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案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14·江苏单科,T3)唐宋时期的印刷术成就 1.从命题方向上看,直接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成就。 2.从热点角度看,要注意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与现代科技相关的因素;注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现代价值。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2017·江苏单科,T5)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文人画) (2013·江苏单科,T2)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2015·江苏单科,T3)汉赋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社会特征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发展与艺术成就。 考点一 古代科技成就、汉字与书画 知识点一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成就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知识点二 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演变 (1)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脉络: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2)概况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 3.绘画 (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发展 时期 代表人物及成就 魏晋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两宋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 【深化理解】 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2)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考法1 古代四大发明 『典例』 (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 据题干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四大发明——印刷术 ★抓关键 从“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定方法 推理型选择题:采用推演法解答,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史论链接】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延续创造了条件。 (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考法2 古代不同绘画艺术的特点 『典例』 (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解析 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表面现象,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错误。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文人画 ★抓关键 材料“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与文人画的特征相符。 ★定方法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型选择题,解答“归纳”和“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如本题主要归纳出文人画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即可。 【史论链接】 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诗经》 【知识拓展】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 ,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5.宋词 6.元曲 知识点二 京剧 1.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2.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出现。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4.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考法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 『典例』 (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解析 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其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汉赋 ★抓关键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定方法 逆向否定型选择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文化的新时代特色 时期 时代特色 先秦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秦汉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法度规范,文化成为社会的需要,全面繁荣;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现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宋元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 明清 封建制度盛极而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许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科技成就 1.(2018·江苏宿迁模拟)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末宋初 解析 据材料“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这一发现出现在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7·江苏金陵中学质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解析 根据“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可知A项错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时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对宗教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汉字与书画 3.(2018·江苏宿迁模拟)安史之乱中,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在极度悲愤中颜真卿写下《祭侄文稿》。后人评价“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该作品为( ) 解析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A项是行书,故A项正确;B项是楷书,C项是篆书,D项是草书,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三 文学成就 4.(2018·江苏镇江模拟)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 解析 题干中“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京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7·江苏镇江质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不是“不易读懂”,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语言高雅难于理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内容深刻,对社会有影射,故C项正确;材料语意重在解味不是强调自己的艰苦,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四 戏曲艺术 6.(2018·江苏盐城模拟)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解析 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8·江苏百校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 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答案 (1)表现:“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原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 (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3)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已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4)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课后·巩固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 考向一 四大发明 1.(2017·苏北三市模拟)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 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解析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技术。材料中“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说明为了满足民众阅读通俗浅显的书籍,所以先实行雕版印刷,故B项正确。儒学复兴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均不选。 答案 B 2.(2018·扬州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发明淬火工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火药最早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而不是宋代,故①错误;宋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②正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③正确;西汉时冶铁业中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向二 古代文学成就 3.(2017·南京模拟)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 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 解析 材料中这类文学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说明是以楚辞为创作的基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说明内容丰富,“ 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综合判断这类文学作品应该是汉赋,《二京赋》是东汉张衡的作品,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将进酒》是李白的作品,属于唐诗,故B项错误;《雨霖铃》是柳永的作品,属于宋词,故C项错误;《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属于元曲,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8·徐州模拟)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解析 材料叙述了鸟鸣与农作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陆游的诗歌,描写了田间农作的景象,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野人无历日”,描写的是普通农夫的生活写照,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农民按时劳作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8·扬州模拟)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②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 ③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 ④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故①正确;杜甫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不能说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不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故②错误;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故③错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6.(2018·江苏高考模拟)《卷珠帘》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词。词之所以在宋代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程朱理学思想引领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 词在宋代走向繁荣,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词(通俗化、平民化)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宋词繁荣的原因,故A项错误;词作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宋词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南京、盐城调研)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他所说的文学体裁( ) 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 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解析 根据材料“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故A项正确;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故B项错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多平实浅近、句式工整的特点,如白居易《卖炭翁》等,故C项错误;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为汉赋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7·南京学情卷)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解析 明朝中后期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借助神话人物表达对上层统治阶级强烈不满,故A项错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没落贵族世家,目睹家族的衰落,对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深有感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非作者对于本阶级的强烈批判和否定,故C项错误;《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不符合材料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向三 古代汉字的演变 9.(2018·镇江模拟)下列邮票中以宣纸为材质、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是( ) 解析 A是隶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A项错误;B是楷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相符,故C项正确;D是草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8·苏州模拟)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下图)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解析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是草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笔画网弧,富有奇趣”是篆书的特点,故B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隶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7·扬州考前预测卷)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解析 据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可知是隶书,而非小篆,故A项错误;B项是草书,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行书,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隶书,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四 古代书画的演变 12.(2017·如皋调研)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画面反映南宋商业的凋敝 B.商业发展影响宫廷画家创作 C.风俗画只在宋朝民间流行 D.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 解析 题干提供的时间是南宋,南宋的商业比较发达, 画面也反映不出南宋商业的凋敝,故A项错误;这是一幅风俗画《货郎图》,可以反映出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幅画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故B项正确;据材料“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可知风俗画不只在宋朝民间流行,故C项错误;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不是风俗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2018·苏州调研)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局部)》(如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该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 解析 张择端是北宋人,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场景,属于历史当事人记录的场景,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正确;该图是局部的,无法提供完整的历史信息,故B项错误;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重要史料,但不是唯一史料,故C项错误;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 A 14.(2017·徐州考前打靶卷)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这类中国画不仅讲求意趣而且融诗、书、画于一体,此类绘画应属文人山水画,《洛神赋图》属于人物画,故A项错误;《步辇图》属于人物画,故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墨兰图》属于文人山水画,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五 古代戏曲的发展 15.(2017·扬州模拟)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京的娱乐场所“瓦舍”遍布城市各个区域,游艺种类多,观众阶层多,说明当时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监管,也就是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北宋娱乐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有利于戏曲艺术发展可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2017·盐城期中)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 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9分)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宋代阶级结构的变化,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第(2)问,“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都成熟于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3)问,材料三朱熹针对“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体现出关注国家政治的忧患意识;朱熹提出“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朱熹提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第(4)问,回答材料中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于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方面适应市民的需要,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变化,另一方面理学的出现,儒学发展到新高度并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答案 (1)变化:市民阶级正式产生。(2分) (2)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9分) (3)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8分) (4)认识: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通俗文化;儒学发展到新高度并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6分)(其他认识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