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2.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粉尘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等复杂成分组成,雾霾属于混合物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人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时放出能量,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D.化学肥料[CO(NH2)2、KH2PO4 等]的叶面喷施,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其中KH2PO4属于复合肥 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两个氮气分子:2N2 B.2N2﹣2个氮气分子 C.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D.一氧化碳使氧化铁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6.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7.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8.该试题已被管理员删除 9.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1)NaCl+NH3+CO2+H20═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10.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实验卫星,对全球导航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NO3 C.NO D.HNO3 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1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3.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3O2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15.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③ 测定纯度 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 ④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I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5分) 17.水和空气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1)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______;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2)人如果不吃饭,也许还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 (3)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18.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______.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3)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______;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______,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防止金属腐蚀具有重要意义.答出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______.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答出一条).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得少于容积的 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阅读资料卡,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 1、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于2014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如图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下释放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认为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能源之一.. 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 (1)仪器a、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将反应物装入试管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简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______;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______.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甲烷分类,它属于______,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甲烷除用作燃料外,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中的原子),则COx中的x为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 (5)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能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但开采、利用可燃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开采技术以及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温室效应、海底滑坡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你认为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2.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_.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乙醇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 【解答】解:A.图标为腐蚀品,故A错误; B.图标为有毒气体,故B错误 C.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故C正确; D.图标为爆炸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乙醇的知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2.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粉尘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等复杂成分组成,雾霾属于混合物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人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时放出能量,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D.化学肥料[CO(NH2)2、KH2PO4 等]的叶面喷施,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其中KH2PO4属于复合肥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空气污染判断. B、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C、根据葡萄糖分解分析; D、根据复合肥定义分析. 【解答】解:A、雾霾是由粉尘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等复杂成分组成,雾霾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过多或添加禁止使用的物质才有害,故B错误; C、人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时放出能量,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正确; D、化学肥料[CO(NH2)2、KH2PO4 等]的叶面喷施,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其中KH2PO4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污染、食品添加剂和复合肥,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学生化学基本常识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两个氮气分子:2N2 B.2N2﹣2个氮气分子 C.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D.一氧化碳使氧化铁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正确.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d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a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该试题已被管理员删除 9.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1)NaCl+NH3+CO2+H20═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考点】纯碱的制取.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B、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后,溶质是NH4Cl和NaCl. 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较碳酸钠不稳定,易分解.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本选项正确. 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HCO3、NH4Cl和NaCl,故本选项错误. 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本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信息的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题以方程式为信息源,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诸多信息,透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实验卫星,对全球导航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NO3 C.NO D.HN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X+4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8、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置③是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常见气体的验满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解答】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 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 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D、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13.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3O2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A、由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表示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硅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③ 测定纯度 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 ④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的检验:滴加盐酸,产生气体; ②根据石灰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③根据实验室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分析; 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即杂质,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答】解: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①正确; 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 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可以根据碳酸钡质量结合方程式进行求解;故③正确; 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采取滴加氯化钙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氯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去碳酸钙沉淀后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了氯化钠杂质;故④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利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性质不同及变化规律的不同,选取恰当的试剂,可以检验、测定、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16.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I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B、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反应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均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反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氧气、碱、盐等)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5分) 17.水和空气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1)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 用扇子扇风,有气体流动,证明有空气存在 ;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 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生成物为固体 (答出两条即可). (2)人如果不吃饭,也许还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 淘米水浇花或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 (3)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a c .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肥皂水 来检验.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的方法是:风是空气的流动或吹气球等;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不能选气体反应物、生成物不能是气体等进行解答; (2)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用洗菜水冲马桶、淘米水浇花等进行解答; (3)根据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进行解答; (4)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的方法:用扇子扇风,有气体流动,证明有空气存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故答案为:用扇子扇风,有气体流动,证明有空气存在;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2)节约用水的措施:淘米水浇花或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故答案为:淘米水浇花或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3)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故答案为:a c; (4)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答案为:煮沸;肥皂水.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还考查了节约水资源、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和转化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或油脂); (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有铁粉吸出(或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 .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3O2+6H2O=4Fe(OH)3 ,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 bc (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3)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 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 ;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铜、铁、铝 ,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 . (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防止金属腐蚀具有重要意义.答出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铁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信息结合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写出方程式并从铁生锈的原理及食物变质的原因进行分析; (3)根据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阶段; (4)根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就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等;铁能够被磁铁吸引,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红色物质等;故答案为:蛋白质(或油脂);用磁铁吸引有铁粉吸出(或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 (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4Fe+3O2+6H2O=4Fe(OH)3;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原理,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答案为:4Fe+3O2+6H2O=4Fe(OH)3;bc;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因此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铜、铁、铝; 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铜、铁、铝;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 (4)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铁制品干燥外,还有很多其它方法,如隔绝氧气可以防止铁生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镀一层金属等方法可以使铁制品与氧气隔绝;故答案为: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钢铁生锈的原理、防锈的措施、金属活动性顺序、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bc (选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均可) (答出一条).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3)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4)据溶解度曲线还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 【解答】解:(1)P点表示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降低温度等;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此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的甲,所以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只能够溶解30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甲的溶解度增大,则剩余溶质会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小于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 故答案为:(1)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37.5%;bc; (4)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结晶方法,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即可灵活解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得少于容积的 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组装复杂装置的正确顺序一般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 B、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E、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F、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得少于容积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E、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F、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D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阅读资料卡,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 1、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于2014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如图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下释放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认为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能源之一.. 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 (1)仪器a、b的名称是 锥形瓶 、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 AC(或AD) ;将反应物装入试管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简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 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导管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 ;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 纯度 .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 cd (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甲烷分类,它属于 有机物 ,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 甲烷除用作燃料外,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中的原子),则COx中的x为 2 ,该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5)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能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但开采、利用可燃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开采技术以及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温室效应、海底滑坡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你认为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 气体的有效收集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反应类型的判定;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取气体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进行收集,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等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以及各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甲烷的物理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5)根据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温室效应、海底滑坡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锥形瓶,b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则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AC或AD,制取气体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了,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防止气体不纯点燃引起爆炸; (3)通过分析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以及各种气体的性质可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制取二氧化碳,且该反应也不需要催化剂,但反应物中均没有气体参加,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共同点是cd; (4)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COx中的x为2,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所以属于化合反应; (5)通过分析可知,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气体的有效收集,防止其泄露引起的一系列后果; 故答案为:(1)锥形瓶;集气瓶; (2)AC(或AD);气密性;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导管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纯度; (3)cd; (4)有机物;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2;化合反应; (5)气体的有效收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以及物质的性质、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2.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 125 ,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 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 . (2)b的数值为 2.2 .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变化特点分析a的值,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100g+25g=125g,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解得: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故答案为:(1)125,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 (2)2.2,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评】根据数据列表或关系图,找出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是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