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初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同构 B. 等级森严 ‎ C. 君主专制 D. 官僚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商到周,异姓公卿减少同姓公卿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强,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异姓数据的升降,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色,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 ‎2.唐玄宗时期,命翰林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帮助皇帝对制敕进行起草,并且以此成为了内相。这说明 A. 君权和相权关系有所调整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中书省职能基本已被废除 D. 政府选官入仕的途径扩大 ‎【答案】A ‎【解析】选择翰林学士参预政务成为内相,实际上是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说明君权和相权关系有所调整,故A项正确;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此时中书省仍然行使职能,没有被废除,排除C项;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 ‎3.《后汉书·许荆传》记载:“许武以弟许晏、许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剖财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二弟所得悉劣。俾弟得克让之名而得选举。后复会宗亲泣言所以分产取讥意,悉推财产于二弟。郡中翕然称之。位至长乐少府。”这体现了 A. 财产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B. 察举制的弊端 C. 选拔官吏以品评等级为主 D. 科举制的演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自取肥田广宅,二弟所得悉劣。俾弟得克让之名而得选举。后复会宗亲泣言所以分产取讥意,悉推财产于二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可以通过作弊的方式通过察举而当官,这体现了察举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察举主要考查的是品德,排除A项;C项讲的是九品中正制,D项讲的是科举制,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D项。‎ ‎4.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类别 吏部直接任命 察举和学校考试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其他 比重 ‎50.2%‎ ‎25.4%‎ ‎14.2%‎ ‎10.2%‎ A. 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 察举选官注重才能 C. 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 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两晋南朝入仕的官员中,一半以上是吏部直接认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魏晋时期选官权正向中央集中,C选项符合题意;太学考试“开始”出现是在西汉时期,A选项错误;材料只显示出“察举”选官在其中占1/4,没有提供其注重才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占的比例较小,不能说明其升迁缓慢,D选项不符合题意。‎ ‎5.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A. 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 B. 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 C. 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 D. 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在行省建立之前收税比较难,利用行省进行收税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说明行省制度的设立便于中央控制地方的税收,故B正确;行省设置的最初目的是控制地方,并不是经济目的,排除A;行省设置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是说明行省设置对于税收的好处,并不是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排除D。故选B。‎ ‎6.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关差、盐政、学差,以及将军、都统,驻各地区的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等,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 A. 军机处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 B. 军机处可以统领六部百司 C. 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 D. 军机处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只负责开列名单,择取任用的却是皇帝,因此推知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故C项正确;军机大臣只负责开列名单,没有选拔的权力,排除A项;军机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也没有决策权,排除BD项;‎ ‎7.明代《广东新语》卷十五记载:“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人,掘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余艘。”据此可推知该地 A. 出现了初期的垄断行为 B. 雇佣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C. 民营冶矿业进入了高潮 D. 出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线 ‎【答案】D ‎【解析】根据“司炉者……掘矿者……汲者、烧炭者……驮者……载者……”可以看出一个炉场里有较为细致的分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生产线,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生产的场景,与垄断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雇佣的情形,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生产的场景,无法反映是否是民营的手工业,也不能体现冶矿业的行业发展状况,故排除C项。‎ ‎8.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 ‎1570—1579年 ‎28.5万两 ‎1580—1589年 ‎88.9万两 ‎1590—1599年 ‎70.3万两 ‎1600—1609年 ‎104.1万两 ‎1610—1619年 ‎103.7万两 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A. 手工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大进步 B. 闭关锁国政策从此被废除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日益显现 D. 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 ‎【答案】D ‎【解析】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外国白银输入中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传统经济有一定的活力,能够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因此才会使得白银大量流入到中国,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生产水平,排除A项;隆庆开关只是暂时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排除C项。‎ ‎9.宋代苏州商人朱冲,其家族内“弟侄数人,皆结姻于帝族,因缘得至显官者甚众”。这反映了当时 A.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B.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商人可以结姻于帝族,说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变动,C项正确;商人群体在宋代不可能控制国家政治,排除A项;“放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仍然是儒学,排除D项。‎ ‎10.《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 A. 坊市界限打破 B. 草市普遍出现 ‎ C. 商税收入增加 D. 专业市场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市”、“药市”、“花市”等出现在这些唐诗中,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专业市场的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无关“市”、“坊”即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打破的信息,A选项错误; 诗中没有提供草市普遍存在的信息,B选项错误; 描写商业繁荣的唐诗不能佐证商税收入增加,C选项不符合题意。‎ ‎11.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礼”的重要性早在汉代就被认识了,汉初的贾谊提出引礼入法,董仲舒“三纲”学说成为国家立法的最高原则。材料说明 A. “仁”的思想一直不被统治者所重视 B. “礼”的思想成为汉朝立法最高原则 C. 孔子思想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 D.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立的儒学从先秦时期不受重视,到秦朝遇冷,再到西汉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故D项正确;A项“一直”表述太绝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排除A项;“礼”强调道德教化,并不是立法的最高原则,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且孔子思想诞生于春秋时期,当时并没有君主专制,排除C项。‎ ‎12.晁福林认为:“在先秦时期,(他)对于宇宙本原及其运动规律的思考最为深刻,他对于以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开辟了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纪元。”材料中的“他”赞同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 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 ‎【答案】B ‎【解析】老子的思想含有辩证法成分,“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可知是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还主张“无为”的治国理念,故B正确;A是儒家孟子的言论,排除;C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排除;D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B。‎ ‎13.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战国 B. 汉代 C. 隋唐 D. 宋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生进入仕途,以学者兼官僚为主的“士大夫政治”开始奠基于西汉时期,B选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不是进入仕途的重要依据,A选项错误;隋唐和宋明时期,士大夫政治在科举制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奠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D两项错误。‎ ‎1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从中可知该学者主张 A. 限制君权 B. 正心诚意 ‎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君子攻求学术并非利己,而在于明道,在于知晓天下变化并救世济民,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限制君权思想,排除A项;正心诚意为心学主张,排除B项;格物致知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主张,排除C项。故选D ‎15.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 A. 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 C. 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 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 ‎【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之前,欧洲思想文化长期笼罩在基督教神学统治的阴影之下,无法为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启蒙文化提供充足养分,因而不少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从古老的中国文化寻求思想和精神资源,“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说明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故选A;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但时间不符合“17世纪开始”,排除B;C并非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的全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D。‎ ‎16.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国家 A. 入侵我国海疆并且最早殖民领土 B. 设立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 C. 拥有数量庞大的商船和近代工厂 D. 在北美的加拿大拥有大块殖民地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示中①在1670年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处于顶峰时期,可知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对外扩张主要是建立垄断性的商业公司,故B正确;入侵我国海疆并且最早殖民领土是葡萄牙,排除A;拥有数量庞大的商船和近代工厂是英国,排除C;在北美的加拿大拥有大块殖民地的也是英国,排除D。故选B。‎ ‎17.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该举措 A. 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B. 提高欧美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C. 有力抑制了国际经贸中的强权政治 D. 成为世界市场迅速拓展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1883年欧美国家达成条约、成立机构保护专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努力有利于提高欧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B选项正确;1883年欧美国家协商保护知识产权,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动力,A选项错误;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不能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也不是世界市场迅速拓展的主要途径,CD两选项错误。‎ ‎18.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 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数据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表明,19世纪末美国百万富翁数量大大增长,财富来源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和铁路业,百万富翁占有社会总财富的比例明显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这会进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故D正确;材料数据不能说明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故C错误。‎ ‎19.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这说明当时 A. 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 B. 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大臣已是议会代言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受两党政治影响,英国内阁大臣听命于下院,国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大臣已经成为了议会的代言人,D项符合题意;国王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不能说明其失去了行政权,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无权任命内阁,B选项错误;乔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与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的说法矛盾,C选项错误。‎ ‎20.2019年12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表决,批准向众议院全院递交关于弹劾总统特朗普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调查的条款,一旦获得众议院审议和多数支持,该弹劾案就将进入参议院接受审理,若获得至少三分之二参议员支持通过,特朗普就要被解职。这段材料表明 A. 国会是美国政治权力中心 B. 总统受国会监督并对其负责 C. 立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D. 分权与制衡是美国政治特征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美国国会拥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众议院受到参议院制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政治特征,故选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权相互制衡,AC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排除B。‎ ‎21.列宁曾讲到:“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请分析判断这段讲话发生在 A. 1917年3月 B. 1917年4月 C. 1917年7月 D. 1917年11月 ‎【答案】B ‎【解析】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选B;AC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材料主要意在 A. 突出了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的价值 B. 揭示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影响 C. 体现爱因斯坦相对论巨大科学价值 D. 说明了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意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与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无关,排除A项;根据“机械装置”可得知,材料与相对论、进化论无关,排除CD项。‎ ‎23.有学者评论道:作为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它代表着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一评论提及的“近代化纲领”‎ A. 详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 主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 D. 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最完整,最先进的近代化纲领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其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向世界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开启近代工业化历程的洋务运动,调动农民反封建积极性的《天朝田亩制度》,均不符合“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的说法,ACD三项错误。‎ ‎24.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土报》驻巴黎通讯员称:“清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 清廷受到外国军队严密监控 ‎【答案】C ‎【解析】根据“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可知,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A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内容的影响,B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的影响,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答案】B ‎【解析】题意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的史实,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已不得民心,反对专制维护共和是符合民心和时代潮流的。B正确 二、材料阅读 ‎26.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 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 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 ‎【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 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等信息,可得出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有,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土地买卖愈益盛行”,“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等信息,从土地买卖、阶级流动、人身依附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达和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变动:根据材料二中“‘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贱商观念、婚姻观念和门第观念等方面说明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27.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 ‎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1)表现: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由;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因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2)背景: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了大量财富;天主教会政治上对德意志的压迫。进步:“信仰得救”理论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 ‎(3)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追求平等。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解析】‎ ‎(1)表现:依据材料“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了强调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而且开始追求的人的价值和尊严;因素:依据所学可知,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导致的。‎ ‎(2)背景:依据所学可知,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在政治上对德国进行压迫;进步:依据材料“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理论,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且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这带有民族自由意识。‎ ‎(3)依据材料“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来看,启蒙思想家强调道德和法律,依据材料“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来看,启蒙思想家主张追求平等;作用:依据所学可知,人文精神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冲击,进而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8.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妥协,这些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1660年英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冋,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社会中下层,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当1831年开始的议会改革浪潮如火如荼之时,以托利党为代表的土地责族寻得历史的传统,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得更好的生存。英国注重历史传统以及寻求妥协的惯例造就了1832年改革的胜利。‎ ‎——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以及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案。‎ ‎【答案】(1)难题:革命和复辟都会造成社会动荡;难以产生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方法: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谋求更多政治权力;议会制度弊病的暴露。‎ 因素:保守势力的让步;英国历史传统;寻求妥协的惯例。‎ ‎(3)焦点:联邦政府与州关于权力的归属。化解方案:建立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 ‎(1)难题:根据“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冋,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得出革命和复辟都会造成社会动荡;根据“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得出难以产生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方法: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2)原因:根据“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社会中下层,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谋求更多政治权力,议会制度弊病的暴露。‎ 因素:根据“以托利党为代表的土地责族寻得历史的传统,放弃部分利益”得出保守势力的让步;根据“英国注重历史传统以及寻求妥协的惯例造就了1832年改革的胜利”得出英国历史传统,寻求妥协的惯例。‎ ‎(3)焦点:根据“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得出联邦政府与州关于权力的归属。化解方案: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9.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徳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 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 ‎【答案】(1)变化: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 措施: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强化忠君教育(和魂洋才);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军队。‎ ‎(2)定性:资产阶级改革。‎ 依据:主导力量是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道路。‎ ‎【解析】‎ ‎(1)变化:根据“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徳国学等”得出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 措施: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知,具体措施是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强化忠君教育,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军队。‎ ‎(2)定性:根据“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资产阶级改革。‎ 依据:根据“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得出主导力量是封建势力;根据“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得出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根据“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得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