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学案

第12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6年)‎ ‎1.背景 蓄谋已久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 中国内战 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际社会无暇顾及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 教材补缺 中国军民的抵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在中共及民主爱国人士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中共在北平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①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游击区抗战 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 中国远征军 ‎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 ‎(3)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概况 ‎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②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示解史 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 ‎5.侵华日军的罪行 军事侵略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 屠杀人民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 以战养战 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 奴化教育 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 ‎6.抗战胜利及意义 ‎(1)抗战胜利 ‎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②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 ‎③1945年10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2)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 教材补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出于对日斗争的需要,于1943年1月与中国签订有关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三、解放战争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①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②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6月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9月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考点一 全民族抗战 ‎1.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 针对练1 (2018·郴州一次质检,9)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都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 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 D.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1931年开始,这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D项正确。‎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3.陕甘宁边区 存在的时间是1937年~1949年,是中共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1.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精兵简政”。到1941‎ 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 ‎(2)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 ‎(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①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考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 ‎“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 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面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农村再到城市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2.解放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内战独裁,失去民心 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蒋介石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 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为解决内战所需的大量军费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解放战争后期,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经济原因 内耗严重,党内分歧巨大 内部派系众多,与蒋介石有严重的政治分歧斗争。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内部原因 战略方针失误 错误的战略方针造成了军事上的失败,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军事原因 针对练2 (2018·太原一模)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答案 D 解析 “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符合1946‎ 年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要求:分析材料,概括毛泽东提出的主要主张。‎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侵略;改革内政,实现民主共和。‎ 材料二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要求:分析材料,指出此时国民党积极抗战的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加强军队训练;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指导及援助各地抗日武装。‎ 材料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民族意识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影响 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角度2‎ 民族意识对抗战胜利的影响 角度3‎ 抗日战争对民族意识的影响 答案 角度2: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角度3: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史料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 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 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记述的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判断方法如下:一、合理推断: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伤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日本资源匮乏,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这些都要求日本国内民众支持战争。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普通民众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普遍采取了支持战争的做法。二、用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印证。该史料的记载和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中的新闻内容高度吻合。‎ 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美化侵略战争,基本不可信 B.因是后人记述,可信度不高 C.因是教科书选用,反映官方立场 D.史料真实可信,选用动机不可告人 答案 C ‎1.(2018·课标全国Ⅱ,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D错: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 ‎[技巧点拨] 善于解读史料并把史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是解答高考题的关键。本题是美国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记载,结合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民主政策即可得出答案。‎ ‎2.(2018·课标全国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 A 解析 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 ‎[技巧点拨] 中共中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萌芽。‎ ‎3.(2017·课标全国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可知,中共此举是为了扩大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A、C两项所提到的历史事件与这一时间不符,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2017·课标全国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5.(2017·课标全国Ⅲ,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做法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坚决还击,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并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项正确。A、D两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排除;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项以偏概全,排除。‎ ‎6.(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时间“1932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权”“‎ 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故B、C项错误。‎ ‎7.(2016·课标全国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涉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史实,这些“谬误名词”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民党不得不把这些名词进行封杀,故选D。指定“谬误名词”及其禁止转载的做法,会激化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排除A;政府把“争取民主”“国共合作”等归为“谬误名词”,显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B;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中共军队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战的,排除C。‎ ‎8.(2015·课标全国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 ‎1.(2018·日照5月校际考试,30)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重大损失。事变发生后,中共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反攻为妥”。此举的出发点是(  )‎ A.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 B.维护全民族抗日的大局 C.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 D.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势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之所以决定“不宜借此事件与国民党决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抗战大局出发,必须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首要工作重点,故B项正确。‎ ‎2.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答案 C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故A项错误;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B项错误;“‘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表明正面战场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故D项错误。‎ ‎3.(2018·桂林、百色、崇左三市一模,30)1947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地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正式形成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答案 D 解析 据“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据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C项错误。‎ ‎4.(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D 解析 国民大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过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聊城模拟)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1935年又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突出说明国民政府(  )‎ A.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意识到新的世界大战将爆发 C.为对川黔地区红军秘密“围剿”‎ D.正准备实施工业的战略内迁 答案 D 解析 材料“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和“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改运于川黔两省”表明出于国防的需要工厂内迁,故D项正确。‎ ‎2.(2018·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30)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  )‎ A.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 C.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D.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推知国共在军事教学领域的合作,故B项正确。‎ ‎3.(2018·商丘模拟)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 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 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C.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答案 B 解析 1935年,国民党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国民党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应对抗战,故D项错误。‎ ‎4.(2019·成都模拟)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  )‎ A.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B.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 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可知材料反映出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故D项正确。‎ ‎5.(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卷四,30)1932年二月八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加入十九路军。二月十四日,蒋介石命令将第八十八、八十七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归十九路军指挥,参加“淞沪抗战”。蒋介石此举反映了(  )‎ A.国民政府意在加强地方军实力 B.国民政府实行曲线救国策略 C.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正面战争 D.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 答案 C 解析 依所学,通过对十九路军的调整,中日双方对峙,最后借助外交手段暂时停止会战,可知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正面战争,故C项正确。‎ ‎6.(2018·大庆二模,30)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导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据此判断,‎ 当时《大公报》报导的这次战役应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C 解析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4月,与材料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12月,故D项错误。‎ ‎7.(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以下为日本天皇某一公告内容节选:“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该公告(  )‎ 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B.抹杀日军在华暴行 C.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D.体现了中国的胜利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结合所学,它属于《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一部分,表达了日本天皇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意愿,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8.(2018·湖北4月调考,29)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联合一切爱国人士,反抗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故D项正确。‎ ‎9.(2018·济南模拟)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解析 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故A 项错误;这次会议中出席代表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非党人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联合政府的倾向,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错误。‎ ‎10.(2018·茂名联考,30)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故D项错误。‎ ‎11.(2019·天津部分地区一模,8)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 C 解析 1949年新年三大战役即将胜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比较信息,故B项错误;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故C项正确;美国没有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故D项错误。‎ ‎12.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 答案 D 解析 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大连一模,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答案 (1)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2)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 意义:强调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与作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谴责法西斯暴行。‎ ‎14.(2018·新疆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和解放是两项往往互相矛盾的任务,不过都必须加以完成。为了摆脱西方强加给中国的枷锁,中国首先需要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使自身“西方化”。中国花很长时间,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许多犹豫和实验,才终于弄清楚奋斗的含义。它要学做的两件事都非常困难。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一)单靠学习西方科技是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 阐述: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建成了三支海军,还创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再如: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始终没能发展壮大,也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示例二)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 阐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示例三)没有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单靠实现现代化也无法救中国。‎ 阐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例如:以“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等。但由于没能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解析 材料提及改革(现代化)与解放(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间的关系,解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结合材料可从:单纯学习西方科技(单纯经济现代化)‎ 无法挽救民族危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示例一为例,可结合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史实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单纯的经济现代化无法救国的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