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重庆专用):第一单元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重庆专用):第一单元第2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

第2讲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0山东济宁月考)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盛德矣”,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被简拔为官员。材料表明汉代(  )‎ 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 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 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答案 D 根据题干中“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盛德矣’”,可知官民可以上书参政且受到朝廷重视,故选D项;君主专制在汉代以前就已形成,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 ‎2.(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一联)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意识的淡薄 B.考试入仕的开始 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D.特权垄断的削弱 ‎2.答案 D 材料中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唐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特权垄断逐渐削弱,故选D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变化,无法说明宗法意识的淡薄,故A项错误。考试入仕始于隋朝而不是唐代,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 ‎3.(2020山东聊城诊断)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  )‎ 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 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 ‎3.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而设立的,政事堂的设立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对三省监督的内容,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2020山东青岛模拟)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长期结合在一起的,有学者认为隋唐两宋时期属于“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种体制实质上(  )‎ A.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 C.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D.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 ‎4.答案 D “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实际上是以保证君主的权力为核心的,故选D项;“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表明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很大的,排除A项;“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不会导致中央机构的分裂,排除B项;根据“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可知君相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的,排除C项。‎ ‎5.(2019湖南长沙月考)某学者曾说:“元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一级地方行政区之间空档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该学者在这里主要是说(  )‎ A.行省制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构 C.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D.行省有效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档 ‎5.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该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地方行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一级地方行政区之间空档过大的缺陷”,而元朝行省“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即行省有效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档,故选D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并非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C两项虽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2020山东济宁月考)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6.答案 D 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威惠并施,明成祖对于“蛮夷”采取抵御与收服并用的方式,二人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故选D项;“华夷观念”在近代以来才逐渐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2016课标Ⅱ)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7.答案 B 据题干可知,福建各地族谱中有许多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且清乾隆年间此类现象骤然增多,这主要说明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大陆移民移居台湾生息繁衍的现象增多,故选B项。族谱编修与移民现象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情境不符,排除。‎ ‎8.(2018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秦 ‎6位 两宋 ‎121位 西汉 ‎47位 明 ‎4位 唐 ‎182位 清 ‎0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8.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宰相的人数增加较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增设宰相以削弱相权;到了明朝,皇帝担心相权过重,干脆废除宰相制度。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故选B项。元朝时期,宰相权力加强,故A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宰相增多,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2019河北沧州联考)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 A.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中朝逐渐成了权力中心 ‎9.答案 D 题干材料“百官之本,国家枢机”信息,说明中朝逐渐成了权力中心,故选D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尚书权力增大,与其行政管理水平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尚书权力增大,与官员评价制度无关,C项错误。‎ ‎10.(2019山东淄博3月考试)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  )‎ A.中朝决断国事 B.外朝负责执行 C.君主集权加强 D.宰相能力平庸 ‎10.答案 C 材料中三位丞相“不过是凑数的丞相”,反映了相权的削弱,这是当时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中朝决断国事、外朝负责执行,故A、B两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宰相能力平庸,故D项错误。‎ ‎11.(2019湖北武汉四调)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11.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律疏议》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这是在强调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故选B项。材 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感应”“三教合一”,故A、C两项错误;“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属于宋明理学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2019湖南衡阳一模)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交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 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12.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看到了君主专制的一些问题,认为应该发挥群臣的作用共同治理天下,这体现了专制政治体制之下的理性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故B项错误。宋代政治上并非实行集体决策,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C项错误。宋代,政治制度并未转型,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 ‎13.(2020山东烟台、菏泽1月期末联考)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  )‎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13.答案 C 本题考查唐宋治国理念。从材料可知,唐朝认为做武将胜于做书生;宋代则认为从文比参军荣耀。联系所学唐代中央政权强盛、宋代因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文治”可知,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故C项符合题意。由材料不能得知官员来源,A项错误;B项所述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D项是唐宋皆有的现象,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14.(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联)下面是清朝雍正到光绪时期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朝军机处(  )‎ 时期 军机大臣 雍正 起初三人,最多时期六人至七人 乾隆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人至七人 嘉庆、道光、咸丰 ‎88%以上的时间四人至六人 同治 五人至六人 光绪 ‎76.5%的时间四人至六人 A.精干高效 B.保密性强 C.机构健全 D.权力稳固 ‎14.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自雍正至光绪年间,军机大臣人数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说明军机处精干高效,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密性强和权力稳固,排除B、D两项;军机处机构简单,排除C项。‎ ‎15.(2019湖南名校联考)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15.答案 A 从材料可以看出,巡抚在三司的地位之上,而明朝在地方上设立的三司将地方上的行政权力、军事权力和司法权力分隔开来,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地方上设巡抚,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的三大权力,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2020山东等级考试模拟)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图1‎ 图2‎ 图3‎ ‎——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16.答案 (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2分)‎ 政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分)‎ ‎(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数量大幅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2分)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2分)‎ ‎(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2分)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