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增分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
13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 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出现的塔里木河,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 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流就流出气魄,________,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 三折,________。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 松,河水________,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 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 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 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________,集合了亿万的沙 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 );当塔里木 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 2750 公里的笔 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可是到最后,它却最终折断 B.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 C.可是到最后,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 D.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可是到最后,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 解析:选 B。这段文字的前文和后文都是说沙漠最后征服了河流,“让河水就范”“ 被 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可排除 C 项和 D 项,A 项 “河的确是赢家,锈蚀在沙漠的肌体 里”,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故选 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转千回 纵横捭阖 浅吟低唱 不动声色 B.百转千回 纵横捭阖 不动声色 浅斟低唱 C.纵横捭阖 百转千回 不动声色 浅斟低唱 D.纵横捭阖 百转千回 浅吟低唱 不动声色 解析:选 D。此题考查准确使用成语。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纵横捭阖”,指 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形容有气魄有手段。应填第一空。“百转千回”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与“一波三折”相应,应填第二空。“浅吟低唱”,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 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与下文“嘤嘤细语”相应,应填第三空。“不动声色”,在紧急 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前文“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 候”正是“紧急情况”,后文“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正是“非 常镇静”下的做法。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现的塔里木河,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B.出现的塔里木河,证明了再一次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C.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D.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解析:选 C。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文中画线的语句“出现的塔里木河,再一次证 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搭配不当。应改为“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 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意思是“河的出现证明了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故选 C。 4.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 一边接过画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 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多忙, 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 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 答案: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 中”。③“拨冗光临”改为“(欣然)前往”。④“可望”改为“有望”。 5.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要求:①拟写标题,10 个字以内;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揭示其寓意,不超过 80 个字。 答: 答案:①标题:立场 ②寓意: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既可能作出歪曲的反映,也能形成如实的反映; 由于人们立场不同而形成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要使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事物,就必须 端正立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