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二)(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二)(解析版)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 B. 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C. 核糖体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水 D. 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相对含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79%),仍呈现坚韧的形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细胞中流动,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病变细胞中水也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B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水,C正确;‎ D、冬季,温度低,植物代谢减弱,自由水相对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2.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C. 该酶催化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和断开 D 该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核酶可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靶基因的表达。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解】A、该酶为核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B正确;‎ C、该酶与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底物释放时有氢键的断开,C正确;‎ D、该酶催化的是RNA,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D正确。‎ 故选A。‎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种类会增多 B. 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有利于RNA的合成 D. 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 ‎【详解】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基因表达了,有些基因没有表达,导致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 B、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正确;‎ C、RNA合成是DNA转录而来,染色质收缩不利于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因此不有利于RNA的合成,C错误;‎ D、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正确。‎ 故选C。‎ ‎4.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 B. ②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能翻译出多个PER蛋白 C. 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 D. TIM与PER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RNA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多种密码子可能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形成RNA,A正确;‎ B、②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分子作为模板,可多次被翻译,得到多个PER蛋白,B正确;‎ C、下丘脑与动物的节律性有关,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TIM与PER的结合物通过影响周期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其表达,D 错误。‎ 故选D。‎ ‎5.人类B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B链发生了缺损,该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B链l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的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B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B. 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 甲患者B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缺失所致 D.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 ‎【详解】A、该病由基因异常引起,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判断,A错误;‎ B、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正确;‎ C、甲患者的B链l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错误;‎ D、乙患者的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6.细胞自噬就是细胞组成成分降解与再利用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自噬过程能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 B. 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噬过程有利于胚胎发育 C. 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不属于细胞自噬 D. 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噬是细胞中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过程,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等经双层膜包裹运送至溶酶体,被溶酶体酶降解产生小分子物质,实现细胞内物质再循环的过程,是由自噬基因控制的。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单位膜包裹的小泡称为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从外界吞入物质后,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于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的物质降解。‎ ‎【详解】A、细胞自噬的产物有些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A正确;‎ B、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噬过程有利于胚胎发育,如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心管的形成,参与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等,B正确;‎ C、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属于细胞自噬,C错误;‎ D、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D正确。‎ 故选C。‎ ‎7.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 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 D.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 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错误;‎ D、B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8.“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 2018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 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 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是体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赤霉素通过抑制 DELLA 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 DELLA 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 ‎9.‎2019年11月3日,杭州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的生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拉松跑者运动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B. 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C. 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垂体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D. 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得机体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包括Na+、K+、Ca2+、Mg2+等离子以及Cl-、HCO3-、H2PO4-等负离子,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他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由这种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详解】A、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磷酸氢钠等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 ‎、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该反射为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在神经元之间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B正确; ‎ C、奔跑过程中,位于人体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C错误;‎ D、马拉松跑者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 血糖平衡调节只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 D. 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机体会出现高血糖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mg/100mL。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它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使促进脂肪分解。‎ ‎【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 C、血糖平衡调节主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还与肾上腺素有关,C错误;‎ D、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时,机体会出现高血糖症状,D正确。‎ 故选C。‎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C.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不都是细菌 D.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 ‎【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A错误;‎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B正确;‎ C、蓝藻(蓝细菌)是生产者,所以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能反复利用,D错误。‎ 故选B。‎ ‎12.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劳动者将塞罕坝荒漠改造成了绿色林场,创造了荒漠变林场的人间奇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可以促进演替也可以破坏演替,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 C、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上升,生产者增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C正确;‎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任意序列 B. DNA连接酶与Taq酶的作用位点不同 C. 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不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D. 使用质粒作为载体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被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基因工程的工具包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载体是运载着外源DNA进入宿主细胞的“车子”,即运载工具,除质粒外,基因工程的载体还有λ噬菌体、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够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内一小段特殊核苷酸序列的酶,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形成的D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详解】A、限制酶只能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内一小段特殊核苷酸序列,具有专一性,不能识别并切割DNA任意序列,A错误;‎ B、DNA连接酶与Taq酶(一种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都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 C、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也可以进入受体细胞,C错误;‎ D、裸露的目的基因很容易丢失或遭受宿主细胞的降解,使用质粒作为载体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被分解,D正确。‎ 故选D。‎ ‎14.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4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并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30~‎40℃‎)12h即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 B. 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 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D. 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比较如表所示。‎ 有氧呼吸 乙醇发酵(无氧呼吸)‎ 乳酸发酵(无氧呼吸)‎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 丙酮酸+[H]→CO2+乙醇 ‎ 丙酮酸+[H]→乳酸 ‎[H]+O2→H2O+能量(多)‎ ‎【详解】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B错误;‎ 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 D ‎、酒酿中含有酵母菌菌种,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酵母菌数量太少,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 ‎1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氨基酸可能不止一种tRNA能转运 B.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均受温度影响 C.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进入组织液不需要载体协助 D. 主动运输使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趋于一致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物质出入方式分为跨膜和不跨膜运输,归纳如表所示。‎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举例 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 K+进入红细胞 小分子、离子 变形虫摄食 分泌蛋白的分泌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其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不止一种tRNA能转运,A正确;‎ B、主动运输耗能,温度主要影响呼吸而影响能量的产生,被动运输主要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因此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均受温度影响,B正确;‎ C、浆细胞产生抗体进入组织液为胞吐,不需要载体协助,C正确;‎ D、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运输物质,满足细胞对生命活动的需要,不依赖于浓度差,D错误。‎ 故选ABC。‎ ‎16.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中可以检测到子代病毒 B. 该病毒颗粒中不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 C. 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RNA酶 D. 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RNA。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逆转录方式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不能合成核酸。两试管对比也可以说明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不是自我复制型病毒。‎ ‎【详解】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甲试管中只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发生了逆转录,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错误;‎ B、甲试管检测到核酸, 说明该病毒能合成DNA,所以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B错误;‎ C、该病毒是逆转录型的RNA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脱氧核苷酸的原料,C错误;‎ D、加入RNA酶,可以降解RNA(逆转录的模板),因此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为结合一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试题,应注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17.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 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 小鼠的肝细胞表面一般不存在γ—氨基丁酸的相应受体 C. 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 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阚值存在差异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排尿是指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小鼠更容易排尿。现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阈值降低,排尿更容易,说明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详解】A、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排尿更容易,说明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 B、小鼠的肝细胞与排尿关系不大,因此肝细胞表面一般不存在γ—氨基丁酸的相应受体,B正确;‎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不同年龄段的人代谢强度不同,排尿阚值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ABD。‎ ‎18.下图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均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其本身密度制约 B. 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羊,则乙可能是牛 C.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相互作用会形成一定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为捕食者,后者为被捕食者。捕食的结果,一方面能直接影响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于捕食者本身的种群变化,两者关系十分复杂。种间竞争大多数的情况是对一方有利,另一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 ‎【详解】A、根据图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少于乙种群数量,所以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 B、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能是牛,因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那种竞争关系,应不会使某物种消失,B错误;‎ C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时甲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C错误,D正确。‎ 故选ABC。‎ ‎19.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的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Ⅱ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 B. Ⅲ1的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 C. 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 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4‎ ‎【答案】CD ‎【解析】‎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受精作用是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结合。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 ‎【详解】A、Ⅱ2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XA1XA2的概率是1/2,A正确;‎ B、Ⅱ2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提供XA1的雌配子概率为1/2×1/2+1/2×1/2=1/2,Ⅲ1为男性(XY),是Ⅱ2提供含X的雌配子和Ⅱ1提供含Y的雄配子受精而来,故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B正确;‎ C、Ⅲ2为女性(XX),是Ⅱ3提供含X的雌配子和Ⅱ4提供含X的雄配子受精而来,Ⅱ4(XA2Y)提供含X的雄配子一定为XA2,Ⅱ3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Ⅱ3提供XA1的雌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2=1/2,故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C错误;‎ D、若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需Ⅲ1和Ⅲ2提供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为XA1。Ⅲ1的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提供XA1的雄配子的概率为1/2。Ⅱ3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Ⅱ4的基因型为XA2Y,Ⅱ3提供的雌配子为1/2XA1、1/4XA2、1/4XA3,故Ⅲ2的基因型为1/2XA1XA2、1/4 XA2XA2、1/4 XA2XA3,Ⅲ2提供的雌配子为XA1概率为1/4,因此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2×1/4=1/8,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的计算,是常考点也是难点,应抓住受精作用的本质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结合,再结合配子法进行计算。‎ ‎20.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控制好培养基的pH B.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C. 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 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步骤为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筛选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 ‎【详解】A、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培养条件,应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控制好培养基的pH,A正确;‎ B、实验操作时应确保无菌环境,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B正确;‎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C错误;‎ D、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是微生物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是常见的考点,在学习时应注意操作的细节并理解相应的原理。‎ 三、非选择题 ‎21.柳树为常见的阳生植物,绿萝为常见的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一般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于绿萝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过程中,给柳树浇灌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经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3)若将柳树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除第一阶段有少量ATP生成外,第二阶段并没有ATP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 (2).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4). 小于0 (5). ATP的合成需要ADP、Pi、能量。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可以合成少量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光反应 暗反应 水的光解:H2O→H++O2+e-‎ 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 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 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 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 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1)叶绿素分布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2)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由于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因此,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 ‎(3)将柳树密闭在无O2、遮光的环境中培养,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而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则可以合成少量ATP,但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 ‎【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常见考点也是重难点,特别是对于净光合作用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和作答时,应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质变化。‎ ‎22.北京时间‎2019年9月24日,女排世界杯第八轮角逐展开,中国女排以3:0战胜肯尼亚女排,豪取八连胜,向祖国70华诞献礼。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裁判哨响后,运动员们很快做出攻防反应,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_________的特点;该过程中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2)伴随着球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 ‎)局间休息时运动员一般要进行能量补给,补给的食品、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赛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升高,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其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剧烈运动时,供氧不足运动员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因内环境中存在_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使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 迅速(或迅速、准确) (2).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3). 升高 (4). 垂体 (5).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6).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7). 缓冲物质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详解】(1)裁判哨响后,运动员们很快做出攻防反应,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运动员大量出汗,散失了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3)由于糖类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补给站提供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类。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两类重要的调节方式,也是常见的考点,其中体液调节中涉及多种激素的不同调节,应注意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23.某草原中有野生黄羊和草原鼠,也有它们的天敌草原狼。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猎杀,狼的数量锐减,野生黄羊的数量开始上升,但同时草原鼠泛滥成灾,草场极度退化,结果又使得野生黄羊数量骤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草原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野生黄羊和草原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草原狼吃掉的大多是野生黄羊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野生黄羊群的发展 (2). 竞争 (3). 草原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野生黄羊和草原鼠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的数量及其食物链保持相对稳定 (4).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1)据分析可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因此,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 ‎(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都以植物为食物,二者是竞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草原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野生黄羊和草原鼠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的数量及其食物链保持相对稳定。‎ ‎(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草原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野生黄羊和草原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睛】本题通过考查种间关系间接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理解不同物种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生活。‎ ‎24.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 控制。让两纯合植株杂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 F1‎ F2‎ 宽叶红花 宽叶红花 宽叶白花 窄叶红花 窄叶白花 宽叶白花×窄叶红花 ‎98‎ ‎102‎ ‎61‎ ‎63‎ ‎20‎ ‎(1)F2中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假说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 (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3)如果假说一成立,让F2中的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答案】 (1). 5:3:3:1 (2). AaRR、AARr (3). F1中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4). 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 (5). 1/15‎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本题为9:3:3:1的变式应用,即存在致死现象,导致比例为5:3:3:1。‎ ‎【详解】(1)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5:3:3:1,不是9:3:3: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若为基因型致死,因为出现异常比例的是宽叶红花,正常情况下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故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后代也会出现5:3:3:1。‎ ‎(2)要验证两种假说哪种正确,可以选择F1中的宽叶红花(AaRr)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R中的窄叶白花(aarr)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如果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测交后代不会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 ‎(3)若假说—成立,即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个体死亡,则F2中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1:4,自交后代中窄叶白花的比例是(4/5)×(1/12)=1/15‎ ‎【点睛】本题解答的突破口为致死性状的原因分析,要学会处理表格信息,得到5:3:3: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致死的两种可能的原因。‎ ‎25.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将其转接到含有生长素、________等激素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或丛芽。‎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____________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向而发生___________。所以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细胞放在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下,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生___________变异的细胞,进而使植株出现遗传不稳定或不育的现象。‎ ‎(3)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的方法培育出抗虫棉。但由于抗虫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__________水平的检测外,还需要进行_______水平的检测。‎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愈伤组织 (3). 细胞分裂素 (4). 分生 (5). 突变 (6).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 (7). 分子 (8). 个体生物学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操作过程是:培养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性物质(DNA)导入受体细胞(包括原生质体)中,或通过细胞融合、显微注射等将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细胞或重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植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本含义是: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因而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 ‎(2‎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结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3)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外,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 ‎【点睛】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非常多,也是常见的考点,本题还讲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学习时应注意章节前后的联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