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李白《________》) (2)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3)《劝学》中,以金、木为喻来阐明学习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选择。(5分) 小明独自居家学习期间,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他想选一则座右铭来警戒自己,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B.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D.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下列推理有效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人持有当场门票,那么,他就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此人不持有当场门票,所以,此人不会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 B.如果资料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那么木箱肯定有破损;但木箱完好无损,可见,资料不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 C.如果书包的影子在,那么,书包就在;既然书包在,所以,书包的影子在。 D.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这个人就会发烧;此人未患肺炎,可见,此人不会发烧。 二、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失误,还是失格 单跃进 ①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也有竭力维护的。其中有貌似公允的批评,认为这是相声演员在热心京剧传播时出现的失误。言下之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帮着京剧“蹭热度”就没事了。我倒以为,这个糨糊捣不得。很显然,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两码事,不能混淆。 ②我们不妨看看,张云雷这一脚,究竟“崴”在哪里了。 ③或许,这个年轻人对京剧程派是爱好。这很正常。因为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尤其是京剧。比如,相声始祖朱绍文就是京剧丑行出身。比如,相声将学唱太平歌词作为其四门功课之一。比如,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 ④相声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像生”,是一种伴生的滑稽表演。而相声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生成,是在19世纪下半叶。那时,当红的文娱是京剧、莲花落等。流行红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宫中的老佛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地召艺人进宫演戏唱曲。有记载说,艺人赵星垣进宫演唱莲花落,老佛爷观之赞赏有加,言其“唱文武忠勇,扬国泰民安”,遂赐名莲花落为“太平歌词”。这般火热和流行,处于艰难成长中的相声艺人自然是要“蹭”其热度的,生存需要嘛。就像朱绍文,从京剧扭过身来,说起相声,竟成了相声始祖。那时,相声艺人若不会唱太平歌词,不学点儿京剧,就是没本事。久而久之,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梳理这层关系,不是说相声蹭了京剧的热度,而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侯宝林先生的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京剧的。上世纪80年代,侯先生领衔,京津相声名家几乎“全梁上坝”演出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相声界的盛事。 ⑤可见,张云雷拿京剧说事儿,没毛病。至于“蹭热度”,谁蹭谁都可以。以他的精灵,断然不会拿不红不火的京剧演员来说事的。所谓“蹭热度”,无非是紧跟热点,提升关注度的意思,就是主动寻求与观众趣味的链接。按接受理论来讲,即调动受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经验,拉近与受众的认知和感知距离,进而使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说白了,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 ⑥问题来了,相声应该怎么迎合和调动观众? ⑦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态度。一代代相声艺人已经在发展相声的实践中,做出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就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 ⑧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侯先生的相声,现存的至少也有上百段吧。无论什么话题,或砸挂开涮,或现挂开逗,竭尽诙谐机趣之能事,却从来不脏、不腻。反而,观众在开怀尽兴之余,可意会些许浅近平常的道理。而像《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其讥讽效应还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听来依然有趣。可见,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这样的相声,听者不厌。 ⑨当然,相声是直接娱乐观众的,这是它的基本属性。照本宣科不是相声,即兴灵动才是相声。所以,相声被认为是需要智慧的活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是包袱设计和抖搂。而演员之间相互砸挂嘲弄,或应变现挂,则是惯常的表演手段。艺人的智慧高下,才艺深浅,乃至性情冷暖,甚至人格尊卑,都在这方寸刹那间或隐或现。其即兴的、充满不确定的舞台行进状态,对观众有迷痴般的魅惑;而演员或自嘲自黑,或装傻充愣,或故弄玄虚,或夸张错会,在几无穷尽的喜剧(乃至闹剧)手法的挥洒搬弄中,领受观众的痴情与追捧。相声没有了这样的特质,有失鲜活。但这样的特质,若没有边界和戒律,容易使演员迷失,掉进无节制无限度的玩笑深渊。这就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和沉沦。 ⑩对此,相声业界对此早有警惕。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人们愤怒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人伦德行,无视社会公序良俗,无视相声业界职业规范。那一刻,张云雷背离了相声,让相声艺术失格了。他这一脚,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 ⑪本来,张云雷是有机会避免此次失格行为的。视频里,捧哏演员已经递话提醒了,“她,可是女的”。但凡他有点意识,转而自嘲,尚可化险为夷。然而,他忘形了,手舞足蹈,一意孤行地猥琐着。可以想象,此时捧哏的心里泛起一句“救不回来了”。再则,有人翻旧账,类似情形在张云雷并非首次。显然,就不能用“失误”为其搪塞了。 ⑫话语至此,不能不说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这种关系,不惟相声,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文艺界有共识,怎样的演员造就怎样的观众,艺术家的品性决定艺术的品质。倘若艺术家对自身艺术的品性操守失去尊重,甚至自我作践,那么就不必指望观众会尊重与呵护你理应挚爱的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更需要同仁们的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无论欣盛,无论落寞。 2019﹣12﹣19 解放日报 (1)第②段“崴”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2)对第④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顾相声发展历史,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历史悠久。 B.借赵星垣宫中演出,说明了老佛爷对戏曲的喜爱。 C.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拿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 D.以相声借助于京剧,说明没戏曲基础难说好相声。 (3)根据文本,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相声借助于戏曲曲艺既推广了戏曲,也丰富了相声的逗趣手段。 B.相声艺术要受到欢迎,需要调动观众,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 C.相声演员或自嘲自黑可以,但要知所禁忌,否则就会失格沉沦。 D.演员与观众是相互制约的,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 (4)第⑧段写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请分析其写作意图。 (5)本文的题目是《失误,还是失格》,作者是怎样论证其观点的?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脚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公里,25分钟,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 一个为身体,一个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吧。去了能早回?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我说,好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窸窸窣窣地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想法。 ⑩每天,母旁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护着。 ⑪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⑫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解放日报》2019.7.18) (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4)文末写“蒲公英”很有韵味,请分析作者写此的意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到江边渡头送朋友光禄卿刘孺时所作②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1)这首诗与下列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 A.黄庭坚《登快阁》 B.陶渊明《饮酒》 C.白居易《琵琶行》 D.左思《咏史》 (2)能用于评价该诗特点的一项是( ) A.清新明丽 B.慷慨豪迈 C.含蓄蕴藉 D.缠绵哀怨 (3)本诗紧扣“不及”而写,试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汤兆京传 (侯方域) ①汤公名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也。为孝廉,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壬辰,登进士第,官丰城令。丰城岩邑,公下车期月,立变其俗。有巨盗范绍九者,劫掠袁、临、吉、赣之间。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豫章数千里之患以平。报最,征拜御史。 ②神宗帝将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公临决。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沈相国一贯倾其同官沈鲤大兴妖书狱,为罗织计,属会审。公独以其事坐曒生光,狱得解。又尝特疏请福王之国,寝夺嫡谋。 ③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乡人皆曰:“汤公,长者。”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喘息汗下,公意气自如。或今日谴责,而明日更言之。公父家居,叹曰:“吾儿向循循书生,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④初,汤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宾尹故不识公,一日朝会,问人曰:“孰为汤伯闳?”人指示之,宾尹悚然。既废而叹曰:“吾目中空无人,向独睹汤公意动,今果为所中矣。” ⑤先是,沈一贯欲杀天下贤士大夫,分立门户,报复私怨。传至宾尹,为高弟子,卒未及有所为而败。其后,屡起屡仆。又四十年,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则前此持之者,公力也。公以论太宰赵焕擅权,挂冠归,病卒,年五十。后天子知其贤,常思之,赠官太仆卿。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下车期月 ②京察未榜之前一日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而单骑掩之( ) A.遮蔽 B.袭击 C.抹杀 D.关闭 ②寝夺嫡谋 A A.阻止 B.罢免 C.丑陋 D.睡卧 (3)请用“/”为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4)将第④段画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 (5)简析第⑤段“又四十年”在文中的作用。 (6)根据①②③段相关事迹,概括汤兆京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汤兆京的品质 求解不应 ________ 擒范绍九 ________ 争不杀曹 ________ 面折廷诤 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张荆州序 张栻客问于某曰:“张荆州之行,子将何以告之?”某应之曰:“吾将告之以讲学①。”客笑曰:“若是哉,吾子之迂也!荆州早岁发策大廷,天子亲擢为第一,盛名满天下。入司帝制,出典藩翰,议论风采,文章政事,卓然绝人。上流重地,暂兹往牧,所以寄任之意甚重,而天下士亦莫不引领以当世功名属于公也。夫以位达而名章,任重而望隆,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某曰:“子以吾所谓讲学者果何也邪?盖大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②矣。信如子言,荆州若挟是数者以居,则仆尚何道?惟荆州方且退然若诸生,曾无一毫见于颜面,此仆之所以叹息慕向,而讲学之说是以敢发也。盖天下之物众矣,纷沦轇轕③,日更于前,可喜可怒,可慕可愕,所以荡耳目而动心志者何可以数计。而吾以藐然之身当之,知诱于外,一失其所止,则迁于物。夫人者,统役万物者也,而顾乃为物役,其可乎哉?是以贵于讲学也。天下之事变亦不一矣。几微之形,节奏之会,毫发呼吸之间,得失利害有霄壤之势,吾朝タ与之接,一有所滞塞,则昧几而失节。其发也不审,则其应也必盩④.一事之隳,万事之所由隳也,岂不可惧乎?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吾役者也。吾于天下之事无所厌,而事无以汩⑤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我,皆吾心之妙用也。岂不有余裕乎?又岂有穷极乎?然所谓讲学者,宁有它求哉?致其知而已。知者吾所固有也,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载以极其变,即事即物,身亲格之,超然会夫大宗,则德进业广,有其地矣。夫然,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致君泽民,真古所谓大臣者矣。然则学其可忽乎?《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某既以此告客,于荆州之别也,遂书以为献。 【注释】①讲学:研习,学习; ②画:止,停止; ③纷沦轇轕(jiāo gé):杂乱、众多的样子; ④盩(zhōu):乖戾,悖谬; ⑤汩:扰乱。 (1)可填入第(2)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 B.乎 C.矣 D.焉 (2)对第(1)段的理解与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客之言,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 B.以某之言,交代了本文讨论的话题。 C.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核心观点。 D.运用主客问答,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3)第(4)段画线句中“是数者”指的是________。 (4)简析第(5)段画浪线句的论证效果。 (5)结合第(3)到第(6)段的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得出“然则学其可忽乎”的结论的。 三、写作(70分) 作文。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向往着幸福,也往往通过不懈的努力、用尽一切手段去追求幸福。然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幸福却常常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段话可以启示我们如何去获取幸福。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 【答案】 渌水荡漾清猿啼,梦游天姥吟留别 香雾云鬟湿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 渌水荡漾清猿啼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字:渌、荡、姥) 香雾云鬟湿(重点字:雾、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绳、砺) 按要求选择。(5分) 【答案】 D 【考点】 赏析句段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从“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可以看出,小明学习不专心,那么“座右铭”应从专心的角度提醒小明。解答时首先理解各选项的意思,再选出符合要求的项。 【解答】 A.意思是“善于统治别人的人,能够管理好自己”。强调治理国家的人,首先应当善于“自治”,否则便治理不好国家。不合题干要求。 B.意思是“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谈的是认识和行动。不合题干要求。 C.意思是“竹子丛生时互相不倚靠,哪怕自己是孤独的,也不恐惧”。侧重的是独立,不合题干要求。 D.意思是“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意思是一心不能二用。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B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逻辑关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推理错误,虽不持有门票但有可能是工作人员,也会被允许进入。 B.判断“资料是否在运输途中散失的”的依据很多,“木箱”是否损坏只是其一,不能作为唯一判断依据。 C.推理错误,“影子”存在与否还与光线有关。 D.推理错误,“肺炎”不是“发烧”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 二、阅读(80分) 【答案】 张云雷在相声中对京剧的调侃在某方面存在问题 C C 以侯宝林大师为例,论证了相声应该在迎合观众的同时,对观众进行引导,具有说服力,与张云雷的不当表演形成对比,突出相声表演要具备积极的社会意义。 首先,以张云雷调侃京剧演员语言失当,网友的不同态度,引出文章的论题﹣﹣张云雷的表演是失误,还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接着,回顾相声历史,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以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接着又以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论证相声在迎合观众的同时,更要引导观众;然后,指出相声即兴灵动的特点容易使演员迷失,有一定的禁忌约定;最后,得出结论,张云雷的表演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并呼吁艺术家要有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要通读全文,找出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上下语境体会词语的丰富意蕴。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浏览语段,根据内容,看上下文安排了什么样的内容。然后从整篇入手思考段落的作用。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必须以文本为据进行合理的推断。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了解论述类文本结构大致规律的前提下,梳理行文线索、路径和脉络,理清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过程。 【解答】 “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文章开头说“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后文说“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综合来看,这个词是作者表明的对张云雷调侃京剧的定位。 C.第③段最后是“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第④段从相声的前世谈起,提出“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接着以侯宝林的相声为例加以证明,所以本段的重点就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 A.错解了相声和戏曲曲艺的关系,原文第④段“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B.“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错,第⑤段是“进而使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原文第⑤⑥段“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既要迎合,更要引导”,这样才能调动观众。D.“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错,忽视了演员自身,原文第⑫段“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第⑧段第一句是“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显然本段采用例证的方式,紧承上段“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说明“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侯宝林和张云雷是正反两个例证,作者批评张云雷的做法背离了相声原有的积极作用。 文章第①段从张云雷事件谈起,得出“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第②段引出下文,第③段由“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谈到“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第④段写相声的前世,介绍戏曲曲艺和相声渊源及关系;第⑤段说相声要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第⑥段提出如何迎合的问题,第⑦段指明“既要迎合,更要引导”,第⑧段以侯宝林大师为例,论证了相声应该重在对观众进行引导,第⑨段列举了“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和沉沦”的各种情况,第⑩⑪段评价张云雷的行为是“对相声艺术的背离”,第⑫段提出要具有“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总结全文。 【答案】 运用反复,连用五个“看着”,突出了母亲看着我离开时的情态,只是简单的目光注视,表现了母亲的质朴,具有感染力,与第2段“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形成照应。 第二段划线句写了我回老家的过程,省略主语,堆叠动词,罗列地名,突出了我回老家的动作的过程性与方向性。 不能删去,第5段划线句与第2段末“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相照应,反复出现,与下文母亲展现的生活智慧相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质朴。 作者写蒲公英,实则在写母亲,蒲公英是母亲唯一留在田里没拔的草,作者以蒲公英象征母亲,母亲将这片田牢牢地掌控,在这片田,有母亲的家。有母亲的生活,有母亲的智慧,所以母亲深深的扎根于此,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赞美。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①总领下文;②承上启下(过渡);③总结全文;④为后文作铺垫;⑤照应。内容上作用应是: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含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 【解答】 “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五个“看着”,运用反复手法,写出母亲对“我”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母亲除了看着,并无更多的语言与煽情的举动,与后文“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形成呼应。 语言特点:用语简短,写出“我”的一系列动作与途径的各个地方,写出“我”为回家而“大费周章”的过程,“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突出“我”回家时方向性的明确。 不能删去,这句话与“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一句话形成呼应,从而更好地塑造母亲勤劳、朴实的形象;也为后文“母亲问,烧哪个?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等母亲在田地中的智慧形成对比,更突出母亲从劳动、田野中学习到“我”所不知道的知识的质朴形象。 “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结合全文来看,其实并不仅仅是在写蒲公英,更是在借蒲公英写母亲一生不离开土地的形象;母亲如同蒲公英一样,扎根泥土,从田野中获取营养、获取知识、获取智慧,最后一句“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更是表达出作者内心对母亲的高度赞美之情。 【答案】 B D 全诗从不同角度集中描述了“不及”:站在江边望着逐渐远去的船而兴叹的诗人,渐听渐远去而微弱的鼓声,行到水际天边与云为邻的帆船,原先舟船停泊处的空飞鸟,送别亭上的已散人,晚秋寒林的正下叶,垂钓者亦将暮归而欲收纶,诗人和友人相背渐远的距离。这些描写都暗示了一个“晚”字,表明诗人送人而不及的情景。 译文: 面对着江中的小洲,依依不忍离去;站在这江边的渡口遥望着远去的船只。 随着朋友的船渐行渐远,那船桨摇动的声音听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渐渐与云彩接近。 会看朋友船听过的地方,只有几只小鸟;再看那离亭中,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 傍晚风寒,林间的树叶纷纷落下;日暮黄昏,钓鱼人也正准备收拾回家。 为什么要让我们背离得这么远,一个远去江汉,一个归返城中。 赏析: 此诗共十句。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风帆逝去的远望图。“依然”是依恋,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内心是何等懊丧。从“长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够窥见其情绪的起伏,有如这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也可以把它看成两个镜头。第一层次“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两句是电影长镜头中的远景,写船已经远去的情状。友人开船时的打鼓声已在江空中绝响,而去帆也如脱弦之箭到了很远的江际,似乎已经与云为邻。这两句都是写诗人注目的那个远去所在。 紧接着的四句是第二层,可以看作近乎特写的近镜头。诗人回过头来写自己身边的情景,也就是朋友刚才离去的那个地方。“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这个泊处是朋友离船所泊之处,离亭是朋友离去前曾经逗留过的亭子。诗人所以特别注目,或许是因为没有来得及送别友人,因而对与友人刚刚驻足的地方产生情感上的牵连和迁移,其中有睹物思人的意味。泊处已空,只剩有飞鸟在盘旋往还,飞鸟是不领会诗人的离别之苦的,依旧追逐嬉戏,这就更加撩拨了诗人的惜别之情。离亭依旧存在,人却已散去,物是人非,徒增感慨。诗人写鸟亭的实有,更反衬出泊处的空寂和朋友之间的散落。下二句“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仍是承上二句,说的是天气寒冷而树木纷纷落叶,时正向晚而钓者也要收起钓丝返家。这里对选取入诗的景即诗人的眼中景是颇具匠心的。林寒叶下,钓晚收纶正渲染出诗人独立苍茫、凄苦无着的情绪和氛围,景的色调灰暗,从中可窥出诗人心中的悲凉。这里树叶的纷纷落下象征着朋友的孤帆远去、萍水飘泊,钓晚收纶暗示着诗人即将怏怏归去。这种诗歌欣赏的二重境界基于作者创造的第一重境界,这样才可以在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开拓出新的艺术天地。 最后二句是说朋友已去江汉而自己却返归城曲。“如何相背远”,诗的语气平淡朴素,其中深深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调。这样写自己归来的情状于全诗而言,一是对江津送友不及情状的续写,更可见出诗人对朋友思念之深、之切;二是整个诗篇也更浑然一体,而且情意不绝,余音袅袅,更加显得深厚蕴藉。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B.《饮酒》与这首诗都是五言律诗。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赶到江边码头送别朋友,却因迟到未及与友人相见,目送帆影远去内心充满了怅惘与遗憾,应该是缠绵哀怨的。 首先理解“不及”的意思,指“晚、迟”。然后结合句子分析。“长望倚河津”,站在这江边的渡口遥望着远去的船只,友人船已远行,体现了“不及”;“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朋友的船渐行渐远,那船桨摇动的声音听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渐渐与云彩接近,说明友人的船离开的时间比较长了,暗示“不及”;“离亭已散人”,再看那离亭中,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说明友人早已走了,体现“不及”。 【答案】 ①官员初到任;②榜:张贴榜文。 B,A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等到天亮,汤公单独在吏部堂拿出袖中的单子,罗列宾尹凶狠暴戾的情状。掌管事务的人惊愕,汤公仰起头说:“如今考核管理的大典想要斥免考绩劣下的官员,宾尹不被罢黜,还有谁该罢黜?”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奸党欲把持朝政而不能完全成功的情况,引起下文奸党把持朝政的描写,并在前后对比中肯定了汤公阻止奸党的事迹,把汤公放在朝政大环境中,赞扬了他的功劳。 大公无私,果敢多谋,仗义执言,直言进谏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2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5)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人物塑造、表达主旨几方面考虑。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解答】 ①下车:官员初到任;译文:汤公到任满一个月。②榜:张贴榜文。译文:考核京官的公文还没张贴的前一天。 ①掩:暗中偷袭;译文:而派一个骑兵袭击他。故选:B。 ②寝:搁置,阻止。译文:阻止了夺嫡的阴谋。故选:A。 “孝谨和易”是四字短语的形容词,做“公”的谓语,形容词谓语其后不带宾语,在其后断开;“孺子欢”做“为”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尤”表示意思递进一层,一般在句子前,故在其前断开。 译文:汤公为人孝顺谨慎温和而平易近人,侍奉父母常常为使父母欢心,故意表现出孩子般的欢娱的神态动作。 和乡里人说话则口舌笨拙不出声,尤其不参与官府的事务。 最终划分为: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迨:等到。袖出:从袖子中拿出;狼戾状:凶狠暴戾的情状;当事者:掌管事务的人;察典:考查官员的大典;黜幽:罢黜成绩低劣的官员;黜:被罢免。 译文:等到天亮,汤公单独在吏部堂拿出袖中的单子,罗列宾尹凶狠暴戾的情状。掌管事务的人惊愕,汤公仰起头说:“如今考核管理的大典想要斥免考绩劣下的官员,宾尹不被罢黜,还有谁该罢黜?” 这句话前文写“分立门户,报复私怨”“传至宾尹,为高弟子,卒未及有所为而败。其后,屡起屡仆”即朝廷被奸党把持却不能总是得逞的情况,后句写“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最终朝政被奸党把持;“又四十年”在这里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况,引起下文描写,并引出“则前此持之者,公力也”,即之前奸党不能成功,都是汤公的缘故,从而在整个朝廷的大局下肯定了汤公的功劳,简洁地赞扬了汤公的正直以及对朝廷的贡献。 “求解不应”是族人犯法想要贿赂他,而他不回应,可见他为人公正,不徇私情;逮捕范绍九时“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可见,他行事果断,足智多谋;“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可见,他仗义执言,正直不屈;“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可见,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答案:(1)①官员初到任;②榜:张贴榜文。(2)①B.②A。(3)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4)等到天亮,汤公单独在吏部堂拿出袖中的单子,罗列宾尹凶狠暴戾的情状。掌管事务的人惊愕,汤公仰起头说:“如今考核管理的大典想要斥免考绩劣下的官员,宾尹不被罢黜,还有谁该罢黜?”(5)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奸党欲把持朝政而不能完全成功的情况,引起下文奸党把持朝政的描写,并在前后对比中肯定了汤公阻止奸党的事迹,把汤公放在朝政大环境中,赞扬了他的功劳。(6)大公无私;果敢多谋;仗义执言;直言进谏。 【答案】 B C 位达而名章,任重而望隆 引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论证学习不能短暂忽行忽停,要长期的进行,具有说服力 作者先指出学习的隐患在于“自足”,“自足”就会停止学习,接着论证讲学的作用,在于无厌于天下事,无扰于天下事;然后,论证讲学他用,在于使德进业广;因此,学不可忽,得出“然则学其可忽乎”的结论。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3)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要把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查、辨析,以求推断出词语的具体含义。 (4)本题考查对语句论证效果的把握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了解论述类文本结构大致规律的前提下,梳理行文线索、路径和脉络,理清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过程。 【解答】 B.根据固定结构“不亦……乎”的搭配即可得出答案,这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 句式。 C.文章第一段是叙述,指明写作的范围是“吾将告之以讲学”,并没有亮明观点。 这里的指代可回溯到前文,从第二段“夫以位达而名章,任重而望隆,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乎”中锁定答案。 这句话是《诗经》上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用作形容学问上的研究、探讨,启示我们学习与研究离不开琢磨与切磋,唯有如此,才能精益求精,取得更好的成绩。文中是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然则学其可忽乎”。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这几段先提出“盖大下之患莫大于自足”,然后指出“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吾役者也。吾于天下之事无所厌,而事无以汩我,皆吾心之妙用也”,最后的结论是“然则学其可忽乎”。 三、写作(70分) 【答案】 以手为犁 耕种幸福 鹰击长空,它的幸福就是振翅高翔,用自己的行动在蔚蓝的天幕上留下飞翔的姿态;鱼翔浅底,它的幸福就是借助一泓清泉,用尾和鳍奋力游水,用自己的行动追寻大海的消息;驼走大漠,它的幸福就是跋涉千里,昂首远行,用自己的行动在漫漫沙海里勾勒丝绸之路的轨迹;人生于世,我们的幸福就是执著去行,努力去做,用自己的行动去耕种幸福的田园。 玛克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如是说:“拥有智慧的人认定自己的行为才是他的幸福。”诚然,幸福不会发源于逍遥的臆想,只会来自于双手的勤劳创造,耽于幻想的巨人永远都只是怯于行动的侏儒。放眼古今,任何伟大的工程和不朽的功勋,都是通过不懈努力用双手做出来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说双手是宝,即是表明人可以行动起来,用双手去创造幸福,实现自身价值。 行动起来去努力训练,运动健儿才能在赛场上力压群雄摘金夺银,践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行动起来去发奋读书,莘莘学子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金榜题名,不负十载寒窗的艰辛与父母双亲的期望;行动起来去用心经营,商人们才能永立商海而不倒,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你我手中,她只源自我们的行动。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位用行动去追寻幸福、践行幸福价值观的典范。直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局,他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用实际行动为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在井冈山八角楼如豆烛光的陪伴下,他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为阴霾密布的华夏大地指明了前进方向;娄山关口长途漫道,西风烈烈大军长征,现实残酷如铁,西山残阳如血,他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燃了战士的斗志,“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进驻西柏坡,他苦心谋划,彻夜不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光辉战果,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胜利解放。他用双手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这就是他的幸福;他的行动也使无数人享受到了当家作主人的幸福。用自己的双手缔造幸福,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千世界,无比精彩;时代辉煌,期待你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以先贤为榜样,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忘我的精神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时代浪潮中去。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发展献言献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增砖加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时代新人,正豪情满怀,用双手在祖国的沃土上耕种幸福的明天!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的话题是“如何去获取幸福”,“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应该加以肯定;“用尽一切手段去追求幸福”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当你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去获取幸福时,幸福往往离你更远。题目意在引导我们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倾情的付出,真切的关爱,踏实的行动等,就是真正的幸福,就应该是本文写作的主旋律;而自私的占有、不假思索的享受等,自然就是远离的主体和批驳的对象。所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最值得一用的表达技巧应该是对比,在对比中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在对比中传达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 参考立意: 要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 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才是幸福。 【解答】 以手为犁 耕种幸福 鹰击长空,它的幸福就是振翅高翔,用自己的行动在蔚蓝的天幕上留下飞翔的姿态;鱼翔浅底,它的幸福就是借助一泓清泉,用尾和鳍奋力游水,用自己的行动追寻大海的消息;驼走大漠,它的幸福就是跋涉千里,昂首远行,用自己的行动在漫漫沙海里勾勒丝绸之路的轨迹;人生于世,我们的幸福就是执著去行,努力去做,用自己的行动去耕种幸福的田园。 玛克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如是说:“拥有智慧的人认定自己的行为才是他的幸福。”诚然,幸福不会发源于逍遥的臆想,只会来自于双手的勤劳创造,耽于幻想的巨人永远都只是怯于行动的侏儒。放眼古今,任何伟大的工程和不朽的功勋,都是通过不懈努力用双手做出来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说双手是宝,即是表明人可以行动起来,用双手去创造幸福,实现自身价值。 行动起来去努力训练,运动健儿才能在赛场上力压群雄摘金夺银,践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行动起来去发奋读书,莘莘学子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金榜题名,不负十载寒窗的艰辛与父母双亲的期望;行动起来去用心经营,商人们才能永立商海而不倒,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你我手中,她只源自我们的行动。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位用行动去追寻幸福、践行幸福价值观的典范。直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局,他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用实际行动为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在井冈山八角楼如豆烛光的陪伴下,他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为阴霾密布的华夏大地指明了前进方向;娄山关口长途漫道,西风烈烈大军长征,现实残酷如铁,西山残阳如血,他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燃了战士的斗志,“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进驻西柏坡,他苦心谋划,彻夜不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光辉战果,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胜利解放。他用双手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这就是他的幸福;他的行动也使无数人享受到了当家作主人的幸福。用自己的双手缔造幸福,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千世界,无比精彩;时代辉煌,期待你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以先贤为榜样,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忘我的精神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时代浪潮中去。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发展献言献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增砖加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时代新人,正豪情满怀,用双手在祖国的沃土上耕种幸福的明天!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