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4,5,6,9,11,15 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2,7,8,10,12,13,14 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D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种群的空间特征 D.形态特征 解析:形态特征是个体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 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20÷100×100%=20%;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 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说明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 出生率就越高;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若比较三种年龄组 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D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 解析: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由于某些种群 内个体数量众多,不能逐一计数,调查种群密度采用估算法;对某种植 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是 同种的全部个体,故应统计样方内所有的植物,否则会产生误差。 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 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解析:虽然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 一定上升,因为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 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 减少;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 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 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的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 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 A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 实际值偏小;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若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 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两次捕 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 大。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 2 hm2 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 了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 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 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 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C ) A.小于 92 只 B.大于 92 只 C.小于 161 只 D.大于 161 只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0 只灰仓鼠,第二次捕获 42 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 N∶ 50=42∶13,N=161,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 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 161 只。 7.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 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 化的,所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 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 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B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随机分 布和均匀分布。B 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9.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 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 群密度 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 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 调查;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 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10.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 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11.科研小组对某池塘鱼类数量进行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D ) 第一次捕获并 标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 获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 标记个体数 鲤鱼 60 50 15 鲫鱼 20 25 5 鲶鱼 5 4 0 A.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较大 B.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两次调查不能估算鲶鱼的种群数量 D.鲫鱼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 解析:依据表中数据可计算,该池塘中鲤鱼的数量约为 200,鲫鱼的数量 约为 100,而鲶鱼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为 0,无法估算种群数量;池 塘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 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无法判断其数量变化趋势。 1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 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 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 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 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示知,12 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 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 性成熟需要 6 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 6 月 份开始,出生率就为 0;天敌倾 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 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 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 群密度改变。 13.如图 1 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 2 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 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 (2)图 1 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 ,丙表示 。 (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 2 的 段。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e 段 (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 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 1 所示类型。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2)图 1 中乙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示稳定型,甲幼年个 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 越大,表示增长型。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 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表示衰退型。(3)乙稳定型的年龄结 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4)甲为增长型,这样 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5)乙种群密度的发展 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为增长型年龄 组成,相当于图 2 的 bc 段。(7)在渔业生产中,保护幼鱼,将会使种群的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即图 1 中的甲。 答案:(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增长型 衰退型 (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4) 越来越大 (5)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6)B (7)甲 1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 个捕鼠 笼,一夜间捕获鼠 32 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 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30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 过的个体 10 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N,则估算 N= 只。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 满足的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草原的 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 准备工作。 解析:(1)依据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 体数,可计算 N=32×30÷10=96(只)。 (2)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 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 生、死亡、迁入、迁出个体数目很少。 (3)甲图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明显多于老年个体,乙图中老、中、幼个 体数量基本相当,则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 属于稳定型。 答案:(1)D (2)B、C (3)乙 甲 15.某同学在调查一个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 时,采取如下操作: ①选取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 5 千米、宽 1 千米的长方形地块; 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样方为边长 5 米的正方形;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5 4 请回答: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 。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 。原因是 。 (3)若为单子叶丛生或蔓生植物 (填“适于”或“不适于”)用 样方法进行计数,原因是 。 (4 ) 随 机 设 置 样 方 所 计 算 出 的 种 群 密 度 是 实 际 的 种 群 密 度 吗 ? ,原因是 。 解析:(1)三个样方山毛榉数量的平均值为 4,而样方的面积为 25 m2,所 以种群密度为 4÷25=0.16(株/m2)。 (2)由于所选范围为长 5 千米,宽 1 千米,只选三个样方数量太少,而且 对于山毛榉这样的乔木来说,样方面积较小。 答案:(1)0.16 株/m2 (2)不可靠 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每个样方的 面积太小 (3)不适于 单子叶丛生或蔓生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易分清 是一株还是多株 (4)不是 它是取样调查的结果,只会无限接近真实 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