发 育 成 。 【答案】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 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 和火山锥两部分。 【答案】压力 中央喷出口 火山口 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 为主, 为辅 主要分布在 和河谷地 带 前进 原因 修建 的成本和 难度均低于 这里地势 ,施工难 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答案】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迂回 公路 铁路 相对和缓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 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 于维修护养。 六、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初期:以 和下蚀为主,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呈“ ”字形。 (2)中期:河流在凹岸 ,在凸岸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3)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 。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形成。 (2)类型:冲积平原,由 (山前)、 (河流中下游)和 (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 区)三部分组成。 【答案】溯源侵蚀 V 侵蚀 堆积 槽形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七、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呈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上。 2.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上,形成明显的 。 3.冲积平原:(1)沿河发展,形成 ;(2)沿海岸发展,形成 。 【答案】条带状 河漫滩平原 洪积扇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条带状 沿河聚落带 沿海岸聚落带 【注意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 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剖析高考真题】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4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 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 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 2 题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 1 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 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 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 7 题,学生容易被 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 B,这就要求 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 第 8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 9 题, 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 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 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 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9、A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名师点晴】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带;两 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 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 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 (2016•北京卷)图 3 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 4 题。 图 3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4.D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 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答案选 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岩浆涌出和岩石圈运动箭头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 T 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 形成。完成第 5、6 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 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答案】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 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 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 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 19~20 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9.D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 19 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 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 作品。读图回答1-2 题。 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⑤ 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 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 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 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 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 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 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 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 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 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 作品。读图回答1-2 题。 2.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⑤ 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 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 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 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 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 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 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 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 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 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2015•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4.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 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 C。 5.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 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故选 A。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 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 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 2 所示古火山的岩浆 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 3-4 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 C 4. A 【解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 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作用的侵蚀, 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2015•上海卷)(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 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1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 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13、D 14、D 【解析】 考点:常见岩石。 (2015•新课标 I 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 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距起点间的距离越大,反 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 1975 至 1978 年间,两者 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 正确。 12、在 1992 年—1997 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 沙量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 沙淤积强烈,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小,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 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C、D 错。 考点:流水作用。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 造 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015•广东卷)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的是( )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答案】B 考点:流水的侵蚀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是一道简单的文字选择题,没有图表信息,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 解运用,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河床的岩石性质和流域 地区的降水量有关,而河流的流程长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28.C 【解析】试题分析:28.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而 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所形成故 C 正确。 考点:考查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 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 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河流地貌,结合书上所学知识,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 型的区别,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是属于堆积地貌。 (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5、C 6、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名师点睛】 图中岩层序号代表着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 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 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其为沉积岩层,如是岩浆岩,会把原 来的沉积岩层切断。 (2015•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 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 1 为观测点相关信 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底层新老关 系 地层代 号 观测点坐标 新 老 C (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 50′59″E) D (31°38′10″N,117°50′19″E)(31°38′57″N,117° 50′52″E) S (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 50′43″E)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A B C D 【答案】11、D 12、C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做 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要注意材料中一句话,考查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 (2015•福建卷)图 4 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c 河谷 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 列问题。 9.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 a、c 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 两翼岩层新.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①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 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②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③山谷:等高线地 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④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 为盆地。⑤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⑥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 相交的地方 ⑦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 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015•上海卷)(五)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12、2 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C 12、C 【解析】试题分析:11、板块张裂处易形成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碰撞挤压易形成地震、断裂及褶皱。C 正 确。12、海洋是接受外力沉积的环境,构成海洋板块的岩层表层往往形成较厚的沉积物堆积进而形成沉积 岩。这些沉积岩中含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沉积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或在高温下 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C 正确。 考点:板块构造、物质循环。 (2014·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 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 7-8 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8、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的沉积 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 B。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地质构造。 (2014·山东卷)图 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 5(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 11-12 题。 11、根据图 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 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 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11、B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2014·大纲卷)图 2 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 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4~6 题 4.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A 5.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 A。 5.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 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 K 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 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 C。 6.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 K 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 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 K 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 的北侧。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植被类型和板块构造。 (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 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11.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 【答案】10、A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1、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山体较小;片岩的沉积层较薄,不会形成陡峭、林立的群峰;板岩为变质岩,该 区不具备大面积形成变质岩的高温和高压的环境条件;而石英砂岩硬度较大,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 形成该地貌景观。故选 D。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 7-9 题。 图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 30 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 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蚀能力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答案】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外力作用、地质灾害。 (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 10,完成 31-32 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 10b 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31.A 3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图判读及外力作用。 (2014·海南卷)如图 8 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 8,完成 18~20 题。 18、图 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图 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答案】18、A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20、若山脉先形成,河流流向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 A 和 B 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 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河流上中下游水量大小的判断;水坝选址;河流流向的成因。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 2 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 拍摄的照片。读图 2,完成 8-10 题。 8.图 2 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 凹岸 D.入海口 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 2 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 2cm 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 能反应图 2 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答案】8.B 9.C 10.D 9.图 2 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 侵蚀,与之类似。 10.图 2 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 图是均匀分布,B 图是中间 小两端多,C 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 D。 考点:该题考查地貌类型和成因。 (2014·北京卷)图 4 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 6、7 题。 6、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6、A 7、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3 上海卷)(三)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5.C 6.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2013 浙江卷)图 1 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 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 5 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5.D 沉积物 岩 浆 沉积岩 变质岩 ①③ ⑤ ②⑦ ④ ⑥ 岩浆岩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此题涉及曲流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实际应用,考查学生读 图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013 江苏卷)图 3 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 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 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 7-8 题。 图 3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B 【解析】 7.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在河流弯曲处,凹岸 受流失侵蚀显著,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为流失的 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8.根据河流的流向,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于河流的上游②③支流。根据金刚石矿的岩石为金伯利岩,金伯 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火山岩。图中②处为岩浆岩,所以有可能找 到金刚石矿。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岩石的分类。 (2013 福建卷)图 4 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9~10 题。 图 4 9.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D 10.C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貌和外力作用。 【考点归纳总结】 一、内力作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 形式 地壳 运动 水平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 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 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 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表现 形式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 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 地势起伏 2.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 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 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运 动方向 岩层变 化 对地表 影响 例证 相互关系 水平 运动 平行于地 表 岩层发 生水平 位移和 弯曲变 形 形成绵 长的断 裂带和 巨大的 褶皱山 脉 喜马拉雅 山、东非大 裂谷、大西 洋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在 一定时间和空间有 主次之分,从全球范 围看,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 运动 垂直于地 表 岩层发 生大规 模的隆 起和凹 陷 引起地 势的起 伏变化 和海陆 变迁 意大利那 不勒斯海 岸的变动、 台湾海峡 的形成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在 一定时间和空间有 主次之分,从全球范 围看,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3.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 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 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 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 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 形成板岩。 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可用下图来表示: 【学以致用】读下图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A , B , C , D ,E 。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 发展变化起 作用。 【答案】(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 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 (2)A、B、C、E、F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 主导。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 岩作用等。 2.风化作用及其分类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 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 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 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 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 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 芽、溶蚀洼地等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 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堆积作用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 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 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 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4.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主要侵蚀方式 以下蚀和溯源侵 蚀为主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 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形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 “V”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 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 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 而深,下游宽而浅 5.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洪积—冲 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 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 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 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 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 形,冲积扇顶端到边 缘地势逐渐降低,堆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土壤深厚肥沃,既 不旱也不涝,是高 产田所在地 河漫滩 平原 河流中 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 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 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 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 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 广 土壤肥沃,易旱易 涝、粮食产量不稳 定 三角洲 平原 河流入 海口的 口外海 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 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 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 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 坦,河网稠密,河道 由分叉顶点向海洋 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形成 盐碱化,影响农业 生产 6.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差 较好 河流地貌 类型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地貌 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 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 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 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 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 丰富,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运 和海上运输 【学以致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 (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分析如下: 地貌 形成 分布 聚落 甲 峡谷 流水侵蚀 多分布在山区 多分布于河谷平地 乙 三角洲 河流堆积 多分布在河口地区 多分布于河流下游平原 丙 流动性沙丘 风力沉积 多分布在内陆 受风沙影响,多为散居、 流动性村落 【答案】(1)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外 (3)山区 河口地区 (4)C 【例 3】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 A.峰林 滑坡 B.冲积扇 泥石流 C.新月形沙丘 地震 D.火山锥 火山喷发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答案】(1)B (2)A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构造特征 构造地貌 实例 现实意义 褶皱 背 斜 当水平的岩层 受到地壳运动 产生的强大挤 压作用时,岩 层发生弯曲变 形 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 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 中心老,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 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 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 马 拉 雅山脉、 安 第 斯 山脉 找矿:良好 的储油构造 向 斜 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 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 中心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 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 坚硬,不易侵蚀,成为 山岭 找水:良好 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 强大的压力或 张力,超过岩 石 承 受 的 程 度,岩体就会 发 生 破 裂 错 动、位移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 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 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 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 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 岩块,常形成谷地、低 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 成沟谷、河流 华山、泰 山 、 庐 山、东非 大裂谷、 渭 河 平 原、汾河 谷地 工程建设如 隧道通过断 层时必须加 固;水库、 大坝等选址 应避开断层 带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学以致用】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C________。 (2)从地貌上看 B 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 A、B 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理 由。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 A、B 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 【答案】(1)背斜 断层 (2)山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3)A 处。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岩层较稳定),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 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不易积水);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4)A 处。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地貌。 (2)B 图是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 合 理 的 活 动 , B 图 中 的 景 观 出 现 不 断 蔓 延 、 扩 大 的 趋 势 。 治 理 这 种 危 害 应 采 取 的 措 施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 据 等 高 线 数 值 判 断 , C 图 中 地 形 是 五 种 基 本 类 型 中 的 ____________ , 判 断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 据 岩 层 的 新 老 关 系 判 断 , 该 图 地 质 构 造 是 ____________ , 判 断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 处 地 形 的 形 成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图地貌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 图是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西北,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土地的荒漠化等问题严 重,因此,人类要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大力植树种草,继续营造“三北”防护林。C 图是对地质构造 和地形的考查,首先要弄明白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区别:地形是指地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山地、丘陵、平原、 谷地、盆地等),而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后所留下来的痕迹,即地下岩层的状况(背斜、向斜、断层等); 其次,要明白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用岩层的年龄判断背斜、向斜。若是背斜成山,则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若是背斜成谷,则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若是向斜成谷地,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向斜成山,则 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 250 米 向 斜 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四、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 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 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 滇藏等公路,后有青 藏铁路 线路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 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 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 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 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 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 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 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 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 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 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 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 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 地伸展;②陇海铁路 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 展;③襄渝铁路沿汉 水谷地伸展;④成昆 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 伸展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 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 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 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 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 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 新铁路均沿山麓分 布,连接绿洲 【学以致用】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区计划修建 B 镇到 A 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 (2)修建 B 镇到 D 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 C 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 ” 画出。 (4)由于在山区的 E 地发现煤田,准备在 F 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这需要 _________条件做保证。 【答案】(1)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2)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的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 C 镇经济发展 (3)修人工运河 图略(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画) (4)修建铁路或公路 科学技术 【针对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 1】 缅甸是翡翠原石的主要产地,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80%以上,是世界上宝石级翡翠的主要供应国。下图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石圈中的物质,字母表示各类地质作用。据此回答 1-2 题。 1.缅甸翡翠原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原石及其成因的是( ) A.①-F B.②-G C.③-I D.④-A 2.缅甸境内多地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汕头南澳岛某海滩出露的花岗岩中,朝向大海一侧岩石光滑圆润,而背向大海一侧的岩石呈同心圆状 的破坏状态(见图 1)。读图完成 3-4 题。 图 1 图 2 3.海滩上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地壳物质循环图(图 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导致背海一侧岩石破坏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如图 1 所示。 图 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 图 1 图 2 5.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 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 2 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⑥ 推覆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 构造。读“某推覆构造示意图”(图 1),回答 7-8 题。 图 1 7.图 2 中表示图 1 中飞来峰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 图中字母代表地质作用 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和岩石 图 2 A.f→甲 B.a→丙 C.d→丁 D.e→戊 8.飞来峰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其中 c 表示外力作用。读图回答 9-11 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冷凝作用 B.b-重熔再生 C.d-沉积作用 D.e-变质作用 10.石油和天然气多储藏在( ) A.Ⅰ B.Ⅱ C.Ⅲ D.Ⅳ 11.图中箭头处还可以画上相反方向的箭头的是( ) A.a b B.c d C.a e D.c e 读下图,完成 12-13 题。 12.甲地为峰林,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板块挤压 B.地壳抬升 C.流水溶蚀 D.冰川侵蚀 13.图中( ) A.甲处岩层曾发生褶皱 B.乙处由内外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 头圆脑”。据此完成 14-15 题。 甲 乙 14.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被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15.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 16-17 题。 16.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17.下列山脉与阴山成因不同的是( ) A.华山 B.泰山 C.安第斯山 D.庐山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 答 18-19 题。 18.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9.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使一个 河流发展成为主河系。下面右图是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最终被切穿, 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 20-21 题。 20.河流流量最终减小甚至消失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21.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22.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2.B B 本题组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地震的成因。第 1 题,根据材料可知,该翡翠原石为变 质岩,从图中看出①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图中 A、D、C 为风化作用、B 为沉积 作用、F 为固结成岩作用、E、G 为变质作用、H 为重熔作用、Ⅰ为冷凝作用。故选 B 选项。第 2 题,缅甸处 于我国云南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故选 B 选项。 3-4.C D 本题组考查了物质循环及地质作用的判断。第 3 题,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知识可知,图 2 中 丁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甲为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 C 选项。第 4 题,朝向大海 一侧岩石光滑圆润,是由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背海一侧岩石“呈同心圆状的破坏状态”,是温度、大气、 水等因素变化造成的,应为风化作用。故选 D 选项。 5-6.C A 本题组考查了物质循环、岩石类型及地质作用。第 5 题,据题干可知,组成大峡谷的岩石 应为沉积岩(粗砂砾石),图 2 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故选 C 选项。第 6 题,图 2 中,①②③④⑤⑥各环节中,①④为外力作用,②③表示变质作用,⑤为高温熔化,⑥为冷却凝 固;天山地区气候干燥,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应为风力的侵蚀作用。故选 A 选项。 7-8.C A 本题组考查了岩石及地貌的成因。第 7 题,从图中看出飞来峰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因此它 为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地质作用形成,故选 C 选项。第 8 题,从飞来峰的岩层序 列及形态看出,该岩体实际是左侧岩体的一部分,上面的两个岩体是下面褶皱构造的一翼,受水平推力向 右侧位移了,因此该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水平挤压导致上面岩体离开褶皱构造,并形成断层面和上覆体, 后来经过外力侵蚀,形成图中的谷地。故选 A 选项。 9.B 若 c 表示外力作用,则Ⅲ表示沉积岩。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Ⅳ为岩浆,则Ⅰ为岩浆岩、Ⅱ 为变质岩。进而推出 a 为变质作用、b 和 d 为重熔再生、e 为冷凝作用。 10.C 由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天然气多存在于沉积岩中,即图中的Ⅲ。 11.D c 表示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也可以变成沉积 岩;e 表示岩浆经过冷凝作用变成岩浆岩,而岩浆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可以变成新的岩浆。 12.C 甲地为石灰岩分布区,峰林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13.C 甲处岩层呈水平方向延伸,故未发生褶皱;乙处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丙处坡度大,易发生滑 坡;丁处为向斜成山。 14.C 湿润地区因雨水侵蚀作用强,丹霞地貌“腰身”处土壤浅薄,再加上地势陡峻,植物难以生长, 故丹霞地貌出“腰身”。 15.A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主要是受风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16.D 图中有明显的断层标志,河套平原地势低平,故应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从外力作用角度来看, 该平原位于黄河沿岸,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17.C 据图可知阴山为地垒,即断块山,华山、泰山、庐山都是断块山,安第斯山为褶皱山。 18.A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 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 19.C 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20.A 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ab 河地势比 cd 河高,河流袭夺的结果只能是 b 河段的水不再流向 a 河 段,或是流向 a 河段的流量减小,导致 a 河段流量减小;b 河段位于袭夺河道的上游河段,流量不受影响; c 河段接受部分 b 河段的水量,流量增大;d 河段位于袭夺河道的上游河段,流量不受影响。 21.C 图中显示的河流分水岭两侧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说明这里降水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 主,风力作用较小。又因为这里是山岭,地势高,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 22.(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 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解析: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 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 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 貌。 【强化训练 2】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 97 座火山群、62 处地 热泉,盛产翡翠玉石。图 9 为“岩石圈 物质 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回答 1-2 题。 1.腾冲的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玉石及其形成过程的是: A.②、I B.④、N C.③、M D.⑤、H 2.腾冲所在的地形区山高谷深,形成其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1.A 2.D 2.峡谷为典型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选 D。常见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U 型谷 等,可形成峡湾、冰蚀湖等;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 崖等;风化作用主要是对地表附近裸露岩石的破坏作用,最常见的是花岗石球状风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读某区域地层剖面图,图中数码①~⑦代表岩层,回答 3~4 题。 3.岩层①④⑤⑥从新到老的排序是( ) A.①④⑤⑥ B.⑥⑤④① C.⑥①⑤④ D.①⑤④⑥ 4.推断岩浆活动以前的地质演变过程( ) A.侵蚀、沉积、断层、沉积、侵蚀、沉积 B.沉积、侵蚀、沉积、断层、侵蚀、沉积 C.断层、侵蚀、沉积、侵蚀、沉积、沉积 D.沉积、侵蚀、断层、沉积、侵蚀、沉积 【答案】3.C 4.B 下图中 1~5 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完成 5~6 题。 5.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A.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 6.甲处缺失 3、4 地层,主要原因是( ) A.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B.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 3、4 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答案】5.B 6.C 【解析】第 5 题,图中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有褶皱分布,且有明显的断层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 下的痕迹。第 6 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成 1、2、3、4 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 地层弯曲变形,甲地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甲地位于断层上升一侧,地壳抬升,又由于背斜顶部受 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所以缺失 3、4 地层。 我国 1000 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 百步相当于现在 1 108 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 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8.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D 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 9~10 题。 9.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变质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沉积岩 10.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⑤①②④ 【答案】9.C 10.C 【解析】第 9 题,②⑤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③属于沉积岩,④属于侵入岩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 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第 10 题,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 11-12 题。 1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11.C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形成原因。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 EF 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图甲 图乙 13.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EF 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14.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 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13.C 14.B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不同程度地记录了流域环境的演变过程。德 雷沃河位于印度尼西亚,属伊里安岛内较大河流之一,流域中上游有砂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局部)河 流阶地演化和现状图,回答下列 15-16 题。 15.关于德雷沃河流域推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砂金矿 B.河流流程长、流量大,适宜发展航运 C.流域内农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D.大规模开发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16.图中阶地 2、阶地 3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风力堆积 【答案】15.C 16.A 【解析】 考点:外力作用,河流侵蚀地貌。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 17-18 题。 17.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 A.发源地 B.上游 C.从北向南 D.平原 18. 据图中信息,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北向南 D.从南向北 【解析】第 17 题,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主要以侧蚀作用为主,出现连续的河湾。图中的河道形态比 较弯曲,所以主要出现在平原地区。第 18 题,在河流的上游主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为主,形成的是“V” 型谷;在河流下游,河道展宽,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形成“U”型谷。 因此,从图中所给的①、②、③ 处的河谷形态来看,①处为上游,③处为下游,所以河流是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7.D 18.A 19.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32 分)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12 分)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4 分) (3)结合图中信 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16 分) 【答案】(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 风力堆积的结果。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 1:乌鲁木齐处于中国特大煤田之一的准噶尔煤田的中部,又被准噶尔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 田和吐哈油田所包围,所以又被称作是“油海上的一只煤船”。 材料 2:岩石转化过程示意图。 (1)材料 2 中①②③代表的三类岩石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由①到③的地质作用 发生必须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4 分) (2)根据材料 2 和所学知识分析沉积物沉积下来,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煤炭?煤炭作为沉积岩主要的特 征是什么?(4 分) (3)除煤炭之外,新疆也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6 分) (4)根据新疆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推测新疆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与现在有何不同,并说明在煤 炭、石油形成之后主要地壳运动过程。(6 分) 【答案】(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温度 压力 (2)经过沉积作用,埋藏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碳化(或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煤炭。特征:具有层 理构造。 (3)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天数多,风力大。 (4)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现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煤炭、石油形成之后, 地壳一直处于下降过程。 2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区域为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 2 万,面积为 500 km2,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 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 1 428 m。 (1)比较图中 A、B 两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8 分) (2)判断图中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并说明理由。(12 分) (3)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8 分) 【解析】第(1)题,先根据图中水系的分布判断出 A、B 之间有一山地作为分水岭;再结合海洋的位置可知, A 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最后还要考虑湖泊对降水的影响。第(2)题,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 要根据该流域的地形条件、城镇的分布、三角洲的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 堆积而成的,因此要从上游来沙量、海浪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 【答案】(1)A 地降水多于 B 地。A 地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大气受湖泊的增湿作用较大,空 气湿润。B 地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主要属于种植区。理由:乙河流域内城镇数量多,说明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加之乙河河口形 成三角洲,说明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 (3)甲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 相比,甲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河口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活动 影响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