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1第2单元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大核心:西方民主政治的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扩展。 三大线索: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罗马法律的形成与演变、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爱琴海上的文明之火——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历史条件 1.地理:希腊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发达,使希腊人较早养成了平等互利的民主意识。 2.政治: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使公民能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积极追求民主权利。 3.经济: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强烈渴望追求民主权利。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系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对其形成有重要影响,但非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经济条件,即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二、发展进程 主要改革 措施 影响 梭伦改革(奠基) ①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多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 ③废除债奴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 尼改革 (确立)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 改革(顶 峰) ①成年男性公民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②完善民主机构 ③鼓励公民参政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三、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主要弊端: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黑格尔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史料一 有由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的任用制度;又有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而被统治的安排;又有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切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史料二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利。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摘编自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雅典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解读] 史料一中“全体公民”“挨次进行统治”“任期都是短暂的”是关键信息,体现出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等特征。史料二中“直接参与”“少数服从多数”等是关键信息,突出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特征。 [试答] 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权力制约;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 原因:雅典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贵族制的传统;自然和地理环境;工商业经济发达。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主权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等。 (2)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提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人视法律为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3)轮番而治: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 (4)权力制约: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众,也受到由人民广泛直接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6)直接民主:凡公民都可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 以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钱穆曾谈道:“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摘编自吴岩岩《从地理环境看 中西方法制文化差异》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针对“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流观点认为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如大江大河所孕育的东方农耕文明,但近代以来的学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认为地理环境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只是客观上的影响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则是经济的发展。 答案:示例一: 论题:地理环境直接影响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 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 示例二: 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却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辩证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1)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地理环境是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人类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也是文明得以产生的关键。 (2)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其自身的缺陷,相同的地理环境并不一定就会产生相同的文明。就像汤因比所说:“我们看见米诺斯文明(出现于古希腊)产生在内陆海中的一群岛屿上,这里有良好的地中海气候,但在另一个相同的地方,在日本内海四周的群岛地区却没有创造一个文明。日本从来没有独立地创造过文明,这个地方一直是被一支从中国内地来的文明的支流占据着。”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永州一模)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抗衡的“女人”,直至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C.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D.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D [由材料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由“女神”到“女人”再到“女奴”, 可以看出女性经历了由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的变化,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从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的变化主要在于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男性经济地位提升,故选D项;古希腊女性不在公民范围之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法律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民主政治是否发展无关,排除C项。] 2.(2019·昆明二模)克利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 ) A.民主逐步发展到顶峰 B.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 C.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 D.民主制度符合雅典实际 D [“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都是短命的”,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深得民心,因而适应了雅典实际,故选D项;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排除A项;题干不是反映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且民主政治也未必能减少战争,排除B项;通过题干看不出战争与民主制度的对立关系,排除C项。] 3.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A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这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表述正确;“陶片放逐法”主要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的派系纷争”和“城邦内部混乱”,排除C、D两项。] 4.(2019·南充二模)“革命家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 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并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而雅典民主法庭还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材料说明雅典民主制( ) A.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B.使贵族的政治权利大大削弱 C.公民都可以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D.由平民确定国家法律的实施 A [根据材料“革命家……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并结合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史实可知,雅典民主制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与国家大政方针无关,排除C项;陪审法庭是由公民抽签选举组成的,排除D项。] 鲜活的法律,永久的生命——罗马法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发展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2)成文法 ①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③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但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但古罗马并没有废除习惯法。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因为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①时间: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 ②范围:专门适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③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万民法 ①背景:随着罗马不断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需要给外邦人适当的司法保障;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新问题、新矛盾 ②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形成: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而它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由零散到形成体系 (1)零散:罗马帝国皇帝颁布法令;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 (2)形成体系: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将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二、基本内容 1.保护私有财产(核心)。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三、历史影响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3)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罗马文明的演进 ►探究 罗马法的特征 史料一 第三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对债权人权利的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怎样的法律思想及其意义。 [解读] 史料一揭示出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及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试答] 法律思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意义: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史料二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摘编自万民法 [思考] 我们应如何认识罗马法在运用过程中的特点? [解读] 史料二体现罗马法强调证据、公正、平等、理性以及自然法思想。 [试答] 重视证据,体现了罗马法的理性、公正、平等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值得肯定。注重形式,显得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这是罗马法的重大缺陷之一,给后世以借鉴。 史料三 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思考] 根据史料三,分析罗马法保存的重要法律观念。 [解读] 史料三体现了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试答] 法律观念:法律应适应变化的情况,不断发展。 罗马法的特征 从地位上看 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从形式上看 体现出为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 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 从作用上看 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局限性看 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以家国情怀从罗马法的不足思考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二 (在马克思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的反映“事实”。 ——李静《罗马法之歌——马克思与维柯的一场“对话”》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关于罗马法的观点进行探讨。 解析:首先从材料二中提取观点,即“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然后对此观点持赞同和不赞同的态度,如果是赞同,则结合罗马历史分两部分论证,第一部分论证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从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和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角度论证;第二部分证明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从罗马法的实质角度进行论证。 答案:材料二认为,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 罗马法在共和国早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帝国时期则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纠纷。但在奴隶社会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这些“法”只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不能反映所有人的状况,由此甚至会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罗马法即便能反映奴隶社会的剥削实情,也不过是“歪曲”地间接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首先表现为二者在价值精神层面的契合,罗马法的自由、公平、正义等精神,也是中国法制建设追求的价值;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在借鉴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将罗马法特有的精神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不仅应借鉴罗马法制度层面的经验,更有其精神上的诉求。 (2)任何国家的法制现代化都应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具有本国的特色。我们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完善立法,树立法律权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权力制约;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新理念,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菏泽一模)公元前6-前3世纪,是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的重要时期。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统治者( ) A.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寻找权力的合法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策略 D.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 [罗马习惯法时期,贵族任意曲解法律,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习惯法也能为统治者提供合法依据,排除B项;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与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无关,排除D项。] 2.(2019·衡阳二模)公元前3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 B.罗马共和国人人平等 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 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 D [题干提及罗马由城邦国家发展为共同市场,结合罗马帝国的扩张以及万民法的相关知识可知,万民法适应了这一转变的形势,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且非材料主旨,排除;罗马共和国是奴隶制国家,至少奴隶主与奴隶是不平等的,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在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且题干意旨是罗马需要怎样适应共同市场,排除C项。] 3.(2019·宜宾二模)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予,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 A.注重男女平等 B.缺乏契约精神 C.忽视社会民情 D.重视私产保护 D [从材料内容看,法律体现了对妻子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说明此时罗马法重视保护私产,故选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排除A项;法律内容本身就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排除B项;法律对女性财产权的肯定, 是结合社会民情,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排除C项。] 4.(2019·百校联盟二月联考)有学者认为,罗马万民法虽然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但那些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该学者旨在说明,罗马万民法( ) A.孕育了当今国际法的诸多原则 B.避免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 C.调节了社会关系上的复杂矛盾 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A [材料“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说明罗马万民法适用范围广,对后世影响很大,故选A项;万民法不可能避免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万民法对后世的作用,排除C项;万民法维护了罗马贵族的利益,并未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模考·11)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 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明立意:本题以雅典公民大会演说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理解“站起来发言”与“紧闭嘴巴”。 理思路:工匠等普通人可以“站起来发言”,外邦人要“紧闭嘴巴”,说明演说自由是雅典公民的一项权利,而外邦人无此权利,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反映情况不符,C项表述不准确,D项与题旨不相符,故排除。 练点1:雅典城邦公民 (2014·山东卷·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A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材料中这种做法是为了强调牺牲者作为城邦成员的集体性和平等性,而隐去其高低贵贱之分,是古希腊民主意识的反映。材料的本意在于强调民主和平等,否定血缘的作用,因此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练点2:雅典民主的表现 (2019·海南卷·14)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A [准确地说,雅典的民主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因此,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担任公职,可以行使政治权力,故选A项;公民大会是男性公民参加的,“自由民”参加公民大会说法错误,排除B项;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排除C项;当时雅典的国家公职人员都是选举产生的,故D项错误。] 练点3:罗马公民法 (2018·海南卷·14)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A [根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看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中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作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 练点4:雅典公民大会 (2016·海南卷·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B [古代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不是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材料中就是公民大会决定了判处死刑,体现出公民大会具有至上权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公民大会的独断,不听取个人申辩,并不是被告人没有申辩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讲述公民大会将被指控救援不力的6位将军判处死刑,但是将军并不能代表军队,也不能就此说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6·全国Ⅱ卷·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明立意:本题从雅典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这一群体的权力入手,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抓关键:“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加公民大会是强制性的,是公民的一种义务。 理思路:公民必须去参加公民大会,否则就会受到处罚,说明在当时的雅典,公民参加政治活动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 练点5: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 (2011·山东卷·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A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项;“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说明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材料中这种运作方式体现了民主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项。] 练点6:罗马法的影响 (2015·海南卷·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C [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题干古罗马不符,故A项错误;最早尝试实行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因此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上饶联考)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A [亚里士多徳是“色雷斯人”,虽然他生活在雅典但没有公民权,缺少对雅典城邦的认同,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逃走,故选A项;雅典法庭对二人的裁决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材料中未涉及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排除B项;以逃走的方式破坏雅典的民主制不能体现理性精神,排除C项;D项是现象,而非“解释”,排除。] 2.公元前483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时,一个陌生的市民来到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帮自己在陶片上写上“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办后询问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这个市民回答说,他没做错什么,自己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他只是讨厌人们到处都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这说明雅典民主( ) A.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C.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C [根据材料,该市民仅仅因为讨厌人们到处称颂阿里斯提德“正义”就想通过陶片放逐法将之放逐,可见雅典的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参政者的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项。] 3.(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务。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 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B [苏格拉底的评价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借鉴作用,故选B项;苏格拉底的评价只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A项错误;在雅典享有民主政治权利的人是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贵族,排除C项;在古代雅典,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能享有民主权利的,排除D项。] 4.“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罗马原有的狭隘、烦琐的市民法所能概括的,万民法应运而生。”材料表明万民法( ) A.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 B.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C.解决了公民法存在的弊端 D.已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B [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万民法应运而生”可知,万民法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项;万民法的出现“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但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述及万民法是否解决了公民法的弊端问题,排除C项;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 5.(2019·重庆九校联盟考试)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 A.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B.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C.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A [“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限制了执政官的部分权力,避免了以权谋私,保障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故选A项,材料只是针对执政官而言,且与社会责任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509年并非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的信息,排除D项。] 6.(2019·合肥二模)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还要承担诚实、善意的义务。检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原则是司法人员的一项主要任务,而审判员则通过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来裁决案件的胜与败。这反映出( ) A.司法审判具有较强随意性 B.公民个人权利不受重视 C.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 D.诚信社会体系得以建立 C [根据材料可知,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行为成为裁决案件的胜与败的原则,反映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故选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审判员随意审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权利不受重视,排除B项;题干只体现诚信在裁决案件的胜负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诚信社会体系得以建立,排除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