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命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B. 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 C. 一个酵母菌与一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 D.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因此生命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A正确; B、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B正确; C、一个酵母菌属于细胞层次或个体层次,而一个西瓜属于器官层次,因此两者所属的生命系统不相同,C错误; D、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因此,池塘中的水、阳光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C。 2.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一个DNA片段 B. 图乙表示的结构是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 C. 图丙化合物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D. 图丁可以用来表示蔗糖、乳糖和糖原的分子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甲可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合成RNA,是DNA和RNA的杂交区段,A错误; B、图乙表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B正确; C、已知丙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组成图丙中化合物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C错误; D、图丁是二糖的分子式,而糖原是多糖,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都较多 ②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真核细胞,核孔数量多 ③细胞内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④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⑤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⑥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⑦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都能分泌蛋白质,因此这两种细胞中高尔基体都较多,①正确; ②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真核细胞,核孔数量多,②正确; ③细胞内有的酶附着在生物膜上,有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③错误; ④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没有形成个体,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④错误; ⑤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大、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⑤错误; ⑥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⑥正确; ⑦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⑦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不含叶绿体,所以都不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来合成有机物 B. 都具有线粒体,所以都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C. 都具有核糖体,所以都能够合成蛋白质 D. 都具有细胞膜,所以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硝化细菌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来合成有机物,A错误; B. 硝化细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 C. 三者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C正确; D.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但硝化细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D错误。 5.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内膜上生成CO2 B.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D. 真核细胞中丙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基质中生成CO2 ,A错误;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翻译的场所,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错误; D、真核细胞中丙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正确。 故选D。 6.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C. 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D.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其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且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据图分析,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B正确; C.图4的曲线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D.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D正确。 故选C。 7.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双缩脲试剂与酶均会发生紫色反应 B. 酶通过供能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ATP含量会急剧下降 D. 光能可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也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少数酶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A错误;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为反应供能,B错误; C、人体剧烈运动时消耗ATP,但可以由ADP迅速转化成ATP来供能,所以细胞中ATP含量不会急剧下降,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可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中的化学能能转化为光能,D正确; 故选D。 8.下图为甘蔗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 若该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图可知,①是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错误; B、由题图可知,②过程是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③过程是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错误; C、由题图可知,过程①产生[H],用于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消耗[H],过程③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生反应,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无氧呼吸一阶段产生[H],二阶段消耗[H],因此③既产生也消耗[H],C正确; D、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某一个细胞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甘蔗的干重不一定增加,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B. 判断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来确定 C.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生物性状的基因 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性状分离是杂合子一代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判断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来确定,B正确;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错误; 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0.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①②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 C.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 ③到⑦的过程为花粉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射线处理是进行物理诱变,故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植株⑤⑥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⑧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⑤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⑤⑥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③到⑦的过程是将花粉培养成幼苗,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正确;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以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错误;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面积烧伤易引起感染的原因是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 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 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都有识别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A错误; B、激素是信息分子,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产生,才能满足需要,B正确;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但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有识别功能,但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 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答案】A 【解析】 【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正确;故选A。 14.如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 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A是突触小体 C. 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D. 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虽然肌肉不能收缩但仍有感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③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 B、图甲和图乙的c都代表突触,因此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A是突触小体,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C正确; D、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肌肉,所以肌肉不能收缩,也不能传到神经中枢,所以也不能产生感觉,D错误。 故选D。 15.用含4种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al>a2>a3>a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l<m2<m3<m4 B.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m4之间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 若al和a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l与m2也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生长素的促进效果相同的点,只根据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不能证明生长素浓度的大小,不一定弯曲角度越大,生长素的浓度就越大,A错误; B、在达到最适生长素浓度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当α1>α2>α3>α4时,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m3、m4之间根,B错误; C、据实验分析,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 D、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若α1和α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l与m2也可以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16.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 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项正确; 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项错误; 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C项错误;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项错误。 17.与高等动物相比,植物的形态结构要简单得多。它们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自然不如动物那么灵敏。以下关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激素调节 B. 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C.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但是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因此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激素和应激性的调节,A项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即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基因控制,植物激素只起调节作用,B项错误;植物激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结合B项分析可知,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C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D项错误。 18.该生态农业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系统能做到自给自足,不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B. 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C. 优点是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 该系统可以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源源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太阳能或现成有机物)输入,否则该生态系统会崩溃,A错误; B、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 C、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稳定持续发展,C正确; D、该系统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于人类有益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19.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中d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B.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中的②、④来防治害虫 C.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中的II类型 D. “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2中的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施用农家肥后,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微生物分解变成无机物供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起到改良农田的作用,故能体现图1中d(分解者)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A正确; B、农业生产中为了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中的②寄生关系和④捕食关系来实现天敌对害虫的制约关系,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B正确; C.、不用密网捕捞,强调了合理捕捞,保护了幼体,捕获了成体,从而使得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增长型即II类型,C正确; D、农田中狗尾草等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和阳光,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即图2中的③,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 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 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 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如荒漠地区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只有少部分来自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含有大部分的能量来自于生态系统以外的补充,C错误;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生产者和E分解者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D正确。故选D。 21.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 B. 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 D.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环境阻力越来越大,A错误;种群不存在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中的分布,B错误;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信息,是生物防治过程,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D错误。故选C。 2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图中b=h+c+d+e+f+i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c+h=h+d+f,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a)×100%,B错误; C、狼粪便中的能量来自e,属于兔子的同化量(c),C正确; D、缩短食物链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23.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中DNA分子的双链32P均被标记,(不考虑细胞质DNA),将其放在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B. 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具有放射性 C. 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50%具有放射性 D. 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A正确;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则产生的子细胞均具有放射性,B错误;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也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C错误;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不具有增殖能力,D错误。 24.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磷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1 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 自交,F2 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 119株、32 株和 10 株。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 B. 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 F2 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 F1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 1/3 D. 任取一株 F2 中的黄色鳞茎洋葱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 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 C、假设用A/a、B/b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2 的红色鳞茎洋葱中(9A_B_、3aaB_)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1/3,C正确; 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A_bb即1/3AAbb、2/3Aabb)任取一株进行测交(与aabb杂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 故选D。 25.图一为有关白化病(用a表示)和色盲(用b表示)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图二表示该家庭中某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二可能来自图一中的任何一个正常女性 B. Ⅲ11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C. 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7/48 D. 若Ⅲ12为XBXbY,则难以断定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还是父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二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图一中任何一个正常女性的基因型都可能是AaXBXb,A正确; B、由于Ⅱ6正常,所以Ⅲ11不可能患色盲,因此Ⅲ11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B正确; C、Ⅲ1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XBY、2/3AaXBY,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XBXB(1/2)、AaXBXb(1/2),Ⅲ10和Ⅲ12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1/4=1/8,所以他们所生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1-1/6)×(1-1/8)=13/48,C错误; D、若Ⅲ12为XBXbY,则其可能是由XBXb+Y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也可能是由Xb+XBY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难以断定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还是父亲,D正确。 故选C。 26.对下列相关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表示细胞周期,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B. 图2中可表示细菌基因表达的过程,“特定的酶”指的是RNA聚合酶 C. 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相同 D. 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因此图1中b和c不能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可用a和b或c和d表示,A错误; B、图2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因此可表示细菌基因表达的过程,“特定的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应该指的是RNA聚合酶,B正确; C、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不同,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C错误;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都是着丝点分裂,D错误。 故选B。 27.以下对生物学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高时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相关激素,A正确; B、血浆和组织液的大多数物质可以进行交换,组织液中的大多数成分可以进入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最终回流入血浆,B错误; C、DNA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可以流向RNA,RNA通过翻译可以将遗传信息流向蛋白质,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但DNA的遗传信息不能直接与蛋白质之间进行流动,C错误; D、葡萄糖与肝糖原可以在肝脏细胞中实现相互转化,人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形成淀粉,淀粉需要经消化吸收以葡萄糖的形式进入血液并在肝脏中转化为肝糖原,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差速离心法将蓝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B. 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 D. 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差速离心法一般用于分离真核生物的细胞器,A错误; 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实验的浪费,B正确; C.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构建了数学模型,C正确; D.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遗传学都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萨顿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用了类比推理发,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9.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图示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__,丙分泌C,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 神经-体液 (3). 胰岛B细胞 (4). 胰高血糖素 (5).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6). 降低 (7). 拮抗 (8). 抗体1 (9). 自身免疫 【解析】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图示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丙分泌的C(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C表示有多少,降低血糖,D表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30.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____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3)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3)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 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