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 ‎ ‎2.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 ‎  3.情感价值观:在亲切、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材分析〗‎ ‎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逆运用,也是后面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预备知识.通过探究平行线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感知知识发生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去经历、感悟知识,才是学生最有价值的收获.所以本节课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力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把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发生过程,作为本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  本节教学应注意:(1)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2)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鼓励他们从事抽象与概括活动,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  本节教学模式是:问题设疑―观察实验―理性归纳―感悟收获.‎ ‎  本节教学教具是:两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钉在一起能转动的木条.‎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基础,在前一节课上学生能对自己所拼的图形说明为什么是平行的,在这个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由学生反向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建构获得新知.充分让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理解,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设计〗‎ ‎(一)建立模型,创设情境 ‎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用教具拼出如下的图形).AB与CD为什么是平行的?‎ - 5 -‎ ‎ ‎ ‎    ‎ ‎        图1‎ ‎  生:因为∠ABC=∠DCB=30°,所以它们是平行的.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师: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共同探讨两直线平行时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图1中,当AB∥CD时,其内错角有什么关系?‎ ‎  生:相等.如∠ABC=∠DCB.‎ ‎  师:还有内错角吗?它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 ‎  生:∠ACB=∠DBC=90°.‎ ‎  师:同学们,通过上述研究你能得出什么猜想?说说看.‎ ‎  (设计意图:利用教具,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自己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内错角相等.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学会数学地思考.)‎ ‎(二)实践活动 ‎         ‎ ‎              图2‎ ‎  (出示钉在一起能转动的木条,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索内错角、同位角和同旁内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  (1)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内错角还有图1中所具有的性质吗?‎ ‎  (2)让学生度量所有的内错角的大小,再根据度量所得的数据作出猜想.‎ ‎  (3)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呢?‎ ‎  (设计意图:猜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把发现性质定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测量、观察,使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都可以全部地投入,思维充分参与,感受发现的乐趣.通过分组探索、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 - 5 -‎ ‎ ‎ ‎(三)交流结果 ‎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很多关于平行线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到讲台前进行展示,并把你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  生:我发现了∠3=∠5,∠6=∠4,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生:我也发现了∠6=∠2,∠5=∠1,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师:同位角除了刚才说的外,还有吗?‎ ‎  生:∠3=∠7,∠4=∠8.‎ ‎  师:回答得很好.对同旁内角的研究小组得出什么结论?请这个小组的同学说一下.‎ ‎  生:我们验证得出∠3+∠6=180°,∠4+∠5=180°,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主体认识特点出发,运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共同提高.要教师完成的工作,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练一练 ‎        ‎ ‎           图3‎ ‎  如图3,a∥b,c∥d,∠1=115°,那么∠2,∠3,∠4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做一做 ‎   如图4,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  (1)∠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   ‎ - 5 -‎ ‎ ‎ ‎      图4‎ ‎  师:∠1=∠3吗?‎ ‎  生:我用量角器量出∠1和∠3的度数,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  师:这个同学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出这个结论呢?∠1和∠3是同位角吗?他们要相等,必须有什么条件?‎ ‎  生:老师,我知道了,因为AB∥CD,所以∠1=∠3,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1=∠2,∠3=∠4,所以∠2=∠4.‎ ‎  师:把刚才说的用箭头表示如下:AB∥CD→∠1=∠3→∠2=∠4.你们能用这种方式解答第二个问题吗?‎ ‎  生:因为∠2=∠4,所以BC∥EF.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师:能用箭头表示吗?试试看.‎ ‎  生:∠2=∠4→BC∥EF.‎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能运用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证明打下基础.对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要肯定,同时要启发学生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 ‎              图5‎ ‎(六)随堂练习 ‎  如图5,AB∥CD,AC∥BD.‎ ‎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鼓励学生交流找到所有答案,培养合作意识.)‎ ‎(七)忆一忆 ‎  今天我们用特例和实践活动,探索了平行线的特征,知道了两直线平行有三个特征,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与我们以前学的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联系?‎ ‎(八)布置作业 ‎  略.‎ ‎〖教学反思〗‎ - 5 -‎ ‎ ‎ ‎  在教学中,我利用上堂课的拼图,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因势利导得出平行线的特征.创设了直观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然后实践验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了反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具体反思如下:‎ ‎  1.在探索平行线的特征过程中,由特殊到一般,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等发现过程,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  2.将学习任务分到各个学习小组,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 ‎  3.在巩固和运用新知的环节上,所花时间较多,以后要缩短.用箭头形式说明理由,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形式叙述.通过对作业的分析,整堂课的内容学生业已掌握.‎ ‎〖案例点评〗‎ ‎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获得平行线的性质,形成动手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发展了正向与逆向思维,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探究与合作结合起来.在探索性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视为学习的主人,一步步引导学生揭开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如用学生以前学的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逆向思考引入新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如将学习任务分到小组,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关注学习方法,如用特例发现知识、构建知识、迁移知识等;关注学生有条理表达能力的培养. ‎ -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