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如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巴黎公社成立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新中国的成立 2.(2分)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2分)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副刊文章《大豆与中美科学交流》,介绍说大豆的故乡在中国,在美国获得巨大的发展。文章配发装饰画《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如图)。这表明( ) A.中国外交的政策有所调整 B.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外交困局 4.(2分)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5.(2分)历史地图能够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历史事件与如图所示形势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十月革命爆发 B.北约组织建立 C.两极格局结束 D.欧洲联盟成立 6.(2分)据如表,可知( ) 1959年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1961年 苏联授意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最终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 1963年 美苏建立领导人间的直接通讯联系及“热线”沟通机制 1972年 尼克松访问苏联,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协定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家强烈反对 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 B.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 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 D.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 7.(2分)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1962年开始,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通“三趟快车”,把货物从内地不同省市经深圳运抵香港和澳门,保证港澳市场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供应稳定,这一政策长期实行,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说明( ) A.香港和澳门得到祖国强有力地支持 B.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联系十分紧密 C.港澳地区成为内地对外贸易的窗口 D.“一国两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8.(2分)如图是发掘于河南南阳的汉代画像砖,此类汉代画像砖已在河南地区有较多发现。据此可知汉代( ) A.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C.农业以集体耕作为主 D.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的犁 9.(2分)如表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 .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A.西汉的农业 B.唐朝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10.(2分)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然而到宋代,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一变化说明( )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传统手工业的衰退 C.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D.铸钱技术不断进步 11.(2分)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 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 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申 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 12.(2分)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 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13.(2分)由如图年表可知,鼠疫与天花的暴发与流行( ) 公元2世纪一16世纪世界瘟疫大事年表(节选) 165~169年,罗马帝国暴发天花 541~749年,君士坦丁堡暴发第一次鼠疫 1340年,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鼠疫) 1348~1350年,英格兰鼠疫流行 1555年,墨西哥暴发天花,死亡200万人 A.刺激了人性的觉醒 B.是国家间战争的产物 C.促成了新航路开辟 D.与人类交往密切相关 14.(2分)如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珍妮纺纱机的推广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15.(2分)1906年清廷商部规定:凡投资现代工业2000万元以上者,可以被封为一等子爵,投资在80万以上、30万以上、10万以上者,分别授予三品、四品、五品衔。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 A.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B.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C.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6.(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阴有贡生吴听胪创办的华澄布厂,长沙有监生禹之谟创办的织巾厂,巴县有秀才杨海珊创办的火柴厂,厦门有生员孙逊创办的电灯公司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官督商办企业的迅速发展 D.新式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17.(2分)外国资本主义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如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甲午战争前后外资在华十万元以上企业概况 甲午战前五十年间 甲午战后二十年间 工厂数 23家 136家 资本额 7631000元 10315300元 A.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 B.外商加大对华资本的输出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外资企业形成了行业垄断 18.(2分)如图为民国政府1948年发行的大面值金圆券,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元都能自由流通。这最有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的快速恢复 B.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C.国军军事的失败导致了金融崩溃 D.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财 19.(2分)如图为1954年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宣传画。从中可知(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B.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C.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D.公债发行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20.(2分)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这说明( )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明确 B.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C.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已完全被打破 D.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异常的艰难 21.(2分)1952年2月底,美军悍然对中朝军民投放细菌武器,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结合图片我们可以得知新中国( ) A.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B.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C.倡导群防群治卫生爱国 D.社会主义改造有序开展 22.(2分)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 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23.(2分)1990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期间,特别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随后,上海( ) A.开发开放了浦东地区 B.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C.建立了首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D.成为长三角经济开放区的中心城市 24.(2分)“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穹之秘。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其描述的是( ) A.电灯 B.电报 C.电影 D.广播 25.(2分)1930 年,美国率先将平均关税率从40%调至47%.此举遭到34个国家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当时美国总统仍执意实施。此举( ) A.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 B.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 C.刺激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致使美国总统权力扩张 26.(2分)《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中指出,1931年美国的国债是160亿美元,1939年飙升到400亿美元。导致美国国债飘升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B.福利国家负担沉重 C.联邦政府开支浩大 D.海外投资大幅增长 27.(2分)下列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是(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神武景气” A.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B.日本政府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 C.把握了新时期科技进步发展时机 D.美国的扶植和日本的社会改革 28.(2分)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展粮食生产 29.(2分)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30.(2分)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 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 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 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 实验站,并利用其在 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 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 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 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 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 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2.(20分)养猪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养猪政策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地宣传壁画 材料二:1960年北京市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2两,为缓解这种情况,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出“白地霉”,将其置于淘米水中进行繁殖,厨师加上淀粉、藕粉和色素着色,做出红白相间、红烧肉状的“人造肉”。……之后,政府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 材料三: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在1978年后,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大增,特别是1985年取消全国生猪派购,开放经营之后,大大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全国养猪数量快速增加。至1992年,全国猪肉产量达2 600万吨以上,人均猪肉占有量达22.5kg左右。大、中城市取消了“凭票吃肉”,进入“敞开吃肉”的时代。 ﹣﹣《中国养猪业百年来的成就与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肥猪”壁画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人能“敞开吃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猪肉供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指的是巴黎公社,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2.【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题的关键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解答】从表中可知,与中国建交国家逐年减少,为此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正确; “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故A错误; C是1954年,排除; D是1955年,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 3.【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孤立、封锁、包围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区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答】A.根据题干“文章配发装饰画《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题干信息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政策有所调整,故A正确; B.题干主旨体现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不是表达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合,故B错误;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C错误; D.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外交困局是1972年中日建交,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准确分析理解题干主旨,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4.【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解答】根据设“直接原因”推断这种改变得益于1988年前不久的某件事件,1987年介于当时的形势蒋经国同意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故与大陆对于蒋经国去世的态度起到直接影响,故B选项正确。 A选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1979年与此事相距甚远,排除。 九二共识”的达成在1992年,不符合时间,故排除A。 两岸实现三通的时间是2008年晚于1988年,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1945﹣1949年”,结合选项中事件的时间分析。 【解答】依据图示时间“1945﹣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爆发是在1917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北约组织建立是在1949年,在图示时间范围内,故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是在199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欧洲联盟的成立是在1993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北约组织建立时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6.【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的史实,这些史实体现了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进而分析得出美苏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等信息也说明双方在极力避免战争的爆发,说明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故D项正确。 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因此不能体现冷战局面的不断强化,排除A项。 材料呈现的是美苏双方的交流和对抗,并未提及其他国家,无法体现外部力量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排除B项。 材料中1961年、1962年、1979年等的史实体现了美苏的对抗,并非始终加强相互对话,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7.【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保证港澳市场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供应稳定……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解答】材料说明,祖国支持香港、澳门的发展,关心当地人民的生活,故A正确。 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当时一国两制还没有提出和实施,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祖国统一大业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侧重于考查的是汉代的农业的发展。 【解答】A.出现的时间是春秋时期,故排除; B.“此类汉代画像砖已在河南地区有较多发现“,说明中原地区的农业较发达,故正确; C.汉代的农业主要是小农经济,故排除; D.可控制耕土深浅的犁是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农业的发展,答题的关键是对“此类汉代画像砖已在河南地区有较多发现”的解读,难度系数中等。 9.【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解答】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宋代,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进行分析。 【解答】 根据材料“宋代,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结合所学可,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传统以物易物的实物货币逐渐退出流通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金属货币及纸币参与商品经济流通环节,C项正确。 A项,宋代处于分裂时期,并未实现统一,排除。 B项,题干不能说明手工业的衰退,排除。 D项,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铸钱技术并非是实物货币性退出流通领域的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本题掌握隋唐及宋代经济发展表现进行分析解答。 11.【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并正确把握海禁政策的影响。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民间和官方走私现象严重,说明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说明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说明封建制度衰落腐败,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明代海禁政策消极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2.【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解答】通过材料“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开辟新航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因此这枚纹章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故B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导致西欧市场经营贬值,排除A;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新物种的频繁交流,排除C; 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3.【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世界疫病的发展特征。主要考查世界疫病传播的特征。 【解答】由图示年表可知,鼠疫和天花爆发和流行时间长,范围大,主要是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往来导致的,故选D; 瘟疫的横行并不一定刺激人性的觉醒,排除A; 瘟疫横行不是国家战争的产物,排除B; 瘟疫流行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C。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内容分析得出古代人们的交往推动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图片反映的是,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煤炭的产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所以需要大量的煤炭。 B.珍妮纺纱机是用手作为动力的。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应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内燃机应该是使用石油作为燃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结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5.【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进而分析得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清末新政时期,鼓励发展工商业,说明清政府的抑商政策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说明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 材料仅仅体现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没有反映了该政策实行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B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变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中贡生、监生、秀才等传统知识分子创办近代工厂的现象反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贡生、监生、秀才等传统知识分子创办近代工厂,说明其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故A正确。 材料列举的工厂数量较少,无法证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 材料所列工厂不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排除C。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想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工厂数量和资本额都巨额增加,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迅速陷入萧条。 B.材料内容体现的应该是甲午战争以后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明显增加。反映出外商加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C.选项中的完全解体表述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D.甲午战争以后,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并没有形成垄断的局面。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8.【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统治,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大面值金圆券出现的认识。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发行的大面值金圆券”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国家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故B正确; 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快速恢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金融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排除C; 官僚资本搜刮民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主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9.【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1954年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解答】1954年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A是1965年,排除; 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0.【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判断出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然后正确分析材料“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依据材料“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时期,越来越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故B项正确。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被打破,因此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艰难,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如何反对细菌战倡导防疫卫生运动,没有体现医疗技术方面的进步与否,故排除A; B.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不是土地改革,故排除B; C.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如何反对细菌战倡导防疫卫生运动,所以体现了新中国倡导群防群治卫生爱国,所以C正确; D.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图片,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2.【分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抓住材料中1985年这一时间点以及材料中的经济改革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公社,故A错误; B.根据材料”改为合同定购”可知,“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材料体现的是粮食的买卖,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 D.根据题干“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知,这意味着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买卖,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检测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用排除法可解题。 23.【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1990年”“上海”。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开发开放了浦东地区,故A正确; B是1996年,排除; C是1984年,排除; D是1985年,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分析】本题考查电影的起源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千百状而纷呈”。 【解答】从材料中的“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千百状而纷呈”可以看出,这种东西能看到影像,电影符合这一特点,故C正确。 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电影的起源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美国政府的政策特征来分析。 【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政府提高关税税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这一措施引发了全球的贸易战,并没有使得美国经济好转。 B.面对1929年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提高关税税率引发了贸易战,不但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缓解,反而导致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C.20世纪30年代欧洲并没有走向联合。 D.材料措施体现不出总统权力的扩张。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还要搞清楚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影响。 26.【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1931年美国的国债是160亿美元,1939年飙升到400亿美元”。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后,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危机开始绶解,不是日益严重,故A选项错误; 联系所学可知,福利国家是新政在缓解危机时的一种举措,其负担沉重不是国债飙升的直接原因,故B选项错误; 题干提及1931﹣1939年美国的国债飙升,联系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迫使美国实行新政,扩大联邦政府的开支,增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绶和危机,可见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国债飙升,故C选项正确; 联系所学可知,从1931年到1939年期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1933 年,全球各国在应对危机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筑关税壁垒,可见此时段美国的海外投资大幅增长不符合史实,故D诜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分析】本题考查战后日本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主旨,分析得出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表格信息没有涉及重视教育、运用科技以及美国的扶植,故BCD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答】二战后,英、法等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从而防止贫富分化,稳定社会秩序,这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一致,故A项正确; 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2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学生要结合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特点和内容来分析。 【解答】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就已经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借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1921年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不是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其次要搞清楚1921年俄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特点。 30.【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 【解答】材料强调勃列日涅夫对内改革的成果,即苏联国力逐渐赶上美国,C项是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 B、D两项不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排除; A项只是沿用斯大林时期的政策,并不是改革的措施,排除。 故选:C。 【点评】其他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中勃列日涅夫信息的准确掌握,在从选项中找出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分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革命。考查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的有利条件、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的战略调整及其历史背景。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必须要判断杜邦火药厂初创的时间,应该是十九世纪初,然后依据时间导出背景(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再确定其有利条件,如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殖民扩张的需要等。根据分值要简答为: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火药市场广阔。 (2)依据题目要求,需要从材料“片段二”中筛选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有效信息,比如“建立东部实验室”、“建立中央实验站”可以得出一个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根据材料中的“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特点是“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本问的战略调整:材料中片段三的时间从1922延伸到1958年,即从一战后到二战后。从亮漆、塑胶、尼龙等产业可知化学工业,说明当时的调整是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历史背景应该分别去阐释,根据一战后和二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出发去阐释即可。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点评】关于三次工业革命革命,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们的背景、过程、成果以及影响。 32.【分析】(1)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需结合大跃进的评价来解答。 (2)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需结合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采取的措施来解答。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需结合1978年后中国人能“敞开吃肉”的原因来解答。 (4)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开放,需结合影响猪肉供应的主要因素来解答。 【解答】(1)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人民公社。第二小问,从图中可知,大跃进政策。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人们要求迫切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愿望;但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带来经济困难。 (2)由“人造肉”“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可知,造人造肉;养猪公养与私养并举。 (3)结合所学知识,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 (4)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生产;体制改革;政策调整。 故答案为: (1)人民公社;大跃进政策; 评价:反映了人们要求迫切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愿望;但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带来经济困难。 (2)措施:造人造肉;养猪公养与私养并举。 (3)原因: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 (4)农业生产;体制改革;政策调整。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