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三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三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解析:选B。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中源”思想。“西学中源”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 ‎2.(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 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    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 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 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解析:选D。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落后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3.(2018·河北保定期中)“中体西用”‎ 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 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 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解析:选A。“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故B项错误;“中学为体”说明其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 ‎4.(2018·辽宁五校期末)从1899年到1903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从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宣扬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 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 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解析:选C。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材料表明,梁启超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意在鼓励国民从中找到救国的正确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梁启超宣传西学思想,并没有体现梁启超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理念是由早期维新派引入的,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八校联盟测试)19世纪60年代,有人以影响风水和怕矿工滋事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这一言论(  )‎ A.表明冯桂芬支持发展工商业 B.体现出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C.摆脱了看待西方的旧观念 D.从政治上否定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A。材料“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表明冯桂芬支持开矿,支持工商业发展,故A项正确;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才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开矿,未涉及如何看待西方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开矿”属于经济领域,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 ‎6.(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期末)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政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解析:选C。“设有上下议政院”已经超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由康有为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郑观应主张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 ‎,是对洋务派思想的突破,故C项正确;顽固派主张维护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 A.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国情 B.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 C.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D.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 解析:选D。题干强调中国必然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而没有突出立足国情,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并不否定君主制度,故B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梁启超所说的“多君为政”是指贵族政治,“一君为政”是指君主专制,“民为政”是指民主政治,题干中梁启超强调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即指实行民主政治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 ‎8.(2018·河北邢台月考)20世纪初,陈独秀说:“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自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据此可知其(  )‎ A.主张实行人民民主政治 B.主张唤醒国民的政治觉悟 C.极力宣扬西方工业文明 D.全面地否定了传统儒学 解析:选B。根据题意,陈独秀强调的是国民政治实现的条件,重点不在实行,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自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治实现的条件,与西方工业文明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陈独秀强调的是国民政治的实现条件,并未牵涉对传统儒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 ‎9.(2018·河北保定期中)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同事们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此建议(  )‎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真谛 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试图将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 D.旨在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 解析:选C。材料未揭示新文化运动的真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就应撇开政治”会导致脱离政治实际,不利于发展,故B项错误;“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说明胡适试图将新文化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学革命,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学者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 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即摆脱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强化封建思想的束缚,符合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故C项正确。‎ ‎11.(2018·河北邢台联考)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解析:选A。据材料“1917年……二十年不谈论政治……主要读者应该是……青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而不是政治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1917年反封建专制还未达到目标,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民众政治救国不感兴趣,故D项错误。‎ ‎12.(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检测)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解析:选B。《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在中共“二大”,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经过不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含有儒家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蒙学读物,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9分)‎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一“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可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宋代儒学对社会生活、封建统治的作用,可总结宋代儒学社会化的影响是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可知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是因为它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进步思想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称帝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对于儒家伦理观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 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河南六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先要通过材料内容,明确论题。材料中阐述的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民族危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利用“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来阐述思想和付诸实践的民主革命活动。结合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相关内容,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符合这一要求,然后可以确立论题为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思想或者维新派利用传统思想宣传新理论等;在史实论证中,一定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语言准确,逻辑清楚。‎ 答案:示例一:论题: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示例二:论题:维新变法中的传统思想。‎ 阐述: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他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