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0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共16张PPT)
潼关 谭嗣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 、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 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3 、感知少年谭嗣同 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4 、背诵诗歌。 学习目标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 作者简介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背景介绍 潼关 谭嗣同 终古 / 高云 / 簇 / 此城, 秋风 / 吹散 / 马蹄 / 声。 河流 / 大野 / 犹嫌 / 束, 山入 / 潼关 / 解 / 不平。 诗歌朗读 【 1 】 终古: 久远。 【 2 】 簇: 簇拥。 【 3 】 束: 拘束。 【 4 】 出入潼关: 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翻译诗歌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 莽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 ,看到了怎样的山水? 诗歌赏析 巍峨的雄关被白云团团簇拥着,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 突兀而起、耸入云天 ,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诗歌赏析 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 奔腾怒吼 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诗歌赏析 前两句:( ) 高云拥城,寂寥辽远 后两句:( ) 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潼关 绘景 抒情 描写 抒情 诗歌赏析 1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潼关的山水的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1 】 这首诗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 2 】赋予 云 以 人 的动作“ 簇拥 ”,赋予 河流 以 人 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北方山水的壮阔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 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的少年意气。 问题探究 2 、 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14 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 14 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总结 谢谢,请指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