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能力课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对运动图象的认识,应注意以下三点 ‎(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x、v与t一一对应。‎ ‎(3)一般试题中,关键点是根据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根据x-t图象的斜率判断速度变化情况;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v-t图象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2.分析图象问题时应注意“六看”‎ 一看“轴” 二看“线” 三看“斜率” 四看“面积” 五看“纵截距” 六看“特殊点” 命题角度1 [常考点]图象选择类问题 依据某一物理过程,设计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位移、高度、速度等)变化的几个图象或此物理过程中某几个物理量随某一量的变化图象,从中判断其正误。‎ ‎【例1】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物体冲上斜面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然后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过程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由于斜面光滑,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上滑与下滑运动距离等大,选项A、B错误;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D.x0+xA=155 m,故两车会相撞。‎ ‎(2)设A车加速度为aA时两车不相撞,在B车发出信号t时间后两车速度相等,有vB+aBt=vA+aA(t-Δt)‎ B车位移xB=vBt+aBt2‎ A车位移xA=vAt+aA(t-Δt)2‎ 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的位移关系满足xB≤x0+xA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A≥0.83 m/s2‎ 即A车的加速度至少为0.83 m/s2。‎ 答案 (1)两车相撞 (2)0.83 m/s2‎ 易错分析 根据两车停止运动时,比较二者位移关系是最常见的错误,若根据此思路,A车的位移120 m,B车的位移×30×12 m=180‎ ‎ m,二者位移差小于初始距离,故不相碰,恰好与正确答案相反。‎ 运动图象的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师生们一起研究教材、提升教材,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从教材走进了高考。‎ ‎[题源:人教版必修1·P41·T5]‎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图2.3-5为汽车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的x-t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图2.3-5 汽车行驶的x-t图象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汽车在哪段时间驶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拓展1 人教版必修1·P41·T5中的x-t图象变为v-t图象,如图6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6‎ A.汽车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为750 m B.汽车在10~20 s时间内静止 C.汽车只在20~40 s时间内驶离出发点 D.汽车在40 s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 汽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在0~4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方向,所以汽车一直向远离出发点的方向运动,选项B、C、D均错误;汽车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s=(10+40)×30 m=750 m,选项A正确。‎ 答案 A 拓展2 拓展1是利用v-t图象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v-t图象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人教版必修1·P33·T2改编]‎ ‎(多选)在同一公路上,B、C两辆汽车的v-t图象b、c如图7所示,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B车的加速度为 m/s2,C车的加速度为- m/s2‎ B.t=2 s时,C车在B车后 C.B、C两车在大约1.6 s时并排行驶 D.B、C两车并排行驶时离出发点的距离约为9.6 m 解析 根据图象信息可知:aB= m/s2= m/s2,aC= m/s2=- m/s2,选项A正确;‎ 设经过时间t,B、C两车并排行驶,则 xB=xC①‎ 又因xB=aBt2②‎ xC=v0t+aCt2③‎ 由图象可知v0=4 m/s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t= s≈3.31 s(t=0舍去)‎ 所以t=2 s时,C车在B车前,选项B、C错误;‎ B、C两车并排行驶时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x=aBt2=××m≈9.6 m 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AD 拓展3 (2016·全国卷Ⅰ,21) (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图8‎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 根据v-t图知,甲、乙两车都沿正方向运动。t=3 s时,甲、乙两车并排行驶,此时v甲=30 m/s,v乙=25 m/s,由v-t图线所围面积对应位移关系知,0~3 s内甲车位移x甲=×3×30 m=45 m,乙车位移x乙=×3×(10+25) m=52.5 m。故t=0时,甲、乙两车相距Δx1=x乙-x甲=7.5 m,即甲车在乙车前方7.5 m,选项B正确;0~1 s内,x甲′=×1×10 m=5 m,x乙′=×1×(10+15) m=12.5 m,Δx2=x乙′-x甲′=7.5 m=Δx1,说明在t=1 s时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选项A、C错误;甲、乙两车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x甲-x甲′=45 m-5 m=40 m,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BD 活页作业 ‎(时间:40分钟)‎ ‎►题组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2017·大同模拟)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 ‎ A图象速度恒定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B图象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C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故为变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D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为变加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答案 B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 图1‎ 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 C.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 D.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 由v-t图象知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m/s2=1 m/s2,选项A错误;6~8 s物体静止,前8 s内物体运动位移即为前6 s内的位移x=(×4+×2×8)m =32 m,选项B正确;0~4 s与4~6 s速度图线都在t轴上方,故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选项C错误;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6 m/s,4~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4 m/s,选项D错误。‎ 答案 B ‎3.(多选)如图2所示,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A.在t=1 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在4~6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C.在3~7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D.在t=6 s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解析 在t=1 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 m/s2,选项A错误;在4~6 s时间内滑块的位移为4 m+2 m=6 m,所以平均速度为3 m/s,选项B正确;在3~7 s时间内,滑块的位移为8 m+2 m-1 m=9 m,所以平均速度为2.25 m/s,选项C错误;在t=6 s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选项D正确。‎ 答案 BD ‎4.(2017·吉林长春三模)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用x表示运动位移,用t表示运动时间。从t=0时刻开始计时,-t的图象如图3所示,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等于k B.物体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 C.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k D.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2k 解析 设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b,由图可知=b+kt,则x=bt+kt2,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v0t+at2,整理得=v0+at,则图象的斜率-k=a,由于斜率为负值,则加速度为负值,图象的纵截距为b=v0,纵截距为正值,则物体的初速度为正值,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k,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D ‎5.(2017·湖北八校联考) (多选)如图4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时间(x-t)图象。A质点的图象为直线,B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C、D的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A、B相遇两次 B.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D.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置坐标为 解析 x-t图象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选项A正确;由图象可知,t1~t2时间段内,A质点做匀速运动,平均速度总等于瞬时速度,两质点的位置变化相同,则平均速度相等,故选项B正确;B质点的x-t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所以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B质点在t1~t2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选项C正确;当A、B速度相等时,A在B前面且离B最远,即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此时A的位置坐标为,B的位置坐标小于,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题组二 追及相遇问题 ‎6.(2017·河南六市一联)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7 m,B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  )‎ 图5‎ A.5 s B.6.25 s C.7 s D.8 s 解析 B车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 t== s=5 s,‎ xB=(v+0)t=×10×5 m=25 m A车在5 s内的位移xA=vAt=4×5 m=20 m xA<xB+Δx,Δx=7 m,所以B车在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设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为t0,则vAt0=Δx+xB t0= s=8 s,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7.(2017·广西重点高中高三一模)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着平直的公路前进,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两车在t=40 s时再次并排行驶 B.甲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C.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30 s时两车相距最远 D.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再变小,最后不变 解析 t=40 s时,甲车的位移为x甲=×30 m+5×10 m=425 m,乙车的位移为x乙=10×40 m=400 m,甲车在乙车前面,选项A错误;甲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0.5 m/s2,选项B正确;在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20 s 时,两车相距最远,选项C错误;两车距离先增大,再变小,最后又变大,选项D错误。‎ 答案 B ‎8.(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7‎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 m处 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 m C.乙车启动10 s后正好追上甲车 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解析 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10 s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x=×10×10 m=50 m,即甲车在乙车前方50 m处,故选项A正确;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xmax=×(5+15)×10 m-×10×5 m=75 m,故选项B正确;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 s后位移小于甲车的位移,还没有追上甲车,故选项C错误;乙车超过甲车后,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故选项D正确。‎ 答案 ABD ‎9.(2017·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联考)如图8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甲车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乙车以速度v1=40 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a1=4 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甲车4 s后开始以a2=4 m/s2的加速度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两车看成质点,从乙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同时在B线位置及在B线位置时甲车的速度大小。‎ 图8‎ 解析 设乙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1,则v1=a1t1,v=2a1x1‎ 解得x1=200 m,t1=10 s 在t1=10 s时,设甲车通过的距离为x2,则 x2=a2(t1-t0)2‎ 解得x2=72 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