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1回头练8作业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给我们的哲学领悟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 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给我们的哲学领悟是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下列与“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不受虚言,不听浮术 ②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③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④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蕴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受虚言,不听浮术”是说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意指要从实际出发,与“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蕴含哲理不一致,①不选;“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是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栖居会稽山中,越国的百姓情愿以死相效,这寓指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题意要求不符,②不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是说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这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③应选;“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是说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塌,这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D。 3.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喻指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解析:诗句的意思是: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含苞,就待那春雷一声,便会竞相开放,可见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4.“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量的积累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材料中的“集”“聚”“十步”“十驾”“不舍”,都是这一哲理的具体展示。故本题答案选D。 5.下列成语中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是 A.揠苗助长 B.好事多磨 C.沧海桑田 D.舍卒保车 解析:“好事”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的,“多磨”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好事多磨”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B项符合题意。“揠苗助长”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沧海桑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舍卒保车”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C、D三项均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6.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④强调的是读书和实践相结合,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7.2017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必胜信心 D.一切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两项不选;“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这说明我们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必胜信心,C项正确;一切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8.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①②符合题意;新事物就自然科学来说,不一定非要指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是社会领域里的新事物从根本上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可能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③表述不正确;④是讲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答案选A。 9.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解析:A项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B、C两项体现普遍联系的观点,但体现不出发展的观点;D项既体现了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是向前发展的。故本题答案选D。 10.“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 A.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D.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解析: 题中观点强调的是发展对解决人们贫困的意义,A项从本质上回答了其中原因,符合题意;B、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并非绝对的不运动。故本题答案选A。 11.阅读下面漫画。漫画中“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揭示的哲理是 ①量变一种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要主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突破规律的制约是实现发展的前提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经常做我们能力之外的事情,才能促进我们成长,“成长”是质变,①不符合题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实现发展的前提,③“突破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做能力之外的事情使我们成长,是主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②④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12.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 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题目强调量变对于质变的重要性,即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C项入选;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排除;A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排除;D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强调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不断克服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努力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切缅怀革命先驱,弘扬伟大的孙中山精神,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年的不堪,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国并没有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分析“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理由。 解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为“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问题指向“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理由。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这一宏伟目标。可运用“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说明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是不可阻挡的,前途光明。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挫折的过程,道路曲折。只要中国人民坚定信心,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是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答案: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的母体中孕育,具有旧中国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辛亥革命的成功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局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全体中华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坚信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是不可阻挡的。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挫折的过程,中国人民要坚定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