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现代世界的经济体制、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课件(18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现代世界的经济体制、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课件(187张)

专题十一 现代世界的经济体制 、 政治 格局和经济全球化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现代世界的经济体制、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 ” 属于命题的高频区域 , 试题大多集中在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全球化 ” 上 , 特别是 “ 斯大林模式 ” 的内容考的更多 ;“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考查 ” 相对较少。本部分内容 , 综合性非选择题也偶尔会涉及。从考查能力上看 , 重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1 .(2019 全国 Ⅱ ·35)    表   苏联 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   ( 单位 : 吨 ) 下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 A. 经济发展的问题 积重难返 B .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 农业 D .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 , 可知 1970 年时并未完成 1961 年对 1970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 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产量与预测或计划任务相差甚远 , 这正是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 故 A 项正确 ;B 项没有贴近材料的主旨 , 故排除 ; 题干中农业计划完成情况说明当时并没有把改革重点转向农业 , 故 C 项错误 ; 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 民众缺少生活物资 , 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民众的社会需求未发生大的改变 , 故 D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35)1959 年 , 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 , 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 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 控制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从题干 “ 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 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 可知当时的苏联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 ,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 故 A 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措施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故 B 项错误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这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苏联重视发展重工业 , 未强调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 故 D 项错误。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7 全国 Ⅰ ·34)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 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 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 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漫画的标题 “ 又是斯大林格勒 ” 反映了时间信息 , 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斯大林格勒在 1925 年以前叫察里津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 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5 年以前 , 故排除 A 项。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以前 , 故排除 B 项。遏制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 , 但漫画的内容突出了 “ 水力发电站 ”“ 开始建筑 ”, 即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 , 故 D 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害 , 故 C 项错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7 全国 Ⅲ ·34)1953 年 , 苏共中央决定 , 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 , 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 , 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 , 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 道路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从材料来看 , 农庄发放物质报酬的周期缩短 , 农民还可以像工人一样领取工资 , 这些做法会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故 A 项正确。 1953 年 , 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故 B 项错误。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 , 不可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 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早在 1929 年就已开始 , 故 D 项错误。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6 全国 Ⅱ ·34)1928 年 ,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 , 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 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 ,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概念 , 从题干中可推出 1932 年 , 苏联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 , 而苏联基本上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 , 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 故 B 项正确。由于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 基本没受到大危机的冲击 , 故 A 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业和城市的关系 , 故 C 项错误。美国人信奉私有制 , 因此苏联吸引美国人不是因为其公有制 , 故 D 项错误。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湖南怀化一模 ) 苏俄从 1919 年 2 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 ,6 月 ,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 , 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 , 于是 “ 背口袋 ” 活动盛行起来。 “ 背口袋 ” 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 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 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 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 背口袋 ” 活动盛行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 没有反映出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 “1919 年 ” 可知 ,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采取余粮收集制 , 取消自由贸易 , 因此俄国兴起了 “ 背口袋活动 ”, 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 故 D 项正确。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1923 年 , 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 , 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    ) A. 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 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 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 , 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 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 , 故 B 项错误 ; 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 , 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 , 故 C 项错误 ; 该政策出台时 , 苏联已经成立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1924 年前 , 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 91 份 , 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 年后有 60 多家外资企业开工 , 但到 1929 年 , 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0.6% 。这反映了 (    ) A. 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 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 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此时苏联并未出现战争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租让给外资的企业很少 , 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阻力重重 , 故 B 项正确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故 C 项错误 ;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是在 1936 年 , 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湖南衡阳二模 )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 :“ 此种新经济政策 ,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 不谋而合。 ” 孙中山说 “ 不谋而合 ” 是基于二者 (    ) A. 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 目标 B . 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 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 国情 D . 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 作用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 “ 此种新经济政策 ,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 不谋而合 ”, 结合所学可知 , 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 , 有利于改善民生 , 故 B 项正确 ; 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苏俄 , 巩固工农联盟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故 A 项错误 ;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 , 苏俄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故 C 项错误 ;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 节制资本 , 与市场作用没有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广西南宁二模 ) 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 , 列宁提出 :“ 同社会主义比较 , 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 , 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 列宁的用意是 (    ) A. 欲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西方生产方式值得借鉴 C. 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 D. 应充分肯定 市场经济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斯大林时期欲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 , 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 反映的是列宁赞成 “ 资本主义 ” 中的积极成分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新经济政策采用了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借鉴 , 未涉及资本主义弊端 , 故 B 项正确 ,C 项错误 ; 新经济政策采用了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而非肯定市场经济 , 故 D 项错误。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 :“1933—1937 年 , 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3.2% 提高到 18.5%, 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 40.1% 降低为 14.5% 。 ”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 A. 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B.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 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  D 解析  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并没有改变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 故 A 项错误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 , 故 B 项错误 ; 当时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中 , 故 C 项错误 ; 国内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表明苏联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 , 故 D 项正确。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图 1 、图 2 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该海报 (    ) A. 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B. 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 C. 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 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史实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海报宣传纺织工业的成就 , 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 , 故答案为 D 项。海报的宣传内容不符合事实 , 排除 A 项 ; 纺织业作为轻工业的组成部分 , 发展落后 , 排除 B 项 ; 纺织业发展落后 ,C 项不符合史实 , 故排除。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河南洛阳二模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 , 苏联在分配土地 , 供应机器、拖拉机和种子 , 减轻赋税 , 发放贷款等方面 , 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 1929 年起 , 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 , 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    ) A.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 规模 B . 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D . 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 “ 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 并不一定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 帮助集体农庄 ” 可知 , 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 故 B 项正确 ;“ 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 与挫伤农民积极性相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推动农业集体化的发展 , 故 D 项错误。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湖南株洲一模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 , 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 : ‘ 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 , 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 材料主要表明苏联 (    ) A. 工厂管理僵化 , 未调动生产积极性 B. 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 C. 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 D. 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题干没有提及工厂管理僵化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涉及工业与农业的结构失衡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苏联工业化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及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 , 采用了工、农业产品价格 “ 剪刀差 ” 的方式 , 来积累工业化资金 , 这样势必使得民众缺乏获得感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虽然反映了工人的工资水平低 , 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 , 而且没有体现 “ 长期 ” 一词 , 故 D 项错误。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下表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 ,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 A. 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 B. 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 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D. 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 , 故 A 项错误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已经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B 项与史实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苏联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改革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 故改革不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 , 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 有利于国家实施高科技建设 , 故 D 项正确。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57 年苏联撤销了 25 个联盟共和国部和 113 个加盟共和国部 , 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 , 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 , 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    ) A. 加速了工业化的 完成 B . 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 C. 冲击了原有经济 秩序 D . 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答案  C 解析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是在 1937 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这一做法扩大了地方权力 , 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 , 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 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 , 故 C 项正确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没有陷入困境 , 故 D 项错误。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 1926 年 , 到 1940 年 , 也就是 14 年中 , 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9.2%,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7%, 到 1940 年 , 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 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 , 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 4% 跃升到 19% 。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 A. 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B. 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是在 1921 年 , 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基本停止 , 故 A 项错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缩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 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 , 故 B 项错误 ; 斯大林模式正是伴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到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 , 跟题干中时间相吻合 , 故 C 项正确 ; 发展速度惊人是成就的一个表现不是主要原因 , 故 D 项错误。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 , 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 , 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 “ 富农 ” 是新生的 “ 资产阶级 ”, 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 , 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 , 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 年 , 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 , 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 , 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 , 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 ,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 , 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 , 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 , 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 由政府出面 , 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 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 , 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 , 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 , 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 , 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 , 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 摘编自沈亚男 《罗斯福新政与 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 指出 20 世纪上半期苏俄 ( 联 ) 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 , 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 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苏俄 ( 联 ): 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模式。原因 : 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 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美国 : 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 :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 美国 :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 立法保障 , 长期实施。影响 : 美国经济恢复发展 ,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 : 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指令性计划 ), 具有强制性。影响 :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 , 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第一小问 “ 转变 ”, 苏俄 ( 联 ) 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 , 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从 “ 不对经济进行干预 ” 到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之后 , 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 , 第二小问 “ 原因 ”, 根据材料一 “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 , 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 得出是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 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 , 结合所学可从当时苏俄 ( 联 ) 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的形势分析 ; 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第 (2) 问 , 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 ;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 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二 1 .(2019 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师大附中 8 月联考 )1920 年 , 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 52 个总管理局 , 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 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 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1918 年 , 苏俄国内战争爆发 , 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 ,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题干的做法适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 , 适应了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 故 A 项正确 ; 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 , 故 B 项错误 ; 国内战争时期一切为了打败敌人 ,“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 不符合题意 , 故 C 项错误 ;“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 的是新经济政策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 , 故 D 项错误。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1921 年 , 哈默 23 岁 , 是当时美国著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年 6 月 ,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到克里姆林宫 ( 苏俄中央政府所在地 ) 会面 , 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美国经济发展引起苏俄极大兴趣 B. 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实现俄国工业化 C. 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 D. 苏俄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 外交关系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苏俄试图利用美国资本发展经济 , 没有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 故 A 项错误 ; 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并非实现俄国工业化 , 故 B 项错误 ; 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 ,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了苏俄试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 , 而非外交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 世纪 20 年代 , 某位苏俄 ( 联 ) 领导人说 :“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 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 , 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 …… 即使他们赚 150% 的利润 , 我们也在所不惜。 ” 这一讲话旨在 (    ) A. 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 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 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 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1920 年底 , 苏俄 ( 联 ) 的三年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 , 不存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 故 A 项错误 ; 工业化全面展开是在苏联的斯大林统治时期 , 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来发展自身的力量 , 恰好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之后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措施 , 即新经济政策 , 故 C 项正确 ;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 而不是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 故 D 项错误。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1921 年 3 月 , 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 , 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 晓得今天是这样 , 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 还有人吼道 :“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 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    ) A. 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 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 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 , 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 但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 故 A 项排除 ; 右倾投降主义是指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 , 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 , 而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 , 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 , 由材料 “ 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 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 故 C 项正确 ; 新经济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而非根本变革 , 故 D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1924 年 , 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 5 个 ,1929 年时 , 增加到 70 多个 ,1931 年 , 已增加到 124 个 ;1931 年 , 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 , 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30%, 到 1932 年 , 约占 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    )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 市场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 , 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 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 故 C 项错误 ;“( 苏联 )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 不符合史实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下面为漫画《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 , 此漫画主要表明 (    ) A . 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 B. 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 C. 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华约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结成联盟的 , 华约各国不会让苏联控制其经济命脉 , 苏联只是向其同盟推行其经济发展模式 , 故 A 项错误 ; 图片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 , 故 B 项错误 ; 苏联的工业化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 , 况且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 故 C 项错误 ; 华约所有的国家都实行斯大林模式 , 导致了其同盟国经济发展不景气 , 反映了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 故 D 项正确。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1929 年 ,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 , 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 1932 年 , 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 800 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 , 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    ) A. 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C. 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 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 并非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 故 A 项错误 ;“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 表述错误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特定条件下 , 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 , 故 C 项错误 ;1929 至 1933 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 , 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工业停产 , 生产下降 ,“ 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 ” 表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 , 故 D 项正确。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福建泉州二模 ) 下表为 1928—1934 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 ( 单位 : 万普特 ) 。由此推知 , 当时苏联 (    ) A. 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 B. 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C. 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D. 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表格显示 1928—1934 年苏联粮食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 主要是由于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 , 发展工业 , 故 A 项正确 ; 苏联市场因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孤立 , 未受大萧条影响 , 苏联粮食减产主要是斯大林模式农业长期落后 ,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 故 B 项错误 ; 斯大林模式下 , 农业发展缓慢 , 故 C 项错误 ; 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为计划经济 , 排斥市场 , 故 D 项错误。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1935 年 , 苏联实行计件工资。一位名叫斯达汉诺夫的矿工 , 由于改进工作方法 , 提高生产效率 , 大幅度提髙了工资 , 政府由此发动 “ 斯达汉诺夫运动 ” 。而在西方 , 这种拼命增产的做法和计件工资是被各国劳工组织所诅咒的。这种反差反映了这一时期东西方 (    ) A. 经济危机程度不一 B. 工人社会地位不同 C. 应对危机政策有别 D. 干预经济程度 区别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 “1935 年 ” 的时间信息可知 , 苏联并未发生经济危机 , 故 A 、 C 两项错误 ; 据材料中 “ 计件工资 ”“ 斯达汉诺夫运动 ” 可知 , 苏联通过计件工资的方式进行劳动竞赛 , 鼓励工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建设社会主义 , 而西方各国劳工组织对 “ 拼命增产的做法和计件工资 ” 持反对态度 , 因为这个制度会让资本家更便利、更有效地驱使工人加紧劳动延长工时 , 可见这种态度的差别源自工人社会地位的不同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对待工人增产做法和计件工资的态度 , 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 故 D 项错误。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四川德阳二模 ) 到 1940 年 , 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 , 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 1913 年增长了 13.5 倍 , 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 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 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强调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 , 而 B 项是在陈述事实 , 故错误 ; 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是一般原因 , 不是主要原因 , 故 C 项错误 ; 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 , 到 1940 年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 其原因在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 , 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 故 D 项正确。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56 年春 , 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 ,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 (    ) A. 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B.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 提高农民生产的 积极性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没有改变农庄的经营方式 , 故 A 项错误 ;“ 集体农庄 ” 本身就是集体化的方式 , 故 B 项错误 ;“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只不过在收入分配方式上更加灵活而已 , 没有改变国家的经济体制 , 故 C 项错误 ;“ 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 , 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 ” 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 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 故 D 项正确。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福建厦门一模 ) 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 , 但自 1972 年起 , 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 , 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 , 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 , 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 (    ) A. 西方的 “ 滞胀 ” 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 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须转型 C. 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 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的 “ 滞胀 ” 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 , 故 A 项错误 ; 由 “ 但自 1972 年起 , 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 , 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 , 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 ” 可知 , 这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 导致农业太落后 , 因此 , 苏联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 故 B 项正确 ;“ 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 ”, 表明苏联仍在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 故 C 项错误 ; 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 …… 绝非外在的 “ 干扰因素 ” 所致 , 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 …… 理论意义上的萧条 , 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 , 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 …… 历史经验似乎表明 , 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 , 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 , 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 摘编自 [ 英 ] 阿诺德 · 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 围绕 “ 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 要求 : 论题明确科学 , 阐述需史论结合 , 论从史出 )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观点 :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阐述 : 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不久 ,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19 世纪 20 年代后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 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 “ 黄金时期 ”, 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 , 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 ,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二 观点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 阐述 : 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 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其鲜明特点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其僵化的模式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 产生经济危机 ; 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 , 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 , 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 , 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 ; 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 , 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 , 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 , 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 , 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材料观点是经济的盛衰主要是 “ 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 ” 导致的。可以选择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与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关系 ,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出现 , 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不会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 因此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也可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与苏联的经济危机的关系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过分地强调通过对农业的剥削完成资本积累 , 进而酿成民生问题和社会危机。言之有理即可。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2019 全国 Ⅲ ·35)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 ,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 下降到 1.3%, 物价上涨了 1 倍。 1981 年 , 密特朗就任总统后 , 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 其结果 (    )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 自由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 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 ,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 导致出现 “ 滞胀 ” 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 , 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 , 不能实现物价下降和推动通货紧缩 , 故 A 项正确 ,B 、 C 两项均错误。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 D 项错误。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34)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 单位 :%) 据 上表可知 , 当时美国 (    ) A.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表中可看出 ,1930—1931 年相对于 1929—1930 年 , 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的工人周工资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 这说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不断加深 , 故 C 项正确。最低工资标准是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新政措施 , 与题干的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强调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工人的周工资由企业负责发放 , 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7 全国 Ⅲ ·35)20 世纪 70 年代初 ,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 , 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 , 应当 “ 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 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 , 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 。由此可知 , 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 传统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初 , 美国经济出现 “ 滞胀 ” 现象 , 国家干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 , 尼克松做出了 “ 呼吁 ”, 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并非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 故 B 项错误。尼克松的想法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这与扩大福利覆盖范围无关 , 故 C 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尼克松并非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 故 D 项错误。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下图是 1925 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 ( 根据乔纳森 · 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    ) 1925 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 比例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 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 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据图片可知 , 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 , 未涉及贫富分化和购买力的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据上表 , 日常消费用品分期比例高容易引发经济问题 , 造成经济虚假繁荣 , 市场孕育着不安定因素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 , 未涉及科技进步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涉及的是分期付款消费 , 与股票投机过度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山东潍坊一模 ) 经济危机期间 , 大量工人失业 , 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 , 一位技师说 :“ 没有别的办法 , 只有到救济机关去 , 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 ” 这表明 (    ) A. 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 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 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 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A 解析  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说明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 故 A 项正确 ; 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 , 故 C 项错误 ; 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 , 故 D 项错误。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为摆脱经济大萧条 , 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 — 斯穆特关税法》 , 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 41%; 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 50%, 后又规定 : 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 , 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 , 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 (    ) A. 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 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 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 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 ,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两极分化产生的供求矛盾突出。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 , 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 故 A 项错误 ; 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 , 只会导致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 不能实现物资的有效配置 , 故 B 项错误 ; 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 , 造成了国家间的恶性竞争 , 阻碍了物资的自由流通 , 故 C 项正确 ;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 故错误。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 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 :“ 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 , 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 , 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 , 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 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 A. 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B. 整顿措施的系统性 C. 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 基于实际的 灵活性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 “ 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 没有论述其成功的 “ 偶然性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措施 “ 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 ”, 说明其措施不具有系统性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 “ 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 没有论述其政策具有 “ 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 故 C 项错误 ; 通过题干中论述罗斯福新政 “ 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 , 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 说明其取得成功是因为基于现实实际的灵活性 , 故 D 项正确。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 ,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因为该法 (    ) A. 借鉴苏联经验 , 实行计划经济 B. 实行以工代赈 , 扩大就业机会 C. 依靠国家干预 , 缓和劳资矛盾 D. 稳定金融秩序 , 重建银行信誉 答案  C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通过国家干预 ,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 而不是借鉴苏联经验 , 实行计划经济 , 故 A 项错误 ;B 项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 , 故错误 ; 该法通过国家干预 ,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 缓和劳资矛盾 , 故 C 项正确 ;D 项属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的措施 , 故错误。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到 1942 年前 , 美国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 , 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 , 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 9 个月 , 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    ) A.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 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 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 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 答案  D 解析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 , 与兵源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解决失业民众就业问题主要靠发展工业来吸收失业工人 , 以工代赈只是一种补充方式 , 故 B 项错误 ; 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 , 而不是美化环境 , 故 C 项错误。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 )20 世纪 80 年代 , 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 “ 尤里卡计划 ”, 与欧洲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 , 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 “ 空中客车 ” 系列与美国的 “ 波音 ” 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 (    ) A. 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 B. 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 C. 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D. 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应该是指美、日、西欧 , 而不是美、法、日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述及了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飞机可以与美国展开竞争 , 再联系题干中 “20 世纪 80 年代 , 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 ” 可知 , 这反映了法国科技进步迅速 , 为其成为强国奠定基础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没有涉及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没有述及法国的防务和工业体系 , 故 D 项错误。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湖南衡阳一模 ) 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 ( 单位 :10 亿美元 )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经济 “ 滞胀 ” 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 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 “ 滞胀 ”, 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 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由表格信息可知 ,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减少 , 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增多 , 这说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 故 C 项正确 ;1973 年美国因经济 “ 滞胀 ” 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 故 D 项错误。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下表是 1975—2011 年德国、法国财政赤字率 (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变化表 , 该表格可以说明 (    ) A. 德法两国财政赤字逐年增加 B. 欧洲一体化缩小了德法经济差距 C. 福利制度使德法陷入债务危机 D. 两国政府都加大了对经济干预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表格展示的数据反映了德法两国财政赤字率不断上升 , 并非赤字增加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展示的赤字率变化 , 并不能反映两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 无法得出两国经济差距是否缩小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所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缩小了福利国家的开支 , 且福利开支仅为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 不能说明赤字率增长是由于福利制度造成的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 , 赤字率的增长可以反映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程度加深 , 即两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 , 故 D 项正确。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新疆三模 )1980 年代 , 法国密特朗执政时 , 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 , 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 (    ) A. 实行混合经济体制 B. 中央集权制度松动 C. 国家干预经济增强 D. 福利国家道路受挫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 可知法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主旨为经济体制 , 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 可知法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 , 国家干预减少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旨为经济体制 , 未涉及社会保障 , 故 D 项错误。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60 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 , 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 , 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 , 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 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 建成了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 D. 缓解了经济 “ 滞胀 ” 的 局面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据 “ 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 , 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 可知 , 材料主要说的是日本政府职能的转变 , 并没有涉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只是说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 并不能说明日本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 , 故 C 项错误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 滞胀 ” 的局面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 , 故 D 项错误。故选 B 项。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学者托尼 · 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 :“ 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 ‘ 国家主义 ’, 提出激进的方案 , 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 ‘ 硬化 ’ 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 ” 这表明 (    ) A. 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 重视 B . 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 C. 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 干预 D . 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 “ 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 ‘ 国家主义 ’ , 提出激进的方案 , 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 ‘ 硬化 ’ 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 ” 可知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挑战 ,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 故 B 项正确。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0 年 , 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 , 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 , 导致经济衰退。 1925 年 , 美国经济开始下行 , 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 1931 年 , 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 进行金融改革。一 , 解决失业问题 , 救济穷人。二 ,1931 年 1 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 , 以缓解金融危机。三 , 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四 , 同年 7 月 , 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 , 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五 , 执行财政赤字政策 , 以刺激经济发展。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受大选影响 , 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 , 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 , 赢得大选。 1932 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期间 , 货币危机蔓延 , 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 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特点 : 措施全面 , 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力度小且不够灵活。受政治环境 ( 大选 ) 影响 , 推行乏力。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收效甚微 , 最终失败。 (2) 评价 : 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 ; 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 具有世界意义 ; 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 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 , 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的影响 , 导致改革失败。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根据材料 “ 开始干预经济 , 进行金融改革 ” 得出国家开始干预 ; 根据材料 “ 受大选影响 , 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 得出受大选影响 , 实施力度有限 ; 根据材料 “ 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 ” 得出不能准确把握民众心理和金融改革的核心 ; 根据材料 “ 货币危机蔓延 , 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 得出改革成效甚微 , 走向失败。第 (2) 问 , 根据材料 “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 进行金融改革 ” 得出胡佛金融改革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奠定了基础 ; 根据材料 “ 受大选影响 , 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 结合所学可知 , 受国家政治环境影响 , 加之自己个人能力素养 , 未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 虽然胡佛金融改革失败 , 但毕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 9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2019 全国 Ⅲ ·34)1947—1948 年 , 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 , 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 , 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 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强 - 9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 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 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 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 , 故 A 项错误。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 , 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 , 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9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Ⅰ ·35) 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 , 这表明 (    ) A. 第三世界发展 壮大 B .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 扩大 D .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 9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是指亚、非、拉美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从图表数据看 , 从 1945 年至 1975 年间 , 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 而美洲、欧洲、大洋洲成员国所占的比重发展趋势是逐步减少 , 而非洲、亚洲成员国的比重发展趋势是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 , 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 , 即第三世界国家 , 故 A 项正确 ; 欧共体的成员国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加入了联合国 , 对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影响不大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信息与世界贸易和经济区域化无关 , 故 C 、 D 两项错误。 - 9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Ⅱ ·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 ,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 , 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 赢得了大量歌迷 , 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 地带 - 9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题眼是 “ 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 ” 。题干材料说明美国政府机构大力支持这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 , 主要是因为这可以扩大美国在非洲的影响 , 结合时间信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 可知其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中间地带的需求 , 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国内大选 , 故 A 项错误。材料与美国经济实力无关 , 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 可知当时不结盟运动还没有出现 , 故 C 项错误。 - 10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福建三明调研 )1948 年德国西占区 ( 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 ) 开始币制改革 , 使用 “B” 记马克代替旧马克 , 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 , 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 “D” 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 A. 德国的正式分裂 B. 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 美苏争霸的形成 D.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 10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德国分裂的标志是民主德国的成立而非苏占区和西占区不同货币的发行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苏联在苏占区发行新的 “D” 记马克是对西占区发行 “B” 记新马克的被迫回应 , 而非二者之间的默契 , 故 B 项错误 ; 美苏争霸格局初步形成于 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 , 正式确立于 1955 年华约组织的成立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 , 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 , 故 D 项正确。 - 10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 “ 时代情绪 ”, 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 , 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    ) A.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 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 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 加强 - 10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题干的时间信息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 而此时西方国家的对外大肆殖民扩张业已结束 , 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 60 年代正好处于冷战时期 , 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 才有 “ 帝国主义 ” 等表述 , 故 B 项正确 ; 不结盟运动的活动宗旨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 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 维护世界和平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 , 故 D 项错误。 - 10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作为西方强国的美国从世界史的角度认识到苏联正以一切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制度 , 因而改变原先那种对待德国的敌意态度 , 而视其为一个未来的政治伙伴。为此美国 (    ) A. 促成德法矛盾缓和 B. 经济上援助德国 C. 扩大军备竞赛规模 D. 与苏联关系破裂 答案  B 解析  德法矛盾化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 , 而美国将德国视为未来的政治伙伴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 , 故 A 项错误 ; 为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 美国转变对德国的态度 , 提出马歇尔计划 , 从经济上援助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反映了美国对德国态度的转变 , 与军备竞赛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与苏联的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10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下面为创作于 1951 年的一幅苏联漫画。该漫画主旨是 (    ) - 10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A. 欧洲联合进程启动 B. 西欧经济艰难复兴 C. 美国推动法德和解 D. 西欧沦为美国附庸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马车上坐着 3 个人 , 前面代表法国的舒曼 , 德国的阿登纳 , 坐在后座的是美国代表。 1951 年欧洲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 欧洲启动联合进程。但根据漫画的内容 , 再结合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可知 , 该苏联漫画强调苏联希望借此幅漫画说明西欧沦为美国附庸。故 A 项错误 ,D 项正确。据此漫画不能够得出西欧经济艰难复兴这一结论 , 故 B 项错误。美国推动法德和解只是表象 , 其真正目的是希望借此控制欧洲 , 故 C 项错误。 - 10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宁夏银川模拟 ) 在冷战过程中 , 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 , 美国经济日衰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由于冷战的需要 , 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从中可以看出 (    ) A. 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B.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C. 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D. 两极格局影响世界 经济 - 10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世界政治格局尽管此时已经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但题意主要强调亚洲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 不是突出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 , 也不是对两极格局的影响或冲击 , 故 A 、 B 两项与题意无关 ; 题意无法说明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与否 ,C 项错误 ; 题意主要从政治格局的变动突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故 D 项正确。 - 10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 1960 年 , 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 , 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 实现自由贸易 , 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 (    ) A. 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B. 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 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 D. 推动欧洲 经济一体化 - 1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欧洲一些国家在英国的倡导下结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 它采取的一些政策对法德等国家的合作极为不利 , 说明其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并未说明欧洲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 故 B 项错误 ; 欧共体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 材料中并未说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发展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的组织不利于欧洲的一体化发展 , 故 D 项错误。 - 1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1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 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才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 故 A 项错误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史实可知 , 冷战终结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而非德国统一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史实和常识可知 , 世界经济区域化是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 , 故 D 项错误。 - 1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广东百校联考 ) 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 :“ 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 , 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 , 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 , 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 ” 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 (    ) A. 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B. 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 C.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 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 1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 , 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反映了布列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后 , 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 , 没有涉及单极世界与两极世界的比较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想要建立单极化世界而非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布列津斯基认为世界格局应从美国的单方角度考虑 , 故 D 项错误。 - 1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全国 Ⅰ 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 ) 有学者指出 , 当面临在集团内选择一个国家作为 “ 中心国家 ” 时 , 历史上受到强国欺凌而产生的对他国的恐惧或警惕就会动摇这些国家加入集团的想法。这反映了 (    )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 民族主义阻碍区域组织发展 C. 国际霸权主义的威胁 D. 穷国与富国之间的 民族矛盾 - 1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区域集团的发展 , 不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历史上受到强国欺凌而产生的对他国的恐惧或警惕就会动摇这些国家加入集团的想法 ” 可知 , 各国的典型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利于区域集团的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体现的是各国的民族主义不利于区域发展 , 不是国际霸权主义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 “ 中心国家 ” 对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 , 不是穷国与富国之间 , 故 D 项错误。 - 1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 ) 美国人的研究认为 , 勃列日涅夫后 , 苏联在第三世界政策上出现新动向 , 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 , 要盟国提髙自力更生程度等。这种动向的出现 (    ) A. 源于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 B. 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C. 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 彰显了苏联的大国 战略 - 1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 原因就在于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 , 苏联实力下降承担不起更多的义务与承诺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的崛起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 “ 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 ” 体现的是苏联霸权的衰落 , 故 D 项错误。 - 1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下图是 2001—2014 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较图 , 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 数据来源 : 世界银行 ) 据此可知 (    )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趋于一致 B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 经济 D .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 1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金砖国家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不能说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图示可知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逐渐与美国接近 , 说明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 冲击了美国的地位 , 多极化趋势加强 , 故 B 项正确 ; 从图示可知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尚未超过美国 , 并且材料未反映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 故 C 项错误 ; 两极格局 1991 年就已经结束 , 故 D 项错误。 - 1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两极格局瓦解后 , 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 , 只有 13% 的美国人赞成 “ 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 ”, 而占 74% 的美国人赞同 “ 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 ” 这说明了 (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 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 质疑 - 1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 , 非两极格局瓦解后 , 且与题意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美国妄图在冷战后主导世界在国内的支持者也甚少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未反映美国之外的世界强国或集团挑战美国的单极梦想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大多数民众反对美国独霸世界 , 并非对政府的外交能力质疑 , 故 D 项错误。 - 1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 …… 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 , 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 , 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 , 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 , 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 , 对美国而言 , 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 , 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 据世界经济评论《美国的 “ 霸主焦虑 ” 》 整理 (2016 年 11 月 22 日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 围绕 “ 美国霸权问题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求 :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 1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 : 美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霸权利益而担忧霸权地位的丧失。 阐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美国凭借空前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 通过遏制苏联、援助西欧国家 , 获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成为两极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 支配国际金融、贸易 , 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 ; 两极格局解体后 ,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处干涉地区事务 , 企图左右世界局势以维护其既得利益。随着多极化格局的不断发展 , 美国遭遇到来自多个力量中心和不同文化的挑战 , 威胁美国的霸权利益 , 使美国深陷霸权焦虑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自身利益已经与世界利益融为一体 , 霸权地位的动摇、丧失会对美国带来灭顶之灾。 - 1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二 论题 : 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 阐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与苏联展开冷战 , 两国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 甚至推行核边缘政策 , 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和平 ; 在冷战过程中 , 由美国挑起的局部战争很多 ,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 干涉了他国内政 , 危及他国主权 ; 冷战结束后 , 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公然践踏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 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 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 损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 1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首先 , 根据题目要求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围绕 “ 美国霸权问题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根据材料 “ 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 , 对美国而言 , 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 , 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 可知 , 受霸权利益的影响 , 美国不愿放弃霸权地位 , 并且担心霸权地位的丧失。其次 , 可以从霸权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 , 以及霸权地位的冲击因素和影响等方面作答。如 : 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 支配国际金融、贸易 , 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最后 , 对所论证观点加以简要总结。面对挑战 , 美国不会放弃霸权利益 , 不会因失去霸权让美国走向死亡。 - 1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 .(2018 全国 Ⅱ ·35)20 世纪 60—70 年代 , 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 , 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1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 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 题干中三国农村的变化就是一种表现 , 故 B 项正确 ;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并不包括农村生产机械化 , 故 C 项错误 ;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材料并未提及美国的中心地位 , 故 D 项错误。 - 1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7 全国 Ⅰ ·35)1976 年 , 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 , 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 , 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 , 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 , 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1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中七国集团的建立是两极格局的产物 , 八国集团的形成是两极格局瓦解的产物 , 二十国集团的建立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结果 , 这一历程冲击了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经济秩序 , 故 A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从新航路开辟就涉及贸易金融领域 , 故 B 项错误。亚非拉国家一直是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 只不过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经济组织都不是区域经济集团 , 故 D 项错误。 - 1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Ⅰ ·34) 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 1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注意关键词 : 国际组织、主要因素。从材料信息看 , 从 1955 年到 1970 年 , 许多专业的国际经济组织成立 , 且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多属于资源类和初级产品 , 由此可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与发展中国家有关 , 是发展中国家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成立的 , 故选 B 项。这些国际组织多与发展中国家有关 , 排除 A 项 ; 经济全球化原本就包括生产领域 , 排除 C 项 ; 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而非区域集团化的产物 , 排除 D 项。 - 1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Ⅰ ·35)1947 年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 , 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 , 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 , 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 1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煤钢共同体。从材料信息看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国家制订联合性质的计划 , 这一做法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 ,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 , 故选 A 项 , 排除 C 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 双方不是平等伙伴关系 , 排除 B 项 ; 马歇尔计划不是德国分裂的根源 , 排除 D 项。 - 1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一 1 .1956 年初 , 美国黄金储备为 219 亿美元 , 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 115 亿美元黄金 ( 不能动 ), 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 104 亿美元 , 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 161 亿美元 ;1956 年底 , 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 100 亿美元 , 国际流动美元为 165 亿。据此可预测 (    ) A. 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B.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 C. 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 D. 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 - 1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在全世界始终处于前列 , 故 A 、 B 两项错误 ; 美国自由黄金储备短时间内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 , 说明的是实现 “ 美元与黄金挂钩 ” 的固定汇率制的弊端 , 故 C 项错误 ;“ 一固定两挂钩 ”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 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 ” 必然导致对固定汇率的冲击 , 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 , 故 D 项正确。 - 1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作者谭智元认为 ,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 , 其实相反 , 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 , 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 , 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 偷取了黄金的生命 , 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    )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 1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的 , 材料说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 , 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 , 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 偷取了黄金的生命 , 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 ” 得出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的主旨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 ,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 故 C 项错误 ;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 故 D 项错误。 - 1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 ( 箭头表示流动方向 ), 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 C.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 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 1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 , 一旦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 体系必然瓦解 , 故 A 项错误 ; 此图强调的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美元的流通方向 , 而没有强调国际货币体系 , 故 B 项错误 ; 示意图反映的美元在世界的流通 , 也不能就此说明美国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 故 C 项错误 ; 从图中明显看到美国利用美元世界货币的优势 , 使其他国家的财富流向了美国 , 美国在此体系中受益最大 , 故 D 项正确。 - 1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 , 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 , 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 , 从而使它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 “ 货币 — 金融 — 贸易 ” 三位一体的机构。三位一体的设想 (    ) A. 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 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 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D.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 1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 “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 , 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 , 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 ” 不能体现全部是美国的意志 , 故 A 项错误 ; 由 “ 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 , 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 ” 可知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 不能体现世贸组织的核心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由 “ 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 , 从而使它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 ‘ 货币 — 金融 — 贸易 ’ 三位一体的机构 ” 可得出其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长期以来国际纷繁的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 , 故 C 项正确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形成 , 故 D 项错误。 - 1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1948 年 1 月 , 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 ; 同年 4 月 , 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这有助于西欧 (    ) A. 对抗经济互助 委员会 B . 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C. 经济进一步走向 联合 D . 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欧国家的经济联合 , 未涉及两极格局的相关内容 , 故 A 项错误 ; 马歇尔计划实行后 , 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 西欧尚未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 故 B 项错误 ; 从 “ 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 ” 到 “ 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 ”, 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 , 故 C 项正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残破 , 国际地位下降 , 到 1948 年 7 月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才使西欧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 故 D 项错误。 - 1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 , 一方面 , 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 , 成立 “ 欧洲稳定机制 ”, 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 ; 另一方面 , 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 , 又不得不实行 “ 带有民族国家色彩 ” 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 A. 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 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 1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欧盟内部的合作和问题 , 没有涉及欧盟在国际地位上的变化情况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一方面 , 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 , 成立 ‘ 欧洲稳定机制 ’ , 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 ” 得出欧盟通过加强合作以应对欧债危机 , 体现了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 , 根据材料 “ 另一方面 , 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 , 又不得不实行 ‘ 带有民族国家色彩 ’ 的政策 ” 得出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 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 , 综上可知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仅仅涉及欧洲一极的发展情况 , 无法得出多极化的发展情况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银行业联盟是经济方面的一体化 , 材料并没有涉及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情况 , 故 D 项错误。 - 1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福建厦门二模 )20 世纪末 , 全世界仍有 12 亿人每天收入不足 1 美元 , 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 , 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 , 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 , 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 (    ) A. 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B. 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 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D.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 1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主旨在于世界银行的援助方向发生了变化 , 并非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 故 A 项错误 ; 世界银行的宗旨仍然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在 20 世纪末 ,“ 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 , 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 , 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 ”, 说明其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涉及的是全球的经济问题 , 并非政治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 )2002 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 ,“ 口袋里的欧洲 ”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材料主要说明 (    ) A. 西欧联系更加紧密 B. 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快 C. 欧洲实现主权统一 D. 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答案  A 解析  欧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深入的表现 , 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 而且欧元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 , 从而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 , 故 A 项正确 ; 欧元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 而不是政治一体化 , 故 B 项错误 ;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 , 欧元的诞生是欧盟各国出让部分国家主权的结果 , 不能说欧洲实现主权统一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西欧摆脱美国控制的问题 , 并且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说法错误 ( 军事上依赖美国等 ), 故 D 项错误。 - 1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目前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 ,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0% 。西方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危机 , 内顾倾向上升。这主要表明 (    ) A. 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 新兴国家的力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 C. 西方发达国家国际话语权逐渐丧失 D. 世界经济格局区域化的趋势更明显 - 1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发达经济体 , 但与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不相称 , 因此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故 A 项正确 ; 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发达国家 , 但整体实力不及发达国家 , 故 B 项错误 ; 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掌握国际话语权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1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湖北武汉调研 ) 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 2016 年金砖五国数据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 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 1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其他国家不能简单等同于发达国家 , 故 A 项错误 ; 两极格局瓦解后 ,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 但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 , 金砖国家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 , 故 B 项错误 ; 金砖五国在地域上并不毗邻 , 不属于区域集团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财经报》公布的 2016 年金砖五国数据中的人口总量、 GDP 总量、互联网零售额等均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 表明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 故 D 项正确。 - 1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5 年 ,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 20 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1995 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 73% 左右 , 发展中国家仅占 27%, 而到 2015 年 , 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 51%, 发展中国家占 49% 。这表明 (    ) A. 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 B. 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 C. 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 D.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 1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由 “1995 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 73% 左右 , …… 发展中国家占 49%” 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已经落后 , 它本身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 , 故 A 项错误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 是指参与世界贸易的程度 , 不能反映其经济利益 , 故 B 项错误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 与国际分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 故 C 项错误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 可以判断参与世界分工的程度 , 而材料中发展中国家的在世界贸易的比重的增加 , 可见参与世界分工的程度增加 , 故 D 项正确。 - 1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甘肃兰州仿真 ) 下面是一幅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 A. 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势均力敌 B. 中美之间贸易矛盾趋于缓和 C. 中美经贸发展需要共赢战略 D. 中美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答案  C 解析  由漫画信息人民币和美元的平等地位可知 , 中美之间贸易需要双方的对等协商。中美贸易战的实质虽然是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升级 , 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 但漫画强调的主旨是中美贸易的互利共赢。故 C 项正确。 - 1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一体化运动经历半个多世纪 , 一路走来 , 经历了挫折和停滞 , 但其大势是从小到大 , 由弱到强 , 如今已成为拥有 25 个成员国 , 覆盖欧洲大部分面积、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政治共同体 , 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极。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 ,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 欧洲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欧洲的发展前途取决于它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适应能力 , 对经济一体化的创新吸纳程度 , 以及在新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就。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正是它达到这些目标的可靠途径。 —— 摘编自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 1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二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1995 年价格 )(%) - 1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 , 分析欧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1) 特点 : 不断发展壮大 ; 一体化面临挑战。影响 : 使欧洲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 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一体化出现挫折和停滞 ; 促使欧洲一体化不断调整和改革。 (2) 问题 : 经济发展不平衡 ,2001 年后增速明显放缓 ; 经济增长主要靠新成员维持 ; 总体增速缓慢 , 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 1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第一小问 “ 特点 ”, 根据材料一 “ 经历了挫折和停滞 , 但其大势是从小到大 , 由弱到强 …… 欧洲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 得出不断发展壮大 ; 一体化面临挑战。第二小问 “ 影响 ”, 根据材料一 “ 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极 ; 欧洲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正是它达到这些目标的可靠途径 ” 得出使欧洲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 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一体化出现挫折和停滞 ; 促使欧洲一体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第 (2) 问 , 根据材料二反映的欧盟国家成员数量从 12 到 15 再到 25 的过程中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 即经济增长主要靠新成员维持 ; 从每年的欧盟国家是 25 时与美国相比都是差距较大 , 得出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从时间分析 ,2001 年以来增速变缓 , 得出经济发展不平衡 ,2001 年后增速明显放缓。 题组二 1 .(2019 广东广州调研 )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 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 (    ) A. 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B. 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C. 导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实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初 , 以欧美列强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 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列强的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 ,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 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 故选 B 项。 - 1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 , 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 ; 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 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 , 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    ) A. 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增强 B.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 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 独立 - 1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 故 C 项正确 ;“ 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 不能等同于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增强 , 故 A 项排除 ;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 故 B 项排除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排除。 - 1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安徽五校联盟检测 )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 2010 年取得突破 , 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 3.13 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 , 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 47.19%; 后者确定在 2012 年前向新兴市场化国家转移超过 6% 的份额。这表明 (    ) A. 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B. 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正加速发展 D. 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 差距 - 1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变化 , 结合材料可知 ,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体现了向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政策倾斜的趋势 , 这体现出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A 项正确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已经崩溃 ,B 项排除 ; 题中没有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内容 ,C 项排除 ; 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D 项排除。 - 1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签订协议后的情形 , 该协议规定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 B. 新兴独立国家地位开始提升 C. 美国经济总量居于各国之首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强化 答案  A 解析  石油作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和生产能源 , 其定价货币却是由唯一的美元来确认的 , 这就从侧面充分地说明了美元在世界上拥有着最广泛的使用量 , 故 A 项正确。 - 1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有人用一幅漫画 ( 如下图 ) 来形容目前的 “ 欧洲局势 ” 。漫画意在表明 (    ) A. 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 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 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 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答案  C 解析  美苏对峙结束于 1991 年苏联解体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 , 而非分歧无法弥合 , 故 B 项错误 ; 欧盟内部对难民的不同态度造成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存在困难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只提及欧盟 , 未提及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 , 故 D 项错误。 默克尔的难民 政策 - 1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下表是 1996 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 ,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1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无法体现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表中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欧洲有 39 个 , 南、北美洲有 40 个 , 得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 故 C 项正确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利弊并存 , 故 D 项错误。 - 1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自 2006 至 2017 年 , 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 12% 上升到 23%, 贸易总额比重从 11% 上升到 16%, 对外投资比重从 7% 上升到 12% 。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    ) A. 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B.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C.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D. 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 建立 - 1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 “ 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 12% 上升到 23%”, 可知金砖国家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的作用 , 而不是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 故 B 项错误 ; 金砖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 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改变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 故 C 项错误 ; 目前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 世界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 故 D 项错误。 - 1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7 年 , 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 , 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 27 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 , 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 60 周年 ; 二是英国全民公决 “ 脱欧 ” 。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 “ 团结 ”, 而英国 “ 脱欧 ” 的关键词是 “ 分手 ”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 对全球化地区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 B. 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 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D.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 1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欧盟的高度发展和团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区域集团化 , 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是逆区域集团化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未提及欧盟内部和对外的经济政策 , 无从判断地区贸易保护主义 , 故 B 项错误 ; 欧盟强调团结而非欧盟发展的差异 , 故 C 项错误 ; 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国家主权和区域集团的矛盾 , 但不能说明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 故 D 项错误。 - 1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观察漫画 , 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    ) A. 两极格局彻底 崩溃 B .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 C. 狭隘民族主义 泛滥 D .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 1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 与图片时间 “1998” 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漫画中并未体现出明显的美国要素 , 与美国追求单极世界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 , 漫画中面对全球化的浪潮 , 主人公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拒绝态度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漫画中主人公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观望态度 , 可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对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 故 D 项正确。 - 1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河南郑州诊断 )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指出 : 当前越来越多的选民要求从 “ 全球势力 ” 手中收回控制权 ( 主权 ) 。这并不是要通过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孤立各个经济体 , 而是要求各国建构新的机制保障民众利益 , 并对世界保持开放。这说明 (    ) A. 逆全球化的现象已然泛起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 C. 经济全球化亟待深入发展 D. 革新国内政治是全球化的 前提 - 1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的发展 , 结合材料中 “ 越来越多的选民要求从 ‘ 全球势力 ’ 手中收回控制权 ( 主权 )”“ 要求各国建构新的机制保障民众利益 , 并对世界保持开放 ” 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 , 材料中施瓦布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亟待深入发展 ,C 项正确。 - 1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新疆乌鲁木齐一诊 ) 海外网 2017 年 12 月 8 日电 : 据路透社报道 , 欧盟和日本已完成自贸协议谈判 , 该协议将打造世界最大的开放经济区。该协议将免除欧盟对日本汽车征收的 10% 关税 , 以及对汽车零件特别征收的 3% 关税。日本方面则将免除对欧盟奶酪征收的 30% 关税、对红酒征收的 15% 关税 , 允许欧盟增加牛肉和猪肉出口 , 并允许欧盟在日本进行大型公开招标。这说明 (    ) A. 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开始建立 B. 自由贸易政策被各国接受 C. 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新态势 D. 全球化促进了跨区域合作 - 1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报道显示欧盟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加强 , 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间的合作 , 故选 D 项 ; 欧盟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代表新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 , 排除 A 项 ; 材料只显示欧盟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而不能反映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 , 排除 B 项 ; 欧盟和日本没有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 排除 C 项。 - 1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湖北武昌区调研 )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8 年 11 月 17 日到 18 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 ,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机遇共谋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关于这一组织的历史和现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国是亚太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 B. 该组织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成立于澳大利亚堪培拉 C.1991 年中国加入后该组织正式确定其目标与宗旨 D. 成员虽有文化和历史差异但并不影响经济 集团化 - 1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中国是亚太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 , 故 A 项正确 ;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 , 故 B 项错误 ;1991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正式确立亚太经合的宗旨目标 , 并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三个经济体同时纳入亚太经合会 , 不是在中国加入后才确立宗旨和目标 , 故 C 项错误 ; 成员的文化和历史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集团化 , 故 D 项错误。 - 1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1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上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事年表 ( 部分 ) 。根据表中材料 , 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 , 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 要求 : 主题明确 , 逻辑清晰 , 史实准确 , 史论结合 ) - 1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主题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论证 : 欧共体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 , 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 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 , 促进了各国市场的开放 , 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 使世界贸易建立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 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 这都说明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 人类文明已融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 1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二 主题 : 发展与问题并存 论证 :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 会带来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科技的进步仍不能克服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虽然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但仍有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 人类文明要获得新的演进 , 就要不断解决人类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 以迎接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 1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三 主题 :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论证 :1978 年改革开放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设立 ,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 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 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也推动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 - 1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四 主题 :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优点 , 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论证 : 西方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 , 普遍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如日本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 , 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 ,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 ( 多种模式共存 ) 的趋势 , 各国要根据国情选择发展模式。 - 1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根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事年表 ( 部分 )” 中 ,“ 签署《联合国宪章》 ”“ 关贸总协定建立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与互联网出现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第二年 1 月 1 日开始运作 ” 等信息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结论 , 然后围绕这一个信息进行有效解读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 ,65 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400 多人 ”“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 , 以 ‘ 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 ’ 为使命 ”“ 艾滋病被发现 ”“ 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 等信息可以归纳为发展与问题并存 , 并以此为论题展开论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