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 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 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 27 -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原因。 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 强调“冲口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 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 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冲口而出”,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 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科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诗论认为,真正的好诗蕴含“天机”“灵气”,而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 B. 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揭示了“无意于佳”的创作态度如何能产生佳作。 C. 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 D. 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无揭示内酒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 B. 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 C. 文章对两种心理活动进行了深人分析,以此阐明诗人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能收 获佳作,实则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D. - 27 - 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以孟郊、贾岛等人为代表的“苦吟”派冥思苦想,雕琢语言,反复推敲,更注重求助于意识。 B. “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从而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 C. 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 D. 南宋诗人刘克庄认为:“不求工而自工者,非有大气魄、大能量不能。”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曲解文意。“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错误,根据文意,现代诗学给了“天机”“灵气”新的术语,而非“不认同这种看法”。 C项,观点混淆。“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是作者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 D项,逻辑关系紊乱。“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先“冲破意识的‘防卫’”,再出现“神思恍惚的审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材料与观点不契合。“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错误,根据文本第二段文意,论证的应是“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 - 27 -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 D项,文内文外关联错误。“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错误,刘克庄的话重在揭示实现“不求工而自工”的条件,即要有“大气魄、大能量”;而本文论述的重点是“无意于佳”为何能得到佳作,即揭示原因。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 27 - 材料二: 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存在物品(物质) 环境温度 存活时间 空气 10-15°C 4小时 25°C 2--30分钟 飞沫 <25°C 24小时 鼻涕 50°C 30分钟 液体 75°C 15分钟 无纺布 10-15°C <8小时 不锈钢 10-15°C 24小时 75%酒精品 任何温度 <5分钟 肥皂水 任何温度 <5分钟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微信公众号“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5例已被治愈。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断冠肺炎。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贵。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贵此类报道。” - 27 - 澳大利亚总理莫卫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Hill.Hurstville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 (摘编自《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政界人士谴责歧视》、《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12日) 4.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是因为其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 C. 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 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但自身仍要进行防护。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 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 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6.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 【答案】4. D 5. A 6.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尽量不外出,不聚集;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不 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解析】 【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D项,“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表述绝对,结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分析,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分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尽量不外出;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与人保持安全距离等。 结合材料二“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的图表内容分析,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 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我们应该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 27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露从今夜白 诸荣会 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来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籍…… 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 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 - 27 - 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取恐后,催枯拉巧,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燥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 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粘湿,而一同被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这些乡巴姥、泥腿子,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 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 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 “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 - 27 - 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节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桨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标题直接采用杜甫诗句,巧妙点出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B. 本文写白露时节云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并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书自然界的从容。 C. 本文的细节意味深长,如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D. 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 8. 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①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④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⑤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逄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 9. ①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②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③运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④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⑤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⑥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 【解析】 【7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无中生有。结合“这些乡巴姥、泥腿子,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分析,文中没有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结合“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分析,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 结合“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取恐后,催枯拉巧,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燥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分析,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 结合“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分析,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 结合“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分析,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 结合“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来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籍……”分析,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逄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 - 27 - 结合“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分析,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 结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来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籍……”“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分析,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 结合“徜徉其间的云朵”“姿态是从容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等分析,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 结合“慢慢的”“风风火火”“白亮亮”“慢慢走”等分析,多用四字短语,叠词,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 结合“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夏天的季风和台风”“夜间的露水”“清风”“寒露”“霜降”等分析,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入关。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偃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成速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短,战国时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 B. 结发,指古代成童束发为髻,代称人年轻时候;也可指成婚男女共臀束发的礼俗。 - 27 - C. 五鼎食,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盛五种供品,后形容高官显贵的豪奢生活。 D. 国除,指朝廷剥夺有罪诸侯或高官的封地爵位,废止其子孙继承,也指其无后而封地爵位被废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 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了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 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 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因畏惧面自杀,他因此入狱,后遭灭族。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他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赵、中山等国,都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生活很艰难。 (2)起初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吃穿,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担任齐国相国,各位中有的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尺寸地”修饰“封”,是“尺寸之地的封国”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分”是分割的意思,宾语为“子弟”,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 27 - 句意: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错误。儒学和墨学并称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有误。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假贷”,借贷;“北游”,向北游历、游学;“莫”,代词,没有人;“遇”,待遇,对待;“甚”,很;“困”,困难。(2)“内”,通“纳”,进门,使动,使……进门;“相”,担任相国;“或”,有的人;“诸君迎我或千里”,诸君迎我或(于)千里(省略句)。 - 27 -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主父偃是齐地临菑人,学习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开始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他游于齐国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国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呆下去。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他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起、中山等围,都没人摩待他(都 - 27 - 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生活很艰难。就西入函谷关。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他所说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条令方面的事,一件是关于征伐匈奴的事。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容易骄傲奢侈,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兴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主父偃又劝皇帝说:“茂陵刚刚成为一个县,全国豪强富人,使百姓作乱的人,都可以迁徙到茂陵,内则充实京城,外则消除奸猾之人,这就叫做不诛杀而祸害被消除。”皇上又听从了他的主张。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你从束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元朔二年,主父偃向皇上讲了齐王刘次景在宫内淫乱邪僻的行为,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宾客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害怕象燕王刘定国那样被判处死罪,就自杀了。主持此事的官员把这事报告给皇上。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交给官吏审问。皇上不想诛杀主父偃,这时公孙弘当御史大夫,就对皇上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民交待。”于是皇上就把主父偃家族的人都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日荆州作[注]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 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 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 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15. 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诗歌颔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②表现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派遣的凄凉悲哀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错误。“下楚台”蕴含着诗人落寞失意的情感,“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落寞失意,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阐明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语表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该诗句在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点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浊醪”,浊酒;“难辞醉”,难辞一醉;“暄”,(太阳)温暖;“未开”,菊花未开。想要饮酒来宽慰自己,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结合注释内容“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及前后内容分析,“万里投荒”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徘徊”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此句表现诗人遭贬,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派遣的凄凉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自况,又借以勉励同乡晚生马生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 27 - 【答案】 (1). 不见复关 (2). 泣涕涟涟 (3). 赢得仓皇北顾 (4). 气吞万里如虎 (5). 以中有足乐者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涟”“仓”“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艺人们操纵影偶、乐器伴奏、道白配唱同时兼顾,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 七、八个影偶。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 ,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互西亚和欧洲。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 ),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等。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2011年,中国皮影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操耍 表现 一枝独秀 当选 B. 操作 呈现 独领风骚 入选 C. 操耍 表现 独领风骚 入选 D. 操作 呈现 一枝独秀 当选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源形成 B.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 C. 众多各具特色流派形成 D. 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 - 27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B. 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C. 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D. 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操耍:操作、舞动、施展。操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或工作。两者相比,“操耍”更能体现皮影艺人操作皮影的高超水平。 表现:表示出来。导现:显出,露出。联系文段,“飞天入地、隐身变形”等在皮影戏中只能是“表现”。 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皮影戏和“百戏”中的其他戏种不属于“同类事物”,所以用“独领风骚”更好。 当选:选举时被选上。入选:中选。“当选”“入选”都有选上的意思,而“入选”还有入围之意,用它更合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分析,根据前文的主语“皮影戏”及主干句内容可以排除A项、C项。 后文只是列举了一些流派的名字并没有强调其特色,从而排除D项。 - 27 -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后面,排除A项、B项; C项,成分残缺,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前面主语应该是“它”,后面主语应该是“外国人”,应该在“亲切”前面加上“被”。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明时,_____________。据说,人的记忆力非常巨大,相当于1500亿台电脑(平均每台80G)的储存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超强记忆力,有的人过目不忘,耳闻能诵;有的人却总也记不住相识者的姓名和相貌。其实,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实属幸运之神眷顾,可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既然_________,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自崇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提升记忆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忆的准确无误,这是_______的最靠谱的方法。 【答案】 (1). 示例:①记忆力往往是个重要指标 (2). ②记忆力属于天赋/超强记忆力可遇不 可求 (3). ③弥补记性差/提升记忆力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明时”分析,此处主要讲记忆力是判断某人是否天资聪明的重要指标。 - 27 - 第二处,结合“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实属幸运之神眷顾,可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自崇拜”分析,此处主要讲既然记忆力属于天赋,或者是超强记忆力可遇不可求。 第三处,结合“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忆的准确无误”“最靠谱的方法”等分析,此处主要讲提升记忆力。 21.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120个字。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迅速蔓延武汉全城。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建设时间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他们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高峰期时,火神山施工现场有工作人员五千余人,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争分夺秒、不分昼夜,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 【答案】示例一: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②武汉疫情肆虑,是年轻的“逆行者”千里驰援,是青年突击队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争分夺秒,日夜塵战,火神山医院超快速度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示例二: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让世人惊叹。②十天能做成什么?一批批千里驰援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十天能建成可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并交付使用。勤劳无畏的中国人创造“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让世人惊叹。 示例三:①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②武汉疫情肆虐品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暖,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共克时艰,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容纳干人的火神山医院。这项建筑奇迹的创造再次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和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认真研读材料内容,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来评价。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材料,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可以结合材料中的“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建设时间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等分析,可以从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速度;全民一心,创造奇迹等。 四、写作(60分) - 27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大的认识上的速雾。 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 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断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有批判精神,亦要有建设心态 走过山河破碎,历经百年沉浮,中华大地在变革中一路走来。毛泽东带着破旧立新的豪情,带给了我们全新的中国。生活在全新的世界,我们看到: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对日心说的构建,让我们一扫狭隘仰观宇宙浩瀚;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对唯物主义的创建,让我们抛却自大清醒看世界。放眼看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批判的精神,亦要有建设的心态。 放眼看世界,在社会的海洋中要有安宁中看到危机的批判眼光。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水中的鱼白天钻出水草觅食,夜间钻回水草酣睡,可曾预料到一夕安寝而危机已至?只顾着欣欣然享受“四海升平”的清王朝,可曾睁眼看见海洋上疾驰而过的舰队?忙着开山填河、侵占资源、乱排废气废水,只求扩大生产、提高收益的人们,可曾料到环境正以猝不及防的速度开始了反噬?海洋表面风平浪静,暂时的安宁不代表永恒的安逸,龙应台说:“时代是一架滚滚向前的马车,总要有人从马车中探出头来看清其前行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发现危 机的批判精神,不可不将之刻入骨髓。 放眼看世界,在社会的海洋中要有摆脱羁绊的毅力。 - 27 - 米兰昆德拉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走向我们所选择的终点。”书中的别里科夫选择了固守,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现实中,那些抱着铁饭碗得过且过的不思进取者,已被时代的浪潮拍倒在沙滩;而那勇于挣脱羁绊,跳入改革开放中的弄潮儿,成就了新时代的经济繁重。同样,那些在“绿水青山”的号召下勇敢转型的企业,获得了新生。挣脱羁绊是痛苦的,需要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开创新局面,涅槃重生。 放眼看世界,在社会海洋中要有创新建设之志。 习主席曾告诉我们:“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狭路相逢,勇变革者胜;大浪淘沙,善创新者出。五四运动,新一代青年勇敢批判旧思想的禁锢,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开民萌,启民智;改革开放,新一代青年勇敢挣脱吃大锅饭的束缚,扬起市场与竞争的风帆,创特区,展繁荣。智能时代,希望我们的青年,一如既往,打破固有的思想状态和生活习惯,一直走在创新和变革之路上。 鱼缸中的鱼在无人欣赏中忧郁而死,池塘中的鱼在睡梦中丧生于数罟,唯有在海洋中摆脱依赖、拼命抗争的鱼,获得了生存的希望。急流险滩,不进则退。肩负着伟大民族复兴梦的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躲在黑暗的角落,敲击键盘,指手画脚;更不要畏畏缩缩,不敢挣脱,固步自封;而要勇立于时代的浪潮,放眼远望,摆脱掣肘,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此,山河可待,繁花盛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批判”,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原材料由三段组成,第一段提出了“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一论点,然后进行了举例论证。第二段是第一段例证的延展,进一步证明批判能量之巨大。第三段用毛泽东名言,层意有所递进,“善于破坏旧世界”即“勇于批判”和一切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斗争,“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即“破中有立”,在批判的过程中探索并提出更科更合理的主张。作文不能脱离原材料,“感悟与思考”需要由原材料引发而来。需要联系联系社会现实,文章要有生活,尽量选用当今生活实际中的鲜素材。“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文章有真我,要体现思维的深度。作文内容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展示优异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在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方面较高素养。 - 27 - 参考立意:奋蹄前鞭莫停;为了建设而批判;做个理性的批判者;批判精神与建设心态;除旧与创新相伴而生;批判,绝不是为了砸烂;批判诚可贵,建设价更高;把盛世危言当做醒世恒言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质疑只为超越,批判不为砸烂》。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分析,引出论点“质疑只为了超越,批判绝不是为了砸烂”。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质疑只为超越,在质疑中超越;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质疑只为超越,批判不为砸烂,建设才是目的,你我身体力行”等。 【素材】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批判是是勇于质疑,是破除迷信,是否定权威。 艺术史上,创作之初的模仿与参照不可避免,可学习书法,若永远离不开颜柳欧赵,怎有后世其他书法类别的异彩纷呈?欧洲印象派画家们若终其一生只做古典艺术的忠实信徒,何来蜚声全球、风靡长久的“光影革命”?无独有偶,人类创业史亦然:社交网站“脸书”若拘宥于对“领英”等先驱的模仿,何谈后来超微软居第一的荣光?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若画地为牢只局限于照搬意大利咖啡店这一想法,那何来星巴克意式风格与美式风格的完美融合?正是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并率先以科学的头脑打破对先行者的迷信,批判先行者们的不足,他们才在各自领域废旧立新、独树一帜。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吹毛求疵易,反躬自省难。批判是否定自我,是突破自我,是自我革新。 古语说,“不日新者必退”,你可知道?许多伟大科学家、不世出的天才最后竟然倒向了宗教,比如牛顿、达尔文……甚至连爱因斯坦都不得不承认,“好不容易爬上了科学的巅峰,却发现神学家早已恭候多时了”,他们窥见了科学的真容,却失去了对自我的批判精神,裹不足前,回望宗教并依归了宗教,学术生涯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哀叹! 晚唐诗人刘禹锡曾发出千古一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毋庸置疑:新旧更迭、推陈出新就是历史的必然。故而,批判不关名誉、更不关地位,它只关于未来,只关乎“新建”。 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率领全国人民改朝换代,让我国旧貌换新颜;周总理摒斥、否定对立思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与国之间破除旧秩序换了新规则;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批驳故步自封的旧思想,而提倡“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时代领路人在中国已崛起之时站立世界潮头否定“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力倡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7 - 有人说:人类所有的发现,不过是对自然的模仿,如车轮之于原木,如鸟巢之于草屋,但人类以木为轮、栖于草屋的时代早已翻篇,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悄然隐去千年。即使人类衍变的历史如漫漫征途,暗流涌动,潜礁如影随形,但人类文明步步前行,坚定有力,若细思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天地之始,大道无言;蜕变源于批判,批判孕育“新建”。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