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2练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2练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江苏专用)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 22 练 一边 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训练目标] 1.“一边倒”的原因、作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特点、意义。3.“求 同存异”的内涵、意义。 小题精练 1.(2017·宿迁调研)下表是 1949~1953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2.(2016·兴化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建国初毛泽东形象地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三大外交政策( ) A.一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D.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 3.(2017·苏州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 50 年代中期,又提出 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4.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 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5.(2016·连云港三模)毛泽东在 1960 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和平共处是没用的”,至少,我 们“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在“冷战”的环境下无法推行 B.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 C.为适应阶级斗争需要而被抛弃 D.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干扰 6.(2016·苏州高三 12 月校际联合检测)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 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 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7.(2016·江苏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 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 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8.(2016·淮安联考)“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 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的评论,对中国出席该国际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安理会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该会议 B.为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C.“求同存异”推动亚非各国团结反帝局面出现 D.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及所属机构的合法席位 大题优练 9.(2016·张家港一模·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提取反映两幅图片历史变化的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 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答案精析 1.A [从图表可知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很少,说明新中国外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故 A 项正确;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 10 国建交,可知美国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 故 B 项错误;从图表可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很少,故 C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 1953 年提出,与题中 1949~1953 年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B [外交政策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显然不能适用于现在,故 A 项错误;三大外交政策倾向于靠向社会主义苏联,疏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意识 形态色彩,故 B 项正确;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原因众多且早于三大外交政策,故 C 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故 D 项错误。] 3.D [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1953 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减弱了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 4.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有利于各国矛盾的解决,但不能绝对的说其解决了各国之间 的矛盾争端,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道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 并没有说明其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 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多样 性,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 5.D [根据材料“和帝国主义……冷战共处”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用于与资本主义 国家交往方面因冷战而受到干扰,故 D 项正确。] 6.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尊重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各国不分大小强弱, 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与题中“尽可能联合一切 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相符,故 A 项正确。] 7.A [从材料中“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等信息可判断此为万隆亚非 会议,结合万隆会议的背景以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可知选择 A 项。] 8.B [材料中的“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表明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是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 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故 B 项正确。] 9.(1)示例:信息: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说明: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苏结盟。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中苏关系 变化。 (2)“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作用:挫败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的阴谋,避免了与会各国因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 使会议走向歧途,促成会议取得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 新局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