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一)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一) 学案 【考纲解读】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专题主要讲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 准确是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准确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在语言运用部分的各种试题中均可涉及。包括情境、对象、场合,情感、色彩,口语和书面语等。 1.运用表达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或目的,因此运用表达准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 二是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 三是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2.语言表达准确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符合语境。如,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分析:“扶、失”二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失”字则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或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如“优化”P158“准确”例。再如,“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 分析,句中“砌”用词不准确,不合事理,珍珠不能“砌”,应换成“缀”,“缀”有连缀组合和装扮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洞庭的新气象。 (3)符合程度。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该句中“收集”不准确。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4)符合心理。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该诗句中“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 用语要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句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 2.方法技巧: (1)表述时要符合特定的情境; (2)表述符合事理与对象,即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 (3)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爱憎、褒贬分明; (4)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 二、鲜明 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 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感情色彩要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观点明确,色彩分明。 如,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答案】示例: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方法技巧 要使语言生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正确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语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在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如: 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句朝霞出现东方,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绿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 (2)恰当选用句式。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达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如用肯定句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三、生动 生动,就是指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生动是就表达效果而说的,指能用传神、鲜活的词句使所描述的对象可感可亲。“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均有体现。它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合理安排和搭配词语,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二是选择富于变化的句式,克服语言呆板、枯燥等不足; 三是运用富有形象的语言和修辞进行描写,增强语言的形、音、色等方面的生动性。 方法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 (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如果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那么就能 把语言用活。如,夏天到了。改句:又是一个彩裙摇曳的季节。(改句绘声绘色,更加生动形象)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运用“通感”,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的景象。 (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如,郭沫若《屈原》中的婵娟痛斥宋玉背叛老师屈原的一句台词“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有人建议把后一句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改“这”把不带感情的原句变成了婵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写作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等的穿插交错,注意整句散句的错综变化。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的最后一句可以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不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了反问句式,形成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3.恰当使用修辞。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 如,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真题全解】 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试题提示“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从审题中可以看出另外两处是:“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 有了浓厚的兴趣不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也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三、(2016年高考新课标Ι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 ①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 ② ,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 ③ ,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四、(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推断时应在用词准确、合乎情理的情况下进行,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只要表限定,后面接的内容限定这一种,那么就能有“就……”的结果。一般用来叙述比较确定的事,“避免环境污染”是不能确定的事。 五、(2017年高考浙江卷)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六、(2017年高考山东卷)17.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①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一个“故”,引导学生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分句上,不难概括出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第一个特点:台基高和出檐大。②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可以……也可……” ,由此可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经过概括,可以总结出第二个特点。③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侧重谈因工匠们针对房屋的各种构件的设计风格,从而使得中国古代木构房屋呈现出艺术美观的特点。④是一个目的关系的复句。“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是为了“防止木材腐烂”。抓住了句式特点,压缩就会更准确;因为有字数要求,概括还要体现简明特点。看似一个简单的题目,处处可见命题人匠心。 七、(2017年高考山东卷)18.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根据前面的提示,健康的心理“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所以,在填写“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时,如果是比喻,一定是相对应的喻体,比如春风、暖阳、灯火之类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这是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围绕相关的主题,描述这些事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既要准确,又不失鲜明、生动,这个过程属于想象。而排比的使用,不少于3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因为是开场白,使用词语要通俗,不要过于艰涩。 八、(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 ②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③ 。 【答案】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九、(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 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 ② 。因此, ③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答案】示例: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段成熟的话题是“太空垃圾”,五个句子,第一句应该为引出话题,陈述太空垃圾的来源,第二句话讲太空垃圾对航天活动的威胁。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举例阐释。第四句阐述太空垃圾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第五句得出结论,如何处理太空垃圾。文段按照“来源——危害——怎么办”的层次安排语段。根据语段机构和上下文关系,围绕语段话题,不难得出答案。答案要注意字数要求。 十、(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③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答案】示例: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十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十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十三、(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段文字说的是人和土壤的呼吸问题,里面有三个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①,①后面一句是“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根据这一句提示,前面一句话肯定是说呼吸对于人活着的必要性,因此补写“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比较恰当。再来看空缺②,前面是“人体通过呼吸”,后面是“排出二氧化碳”,前一句说的是呼吸,对应的显然是呼出和吸入,后一句说了排出,显然,前一句必须是“吸入”,人体吸入的的气体主要是氧气,这是中学生都具备的常识,因此这里补写出“从大气中吸入氧气”比较恰当。最后看空缺③,前面一句话是“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从上文可以知道,人呼吸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土壤呼吸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补写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给出的补写答案都是举例性质的,只要意思答对即可,比如“吸入”答成“摄取”,“释放”答成“呼出”都可以。 十四、(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十五、(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 的过程。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段文字说的是人和土壤的呼吸问题,里面有三个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①,①后面一句是“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根据这一句提示,前面一句话肯定是说呼吸对于人活着的必要性,因此补写“一个人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