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具体安排了如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习,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认识钟表 五、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⑤计数器;⑥钟面;‎ ‎⑦方木块;⑧小棒;⑨数位表。‎ 六、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人,他们 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七、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n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数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4.加强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 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7.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1‎ ‎9.1—9.6‎ 习惯养成 ‎2‎ ‎9.7—9.13‎ ‎2-8‎ ‎3‎ ‎ 9.14—9.20‎ ‎9-13‎ ‎4‎ ‎ 9.21—9.27‎ ‎14-19‎ ‎5‎ ‎9.28—10.4‎ ‎20-25‎ ‎6‎ ‎10.5—10.11‎ 国庆节 ‎7‎ ‎10.12—10.18‎ ‎26—33‎ ‎8‎ ‎10.19—10.25‎ ‎34—38‎ ‎9‎ ‎10.26—11.1‎ ‎39-46‎ ‎10‎ ‎11.2—11.8‎ ‎47—52‎ ‎11‎ ‎11.9—11.15‎ ‎53—58 ‎ ‎12‎ ‎11.16—11.22‎ 期中考试 ‎13‎ ‎11.23—11.29‎ ‎59-64‎ ‎14‎ ‎11.30—12.6‎ ‎65-72‎ ‎15‎ ‎12.7—12.13‎ ‎73-77‎ ‎16‎ ‎12.14—12.20‎ ‎78-83‎ ‎17‎ ‎12.21—12.27‎ ‎84-87‎ ‎18‎ ‎12.28—1.3‎ ‎88-94‎ ‎19‎ ‎1.4—1.10‎ ‎95-103‎ ‎20‎ ‎1.11—1.17‎ ‎104-110‎ ‎21‎ ‎1.18—1.24‎ 复习考试 ‎22‎ ‎1.25—1.31‎ 复习考试 ‎23‎ ‎2.1—2.7‎ 期末质量检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