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版专题八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版专题八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学案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的文明独树一帜,迥异于世,雅典式民主的探索、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对近现代欧美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在此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 ‎ 古希腊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 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古希腊民主政治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 古罗马法律体系 古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 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一个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2.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 ‎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罗马法 ‎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3.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点认识: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几个热考命题理念 ‎1.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同时其民主制的建立、人文思想的产生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 ‎2.城邦意识 所谓城邦意识就是指古希腊城邦公民以维护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追求的意识。他们有一种城邦就是最优越的潜意识。为什么会在古希腊产生这种意识?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一种最好的国家状态,如果城邦独立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相反,则会威胁到他们每个人的权利和权益。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最大维护上。‎ ‎3.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为了城邦而存在。‎ ‎4.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的精神主要包含公平、理性、人权。古罗马法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古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分不开的。自然法的精神是古罗马法的灵魂,它的理性、平等观念正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进步。‎ ‎5.公平正义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我们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中已经看到公平正义的影子,如古代雅典民主的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古罗马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真题典例】‎ ‎1.命题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2019·高考全国卷Ⅰ,T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信息涉及陪审法庭的职权范围,迁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理解。‎ 析错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职能,不能体现法律服从民众意愿;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由抽签产生的;在古代雅典,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答案试解】 B ‎2.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019·高考海南卷)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满分秘籍]‎ 扣题眼:雅典民主的政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析错点:公民大会的参与者是公民不是“自由民”;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不是司法机关;雅典的公职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 ‎【答案试解】 A ‎3.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2019·高考江苏卷)“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满分秘籍]‎ 扣题眼:“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表明公民承担国家公务能够提高公民素质。‎ 析错点:材料讲述的是国家官员的影响力减小,但依然可以履行管理职责,只不过是轮流坐庄而已;雅典的国家事务是由公民大会最终决定的,不是贵族;材料讲述的是公民承担公务就是一种教育,而不是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试解】 B ‎【预测演练】‎ ‎1.(命题点:古代雅典公民的素养)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民众个人自由遭到否定 C.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解析:选A。据材料“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雅典强调公民对于城邦集体事务的参加,故选A项;据材料“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不是强调公民的个人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人民主权原则与集体意识并不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集体意识,未涉及法律保障公民权利,排除D项。‎ ‎2.(命题点:古代雅典民主局限)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 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B。工匠等普通人可以“站起来发言”,外邦人要“紧闭嘴巴”,说明演说自由是雅典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 古罗马法律的特点和影响 ‎【真题典例】‎ ‎1.命题点: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特点 ‎(2018·高考全国卷Ⅱ,T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两个世纪的斗争”“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迁移平民为争取平等权利与贵族斗争的史实进行理解。‎ 析错点: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018·高考江苏卷)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与材料中“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相符。‎ 析错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中“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不符;材料“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表明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法的先声”不等于合乎各国的司法现状,与材料中“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不符。‎ ‎【答案试解】 D ‎3.命题点:罗马法发展的原因 ‎(2018·高考海南卷)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 析错点: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 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之间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自然法的特点与作用)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  )‎ A.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 C.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 解析:选D。由材料“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知,自然法具有天赋人权、公平公正的精神内含,推动了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故选D项;罗马法维护罗马现存各项制度,排除A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B项;“最高效力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2.(命题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 解析:选C。材料“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说明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世纪还没有资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被重新发现,不是罗马法与《圣经》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的复兴,不是《圣经》的衰落,排除D项。‎ ‎ 近代西方代议制与社会主义运动 一、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过程 ‎1.17—18世纪欧美民主制度的确立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最深层的原因。‎ ‎②政治基础:革命或者独立战争使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是民主政治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2)事件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政体。‎ ‎2.19世纪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民主政治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原因: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直接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2)事件 ‎①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君主立宪制完善。‎ ‎②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变迁,直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意志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基础上,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⑤俄国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⑥日本明治维新:内外危机之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改革。通过改革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但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1.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特点 ‎(1)过程:传统与创新平衡 ‎①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发展了中世纪形成的议会制度,开创了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 ‎②美国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州自治制度,也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在妥协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③德国政治体制中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地方各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内含:权力制约与平衡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含,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政治体制的设置。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点。‎ ‎(3)策略:斗争与妥协的平衡 ‎①英国:国王和议会相互妥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地方与中央相互妥协形成了联邦制;理想与现实妥协,保留了奴隶制度;大州与小州妥协,形成了独特的选民分配制度;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相互妥协,形成了参众两院制度。‎ ‎③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制定了1875年宪法。‎ ‎④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相互妥协,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2.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比较 ‎(1)背景 ‎①《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和一系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787年宪法则是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为建设新国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独立宣言》的目的在于反对殖民统治,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②1787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并稳定社会秩序。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3)内容 ‎①《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 ‎②1787年宪法确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是一大进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与特点 ‎【真题典例】‎ ‎1.命题点:1832年议会改革 ‎(2017·高考江苏卷)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抓住材料信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可知,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 析错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1787年宪法 ‎(2019·高考海南卷)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满分秘籍]‎ 扣题眼: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 析错点:“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国会掌握立法权,1787宪法赋予国会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试解】 D ‎3.命题点: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016·高考全国卷Ⅲ,T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改革前议会处于中心地位使政局不稳;改革后总统处于中心地位,有利于革除原来的弊病。‎ 析错点:1875年宪法早已“确立”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并未被“剥夺”;法国是多党制,不是“两党制”。‎ ‎【答案试解】 A ‎4.命题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2015·高考江苏卷)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满分秘籍]‎ 扣题眼: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 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 析错点:“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答案试解】 D ‎【预测演练】‎ ‎1.(命题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743年英国的《议会法》规定,享受王室俸禄和任命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得担任议员。这一议会改革举动表明(  )‎ 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 B.英国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C.国王对议会的影响受到挑战 D.议员不再由国王任命产生 解析:选C。“享受王室俸禄和任命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得担任议员”这是减少国王对议会的影响,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命题点:美国共和制政府运作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 A.实用主义精神 B.分权制衡理念 C.联邦主义宗旨 D.有限政府原则 解析:选D。据材料“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可知1787年宪法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体现了其有限政府原则,故选 D项;材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说明是以保障权利为前提,不是实用原则,排除A项;材料表明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未提及分权,排除B项;联邦主义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政府,排除C项。‎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国际工人运动 ‎【真题典例】‎ ‎1.命题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018·高考全国卷Ⅰ,T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者同盟,结合所学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进行理解。‎ 析错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试解】 A ‎2.命题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9·高考海南卷,T17)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题干材料“1889年”“22个国家”,理解决议的含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析错点: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不可能成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确立夺取政权的目标是在此之前;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答案试解】 B ‎【预测演练】‎ ‎1.(命题点:国际工人运动的背景)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1811至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卢德运动者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 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材料表明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运动,不是工厂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是对题干的重复而已,不能揭示“表明”的意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排除D项。‎ ‎2.(命题点: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解析:选D。材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外省农民不支持”和第二层“德国人混入社员之中”。A项从第二层可以看出,但第一层无法体现;B项从第一层可以看出,但第二层无法体现;C项“德国人混入社员之中”对普鲁士当局立场影响甚微;A项和B项不够全面,D项“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最全面”,可以涵盖A项和B项,故选D项。‎ 探究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主题概述】‎ 资产阶级代议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为其理论来源)。主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国家统一运动(王朝战争)、资产阶级改革等途径确立。其特点有:‎ ‎1.统一性 ‎(1)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 ‎(3)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4)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多样性 ‎(1)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 ‎(2)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综合大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 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材料二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随着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 思路点拨:抓住材料关键句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德国、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二元制君主立宪的实例。第二小问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具体对君主专制为实和议会为虚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仿行宪政的特点。‎ 思路点拨:紧扣材料,注意从背景、阶级力量对比、过程、结果等不同的角度概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思路点拨: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力量、外部因素等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1)实例:如德国的君主立宪制。阐述:德国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有限并受制于皇帝,具有很强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较大;制宪过程艰难曲折,最终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尝试。(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因素:封建势力强大;守旧思想根深蒂固;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列强干预。‎ ‎【技法指导】‎ 特点类问题解题方法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 根据要素概括特点: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最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5)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6)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7)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探究二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政治妥协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主题概述】‎ 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制度内生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一、英国《权利法案》——议会与王权的妥协 ‎“光荣革命”后,议会为了避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限制国王的权力。尽管《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但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此后,英国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历史性转折。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限制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里,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二、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尽管这部宪法是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但它却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妥协 ‎1875年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相互妥协,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该宪法,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同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都很大正是保皇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虽然这部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妥协的结果,但它却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起来,民主制度也得以稳定下来。‎ ‎【综合大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 ‎ 事件 英国 ‎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760-1840年,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法国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美国 ‎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861—1865年,南北战争 ‎1865年、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 ‎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 德国 ‎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上表为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思路点拨:根据问题的设问“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可知,论题与阐述必须同时呈现四国的特点,由此可以得出:多样性;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性,民族特色性、渐进性;等等。‎ 答案:示例一 ‎ 论题:英、法、美、德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 阐述: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具体制度各不相同。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德国则是君主立宪制度。即使都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德也有不同:英国的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德国则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这种不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四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例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德国较低。各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例如德国的容克地主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德国则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这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 示例二 论题: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阐述: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则发展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大革命暴力推翻封建统治,颁布《人权宣言》,随后又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后又不断通过宪法修正案巩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不同,但法律都在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示例”仅作参考,学生若从四国民主制度的统 一性、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制度创新等角度拟定论题加以阐述并言之有理亦可)‎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德州期中)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包括选举任免的官员在内,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职。其目的是(  )‎ A.防止出现个人专权    B.体现公民平等原则 C.激发公民竞争意识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选A。题干“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职”,目的是让他们共同协商,相互制约,防止个人专权,故选A项;题干只体现多人同任一个官职,没有体现公民平等,排除B项;大家任同一官职是为了防止专权,不是为了让他们竞争,排除C项;多人任同一官职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 ‎2.(2019·苏州一模)《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材料中的“政治改革”是指(  )‎ A.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克利斯提尼用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伯利克里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 解析:选B。据材料“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用地区部落取代原有的血缘部落,故选B项;梭伦改革时期并未改变传统的血缘部落,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取消政治分野现象,而不是强调扩大机构人数,排除C项;依所学,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 ‎3.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 解析:选B。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具有理性精神,故选B项。‎ ‎4.(2019·唐山二模)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  )‎ 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 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解析:选A。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至高无上,故选A项;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无法体现执政官是最高统治者,排除B项;法律与执政官不能等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在于强调法律的地位,未涉及法律的制定,排除D项。‎ ‎5.(2019·青岛调研)“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解析:选B。“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不能说明其政治上的地位和男子平等,故A项错误;“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可见法律不够严密,故B项正确;“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不能说明妇女已有继承权,故C项错误;“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可见妇女占有财产没有法律依据,故D项错误。‎ ‎6.(2019·博雅闻道高三联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中期,战俘不断增加,奴隶价格暴跌,奴隶制经济繁荣,罗马人藉此从劳动中解脱。一位政治家告诫兄弟:“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批奴仆,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这反映出(  )‎ A.统治阶层等级秩序十分森严 B.对外扩张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战俘的增加减轻了公民负担 D.奴隶制经济繁荣孕育了贵族政治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批奴仆,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可知,罗马人由从事农耕的生产者变成了贪图享受的享乐者,这反映出对外扩张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奴隶主阶级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别,排除A项;根据材料“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中期,战俘不断增加,奴隶价格暴跌,奴隶制经济繁荣,罗马人藉此从劳动中解脱”可知战俘的增加仅减轻了公民劳动的负担,排除C项;罗马贵族政治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排除D项。‎ ‎7.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 ‎1624—‎ ‎1660—‎ ‎1689—‎ ‎1714—‎ ‎1760—‎ ‎1641年 ‎1685年 ‎1713年 ‎1760年 ‎1800年 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 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议会对内阁制约不断加强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选A。17、18世纪英国议会年均召开天数和年均通过法令数呈上升趋势,这是维护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表明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即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逐渐迈向工业社会,故选A项;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主要在1640—1688年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立法情况,而不是中央行政体系变化,与内阁无关,排除C项;国王在“光荣革命”后虽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国王授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且材料强调的是议会立法,排除D项。‎ ‎8.(2019·无锡期中)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是(  )‎ A.邦联制 B.人民主权原则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原则 解析:选C。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是联邦制度,废除了之前的邦联体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C项;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是联邦制度,废除了之前的邦联体制,邦联与材料中“联邦宪法”不符,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中“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不符,排除B项;D项是横向分割,与材料中“纵向分割”不符,排除D项。‎ ‎9.(2019·济宁质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种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  )‎ A.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 C.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解析:选D。材料中“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体现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强化民族国家意识,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教育的目的,没有体现重视国防事业,排除 A项;材料没有体现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排除B项;第三共和国伊始,法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 ‎10.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解析:选D。由“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以看出统一之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德国国家政体的选择,故选D项;德国的政治变革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其近代的崛起与之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说明统一只是政治转型的前提之一,排除B项;由“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可见美国式民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吸引力,而不是落后的东西,排除C项。‎ ‎11.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 A.宪政制度的完善 B.征税程序严格化 C.否定了议会至上 D.税收立法民主化 解析:选A。从材料“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可知,欧美国家认识到了必须对代议机关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体现了宪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 ‎12.(2019·临沂二模)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 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均不能体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 6 000 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得出轮流执政(或抽签选出);据材料一“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公平公正,任期短。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回答。(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政府管理、民主政治、公务员素质、其他国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3)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三“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得出由注重公务员的“通才”转向“专业化”和“知识化”。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旧的选拔标准不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管理者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 答案:(1)特点:轮流执政(或抽签选出);公平公正;任期短。(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或最大程度地维护民主制度);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言之成理即可)‎ ‎(2)作用:政府管理得到改善;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由注重公务员的“通才”转向“专业化”和“知识化”。(言之成理即可)原因:旧的选拔标准不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管理者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言之成理即可)‎ ‎14.(2019·泰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 ‎——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 材料二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 材料三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私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自由的;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而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 ‎——中新网 ‎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角度,结合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的信息从“只有实行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来归纳观点。 (2)属于观点评述题,依据上述材料从“科学制约权力”角度概括观点,材料一从“人民监督权力”角度概括;材料二从“用权力制衡权力”角度说明观点;材料三从“制度和法律角度制衡权力”来分析回答,史实分别从“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英美议会制衡”“英美代议制中形成主要政治制度”以及“英美颁布的主要法律”角度论证观点。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数符合即可。‎ 答案:(1)观点:只有实行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2)参考标准:‎ ‎ ‎ 观点 ‎ 史实 科学有效地制约权力,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 用法律约束权力 ‎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 用制度约束权力 ‎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美国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政党制度 用权力制衡权力 ‎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制衡;美国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 ‎ 让人民监督权力 ‎ 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等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