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2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制作者 潘梅) 一、素质教育目标 1、 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 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地球仪、南北两极挂图、南北两极景观图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引导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共同讨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指导学生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 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南北两极地理位置 (2) 南北两极环境特点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地球仪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思考形成极地气候的原因。 (2) 从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入手分析南北两极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4、 德育目标 (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知识深入化。 (2) 理解事发有因,看问题要懂得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章节极地地区,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板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五带的划分,其中涉及到北极圈,请一位同学回答北极圈是指北纬多少度? [回答] 北纬66.5度 [展示说明]将地球仪拿出来说明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我们称之为北极地区。 [板书] 一、 北极地区 中间是北冰洋 [引导提问] 北极圈在这里,北纬66.5度,南极圈具有对称的特点,请一位同学说说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 3 [回答] 南纬66.5度 [展示说明]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板书] 二、 南极地区 中间是南极大陆 [引导过渡说明]由于海洋与陆地分布不同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 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 (1)“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 南极本身陆地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 [点明]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 (2)南极成为世界“冷极”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作用,热量难以吸收。 (3)被世人喻为“白色沙漠”的原因: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 (4)为什么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 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 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 [板书] (1)“冰雪高原” (2)“冷极” (3)“白色沙漠” (4)“风库” [总结]南极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北极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介绍] 南北两极资源,包括分布矿产、冰川和原始自然环境等 [板书]三、南北两极资源状况 (1)南极: (2)北极: [展示] 南北两极景观图片 [提问]从北极景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动物? [回答]北极熊 [提问]从南极景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动物? [回答]企鹅 [板书]四、南北两极的代表动物 (1) 北极:北极熊 (2) 南极:企鹅 [填表题总结以上所学内容] 南极 北极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主要为矿产资源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3 拓展: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 让学生读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并让他们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国家虚伪的面目,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结合本节的活动1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利用本节活动2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做北极地区环保与利用的宣传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事件与知识,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教育了自己。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