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0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课件(109张)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第 四 编 化学实验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常用 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考点二 基本 实验 操作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常用仪器的名称 、 用途及使用方法 考点一 1. 可加热的仪器 1 核心回扣 (1) 仪器 ① 的名称为试管。使用方法: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2) 仪器 ② 的名称为蒸发皿。使用方法: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 的 , 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快蒸干时停止加热 。 (3) 仪器 ③ 的名称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 (4) 仪器 ④ 中 A 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B 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使用方法: a. 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其中 B 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 b. 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 (5) 仪器 ⑤ 的名称为锥形瓶。使用方法: a. 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b. 用于滴定操作; c. 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6) 仪器 ⑥ 的名称为烧杯。使用方法: a. 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稀释; b. 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 c. 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 常用的计量仪器 (1) 仪器 A 的名称:量筒。 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 0.1 mL 。 特别提醒 ① 无 “ 0 ” 刻度; ② 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 ③ 选取量筒的原则是 “ 大而近 ” ,例如量取 5.6 mL NaOH 溶液应选取 10 mL 量筒,而不能选 5 mL 或 50 mL 量筒。 (2) 仪器 B 的名称:容量瓶。 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 该仪器使用前需 “ 查漏 ” ; ② 该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③ 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④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⑤ 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该仪器中溶解或稀释 。 ( 3) 仪器 C 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 使用前需 “ 查漏 ” ; ②“ 0 ” 刻度在上方; ③ 不可盛装碱性溶液; ④ 精确度: 0.01 mL 。 (4) 仪器 D 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 ( 如: KMnO 4 溶液 ) 。 (5) 仪器 E 的名称:托盘天平。 ① 称量前先调零点; ② 腐蚀性药品应放于 烧杯 内 称量; ③ 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 即 “ 左物右码 ” ; ④ 精确度: 0.1 g 。 (6) 仪器 F 的名称:温度计。 ① 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② 测蒸气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 ③ 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 其他常用仪器 (1)A 仪器的名称为漏斗,主要用途: ① 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 ② 漏斗加滤纸后,可过滤液体。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 ②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2)B 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主要用途: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制取气体时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3)C 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主要用途:球形分液漏斗常用于随时添加液体;梨形分液漏斗常用于萃取、分液。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注意活塞不得渗漏; ② 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4)D 仪器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主要用途: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颗粒状,常用 CaCl 2 、碱石灰等。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 ② 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5)E 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主要用途: ① 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 ② 有利于液体回流。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 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 ② 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 ③ 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 题组一 常用仪器的识别及使用 1.(2018· 金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 配制 100 mL 1.00 mol·L - 1 NaCl 溶液时,下列仪器中要用到的是 2 题 组 集训 答案 √ 1 3 4 5 2 2.(2017· 温州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 下列仪器可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的是 答案 √ 1 3 4 5 2 3.(2017· 衢州市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 )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 “ 漏斗 ” 示意图,可用于提取溴水中溴的是 答案 √ 1 3 4 5 2 4. 有下列几种常见仪器: ① 分液漏斗 ② 长颈 漏斗 ③ 酸式滴定管 ④ 容量瓶 ⑤ 碱式滴定管 ⑥ 球形冷凝 管 ⑦ 直形冷凝管 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 填序号,下同 ) 。 (2)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 KMnO 4 溶液的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蒸馏用的冷凝管最好是 ,冷凝回流用的冷凝管最好是 。 答案 ①③④⑤ 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 易 被 KMnO 4 溶液氧化变质 ⑦ ⑥ 1 3 4 5 2 题组二 计量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5. 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 1 3 4 5 2 解析 答案 (1) 下列实验中,上述仪器被正确选用的是 ( 填序号,下同 ) 。 ① 用 B 量取 8.80 mL 稀 硫酸 ② 乙酸乙酯与饱和 Na 2 CO 3 溶液的分离常用 A ③ 干燥氨气需用 G 或 H 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需用 F ⑤ 粗盐提纯需用 F 和 D ⑥ 酸碱中和滴定需用 E ②⑤⑥ 1 3 4 5 2 解析 量筒 的精确度为 0.1 mL , ① 错误 ; 乙酸 乙酯与饱和 Na 2 CO 3 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② 正确 ; 干燥 氨气只能用干燥管盛固体干燥剂干燥, ③ 错误 ; 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需用容量瓶,不是漏斗, ④ 错误 ; 粗盐 提纯需用漏斗、玻璃棒和烧杯等, ⑤ 正确 ; 酸 碱中和滴定需用锥形瓶、滴定管和烧杯等, ⑥ 正确。 1 3 4 5 2 (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固体 ② 用 25 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14.80 mL 1 mol·L - 1 的 KMnO 4 溶液 ③ 量筒、滴定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容量瓶等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 ④ 烧瓶、坩埚、烧杯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 用温度计测量出酒精的沸点为 78.5 ℃ 解析 托盘 天平精确度为 0.1 g , ① 错误 ; 碱 式滴定管不能量取 KMnO 4 溶液, ② 错误 ; 量筒 、长颈漏斗在使用前不必检验是否漏水, ③ 错误 ; 烧瓶 、烧杯要隔网加热, ④ 错误 ; 用 温度计测量出酒精的沸点为 78.5 ℃ , ⑤ 正确 。 ⑤ 解析 答案 1 3 4 5 2 易错警示 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的 4 个易失分点 (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 g 。 (2) 量筒的精确度为 0.1 mL ,无 “ 0 ” 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3) 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 , “ 0 ” 刻度在接近上口处。 (4) 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基本实验操作 考点二 1. 药品的取用 (1) 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1 核心回扣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 ( 或纸槽 )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用量筒、滴定管 ( 或移液管量取 ) (2) 图示向仪器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 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 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 常见试纸的使用 (1) 试纸的种类及用途 (2) 使用方法 ① 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 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 pH 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 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 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3. 物质的溶解 (1) 固体的溶解 常用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促溶方法:加热、研细、搅拌或振荡等。 (2) 气体物质的溶解或吸收 ① 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 CO 2 、 Cl 2 、 H 2 S 等,用如图 a 所示装置。 ②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 3 、 HCl 等,用如图 b 所示装置。 (3) 液体物质的溶解 ( 稀释 ) :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 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4. 仪器的洗涤 (1) 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2) 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 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NaOH 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 2 或热的 NaOH 溶液 试管上的银镜 稀 HNO 3 AgCl 氨水 容器内残留的 MnO 2 热的浓盐酸 5.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 微热法:如图 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 液差法:如图 b 、 c 。连接好仪器, b 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 b 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c 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3) 滴液法:如图 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滴入少量水后很快停止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 抽气 ( 吹气 ) 法:如图 e 、 f 。 e 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 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液差法的拓展 ) 6. 焰色反应 (1) 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 属于 变化 ,属于元素的性质。 (2) 焰色反应的操作 物理 (3) 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 呈 色 ;钾元素 呈 色 ( 透过 观察 ) ;铜元素 呈 色。 7. 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 标志 黄 紫 蓝色钴玻璃 绿 8. 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碱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液溴洒在皮肤上 用酒精洗涤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9. 实验安全装置 (1) 防倒吸装置 (2) 防堵塞安全装置 (3) 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 实验室制取 Cl 2 时,尾气的处理可 采用 装置 。 ② 制取 CO 时,尾气处理可 采用 装置 。 ③ 制取 H 2 时,是否需尾气处理 ? 。 若需要可 采取 装置 。 bc ac 需要 ac 10. 化学试剂的保存 (1) 试剂瓶的选择 根据药品状态 固体: 用 瓶 液体 : 用 瓶 根据感光性 见光易分解的: 用 瓶 见 光不分解的:用一般瓶 根据酸碱性 玻璃塞:不能盛 放 物质 橡胶 塞:不能盛 放 、 物质 和有机试剂 广口 细口 棕色 碱性 强酸 强氧化性 (2) 试剂的保存方法 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 ①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 应 保存 。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 ② 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 NaOH 、浓盐酸、浓硫酸等 。 ③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 在 瓶 中,放置于阴凉处。如 AgNO 3 、浓 HNO 3 等 。 密封 棕色 ④ 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 于 中 ,加水封,加盖玻璃塞 ( 不能用橡胶塞 ) ,并放置于阴凉处。 ⑤ 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 ⑥ 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磨口的细口瓶 1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 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物理方法和装置 ① 过滤:操作中, a. 一贴 : 紧贴 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 低于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 紧靠 , 玻璃棒轻 靠 处 ,漏斗下端尖口处 紧靠 ; b. 若滤液浑浊, 需 _______ _ 。 浑浊的原因可能 是 _____________ 。 滤纸 漏斗边缘 玻璃棒 三层滤纸 烧杯内壁 更换 滤纸,重新过滤 滤纸破损、 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② 蒸发: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 采用 的 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 a. 玻璃棒的作用 : ; b. 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 而 不能直接蒸干。 降温结晶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③ 蒸馏 ( 如下左图 ) : a. 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 c. 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 “ 逆流 ” 。 ④ 萃取和分液 ( 如上右图 ) : a.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 溶解度 ; b. 两种 液体 ; c. 溶质和 萃取剂 ; d. 分液时下层液体 从 流出 ,上层液体 从 倒出 。 大 互不相溶 不反应 下口 上口 ⑤ 升华 ( 如下左图 ) :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⑥ 洗气 ( 如上右图 ) :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说明 : 进气 出气 。 长管 短管 (2) 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方法 原理 杂质成分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杂转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 ( 用氧化剂或还原剂 ) 、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 ( 用酸、酸酐或碱 ) 氧化 还原法 用氧化剂 ( 还原剂 ) 除去具有还原性 ( 氧化性 ) 的杂质 如用酸性 KMnO 4 除去 CO 2 中的 SO 2 ,用热的铜粉除去 N 2 中的 O 2 热分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 分解 除去 如除去 NaCl 中的 NH 4 Cl 等 酸碱 溶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 NaOH 溶液可除去 Fe 2 O 3 中的 Al 2 O 3 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 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 (M) 作阴极,含 M 的盐溶液作 电解质 溶液 如:除去下列常见物质中的杂质,完成表格: 序号 原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① N 2 O 2 ___________ 固体吸收气体 ② CO CO 2 或 _______ 或固体 吸收气体 ③ CO 2 CO ___________ 用 固体转化 气体 ④ CO 2 HCl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 Cl 2 HCl ___________ _____ ⑥ 碳粉 CuO _______________ _____ 灼热的铜网 NaOH 溶液 碱石灰 洗气 灼热的 CuO 饱和 NaHCO 3 溶液 洗气 饱和食盐水 洗气 稀酸 ( 如稀盐酸 ) 过滤 ⑦ Fe 2 O 3 Al 2 O 3 ______________ _____ ⑧ NaHCO 3 溶液 Na 2 CO 3 _____ 加酸转化 ⑨ FeCl 3 溶液 FeCl 2 ____ 加氧化剂转化 ⑩ FeCl 2 溶液 FeCl 3 ___ 加还原剂转化 ⑪ MgCl 2 溶液 FeCl 3 ______ __________ ⑫ NaCl 晶体 NH 4 Cl _________ ⑬ 乙酸乙 酯 乙酸 ________________ _____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CO 2 Cl 2 Fe MgO 饱和 Na 2 CO 3 溶液 沉淀转化 加热 分解 分液 12. 沉淀的洗涤 (1) 洗涤沉淀的目的 ① 若滤渣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沉淀物。 ② 若滤液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滤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 (2) 常用洗涤剂 ① 蒸馏水:主要适用于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 ② 冷水:除去沉淀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减少沉淀损失。 ③ 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小沉淀的溶解。 ④ 有机溶剂 ( 酒精、丙酮等 ) :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既减少了固体溶解,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3) 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注洗涤液 (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洗涤液 ) ↓ 标准 ( 使洗涤液完全浸没沉淀或晶体 ) ↓ 重复 ( 待洗涤液流尽后,重复操作 2 ~ 3 次 ) (4) 沉淀是否洗净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取样 (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 ) ↓ 加试剂 [ 加入 ×× 试剂 ( 必要时加热,如 检验 )] ↓ 现象 ( 不产生 ×× 沉淀、溶液不变 ×× 色或不产生 ×× 气体 ) ↓ 结论 ( 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 2 题 组 集训 题组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B. 氢氧化钠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D. 氯水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白磷性质活泼,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密度比水大,可保存在水中, A 正确 ; 氢 氧化钠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使玻璃塞打不开, B 错误 ; 漂白粉 中含有次氯酸钙,易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变质的次氯酸,应密封保存, C 错误 ; 氯 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 短期保存 Br 2 :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B. 锂、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C. 氨水、浓盐酸易挥发,必须保存在棕色磨口细口瓶中 D. 红磷无需密封 保存 解析 溴易挥发,短期保存 Br 2 可以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A 正确 ; 锂 的密度小于煤油,应密封在石蜡中,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B 错误 ; 红磷 易被氧化,需要密封保存, D 错误 。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或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A 项不符合 ; 水 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 B 项符合 ; 用 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 0.1 mL , C 项不符合 ; 向 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遵循 “ 一平二放三滑入 ” 的原则, D 项不符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二 气密性检查 4. 夹紧以下装置中的弹簧夹并进行相关操作。下列情形中,表明相应装置漏气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如图 ① 装置中,用手捂住试管,烧杯中出现气泡,手放开后, 导管 中 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B. 如图 ② 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并形成水柱,随后 水柱 下降 至瓶中液面相平 C. 如图 ③ 装置中,双手捂住烧瓶,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双手 放开 后,水柱慢慢回落 D. 如图 ④ 装置中,将 a 管向上提至一段高度, a 、 b 两管之间水面形成 稳 定 的高度差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 ① 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 经 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 操作 方法 、现象和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连接好装置,关闭活塞,打开止水夹,把 e 导管 伸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三颈烧瓶,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② 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止水夹 a ,打开 b 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乙同学依据的原理 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关闭止水夹 a , 打开 b 的 玻璃活塞 ,整个系统封闭, b 中液体不能顺利滴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为了检查下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应采用的方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先用橡胶管和止 水 夹把 A 、 D 装置的导管口封闭 , 再从分液漏斗中加水 , 一段时间后 , 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顺利滴下,说明装置不漏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三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6. 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A 项,该装置为蒸发操作,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 ; B 项,该装置为过滤装置,正确 ; C 项,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层应在上层,错误 ; D 项,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为提纯下列物质 ( 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 分离分法 A 硝酸钾 ( 氯化钠 ) 蒸馏水 降温结晶 B 二氧化碳 ( 氯化氢 ) 饱和 NaHCO 3 溶液 洗气 C 甲烷 ( 乙烯 ) 酸性 高锰 酸钾溶液 洗气 D 乙醇 ( 水 ) 生石灰 蒸馏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几乎不怎么变化,所以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选 A ; 乙烯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选 C ; 生石灰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加热过程中乙醇变成气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不选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四 物质的检验 8. 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得最严密的是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硝酸是氧化性酸,能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因 Ag + 干扰因此不能检验硫酸根,应该用盐酸, A 错误 ; KSCN 也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且 KMnO 4 本身带有颜色影响结果的观察,因此不能鉴别亚铁离子, B 错误 ; 双氧水 能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以鉴别碘离子, C 正确 ; 亚硫酸 钡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且也可以溶解在盐酸中,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五彩缤纷的焰火表演为各种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这与金属的焰色反应直接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金属单质在灼烧时才会产生不同的焰色 B. 进行焰色反应时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C. 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 D. 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而不含钾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可以产生相同的焰色,故 A 错误 ; 灼烧 稳定的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灼烧 NaCl ,故 B 错误 ; 铁丝 灼烧时无焰色,故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故 C 正确 ; 钾 元素的紫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看见,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元素,也可能含钾元素,故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五 化学品安全标识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0.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 答案 解析 解析 H 2 属于易燃气体;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浓盐酸属于腐蚀品,不是氧化剂;二氧化碳不属于腐蚀品;故 A 正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1.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 3% ~ 5% 的 NaHCO 3 溶液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 药品 解析 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 ( 如试管 ) ,有些玻璃仪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 如烧杯、烧瓶 ) ,有些玻璃仪器不能加热 ( 如量筒 ) , C 项错误 ; 闻 任何化学药品时,都不能使鼻子凑近,以防止中毒, D 项正确 。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六 化学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应用 12.(2017·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 )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 ( 主要成分为 MgCO 3 、 Mg 2 SiO 4 和少量 Fe 、 Cu 的氧化物 ) 为原料制备 MgCO 3 ·3H 2 O 。实验过程如下: 答案 (1) 酸溶过程中, Mg 2 SiO 4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Mg 2 SiO 4 + 2H 2 SO 4 == = 2MgSO 4 + H 4 SiO 4 ( 或 Mg 2 SiO 4 + 2H 2 SO 4 == =2MgSO 4 + H 2 SiO 3 + H 2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加入 H 2 O 2 的作用为 。 (3) 下列关于分液漏斗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前要先检查玻璃塞和旋塞处是否漏液 B. 将加入有机萃取剂后的混合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用 右 手 压住分液漏斗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倒转漏斗,用力振荡, 并不 时 旋开活塞放气 C. 分液时,必须塞紧上口塞子以防止有机萃取剂挥发 D. 本实验中,含 Fe 3 + 的有机相一定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 倒出 √ 答案 √ 将 Fe 2 + 氧化为 Fe 3 + ,便于除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2018· 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 )KNO 3 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的 KCl 、 BaCl 2 杂质,为了提纯 KNO 3 并分离得到 BaCl 2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 试剂 c 的化学式是 , 固体 1 的化学式是 。 加入过量 K 2 CO 3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 HCl KNO 3 BaCl 2 + K 2 CO 3 == =BaCO 3 ↓ + 2KCl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提纯方法。 本 实验是为了提纯 KNO 3 并分离得到 BaCl 2 ,固体 1 是硝酸钾,固体 2 就是氯化钡,所以试剂 c 是稀盐酸。加入过量 K 2 CO 3 , BaCl 2 + K 2 CO 3 == =BaCO 3 ↓ + 2KC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结合 右 图 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操作 ③ 的名称是 、 。 有同学认为操作 ③ 之前无需加入过量的酸 b ,也能得到纯净的固体 1 ,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做出相应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而碳酸钾溶解度很大,因而不会结晶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KNO 3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 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将 KNO 3 和 KCl 分离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 ③ 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题组七 选择题专题强化练 14.(2018· 嘉兴市高三二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量瓶也可以用作物质反应和溶解的容器 B.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C. 利用蒸发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 KCl 的 KNO 3 D. 用 CCl 4 萃取碘水中的碘,静置后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作物质反应和溶解的容器, A 错误 ; 用 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测酸性溶液 pH 值会偏大,测碱性溶液 pH 值会偏小, B 错误 ; KNO 3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C 错误 ; 碘 在 CCl 4 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与水分层,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碘的 CCl 4 溶液呈紫红色,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2018· 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并干燥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 C. 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漏,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均不需要干燥,故 A 错误 ; 蒸馏 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 B 错误 ; 焰色反应 时,铂丝需要用稀盐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故 C 错误 ; 配制 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配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吉吉从学校的小鱼塘中装取了一定体积的液体,准备用 pH 试纸测定该溶液的 pH ,吉吉该选择的正确操作是 A. 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 标准 比 色卡对照 B. 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 测 液 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 色 卡 对照 D. 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 再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pH 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湿,会使溶液变稀,再在待测液中蘸一下,会污染溶液,故 A 、 B 、 C 项错误,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实验流程:取样 → 浸泡 → 过滤 → 萃取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容量瓶必须检漏,量筒必须润洗 C. 丝绸与棉布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D.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 深埋 处理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的是 A. 用饱和碳酸钠除去 CO 2 中的 HCl B. 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C. 用淀粉碘化钾鉴别碘水和溴水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和 小苏打 解析 A 项,应用饱和 NaHCO 3 溶液 ; B 项,乙烯和 Br 2 发生加成反应而被除去 ; C 项,由于 Br 2 能把 I - 氧化成 I 2 ,二者均变蓝,不能鉴别 ; D 项, Ca(OH) 2 与 Na 2 CO 3 、 NaHCO 3 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实验室中以下试剂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少量液溴保存在棕色细口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可用水封存 B.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 C.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D.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应加少量的硫酸和铁粉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解析 20. 为提纯下列物质 ( 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 分离分法 A 硝酸钾 ( 氯化钠 ) 蒸馏水 降温结晶 B 二氧化碳 ( 氯化氢 ) 饱和 NaHCO 3 溶液 洗气 C 甲烷 ( 乙烯 )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洗气 D 乙醇 ( 水 ) 生石灰 蒸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硝酸钾随着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几乎不怎么变化,所以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选 A ; 乙烯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选 C ; 生石灰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加热过程中乙醇变成气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不选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检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Fe 3 + , 可 能 有 Fe 2 + B. 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一定 含有 氨气 C. 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 Na + , 可能 有 K + D. 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 该溶液中一定 含有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解析 KSCN 与 Fe 3 + 作用使溶液显血红色,只能说明含 Fe 3 + ,不能说明无 Fe 2 + , A 项正确 ; 气体 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 B 项正确 ; 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 Na + ,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可能有 K + , C 项正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1.(2018· 浙江 4 月选考, 2) 下列仪器名称为 “ 漏斗 ” 的是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2 解析 A 是冷凝管 ; B 是容量瓶 ; C 是量筒 ; D 是漏斗。 √ 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2) 下列仪器名称为 “ 蒸馏烧瓶 ” 的是 1 3 4 5 6 7 8 2 答案 √ 3.(2017· 浙江 4 月选考, 2) 仪器名称为 “ 量筒 ” 的是 1 3 4 5 6 7 8 2 答案 √ 4.(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10) 下列方法 ( 必要时可加热 ) 不合理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O 和 CO 2 B. 用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C. 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 NH 4 Cl 、 (NH 4 ) 2 SO 4 和 K 2 SO 4 D.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 1 3 4 5 6 7 8 2 答案 解析 √ 解析 A 项, CO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 项,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 ; C 项,氢氧化钡与 NH 4 Cl 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 (NH 4 ) 2 SO 4 反应加热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 K 2 SO 4 反应只产生白色沉淀,故可鉴别 ; D 项,碘水中有碘单质,溴水可以氧化淀粉碘化钾试纸中的碘离子,生成碘单质,都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无法鉴别,选 D 。 1 3 4 5 6 7 8 2 5.(2017· 浙江 4 月选考,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B. 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 可用酒精代替 CCl 4 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 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 灭火 解析 钠极易与水和氧气反应,密度大于煤油,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A 正确 ; 分 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B 正确 ; 酒精 和水互溶,不能用酒精代替 CCl 4 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 错误 ; 金属 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因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气, D 正确 。 解析 答案 1 3 4 5 6 7 8 2 √ 6.(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 酒精灯加热烧瓶时不用垫石棉网 C. 氯化氢气体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可以使用橡胶塞或玻璃塞 1 3 4 5 6 7 8 2 √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2 解析 B 项,烧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垫石棉网 ; C 项,氯化氢在水中才能发生电离,所以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D 项,由于玻璃中的 SiO 2 能和 NaOH 反应,所以盛放 NaOH 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或软木塞。 7.(2018· 浙江 4 月选考, 10) 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 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 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 C. 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 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解析 √ 答案 1 3 4 5 6 7 8 2 解析 A 项,蒸发结晶不宜用于易氧化、易分解、易升华物质的分离,碘单质易升华 ; B 项,铜粉可被氧化为氧化铜 ; C 项,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与硫酸钠不反应,可以鉴别 ; D 项,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醇不反应、与乙醛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乙酸反应溶液变蓝,可以鉴别。 1 3 4 5 6 7 8 2 8.(2018· 浙江 4 月选考, 28) 某学习小组欲从含有 [Cu(NH 3 ) 4 ]SO 4 、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 [CuSO 4 ·(NH 4 ) 2 SO 4 ] 固体,完成了如下实验: 1 3 4 5 6 7 8 2 请回答: (1) 步骤 ① 中,试剂 X 应采用 。 解析 答案 H 2 SO 4 1 3 4 5 6 7 8 2 解析 由 [Cu(NH 3 ) 4 ]SO 4 、 NH 3 ·H 2 O 制备 CuSO 4 ·(NH 4 ) 2 SO 4 ,需要加入硫酸发生反应: (2) 甲、乙两同学取相同量的溶液 Y 分别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出液体积相近,经检测,甲同学的馏出液中乙醇含量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 是 。 解析 两 位同学取相同的废液进行蒸馏,收集到体积相近的馏分,而甲同学馏分中乙醇含量偏低,是馏分中混入杂质导致,溶液中能蒸馏出来的杂质只有水 。 (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硫酸铜铵固体中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热温度偏高,馏出速度太快,冷却效果不好,造成乙醇损失 取少量硫酸铜铵固体 于 试管中 , 加水溶解 , 再滴加足量的 NaOH 浓溶液 , 振荡 、 加热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观察到试纸变蓝,表明该固体中 存在 1 3 4 5 6 7 8 2 解析 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