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1新版新人教版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 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农耕民族 ( 汉人 ) 游牧民族 ( 胡人 )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鲜卑 鲜卑 晋 西 北 方 的 统 一 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北方出现了 的趋势。 鲜卑族 北魏 439 民族融合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 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zhe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 《 采桑图 》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 6 个皇帝 , 继位 19 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迁都 洛阳 平城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原因 影响 1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 进一步实行改革 创造了条件 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 魏书 》 “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 , 30 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 30 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 《 资治通鉴 》 官员及家属必须 穿 戴 汉 族 服 饰。 北魏文官俑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 魏主 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 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资治通鉴 》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将鲜卑族的姓氏 改 为 汉 族 姓 氏, 把皇族由姓 拓 跋 改为姓 元。 bá 鼓励鲜卑贵族 与汉 族贵族联 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 ( 汉族贵族 )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 习 汉 族的 礼 法,尊崇孔子 , 以孝治国 ,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shì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 ① 年,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 成为趋势。 ① 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 ⑥采用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439 鲜卑 洛阳 汉语 鲜卑语 汉族 汉族 汉族贵族 汉族 汉族 民族融合 改 革 措 施 背景 原因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统一 孝文帝迁都 措施 孝文帝改革 建立 统一 迁都 作用 孝文帝对于北方汉族来说是一个征服者,他为什么不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原汉族地区 , 却要向汉族学习,实施汉化政策呢? 思维点击 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 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 的教训,深知鲜卑族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 的文化; 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比游牧文化更 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说一说: 北魏的统一 民族融合趋势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融合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把下面几个关键词按先后排列一下吗? 迁都洛阳 北魏的统一 民族融合趋势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融合 迁都洛阳 内容小结 南北朝地图 557--581 北朝: 南朝: 南北朝的朝代更替表 南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隋 386--534 534--550 550--557 535--557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的 统 一 “ 元”姓来源有三: 一是上古商朝时,有位大使叫元铣,他的子孙便以元为姓。 二是改自拓跋姓,北魏皇族本姓拓跋,后孝文帝改为元姓。 三是改自玄姓,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原名叫玄朗, 赵匡胤 就下令天下玄姓改为元姓 , 不能与他父亲同姓 。 你姓什么? 你知道它的来源吗? 赶快行动起来,去了解一下吧! 课后探究 姓氏探源 开心一刻 中国人最讲求饮食,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 胡萝卜 胡麻(芝麻) 胡椒 胡桃(核桃) “ 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原来如此: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你知道凳子椅子的来历吗? 方凳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谢谢欣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