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神经调节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神经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杭州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支持细胞 B.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相同 C.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 D.轴突末梢的表面膜可受到其他神经元树突膜的支配 答案 C 解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数目少于支持细胞数目,A错误;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B错误;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的蝶形灰质前角内,C正确;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可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错误。 2.将一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 答案 B 解析 已知灵敏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的外侧,静息时电位为0,当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所示;而当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①的相反,故选B。 3.(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受体 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 C.当A-C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 D.膝反射涉及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 答案 B 解析 轴突末梢也可能含有A-C受体,A错误;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则Na+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会降低,从而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B正确;当A-C与受体结合后,Na+通道打开,Na+内流,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不是立即产生负电波,C错误;膝反射的完成需要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错误。 4.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答案 B 解析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项正确;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项错误;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上移,C项正确;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c点下移,D项正确。 5.(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和④均是由神经细胞膜构成的 B.结构①能为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ATP C.结构③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结构④完成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结构④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③释放的化学递质的数量而改变 答案 D 解析 ③突触前膜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④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A错误;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不消耗ATP,而结构①能为化学递质的释放提供ATP,B错误;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的数量而改变,D正确。 6.(2018·浙江十校联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 B.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 C.抑制性神经元接受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 D.膝反射的完成至少涉及三个神经元 答案 D 解析 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A正确;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B正确;抑制性神经元接受递质后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膝反射的完成涉及两个神经元,D错误。 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答案 C 解析 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故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因此,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表明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故以上现象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8.(2018·杭州一模)如图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 B.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 D.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外流需要Na+通道协助 答案 C 解析 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甲电表a、b处不能测得负电位,甲电表指针也不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B错误;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可能处于复极化过程,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内流需要Na+通道协助,D错误。 9.肌肉与神经都是兴奋性组织,能引起反应(如肌肉收缩)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及电刺激器(可任意设定单个脉冲的大小及持续时间,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不损伤组织)检测蛙腓肠肌在某特定刺激时间下的阈强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高于腓肠肌 B.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检测到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 C.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 D.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之间进行兴奋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B 解析 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阈强度比腓肠肌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高于腓肠肌,A项正确;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都能引起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B项错误;肌肉不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没有传到肌纤维内部,肌膜的动作电位必须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因此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根据曲线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能量,D项正确。 10.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并对妈妈说手指疼。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①~⑤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传播到反射中枢③,使小明感觉到疼痛 B.“小明对妈妈说手指疼”的过程不需要白洛嘉区参与 C.神经元在②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D.效应器⑤处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 D 解析 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小明说话时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白洛嘉区参与,B项错误;神经元在②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减小,对K+的通透性增大,C项错误;效应器⑤处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D项正确。 11.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下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B.化学递质在c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D.当传入神经元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 答案 D 解析 b处兴奋时,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项正确;化学递质在突触处通过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项正确;c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项正确;传入神经元接受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屈肌的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4是反射弧组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5处的细胞与2处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结构1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则在1、2、3、4处可发生钠离子内流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1)传出神经元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冷感受器(皮肤温度感受器) (4)3、4 (5)A 解析 (1)结构4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出神经元。(2)5效应器处的细胞与2传入神经元处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结构1为冷感受器(皮肤温度感受器)。(4)若在3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1、2测不到电位变化,可发生膜电位改变的是3和4,钠离子内流使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5)实验设计方案:将药物放在A,刺激B,观察5效应器处肌肉是否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B,观察5效应器处肌肉是否收缩。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则结果分别是收缩、不收缩。 13.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____。 (3)请在图中虚线框中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4)据图可知,BDNF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的建立有关。 答案 (1)化学递质 胞吐 (2)表达(或转录和翻译) (3)如图所示 (4)促进化学递质的释放 减少 (5)(新)突触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电荷分布情况见答案图。(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化学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化学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减少。(5)根据突触蛋白c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