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二专题七第14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江苏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二专题七第14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江苏专版)

专题七 ‎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 第14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闭关政策”被打破,被迫对西方国家开放通商口岸。‎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入超局面。‎ ‎(3)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4)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 ‎  “实业”一词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张謇认为“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2.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1937年是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统治。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的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 ‎   ‎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迅速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③国民党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美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 ‎1.“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遭遇困境 C.洋务运动已经初现成效 D.中国手工纺织业的衰败 解析:选D 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B、C两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洋布的大量涌入,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日益衰落,故D项正确。‎ ‎2.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原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解析:选D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均使用机器生产,因此该局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故D项正确。‎ ‎3.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 年份(年)‎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4~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A.晚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不同 B.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 C.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 D.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 解析:选A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 ‎4.下表为1928~1930年中国和瑞典火柴销售量情况对比表。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年)‎ 国产火柴 ‎(万箱)‎ 瑞典火柴进 口量(万箱)‎ 瑞典火柴占国产 火柴比重(%)‎ ‎1928‎ ‎45.6‎ ‎12.9‎ ‎28.21‎ ‎1929‎ ‎41‎ ‎16.8‎ ‎41.02‎ ‎1930‎ ‎35.4‎ ‎17.9‎ ‎48.07‎ A.国内战争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减缓 C.民族工业发展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D.社会需求量出现了过剩 解析:选C 从表格中发现瑞典火柴占国产火柴比重逐渐增加,表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故C项正确。‎ ‎5.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解析:选A 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项与材料无关;D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主题一 “欧风美雨”下的晚清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①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的是随着洋纱、洋布输入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以第一个省略号为界限,分为女工参与传统工业和参与近代工业两部分,体现了从传统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变。①处反映了外国经济侵略冲击着传统的纺织业。‎ 史料二以“中国近代银行的创办”为切入点,说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银行通过对民族工商业和交通业进行放款,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由②处可知,虽然没有摆脱列强的控制,但这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 ‎ [史论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 ‎(1)经济形式发生变化。由单一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 ‎(2)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 ‎(3)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由工场发展为工厂。‎ ‎(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发生变化。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 ‎(5)社会阶级发生变化。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社会阶层出现。‎ ‎  史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②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主题二 ‎ 在夹缝中生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史料一 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 [教你读史]‎ 两则史料均包含表格史料,分析时应注意横向比较,纵向梳理,综合归纳。‎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史料一以列强对华贸易为切入点,反映了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另一方面体现了在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史料二应注意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分析,可从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和资金来源等角度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 [史论形成]‎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史料二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资本额(万元)‎ ‎1 332.1‎ ‎556.9‎ ‎786.8‎ ‎130‎ ‎3 813.8‎ ‎352.1‎ ‎2 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史料]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探究]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 ‎[提示] 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史料]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探究] 据史料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提示] 特点: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工业增长迅速。‎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使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国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 ‎[史料] 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探究] 概括“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 ‎[提示] 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技术设备先进。‎ 原因: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2.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义附庸的过程。‎ 二、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题组一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18·江苏高考)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管理者……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反映了洋务企业对西方技术的过度依赖,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可以看出,洋务企业管理体系落后,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洋务企业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没有体现出洋务企业逐渐成为外资企业,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所有的洋匠都是外行,D项错误。‎ ‎2.(2016·江苏高考)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解析:选B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直隶玉田县地区日用品中洋货所占比重不少于1/2,而雄县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此可知,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3.(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选D 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而“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 ‎4.(2012·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 ②说法与题干没有关系;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 题组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2017·江苏高考)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D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6.(2015·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 383.58‎ ‎10‎ ‎4.92‎ ‎1915‎ ‎2 097.34‎ ‎9‎ ‎3.30‎ ‎1916‎ ‎2 062.07‎ ‎4‎ ‎1.42‎ ‎1917‎ ‎1 559.43‎ ‎8‎ ‎5.47‎ ‎1918‎ ‎1 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选C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7.(2013·江苏高考)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A项错误,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B项错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