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年生物高考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近年生物高考题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1卷 ‎1.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 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 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B【解析】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是处于分裂的细胞,题中蛙的红细胞、淋巴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牛的精细胞均不再分裂了,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以及精原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能进行分裂,所以B正确。‎ ‎2.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 C. 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解析】虎克只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本栓组织,发现“细胞”,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但不是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提出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是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摩尔根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韦尔穆特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只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C正确 ‎3.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A【解析】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只是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水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蛋清中加入NaCl是使蛋白质析出,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所以A正确。‎ ‎4.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w.w.w.k.s.5.u.c.o.m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解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①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不正确。‎ ‎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解析】从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所以①④正确,选B。‎ ‎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甲 ‎25 mL ‎75 mL 无氧 乙 ‎25 mL ‎75 mL 遇氧 ‎50 mL 未处理 丙 ‎25 mL ‎75 mL 无氧 丁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D【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故D正确。‎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题,共44分。‎ ‎7.(14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 ‎(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 ‎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 答案 ‎(1)常 ‎ 若I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 ‎ 若I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 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IAi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与免疫有关的知识。(1)假设IA在X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A只在Y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与题意不符,所以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①II-1 为A型血,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会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从而使II-2溶血加重。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IAi。‎ ‎8.(30分)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_____________分子或结构中(多选)。‎ A.核糖 B.ATP C.核糖体 D.核膜 ‎(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_____________。‎ ‎(3)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_____________ 利用率。‎ ‎(4)酵母菌中植酸的活性较高。下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 据图回答:‎ ① 植酸酶________________(Ⅰ/Ⅱ)属于分泌蛋白。‎ ② 若植酸酶Ⅰ和Ⅱ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右图为测定结果。‎ 图中的自变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 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 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 据图回答:‎ ① 图中基因组文库____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 ② 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A、C过程中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③ 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 ‎ 采用上图育种过程,需从_______________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性。‎ 答案 ‎(1)BCD(2)竞争关系(3)营养成分 ‎(4)①I ②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 ③温度(或PH) 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 ‎(5)①大于 ②逆转录酶 可以 ③DNA cDNA耐高温 ‎(6)F2 1/9‎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物的种间关系、蛋白质、酶、基因工程、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⑴只有核糖中不含磷元素,ATP(磷酸基团)、核糖体(含RNA)、核膜(含磷脂)中均含有磷元素。(2)芦苇能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3)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而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因此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的利用率。(4)分析图可知,植酸酶Ⅱ需要经过两次离心,因此植酸酶Ⅰ属于分泌蛋白。若植酸酶Ⅰ和Ⅱ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从图的可看出,自变量可为温度或pH,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量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5)分析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图可知,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应该是逆转录酶,因为A、C过程都能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菌株,所以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进行筛选。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DNA和cDNA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6)根据上图育种过程,所需性状在F2代中才开始出现,所以应从F2代开始筛选。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植酸抗病是双显性(在F2中占9/16),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1/9‎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好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第Ⅱ卷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题,共44分。‎ ‎7.(26分)‎ ‎ Ⅰ.(14分)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金银,BamHI、HindIII、SmaI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 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 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 (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 B. tetR C.复制原点 D. ampR ‎(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农杆菌转化 B. 大肠杆菌转化 C.显微注射 D. 细胞融合 ‎(4)过程②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5)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这利用了细胞的 性。‎ ‎(6)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 (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 B. 基因序列分析 C.抗原—抗体杂交 D. PCR Ⅱ ‎.(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8.(18分)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手术应切除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来计算。‎ ‎(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 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 (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 ,原因是 。‎ ‎(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期周围血液中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一、 选择题 ‎1.A 2.C 3.B 4.B 5.D 6.A ‎ 二卷共2题,共44分 ‎7.(26分)‎ Ⅰ.(14分)‎ (1) HindⅢ和BamHⅠ 氨苄青霉素 (2) A (3) C (4) 胚胎移植技术 (5) 全能 (1) C Ⅱ(12分)‎ (1) 基因突变 (2) ‎97%‎ (3) 不在使用杀虫剂 ‎ 低 (4) SS 在不适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8.(18分)‎ ‎(1)胰岛素和生长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 ‎ 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3)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 ‎ 大于 ‎(4)降低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岛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 胰岛素 胰岛血糖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 注意事项:‎ ‎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图其他答案标号。‎ ‎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键延伸 ‎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中存在显著差异 ‎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 B.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 ‎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 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 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5.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 ‎ B.清除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 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6.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1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 B.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 D.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第Ⅱ卷 注意事项:‎ ‎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2.本卷共3题,共44分。‎ ‎7.(16分)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汁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血液供给。下图为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乳汁的示意图,下表为牛乳汁和血浆的部分成分比较。‎ ‎ 据图表回答:‎ ‎(1)乳腺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其中K+可通过 方式转运到乳上皮细胞。‎ ‎(2)与血浆相比,乳汁中特有的成分是 。‎ ‎(3)乳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合成甘油三酯的细胞器是 。‎ ‎(4)合成乳糖的葡萄糖主要来自血浆,还可利用表中血浆的 转化而来。‎ ‎(5)图表中,不能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在牛乳房出现炎症时,该物质在血浆和乳汁中的含量会 ,该物质的作用是 。‎ ‎8.(14分)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下。‎ ‎ 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作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下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___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4分)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 ‎ 据图回答:‎ ‎(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_____(从GO~G3中选填),_______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 ‎(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多选)。‎ ‎ 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 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 ‎ 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 ‎(3)据图Ⅰ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在牧草上喷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________.‎ 生物答案 I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1—6 CACDBD Ⅱ卷共3题,共44分。‎ ‎7.(16分)‎ ‎(1)组织液 主动运输(2)乳糖、酪蛋白(3)内质网(4)氨基酸、甘油三酯 ‎(5)免疫球蛋白 增加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14分)‎ ‎(1)分解细胞壁(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3)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 ‎(4)石油(5)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6)S此期间,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高 ‎9.(14分)‎ ‎(1)G2 6(2)A、B、C(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 ‎(4)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5)二(6)分解者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值但不能被诱导分化 C. 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D. 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2、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 B. 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 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 F1‎ 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联会 1、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 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 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B.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 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 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 C. 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醇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 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5.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碱性厌氧生物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44分。‎ ‎7.(13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 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 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 特性。‎ ‎(3)若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将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 酶的识别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DNA序列区为基因的 。‎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性质的有 (多选)。‎ A.分离得到的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和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8.(20分)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癌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消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FB1属于 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的G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在DNA复制中,G·会与A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 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膜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I应选择 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 。‎ ‎②过程II中,与引物结合的模板是 。‎ ‎③检测酵母过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 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 ‎②本实验中,反映出AFB1 解毒酶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 克 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 序列 ‎9.(11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 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 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 ‎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组)‎ ‎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 B.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 C.II、III 和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 作为受体细胞 ‎3.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 ‎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 C.F1和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 D.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 为1/4 ‎ ‎6.下图为生长素(IAA )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 ,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第Ⅱ卷 注意事项:‎ ‎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2.本卷共3题,共44分。‎ ‎7.(13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 ‎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个。‎ ‎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 ‎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 ‎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 ‎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 (2)2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 (3)1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 ‎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 ‎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 ‎9.(15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 ‎ ‎ 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 ‎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 植株的根尖,通过 、 、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 ‎ (6)对杂种植株进行 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