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课时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课时作业 1.某同学设想运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A的内阻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始终符合实验要求. (1)为了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在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将两个电阻箱的阻值调至__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闭合开关K1,将开关K2拨至1位置,调节R2使电流表A有明显读数I0;接着将开关K2拨至2位置.保持R2不变,调节R1,当调节R1=34.2 Ω时,电流表A读数仍为I0,则该未知电阻的阻值Rx=________Ω. (2)为了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RA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他将R1的阻值调到R1=1.5 Ω;R2调到最大,将开关K2拨至2位置,闭合开关K1;然后多次调节R2,并在表格中记录下了各次R2的阻值和对应电流表A的读数I;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他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你所学知识和题中所给字母写出该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利用图象中的数据可求得,电流表A的内阻RA=________Ω,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________V.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需要将电阻箱的阻值都调至最大;因为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示数相同,Rx和R1等效,所以Rx=R1=34.2 Ω. (2)将电流表看作一个电阻R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R1+R2+RA),解得=R2+,故 R2的图象的斜率为,则纵截距为,代入数据可得=,=0.5,解得E=4 V,RA=0.5 Ω. 答案:(1)最大 34.2 (2)=+ 0.5 4 2.(2019届温州模拟)在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传感器1 B.电流传感器2 C.定值电阻R0(3 kΩ) D.滑动变阻器R(0~20 Ω) E.开关和导线若干 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压传感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传感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完成实验. (1)该同学利用测出的实验数据作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I2为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且I1远小于I2)如图乙所示,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2)若将图线的纵轴改为________,则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被测电池电动势的大小. 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U+Ir,可得I1R0=E-I2r,则I1=-I2,即I1与I2间为线性关系,由数学知识可得,k=-,b=,由题图乙可知,b=1.5 mA,k=-0.5×10-3,解得E=4.5 V,r=1.5 Ω. (2)若将图象纵轴改为路端电压,即I1R0,则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意义即为被测电源电动势的大小. 答案:(1)4.5 1.5 (2)I1R0 3.(2018届开封模拟)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 A.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0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 B.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________,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C.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 (2)该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3.2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其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电阻R2=________Ω. 解析:(1)将S2切换到b,由欧姆定律有U2=I(R0+R1),U1=IR0,联立解得R1=R0.(2)根据E=U+(R1+R2),变形得=+·,对比图象有=0.5,得E=2 V;==2.0,R1=3.2 Ω,得R2=0.8 Ω. 答案:(1)将S2切换到b R0 (2)2 0.8 4.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仅提供下列实验器材: A.两节旧干电池,每节电动势约1.5 V B.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0~3 V,内阻约3 kΩ 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小于1 Ω D.定值电阻R0,阻值2 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5 Ω F.开关和导线若干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在图乙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根据图甲电路进行实验,测得多组U、I数据,作出UI图象,求出电动势和内阻的值均小于真实值,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由于电流表发生了故障,某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录U1和U2的值如下表所示,用测出的数据在图丁中绘出U2U1图线. 组数 1 2 3 4 5 6 电压U1/V 0.80 1.25 1.53 1.72 1.87 1.98 电压U2/V 1.60 1.87 2.04 2.15 2.24 2.31 (4)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 =________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如图所示. (2)电流表不是测得流过电池的电流,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的. (3)根据描点法,如图所示. (4)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U2+r,变形得U2=E+U1,结合图象分析可得E=2.9 V(2.8~3.0 V均可),r=3.0 Ω(2.9~3.1 Ω均可). 答案:见解析 5.(2018届韶关模拟)某同学要测定一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器材有:一只DIS电流传感器(可视为理想电流表,测得的电流用I表示),一只电阻箱(阻值用R表示),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和采集数据. (1)该同学设计实验的原理表达式是E=________(用r、I、R表示). (2)该同学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先将电阻箱调到______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实验过程中,将电阻箱调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 (3)该同学根据实验采集到的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 R图象,则由图象可求得,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该同学设计实验的原理表达式是E=I(R+r). (2)根据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先将电阻箱调到最大值.根据电阻箱读数规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10 Ω+1×1 Ω=21 Ω. (3)由E=I(R+r)可得=R+r. R图象斜率等于,E=6.3 V,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r,r=2.5 Ω. 答案:(1)I(R+r) (2)最大值 21 (3)6.3(6.1~6.4) 2.5(2.4~2.6)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 Ω的定值电阻. (1)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 =100 μA、内阻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mA,应并联一只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3)某次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表V 读数U/V 5.26 5.16 5.04 4.94 4.83 4.71 4.59 4.46 改装表A 读数I/mA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Ω(保留2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解析:(1)由电流表的改装知识可知. R1== Ω≈1.0 Ω. (2)如图所示.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逐差法可知 r1=-R0,r2=-R0, r3=-R0,r4=-R0. 故r= =-R0≈1.66 Ω. 逐差法在计算中体现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4)根据题意可知,内阻的测量值为r测=-R0,因此,电压表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若R1的实际值比计算值偏小,则改装后的电流表示数偏小,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根据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可知,R0的实际值比标称值偏大,也会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故选CD. 答案:(1)1.0 (2)见解析图(其他正确连接同样可以) (3)1.66 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4)C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