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南丰一中等六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奉新一中、南丰一中等六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 江西省奉新一中、南丰一中等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先案时已经出现,是一种重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有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以饥”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是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是西汉前期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其中只有孟子的思想属于早期儒家“民本”思想,符合题意的只有一个,A项正确,其它三个主张不符合题意,BCD三项错误。‎ ‎2.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时有一儒生非议《老子》一书,太后(崇信黄老之学)怒惩该儒生入圈刺豕,汉景帝暗中令人递刀让儒生得以杀猪自存。太后无以复罪遂罢之。这反映了汉初 A. 太后与景帝矛盾尖锐 B. 摒弃了无为而治的政策 C. 儒学获得了正统地位 D. 存有治国思想的重大分歧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景帝和太后对攻击老子思想的儒生持不同态度,反映出汉初治国思想存在重大分歧,D项正确;汉景帝暗中解救儒生的做法,不能说明太后与景帝矛盾“尖锐”,A项错误;“摒弃”了无为而治的政策与太后严惩非议《老子》的儒生不符,B项错误;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是在汉景帝之后的汉武帝时期,C项错误。‎ ‎3.中国古代文学形式风格异,体载多样、晓明同学网上査阅到4句名篇名言①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④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请你替晓明同学正确指出名篇名句的体形式 A. 诗经、楚辞、宋词、元曲 B. 诗经、楚辞、元曲、宋词 C. 楚辞、诗经、元曲、宋词 D. 造辞、诗经、宋词、元曲 ‎【答案】A - 11 -‎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屈原作品《卜居》中的句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是北宋词人苏轼悼念亡妻的词,“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属于元曲,四句依次属于诗经、楚辞、宋词、元曲,A项正确,其它三种排列均存在错误,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孙中山在谈及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大都失败时说到:失败最大的原因,是农民起义领导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从避免资产阶级革命的悲剧重演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孙中山应切实开展 A. 民族革命 B. 政治革命 C. 社会革命 D. 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孙中山的分析,革命悲剧出现的原因是领导人争权夺利引起的自相残杀,所以从避免悲剧重演的角度来看,应切实开展政治革命,用民主思想和制度稳定政权,巩固革命成果,B项正确;民族革命强调推翻清政府的民族压迫,不能解决领导人间的分歧和矛盾,A项错误;社会革命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案,不能解决领导人的矛盾,C项错误;国民革命是争取各阶层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无法解决领导人的矛盾问题,D项错误。‎ ‎5.蒋廷蔽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时,大多数民众就地观战。英军登陆后,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和粮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些普通民众也加入了哄抢圆明园财物的行列。由此推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①中国人缺乏国家意识 ②封建统集团腐朽 ③中国民众落后 ④英法联军实力强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面对西方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时,“民众就地观战”、“加入了哄抢圆明园财物的行列”等现象说明国人缺乏国家意识,比较落后,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封建统治集团腐朽和英法联军实力强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6.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等制度,以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时我国 A. 理论上开始确定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 已明确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1 -‎ C. 城市改革加快了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 D. 对外开放处于沿江港口城市开放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为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市场环境,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行“利改税”和“调节税“等制度,这些改革措施加快了我国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在“理论上”开始确定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项错误;对外开放处于沿江港口城市开放阶段始于1990年代,D项错误。‎ ‎7.如图为1992—1996年中美GDP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以推知 A. 中国经济走势表明发展后劲不足 B. 知识经济对美国经济增长作用有限 C. 中国经济的増速得益于体制变革 D. 美国经济的发展仍未摆脱经济滞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2—1996年中美GDP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来看,中国GDP年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主要得益于体制变革,C项正确;GDP增幅下降不能说明中国发展后劲不足,A项错误;美国GDP增幅相对较小,是基于基数的可观,并非知识经济对美国经济增长作用有限,B项错误;19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滞胀,D项错误。‎ - 11 -‎ ‎8.“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并在改造和继承原有的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可以佐证罗马法 A. 制定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 定形式比较僵硬刻板 C. 主要是法学家意志集中体现 D. 具有历久弥新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原有的法律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说明罗马法具有历久弥新的特征,D项正确;制定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不是君主个人意志的结果”不符,A项错误;定形式比较僵硬刻板与“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矛盾,B项错误;罗马法并不是法学家“意志的集中体现”,C项错误。‎ ‎9.英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在水边,偏僻的乡村里,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在蒸汽机出现后:工厂搬到了城市,雇主关注的只是工厂和机器了,再不过问工人的状况了。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工人生活条件得到些许改善 B. 资本家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 C. 英国国家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D. 英国社会人权状况得到改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蒸汽机出现之前,受建厂条件限制,“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产和生活”,蒸汽机出现后,工厂集中到城市,“雇主关注的只是工厂和机器”,反映出资本家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B项正确;“工人生活条件得到些许改善”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错误;英国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人权状况与材料讨论的问题无关,CD两项错误。‎ ‎10.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论述苏俄(联)时期某经济政策时说:“该政策首先是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村对农民的让步,它同时也是我所说的战略手段……以在保持同工农联盟的唯一正确和唯一可能的崭新方法实行进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筑 ②“让步”实质是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③“进攻”的目的是复兴经济、巩固政权 ④后来该政策长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 11 -‎ ‎【详解】苏俄“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民的让步”的经济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保持同工农联盟崭新方法实行“进攻”的目的在于复兴经济、巩固政权,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对工商业者和农民“让步”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1928年以后,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②④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 ‎11.特朗普自执政以来、一方面抨击全球化,攻击现行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又大打贸易战,频对外发出贸易威胁,这些举措凸显美国 A. 维护其精英阶层利益 B. 提高美国民众生活水平 C. 企图构建新的全球化秩序 D. 充当反全球化浪潮的旗手 ‎【答案】C ‎【解析】‎ ‎【详解】特朗普政府攻击现行经济秩序,大打贸易战等举措,反映出美国企图构建新的全球化秩序,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维护其“精英阶层利益”,A项错误;提高美国民众生活水平与其大打贸易战,对外贸易威胁不符,B项错误;“充当反全球化浪潮的旗手”没有揭示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本质,D项不符合题意。‎ ‎12.小说《玉米人》主要写为糊口和生存而种植玉米的印第安人同为取暴利而种玉米的土生白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印第安人的“二元观:即客观的现实世界同传说中的神话世界是相通的、没有严格界限的、可以互通的,该部小说体现的风格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客观现实世界同传说中的神话世界”“相通” 、“没有严格界限”、 “可以互通”属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D项正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世界同传说中的神话世界是相通的”不符,AB两项错误;现代主义包括魔幻现实主义等很多流派,与《玉米人》展现的具体的创作风格不符,C项错误。‎ ‎13.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舜帝时代,任命虞官(专门负责环保)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大禹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配合虞官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如周文王时期曾颁布保护自然资源的《伐崇令》、《野禁》等、”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据(旧唐书》记较,当时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区。北宋十分重视包括山场、林木、植被、漂流、湖泊、鸟兽、等众多方面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明清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律》并有所发展。‎ - 11 -‎ ‎——根据《古代环保制度之镜鉴》整理 材料二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照来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千预。……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和大规模荒地,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布了(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字边区伐树木著行条例》,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通过这一系列法令治理,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摘自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理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答案】(1)原因:尊重历史传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重视环保与经济发展及国计民生的联系:政府设置的官职与加强立法的推动。‎ ‎(2)措施:加强立法保障:政府转变职能积极干预;注重利用科技力量;社会各界环保意识提高。‎ ‎(3)意义:保护根据地的自然资源;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经验。‎ ‎(4)举措: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立法,奖惩结合;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等 ‎【解析】‎ - 11 -‎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舜帝时代,任命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颁布保护自然资源的《伐崇令》、《野禁》”,“重视包括山场……等众多方面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明清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律》并有所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府设置官员、尊重自然、重视环保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加强立法、尊重传统和维护统治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理念形成的原因。‎ ‎(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促使“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照来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立法、转变职能、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注重科技利用等方面,概括英国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弱的生态环境中”,“严酷的战争环境和大规模荒”,“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由直接到深远,从自然资源保护、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新中国环保事业的借鉴等方面,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4)举措: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综合三则材料的问题可知,古今中外在治理环境方面的经验主要有加强立法,奖惩结合;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邓小平理论研究《维承和发展》一文中,作者精辟的论述革命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就“中国民主革命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进行间述。(要求:“论题”要从材料中提炼,“阐述”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发展(或创新)的关系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一党独裁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 因此,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前面革命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示例二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继承关系 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才完成。因此,中国民主革命是在继承前面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 示例三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继承与发展(或创新)共存的关系。‎ 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可结合示例一与示例二的阐述)‎ - 11 -‎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中“革命兼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创新实质是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等信息,就“中国民主革命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中梳理并归纳出一个观点,如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发展(或创新)的关系,将其明确表述出来;然后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中,提取2到3个典型事例,进行说明论证;最后对个人观点和论证进行升华、总结;整个过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力资源理论开创者舒尔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土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习近平同志也曾指出,一些贫图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针对这部分群众应当加强鼓励,宣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们加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家风,树立自食其力、脱资致富的愿望和勇气,“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贫致富。”同时,贫困地区的干部也要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感,要有迎头赶上的决心,淡化“贫困县意识”,最大限度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的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大力扶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重视扶贫的重大意义 ‎【答案】(1)原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切实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意义: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促进全国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充分显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稳固统治。‎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脱资致富”、“小康”、“干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概括我国大力扶贫的原因。‎ - 11 -‎ ‎(2)意义:根据材料“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贫致富”,“最大限度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幸福感、促进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显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分析我国重视扶贫的重大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共性当中,又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怀着各自的争霸计划共同准备和挑起的。尽管其中最急于夺取“日光下的地盘”的德国表现得更积极一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不同,它虽然也起源于帝国主义大国的争霸,但他是有德意日法西斯首先发动对东西方弱小民族和新兴独立国家的侵略而点燃战火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1)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引起的;不同点:一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共同挑起的,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单方面发动的。‎ ‎(2)让世界人民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导致欧洲中心地位衰落和国际格局的变化:推动人类军事科技的进步:推动部分国家贏得独立和解放。‎ ‎【解析】‎ ‎【详解】(1)同: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怀着各自的争霸计划共同准备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起源于帝国主义大国的争霸”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引起的。异: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怀着各自的争霸计划共同准备和挑起的”,“(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首先发动对东西方弱小民族和新兴独立国家的侵略而点燃战火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由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共同挑起的,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单方面发动的。‎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和平观念深入人心、欧洲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军事科技进步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等方面,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的共同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 11 -‎ ‎ 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国科学社总部由美国迁回国内。李四光这时从欧洲学成归国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教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世界瞩目的成就。1922年5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李四光发表了著名学术演讲《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向瑞典地质学权威安特生发起挑战。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的其他重要贡献䗴科鉴定方法、地质力学的创立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他还鼓励学生“不能为已成的学说压倒”要“为真理奋斗”,告诫他们,真正的做学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事实根据,又要允许怀疑,提倡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科学研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1)科学成就: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提出䗴蝌鉴定方法;创立地质力学。‎ ‎(2)时代背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科学救国思想的兴起;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全盘肯定西方的倾向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在教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重要贡献䗴蝌鉴定方法、地质力学的创立”“尊重事实根据”“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可概括出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可判断出材料体现的背景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影响以及出现的问题有关,结合所学从这些角度概括即可。‎ ‎ ‎ - 11 -‎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