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3)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背诵古诗。 难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 “只有站的高,才能 看得远”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介绍四大名楼。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好不好。(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2.这是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美誉的岳阳楼。(出示图片) 3.这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出示图片) 4.你们再看这座楼阁,(出示图片)这座楼阁跟刚刚三座楼阁一样,具有独特的民族 风格,它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它有一个非常非常特别的名字,它叫“鹳雀楼”。 ①讲述鹳雀楼的由来。 ②引出课题。(板书:登鹳雀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准诗句。 2.拿出铅笔标出分隔符号。(诗句的节奏) 3.领读:以各种方式来读。 三、品读诗句,背诵古诗 过渡:(王之涣人物图)唐代大诗人王之涣说,孩子们,你们知道我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了什么吗? 1.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自由读、齐读) 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傍晚的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流入大海。 过渡:(出示图片)落日的余晖点染着大地,滔滔的黄河水奔向大海。此刻,王之涣又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诗句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讲解句意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在登上一层楼。 3.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4.试着背诵。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听到同学们美美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出示生字:楼 依 尽 黄 层 1. 交流识记字形 加一加: 2. 教师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画书写。 强调写字要领:①看 ②写 ③比 ④改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使我们明白了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在家美美的把这首诗歌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材料: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在亲子古诗分享的活动中,《登鹳雀楼》这首古诗韵律优美,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将古诗句变成生动形象的动作,边舞边学,孩子们享受其中。学习古诗时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既利于学习古诗,又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古诗朗诵活动孩子们在表演中更加自信勇敢,充实文化底蕴,传承经典。相信通过古诗朗诵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终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注意:参考材料不用上交,只供你备课参考使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