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 人教版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能力目标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重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点拨提示:‎ ‎(1)搜身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商场保安无权搜身,如果商场怀疑顾客,可以报警,由民警依法搜查,而不能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 ‎(2)我会选择当场报警或者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经营者对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总结: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们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法律。‎ ‎(一)依法维权 教学活动一: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讨论: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同样遇到了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了侵害,同样积极维护权利,却是截然不同的维权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点拨提示:(1)镜头一中的王某以暴制暴,采取非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镜头二中的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4‎ ‎2)镜头一中的王某没有依法维权;镜头二中的村民按照法律办事。‎ 教师总结: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渡语】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 教师展示以下情境材料:‎ 情境一 小华的父母离异,小华跟妈妈生活,日常生活非常拮据。爸爸经济宽裕却吝啬不肯支付抚养费。‎ 情境二 小明每年寒假都坐公汽到奶奶家过年,他认为公交公司在春运期间票价上涨侵犯了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 情境三 小莫的继父经常虐待小莫,他身上伤痕累累,曾两次因遭到毒打而住院治疗。‎ 思考问题: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应如何去讨还公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点拨提示:他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小华需要经过诉讼程序,通过民事诉讼打官司解决,如果家境贫困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小明需要到律师事务所咨询,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即“民告官”来解决。小莫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或有关社团等进行投诉、申诉,申请调解等法律帮助,也可以到人民法院控告继父的虐待行为(诉讼途径)。鉴于小莫受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问题拓展:教材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 点拨提示:(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 教学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 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 点拨提示: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下面我们来学习诉讼的相关内容:①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②特点: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③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④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二)有勇有谋 教学活动四:见义勇为是责任 教师展示材料如下:‎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 思考问题: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点拨提示:学生正面回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4‎ 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拓展补充】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 教学活动五:智勇双全斗歹徒 教师展示材料如下:‎ 案例一 何壮壮身材瘦小,刚上七年级就被九年级的学生王某勒索。王某威胁说,每个星期都得交30元保护费,否则就被打骂。壮壮吓坏了,哭着回家,妈妈问他,他也不敢说。‎ 案例二 一天晚上,13岁的小伟独自一人在家。深夜,睡得迷迷糊糊的他突然听到客厅内有响动,就起身走进客厅打开了灯。猛然发现客厅内有个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正摸索着沙发上的手提包。小伟还没来得及叫出声,那男子就一下猛扑过来,捂住小伟的嘴。小伟不停挣扎,该男子竟拿刀威胁他,说再动就弄死他。于是小伟假装吓昏逃过劫难。见小伟瘫软在地,男子以为他的确“死了”,便在屋内翻腾了一阵后慌慌张张地离去了。‎ 思考问题:(1)案例一和案例二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 点拨提示:何壮壮面对抢劫忍气吞声,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小伟机智面对歹徒,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思考问题:如果小伟不假装昏倒,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从他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提示:可能会被歹徒刺伤致死。我们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机智勇敢,用智慧尽最大努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等先脱身后报警,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教师总结:①身为未成年人,我们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②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本节课属于对法律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是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如何维权呢?教材从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维权的途径:一是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二是一旦我们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三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最后回到落脚点就是法治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那就是我们青少年要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