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人口的迁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人口的迁移

第 15 讲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 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 (3)“二战 ”后: 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 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3.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 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河北、 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人口“走 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 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 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 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 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经济因素 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迁入区 政治因素 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其他因素 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距离 微点 1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的三个条件 微点 2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 发生居住地的 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流动现象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 , 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 共同点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 ②居住地变 更: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③时间限度: 永久性或长期性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 ②短期流动; ③不变更户籍 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 (2018 ·高考全国卷 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 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半年以上 )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 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 1~2 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图解思路 】 【尝试解答 】 1.C 2.D 1.我国的民工流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商品流 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 保护 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 理的难度, 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经 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 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020 ·闽粤赣 “三省十校 ”联考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 图回答 1~2 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 A.2003 年 B.2006 年 C.2009 年 D.2012 年 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解析: 第 1 题,图示备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 ,但唯有 2012 年自然 增长率为正值 ,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则 2012 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第 2 题,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 ,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 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 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 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 ,则会延缓老 龄化进程。 外来人口迁入会增加城市交通、 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压力; 外来人员与当地原住居 民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可能有一定差异 ,则会使城市的文化、 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与平均 预期寿命关系不大。 答案: 1.D 2.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 3~4 题。 3.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城市 (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4.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解析: 第 3 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 ,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 ,A 错误;由 图可知 2016 年该城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 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 ,B 错误; 2000 年 16~ 40 岁人口占比最高 ,约占 80%,2016 年 21~50 岁人口占比最高 , 说明人口平均年龄 增加了 ,C 错误; 2000 年该城市 25 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 ,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 工作 ,2016 年 2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 ,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 ,故选 D。第 4 题,2000 年至 2016 年 ,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 ,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化进程呈加 速发展态势 ,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 ,C 正确。 2000 年至 2016 年,0~5 岁人口占比呈下 降态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A 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 系, B、D 错误。 答案: 3.D 4.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8 ·高考江苏卷 )下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图解思路 】 【尝试解答 】 1.C 2.B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 “两个变化 ”“ 三个因素 ” (1)“两个变化 ” ①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②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三个因素 ” 一般认为,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综合 反映。如图: 2.影响人口迁移的具体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 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 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 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 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 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 大庆、 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 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 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 饥荒或生态恶化迫 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 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和 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 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 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 两国间的人口迁 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 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3)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 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我国历史上 人口重心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 人口 互相迁入、迁出 3.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 “民工潮 ”与 “民工荒 ” 民工潮 民工荒 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 2004 年初开始 迁移 方向 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珠三角”、 闽东南、 浙东南等加工制造 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 原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 收入 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低, 农村劳动 力过剩 工资待遇低、劳 动强度大、工作 环境差 产业转入,农业比较 效益提升 利 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城 市化水平 缓解人地矛盾, 改 善农村经济, 促进 乡镇企业发展 沿海地区的产业 升级和产业转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 农业发展 弊 犯罪率增加,住房紧 张,交通拥挤, 增加就 业压力, 环境质量下降 留守儿童教育难, 老人负担过重 劳动力不足、影 响局部地区的经 济发展 使农民的非农化受 阻、推迟, 不利于“三 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社会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 控制力 的增强, 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 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 迁入, 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 变化。 (3)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 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 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 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 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20·泸州二调 )下图是 2001-2010 年和 2011-2016 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 (以县为单位 )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 1~3 题。 1.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2.2011-2016 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改善 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 D.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解析: 第 1 题,与西部地区相比 ,我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 ,人口流出较多 ,人 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 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 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 , 更利于人口流出;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应该少于西部地 区。 第 2 题,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 带动人口迁出所致;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交 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 ,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 第 3 题,由图可知 ,我国东北地区 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增长较快 , 说明其人口流出数量多。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 , 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出 ,当地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城市社会经济活力减弱;人口流出 , 可以缓解环境问题 ,但不能根治环境问题; 人口流出增多 ,会造成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和浪 费;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压力较小。 答案: 1.A 2.B 3.D (2020 ·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16~ 59岁 )数量从 2012年开始下降 , 至 2015 年累计减少 1 300 万人。 2015 年, 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 ,我国首次出现 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回答 4~ 5 题。 4.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5.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解析: 第 4 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 ,是因为外 出务工收益与在本地工作收益相差不大。 第 5 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 ,中 国“ 民工荒 ”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缓 ,但从侧面会加速企 业的升级转型以及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趋向于生产成本更低的地 方;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答案: 4.A 5.C 一、选择题 (2020 ·漳州质检 )读 1986- 2011 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 ,回答 1~3 题。 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 A.1991-1992 年 B.1997-1998 年 C.2000- 2001 年 D.2004-2005 年 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 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3.2008-2009 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工资水平下降 B.就业机会增加 C.经济水平降低 D.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第 1 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 2000-2001 年间最大 ,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 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第 2 题 ,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 ,则主要是劳动力人 口,会增加城市劳动力 ,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但会加大城市交通 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 城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二、 三产业 ,不会促 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第 3 题,图示 2008-2009 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 重急剧下降 ,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 这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 ,使适合外来 务工人员就业的产 (企 )业减少或外迁 , 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 (企 )业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 市。 答案: 1.C 2.B 3.D (2020 ·河南名校联考 )下图示意 “一带一路 ”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 结构。读图回答 4~6 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 ,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 老少比= (≥65 周岁人口数 ÷0~14 周岁人口数 )×100%。 4.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 ( ) A.卡塔尔 B.阿联酋 C.科威特 D.沙特阿拉伯 5.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 ) A.就业困难 B.文化多元化 C.城市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6.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 ) A.扩大能源输出量 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C.提高能源价格 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解析: 第 4 题,依据图中信息 ,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 ,说明该国 0~14 周岁人口比重最 大,人口结构最年轻。第 5 题,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 ,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 ,会 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使文化呈现多元化 ,B 正确。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 要以资源开采为主 ,对劳动力需求量大 ,就业岗位多 ,A 错误; 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化 , C 错误;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 ,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 ,D 错误。第 6 题, 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收入来源是能源输出 ,产业结构单一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应依据 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D 正确。扩大能源输出量 ,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收 入,但因资源有限 ,具有不可持续性 ,A 错误;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可延长产业链 ,增加就 业岗位 ,增加技术含量 ,从而提高经济收入 ,但从长远看 ,单一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 B 错误; 提高能源价格虽然能增加经济收入 ,但能源价格受全球市场调节 ,具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 ,C 错误。 答案: 4.C 5.B 6.D (2020 ·株洲模拟 )据统计 ,安徽省多年人口净流出数量居全国第一 ,下图示意近年来安徽 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情况。据此回答 7~9 题。 7.2004-2010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总量小 B.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大量流出 D.死亡率高 8.与河南省相比,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多的主导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基数 C.地理位置 D.文化教育 9.与 2010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产业转移 B.人口老龄化 C.逆城市化 D.土地流转 解析: 第 7 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段是 2004-2010 年,在这一时间内影响国内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 ,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 ,外出务工人员多 ,是我 国人口的主要迁出区之一 ,人口的大量流出 ,使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选 C。第 8 题,解答 本题要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河南、安徽两省人口流出的推力是两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 , 经济发展相对于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来说较为落后; 拉力因素是长江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等地经济发达 ,吸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入。 在人口流动过程中 ,从 人口的流出地到人口的流入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是阻力因素。 对于河南、 安徽两省来说 ,均 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但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 ,主要原因是安徽省距离长江 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近 ,促进了其人口的外流。选 C。第 9 题,解答本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 引起劳动力空间分配变化的角度分析。 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大量劳 动力导向型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 ,使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 ,因此安徽本省就业机会增多 , 外出人口回流 ,常住人口增加。选 A。 答案: 7.C 8.C 9.A 下图为某省份 2000 年和 2016 年省外流入人口各年龄段的性别比情况曲线图。 据此回答 10~ 11 题。 10.关于该省省外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2016 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 40~44 岁 B.从 2000 年到 2016 年流入的男性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C.从 2000 年到 2016 年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从 2000 年到 2016 年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11.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省省外流入的中年人口性别比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最可能 是 ( ) A.生态改善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解析: 第 10 题 ,图示曲线示意省外流入人口各年龄段的性别比 ,从图上可以看出 2016 年劳 动人口性别比较 2000 年低 ,说明流入的男性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对; 2016 年性别比最大 的年龄段是 50~ 54 岁 ,A 错; 2000-2016 年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上升的趋势 ,C 错; 2000 -2016 年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D 错。第 11 题,结合选项分析 ,工程建设、交通运输 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B、C 错;生态与性别比无相关性 ,A 错;该省流入大量男性劳动力后 , 家庭婚姻成为女性大量流入的主因 ,D 对。 答案: 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 (2020 ·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劳动力、 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统 计表 (注:劳动力数量为调查样本数 )。 项目 总计 回流的劳动力 仍在外 就业劳动力 未曾外出 就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 (人) 10 651 2 833 4 168 3 650 平均年龄 (岁 ) 15~29 27.2 19.3 47.0 10.6 30~45 40.6 47.3 39.6 36.7 46~60 32.2 33.4 13.4 52.7 婚姻状况 (%) 未婚、离异或丧偶 18.8 10.7 32.4 9.5 已婚 81.2 89.3 67.6 90.5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高中或职高 57.4 61.8 60.1 51.1 大专及以上 17.2 13.9 23.6 12.0 人力资本 提升状况 (%) 接受过农业培训 16.8 19.5 13.0 19.0 接受过非农培训 27.6 28.2 33.6 20.1 个人年收入 (元 ) 17 068 14 983 22 852 11 562 有父母在农村 (%) 41.8 44.0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 (%) 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 (%) 18.7 41.6 7.4 25.0 (1)读表,比较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的不同。 (2)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 (1)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状况的差异 ,结合表中数据 , 从 平均年龄、婚姻状况和已婚比例、总体受教育程度、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进行比较。 (2)通过读表可知 ,回流的劳动力个人年收入较低 ,劳动力素质较低 ,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 高,就业难度较大;还有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 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分析。 答案: (1)回流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回流的劳动力中,有配偶或孩子在农村的比 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 回流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较大; 回流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2)个人年收入较少;接受非农培训的比例较低,就业难度较大。 (3)满足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多样化;回流的劳动力可带回乡 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乡 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 13. (2019 ·山东高三专题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09-2020 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 人口迁移策略 ,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 ,以减 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 ,从而缩小城乡间、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下表是 广东省等全国前 5 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 5 位 人口流入省 流出地 第 1 位 第 2 位 第 3 位 第 4 位 第 5 位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 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指出《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09-2020 年)》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2)M 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 M 省最有可能是哪里? (3)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 (市、区 )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解析: (1)由材料可知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09-2020 年)》是人口迁移 的策略 ,是为了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 ,以减轻 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 ,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读图 可知 ,M 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及江苏等省 , 一部分属于邻近 省区 ,而来自东北的主要为过去闯关东人口回流 ,所以应为山东省。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素主要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大规模跨省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 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属于有利影响。而大规模人口迁移 ,会 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 ,产生社会问题 ,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答案: (1)促进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 区之间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等问题。 (2)山东省。 (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 不利方面: 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 产生社会问题, 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 题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