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物象学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物象学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全国)‎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掌握鉴赏物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 ‎ ‎ ‎【解析】 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精要点拨 ‎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层分析。‎ ‎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 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 ‎ ‎ ‎ ‎ ‎【解析】 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诗人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涧满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技法4__掌握意象“三考”的方法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即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找意象,②析特点,③说作用。‎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 无意象无以为诗。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 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要求找出“风尘恶”的景象,表述则必须为主谓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 ‎ ‎ ‎ ‎ ‎【解析】 第一问从“花飞欲尽春”可以看出;第二问重在转述,“花飞”应转成一个名词性的意象——“飞花”。‎ ‎【答案】 暮春。飞花。‎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 ‎1.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的自身特点。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2.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歌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上面5个意象中任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 ‎ ‎ ‎ ‎(2)从上面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古代诗歌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 ‎ ‎ ‎ ‎【答案】 (1)(示例)雁:乡思(信使) 柳:别情(送别) 菊:淡泊(清高、纯洁等) 竹:虚心(高风亮节、正直等) 莲:怜爱(洁身自好、清纯、君子等)(任选其三)‎ ‎(2)(示例)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之句。“柳”谐音“留”,因此总以柳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柳的特点是缠绵飘动,它垂下的枝条如离人挥别的手。作用:《诗经》中,借对昔日别离之时杨柳依依的情景描绘,抒发作者的不舍与依恋;借柳写离情,不仅使表达更为含蓄,而且使离情因景物的衬托更显含蓄,更显哀婉真挚。‎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 ‎ ‎ ‎ ‎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意象的含义,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三、分析意象的作用 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何妙处?‎ ‎ ‎ ‎ ‎ ‎ ‎ ‎【答案】 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成双的鸥鸟反衬出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