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训练题与答案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目录 1、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2、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3、生命在于创造 4、人格的提升 5、“住猪圈励志”与“勾践式人格” 6、文章五诀 7、好文章是“憋”出来的 8、学习幸福 9、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10、感恩是一种觉悟 11、善良·丰富·高贵 12、人和机会 13、谈潜能乐成功 14、与真理为友 15、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 一、 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努力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5月4日,中央领导同志在与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做创新先锋。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媒体集中报到了“光伏产业领军人”施正荣、“工人教授”窦铁成、江苏无锡引进创业人才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些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社会,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千百万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等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创业人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那样,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人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 培养造就“三创”人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倡导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成才。要破除“三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他们搭建实践平台,就像窦铁成说的那样,为他们“提供长本事的好机会”。要保护“三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像无锡市那样,引进人才创办企业,“成立之初做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熟之后做保安”,营造尊重创新、崇尚创业、支持创优的良好氛围。 伟大事业号召“三创”人才,“三创”人才服务伟大事业。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三创”人才,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愿广大“三创”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勤于创优,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1、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有什么作用? 3、 在作者看来,“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创优人才”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文章主要运用 论证方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 5、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造就“三创”人才?请从文中简要归纳。 二、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B ②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③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8;.> ④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I* ⑤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X ⑥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 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 文中第④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3、 文中第⑤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 4、 文中第⑥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 5、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80字左右) 三、 生命在于创造 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一个狭窄的池塘。河流又宽又深,水流很平缓。池塘却满是泥泞,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融通起来的缘故,也没有鱼,那是一池死水。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素,自在的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我们挖一个小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死在里面,让生命逝去。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化的,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但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里的水是完全停滞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人想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停滞的小池子。我们说我们这种小池子的生存状态是对的。我们发明了一种哲学来为它辩解,我们发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我们不想受到打扰,因为——你们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永久。 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延长,要不快乐的事尽快结束。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过财产一直传下去。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停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 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中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来年春天一到,它又长满了树叶,又有音乐了。然后到了一定的季节,又全部掉光。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A)事实上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 。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立了一道墙:家庭、名声、财产,还有我们培养的那些小德小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是混乱、痛苦。 心如果追求“永远”很快就会停滞下来。这样的心就像河边那个小池子一样,很快就会充满腐臭的东西。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无时无刻不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历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我说的你们都懂吗?你们应该懂,因为,这一切属于真正的教育。你懂,你的生命就完全转变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邻居的关系,你和太太或先生的关系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意义。这样你就不会假借什么东西来满足自己,从而明白冀求、满足只会招来悲伤、痛苦。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必须去问你们的老师,然后互相讨论。你们懂了,你们就开始了解生命的真相。了解当中有爱和美,有善的花朵。但是,心如果追求完全的小池子,“永远”的小池子,只会造成黑暗、腐败。(B)我们的心一旦坠入这个小池子,就不敢再爬出来追寻、探索。然而,真理、上帝、真相是在池子之外的。 1、 文章的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为什么? 2、 作者在文中使用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3、 河水和池塘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4、 文中加横线的(A)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5、 为什么说“生命在于创造”? 6、 文中加横线的(B)句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 人格的提升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面对将军还是士兵,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微,但却有卑鄙;也不存在什么高贵,但却有高尚。这就是人格。 然而,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制造尊卑,有些人也偏偏习惯于逆来顺受。于是,才有了这个世界上的并不为少的或狂妄或自卑的悲剧。 人所受的的伤害莫过于心灵的伤害,所受的摧残莫过于精神的摧残,所受的侮辱莫过于人格的侮辱。 人格其实就是自己的评价与塑造。 不是所有的敌视都必须用敌视回敬。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力都无法泯灭的。 当热,自卑并不就是对人格的贬低,但自尊一定是对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并不排斥自卑。一个有着深刻自尊的人往往在血液里也含着或含有深刻的自卑,只不过有人善于把这种自卑化解为一份自尊的动力罢了。 自卑总是在心里与别人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的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却不然。自尊并不要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自尊,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要穷,就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这是自尊。“要傲,就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是自尊。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 自尊与清高临界。一个人身上如果没有些清高,也许他很难始终保持住自尊;但如果一个人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临下俯视人生的程度,那么他不是导致虚无便是变得“假圣人”般虚伪。 因此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自卑是骨子里的,骨子里没有,你是怎么也装不出来的。 以自尊获得他人尊重,是愿望;以尊重他人获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的方式得到他人尊重,则是愚蠢。 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学会尊重自己,有时还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如果说自尊是根,那么自重、自爱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实;如果说自尊、自重、自爱是构建人格的基石,那么,自信、自强、自立便是人格向上发展的阶梯。 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无论人与人之间怎样的温暖与友爱、体谅与理解,灵魂的支撑点却永远在于自己! 一个总是为物所累、为名所累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卖整个人格。 人格总是在关键时展现,但人格的形成确实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应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则要学习伟人。 道理实在是很简单,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样,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有信心,把自己面前的横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节,那么,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 1、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 文中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 文中划线句子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4、 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联系文中“如果说自尊是根,那么自重、自爱便是它 沉甸甸的果实;如果说自尊、自重、自爱是构建人格的基石,那么,自信、自强、自立便是人格向上发展的阶梯”一句,谈谈你应该怎样对待“人格的提升”这一问题。 五、 “住猪圈励志”与“勾践式人格” ①某地一女孩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拒绝住在温暖宽敞的房间,毅然住进了臭烘烘、阴暗潮湿、弥漫着猪屎尿味的猪圈房里,而且一住就是十年。 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说,要想实现某个目标,必须坚忍不拔、遍尝人间之苦。这话从劝人上进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任何道理都有两面性,因此实践起来需要把握一个度,一走极端就容易变味。女孩刻苦励志值得称赞,但采用住猪圈这种极端的方式却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要说艰苦,女孩的家庭本就十分清贫,可谓家徒四壁,难道说非得要猪圈这样的条件才算得上艰苦吗?所以,笔者冒昧揣测,她其实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偏执,过分夸大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功能,并进而进入追逐艰苦的极端状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并不值得提倡。 ④我们不妨看看她所推崇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夺了江山,因实力不济只好委曲求全,跟着夫差到吴国做了鞍前马后的听差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回到自己的小草房后却睡柴堆,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恨。应当说,这时候的勾践还不乏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风范。 ⑤但是,天长日久,在家仇国恨的煎熬之下,勾践的人格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复仇,他不但把自己喜欢的西施亲手送给吴王,而且居然能在吴王生病后亲口尝他的大便,以判断病情,讨好吴王。可见,为了夺回自己的江山,勾践已经卑躬屈膝到了极点。 ⑥“卧薪尝胆”的故事千百年来为国人所颂扬,也积淀成为国人人格养成中的重要元素,却很少有人探究“卧薪尝胆”造就出“勾践式人格”这个道理,更缺乏对 “勾践式人格”的批判和反思。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还为数不少。 ⑦笔者并不认为女孩住猪圈励志一定会养成“勾践式人格”,只是为这样的极端行为与心理状态感到忧心。毕竟,极端环境虽能造就人才,但更能毁灭人才。一个以住猪圈为荣、以极端行为博取成功为荣的孩子,其心态和人格养成,显然是不健康的。 1、从全文看,作者赞赏女孩“住猪圈励志”的做法吗?为什么? 2、文章第③至⑤段所描述的“勾践式人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3、你能给最后一段的“极端环境虽能造就人才,但更能毁灭人才”这一情况补写一个 事实论据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女孩说些什么? 六、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好呢?先抛开内容不说,单就写作手法来看,必须富有变化才算好文章。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A( ),叙事而不B( ),抒情而不C( ),说理而不D( ),文章就算作好了,但更多的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直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或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作出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藤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的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被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其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制。”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十八般兵器你只能勉强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蹦、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 下面四个词语是从文中括号内挑出来的,若将它们复原,请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地方。 备选词语: 枯燥 单调 做作 拖沓 A( ) B( ) C( ) D(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 文章第②段在论证时,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 七、 好文章是“憋”出来的 好文章都是“憋”出来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切好文章创作的共同规律,概莫能 外。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 先说“熬”,任何文章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历史上“熬”出好作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真正好的文章,还是要靠时间去漫漫“熬”,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去努力。相反,那些在文章创作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走捷径,搞瓜菜代的,都只能出次品、赝品、废品,出世快湮没也快。 “憋”字还有“悟”的意思。文章创作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苏轼因“乌台案”屡被贬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几经磨难。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生活困顿让他倍受煎熬,这一切都让他“憋”得受不了。这时,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看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喜怒哀乐顿时忘怀,浩然之气充沛于胸,不由豁然开朗,参透人生真谛。于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喷薄而出,前后《赤壁赋》惊艳问世,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憋”出来了。 “憋”字也有“磨”的意思。此处的“磨”,绝非磨磨蹭蹭之意,而是精雕细刻、反复打磨、细心修改。古人说,书读百遍,精义自见。同样道理,好的文章,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耐心打磨,方可大放异彩。铸剑师说“十年磨一剑”,才能有锐不可当的莫邪干将;戏剧家说“十年磨一戏” ,才会有久演不衰的《茶馆》、《雷雨》。著书立说也是如此,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修改无数,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结果是“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在“磨”,“磨”的结果,《红楼梦》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 “憋”,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憋”到火候了,“憋”到时间了,“憋”足气势了,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1、本文的论点是: 。 2、文章开头说: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请根据文 章内容,说说“熬”、“悟”、“磨”的具体含义。 “熬”指(写文章时): “悟”指(写文章时): “磨”指(写文章时): 3、文章在论证“熬”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文章最后说:“憋”,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请根据你的感悟,再续写两句。 5、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体验,谈谈你对写文章时要做到“熬”“悟”“磨”的感受。可以选取一点谈感受。 八、 学习幸福 ①让人生一定要幸福, ? ②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③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我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④第三,要有欢喜的心理。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他说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 ⑤第四,要有柔和心。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因为从容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⑥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在画画。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1、 作者认为“学习幸福”需要做到哪几点? 2、 整体感知全文,试给第①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语句(10个字以内)。 让人生一动要幸福, ? 3、 文章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说说其论证方法的不同点。 4、 文章结尾写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高龄仍带病坚持画画,旨在阐述什么? 5、 从上文可知,作者林清玄倡导的“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读 了文章后的感受。 九、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①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②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③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⑤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本文的总论点是: 。分论点是: 和 。 2、请综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 3、文章第③段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 4、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5、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 十、 感恩是一种觉悟 感恩是什么?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感恩更是一种内心的觉悟。从拆字的角度看,“觉悟”不正是“发现我心”吗?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感恩之人必是关注自我内心的人,关注自己良心,灵魂居所的人! 如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多,但满足感却在减少;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原因也许有许多,但起根本作用的当是“人心”出了问题。诚如于丹所言: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一个人的视力要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投向周围的乍富阶层,投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记得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计较了多少。没有感恩的心态,就会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对自己的家庭计较多,苛责多,抱怨多。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不计较,才会留意生活的恩赐,才会以感恩之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才会知足常乐。计较太多,是因为欲望太多。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欲望的扩展描绘得淋漓尽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仙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 曾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给生命留一间暗室,常常走进去才能出好的作品。是啊,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们也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暗室,关注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美好常在心中回响。如此,你将拥有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1、 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什么观点?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 作者引用《解人颐》中的一首打油诗意在证明什么? 4、 如何理解“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这一句话的内涵? 5、 自选角度评点文中引用村上春树的话。 十一、 善良·丰富·高贵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国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和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他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凌辱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存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1、 请说说本文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并加以简单说明。 1、 作者为何以“善良·丰富·高贵”为文章标题? 2、 试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3、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人们怎样的呼唤?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4、 在现实生活中心灵冷漠的人不少,但心存善良的人也有许多。请举出一个你所知道 的关于“善良”的事例。 十二、 人和机会 弱者待候机会,而强者创造机会。 怯懦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如果像道格勒斯这样的奴隶都能使自己成为演说家、著作家和政治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要知道,道格勒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当运气发现他并不准备接待她的时候,她就会从门口进,从窗口出。 年轻的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怯懦,走上幸福和荣誉的道路?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了。 对重大的机会你做过准备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那么,前进!”拿破仑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地检查。走破的鞋、穿破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调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战士刺刀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些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部队行程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4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命运。 机会,也许就在你的面前。 1、 作者认为人和机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文章主要是围绕哪两个问题进行论述的? 3、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4、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年轻的医生,你会怎样做? 5、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拿破仑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6、 文章第二段中说到生活中的许多机会,这些机会给我们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 品德,制造朋友。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机会给你带来的好处、或者谈谈你失去一次机会的感受。限50字左右。 十三、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1、请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⑧段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 十四、 与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 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1、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2、 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 3、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划线文段中的事例,不超过30个字。 4、 理解文中两句话的意思。 (1)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2)(人人平等的理想)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 5、 举出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过的,能与此文观点相照应的一个事例。 十五、 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使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障碍。 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感恩之心日渐式微;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慈母手中线……”这类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却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能够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使他们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内容之一。 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就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 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如此,人就异于禽兽,真正成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演绎出这个观点的?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3、第三段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 4、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 议论文阅读答案: 一、《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1、“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或“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社会,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千百万创新、创业、创优人才”。2、引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同时作为文章中证明论点的论据。3、他们都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4、举例论证 5、一是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二是要破除“三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他们搭建实践平台;三是要保护“三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1、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2、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3、不被知识束缚,在头脑中留有创造的空间。4、善于 记录灵感,才有利于激发创造。5、无统一答案,只要举例恰当,有见解,表述清楚即可。 三、《生命在于创造》:1、是论点,因为这个陈述句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2、作 者使用第二人称,不但指向性很强,而且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读时令人倍感亲切。3、各比喻大千世界(社会)和生命。4、举例论证。说明了生命很短暂,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5、因为只有创造,才能使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推进、探索、爆发的状态,心才会快乐,历久弥新。6、示例:启示我们走出小池子,去创造,去创新。 四、《人格的提升》:1、自尊是对人格的提升。2、对比论证,如“自卑并不就是对人格的贬低,但自尊一定是对人格的提升。”再如“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3、一个人在事业上、生活中可以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做个平凡的人;但在思想意识、人格上,绝对要学习伟人思考问题和做人的方式。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观点正确、思想积极即可。示例:要想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要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要自信、自强、自立,要天天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促使自己进步。 五、《“住猪圈励志”与“勾践式人格”》:1、不赞赏,可以从“女孩刻苦励志值得称赞,但采用住猪圈这种极端的方式却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个以住猪圈为荣、以极端行为博取成功为荣的孩子,其心态和人格养成,显然是不健康的”等句子中看出作者的态度。2、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走极端。3、无统一答案。提示:补写的事实论据必须与要求相符。4、开放性试题,无统一答案。提示:感受应围绕作者观点谈;对女孩说的话应能指出其不当之处,并给以真诚的劝勉。 六、《文章五诀》:1、A单调 B拖沓 C做作 D枯燥 2、中心论点:一篇文章如果单就写作手法来看,必须富有变化才算好文章。3、开头的特点分析: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采用提问的方式,吸引读者,增加文章文采。4、文章第②段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始用几句话概括说明“只有‘五诀’并用才能作出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然后用三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进行总结。 七、《好文章是“憋”出来》:1、好的文章(都)是“憋”出来的。2、“熬”指(写文章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悟”指(写文章时):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磨”指(写文章时):精雕细刻、反复打磨、细心修改。3、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充分证明了“磨”在写文章时的重要性。4、无统一答案,句式、修辞相同,表意恰当即可。5、无统一答案,所谈感受有道理即可。 八、《学习幸福》:1、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要有欢喜的心理;要有柔和心。2、示例:怎样才能做到幸福呢?3、两段都采用了举例论证。所列举事例不同。第③段列举的是作者自身的事例,而第④段列举的则是他人的事例。4、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5、要义在于强调“内心”修炼。示例:幸福是一种感觉。境由心造,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欢喜和柔和之心待人接物,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取人生另外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九、《做人要“知足知不足”》:1、依次:做人要“知足知不足”、做人首先要“知足”、做人还要“知不足” 2、 “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知不足”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3、文章第③段是从知足要分场合(或:知足也要分场合)和知足要有度(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4、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充分地证明了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的观点。5、无统一答案,只要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出对“知不足”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十、《感恩是一种觉悟》:1、感恩是一种“觉悟”。2、道理论证 3、计较太多,是因为欲望太多。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能紧扣作者观点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5、示例:这句经典的话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启示我们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深处,关注自我内心,关注自己良心、灵魂的居所,提升感恩意识,做感恩之人。 十一、《善良·丰富·高贵》:1、以“总——分——总”的思路来写,先总写最怀念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然后具体分析怀念的原因,最后发出呼唤,揭示主题。2、以三个并列词语作标题,并以间隔号隔开,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丰富、高贵”是令人怀念的品质。3、由当今社会中种种不良现象看到人心的冷漠,交代怀念善良的原因。4、期待更多的人拥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5、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符合要求即可。示例:我们学校某某同学生病了,他家非常贫困,同学们纷纷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某某同学治病。 十二、《人和机会》:1、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2、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 机会只照顾有准备的人(意思对即可)。3、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4、可围绕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具备了真正做手术的能力,鼓励自己在机会面前要具备勇敢的品质,这样就会得到机会和荣誉。否则,也许就会永远失去机会进行回答,能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即可。5、拿破仑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他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还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决心。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围绕与机会相关的经历,符合要求地谈,语句通顺即可。 十三、《谈潜能乐成功》:1、谈潜能乐成功、直接提出论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议论文题目特点,大意对,理由正确即可)。2、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3、举例论证,举出了威仁改变职业、温庭筠再塑人生、史威多次改变爱好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一中心论点。4、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要答出两方面的作用)。5、示例:我乐感强,热爱音乐,有弹钢琴的天赋,读本文后启发我开发这一点,我要抓紧业余时间,向专业教师请教,把这一爱好培养成我的专长,帮助我获取人生的另一条新路。 十四、《与真理为友》:1、思想胜于权威 举例论证 2、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3、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天体运行论》终结了延续千年的“地心说”理论。4、(1)许多思想家,面对传统势力的权威,毫不畏惧,勇于抗争,最终战胜了权威,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世信奉的真理。(2)(人人平等的理想)使生活在黑暗王国统治势力下的人们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使美国人民有了为追求自由而奋斗的激情。5、示例: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质疑,经过查阅资料、争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是不在权威面前低头,坚持正确认识的做法。 十五、《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1、主要观点: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首先,作者从反面入手列举现象;然后,谈论“感恩”的社会意义,由此提出观点;接着,联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阐释。2、谈论“感恩”话题的社会意义。3、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示例: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扶持,充满教育、帮助。因此,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才能春色长驻,风光无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