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唐山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自命题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Zn—65 卷Ⅰ(选择题 共 78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78 分。) 1. 冠病毒(如图)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的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和核酸均是高分子化合物 B. NaClO 溶液用作消毒剂,是因为 NaClO 能使病毒蛋白变性 C. 蛋白质中含C、H、O、N 等元素 D. 五碳糖( C5H10O5)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聚而成的,而所有的聚合物都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NaClO溶液用作消毒剂,是因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病毒蛋白变性,故B正确; C.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有P、S等,故C正确; D.同系物分子间相差n个-CH2,五碳糖(C5H10O5)与葡萄糖(C6H12O6)组成相差1个CH2O - 23 - ,不符合同系物的定义,故D错误; 答案为D。 2. 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做法如下:先用滚沸的鸡汤一碗,上罩浮油,再辅以切得极薄的生肉片、乌龟片、火腿片、葱头等,最后把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过桥米线”汤鲜、肉嫩、料香、米线滑润,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层浮油沸点较高,难以挥发 B. 浮油对下层汤水起到很好的“液封”作用,使下层汤水及热量难以外逸 C. 去掉上面的一层浮油,将减弱“过桥米线”的保温效果 D. 上层浮油高温水解即产生美味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层浮油成分是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点睛】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生活,有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在探究柠檬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某课外小组同学发现:当按图Ⅰ所示连接一个柠檬时,二极管不发光;按图Ⅱ所示连接几个柠檬时,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Ⅰ中二极管不发光,说明该装置不构成原电池 B. 图Ⅱ中铁环为负极、铜线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 e-===Fe2+ C. 图Ⅰ中二极管不发光的原因是单个柠檬电池的电压较小 D. 图Ⅱ中所得的电池组的总电压是各个柠檬电池的电压之和 【答案】A 【解析】 - 23 - 【分析】 柠檬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柠檬中含有柠檬酸,铁环、铜线与柠檬酸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铁做负极,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A项、图Ⅰ中铁环、铜线与柠檬酸构成原电池,二极管不发光是因为单个柠檬电池提供的电压较小;故A错误; B项、图Ⅱ中活泼金属铁做负极,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 e-=Fe2+,故B正确; C项、图Ⅰ中铁环、铜线与柠檬酸构成原电池,二极管不发光的原因是单个柠檬电池的电压较小,故C正确; D、图Ⅱ中四个柠檬电池为串联关系,所得的电池组的总电压是各个柠檬电池的电压之和,故D正确。 故选A。 4. 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 反应I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 反应II为:2H2O22H2O+O2↑ D. 总反应为:2H2O2H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过程是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所以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反应Ⅰ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涉及极性键(H—O键)的断裂和极性键(H—O键) - 23 - 、非极性键(H—H键和O—O键)的形成,故B错误; C.反应Ⅱ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反应过程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正确; D.整个过程是水转化得到氢气与氧气,可以表示为:2H2O2H2↑+O2↑,故D正确; 故选:B。 5.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g 苯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为 0.3 NA B. 28g 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6 NA C. 电解精炼铜,阳极溶解铜 6.4g 时,阴极得电子数目为 0.2 NA D. 26g 乙炔和苯乙烯(C8H8)的混合物,含有原子总数为 6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 B. 28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可知,1mol乙烯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6NA,B正确; C. 电解精炼铜,阳极上比铜活泼的锌等杂质比铜先溶解、故阳极溶解铜 6.4g 时,失去的电子数大于 0.2NA,则阴极得电子数目大于 0.2NA,C错误; D. 乙炔和苯乙烯的实验式均为CH,即26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相当于2molCH,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D错误, 答案选B。 6. 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 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1 个 B. 1~5 对应的结构中一氯取代物只有 1 种的有 3 个 C. 1~5 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 4 个 - 23 - D. 1~5 对应的结构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只有1对应的结构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其它都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立体结构,A正确; B.1、4对应的结构中的一氯代物有1种,2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有3种,2、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代物有2中,B错误; C.2、3、5对应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4不发生反应,C错误; D. 1中含有苯环,2、3、5中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4中均为碳碳单键,不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分析有机物的原子共平面问题,重点掌握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和苯环的空间结构特点,有机物中的原子共平面问题可以直接联想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平面结构和乙炔的直线型结构和苯的平面型结构,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分部分析,另外注意碳碳单键可旋转,碳碳双键、三键不可旋转。 7. 1mol X 气体跟 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 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 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 a 和 b 的数值可能是 A. a=l,b=2 B. a=2,b=1 C. a=1,b=1 D. a=2,b=2 【答案】C 【解析】 【分析】 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 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b的取值。 【详解】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可列出三段式: - 23 - ,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与气体体积成反比即与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则得到;,计算得到:2b=a+1,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1,b=1符合计算关系,故C符合; 故选C。 8. 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 水样 0 5 10 15 20 25 I (pH=2)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II(pH=4)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pH=4)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IV(pH=4,含Cu2+) 0.20 0.09 0.05 0.03 0.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0~20 min内,I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015mol·L-1·min-1 B. 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C. 在0~25 min内,Ⅲ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II大 D. 由于Cu2+存在,IV 中M的分解速率比I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数学表达式,v(M)==0.015mol/(L·min),故A说法正确; B、对比I和II,在相同的时间内,I中消耗M的量大于II中,说明其他条件下不变,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故B说法正确; - 23 - C、在0~25 min内,III中M的分解百分率=×100%=75%,II中M的分解百分率=×100%=60%,因此III中M的分解百分率大于II,故C说法正确; D、I和IV中pH不同,因此不能说明Cu2+存在,IV中M的分解速率大于I,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 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 断开 K1,闭合 K2,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断开 K2,闭合 K1 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 Cl2↑+H2 ↑+2OH- B. 断开 K2,闭合 K1 时,铜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 断开K1 ,闭合 K2 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 D. 断开 K1,闭合 K2 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铜应为阴极,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产生Cl2,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H2,同时阴极(铜电极)附近产生OH-,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H2↑+2OH-+Cl2↑,故A正确; B. 根据A中分析可知,断开 K2,闭合 K1 时,阴极(铜电极)附近产生OH-,铜电极附近溶液变红,故B正确; C. 断开K1、闭合K2时,装置为原电池,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其为负极,而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其为正极,故C错误; D. 根据C中分析可知,断开 K1,闭合 K2 时,石墨电极作正极,故D正确, 答案选C。 - 23 - 10. 化学也可以萌萌哒,如以下几种有机物(a)囧烷 (b)企鹅酮 (c)始祖鸟烯,关于这三种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始祖鸟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是一样的 B. b 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 若 R1=R2=甲基,则 c 的一氯代物有 4 种 D. 若R1=R2=甲基,则其化学式为C12H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始祖鸟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而使之褪色、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其褪色原理不一样,A错误; B.碳碳双键、羰基是平面结构,和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碳碳单键是四面体结构,单键碳及其相连的原子最多三个共面,故b 分子内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若 R1=R2=甲基,则 c 的分子内有3种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 3 种,C错误; D.若R1=R2=甲基,则据结构简式知:C的化学式为C12H14,D正确; 答案选D 11. 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 △H1 4P(红磷,s)+5O2(g)=2P2O5(s) △H2 则△H1 和△H2 的关系为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红磷通常要比白磷稳定,说明等质量的白磷含有的能量高,当等量的二者反应分别与氧气反应,产生相同状态的生成物时,放出的能量白磷比红磷多,所以△H1<△H2 - 23 - ,选项C正确; 答案选C。 12. 在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 待测),其反应包含两步: 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 ℃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据 初始浓度 生成N2的初始速率/mol∙L-1∙s-1 c(NO)/mol∙L-1 c(H2)/mol∙L-1 1 2.00×10-3 6.00×10-3 1.92×10-3 2 1.00×10-3 6.00×10-3 4.80×10-4 3 2.00×10-3 3.00×10-3 9.60×10-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关系式中m=1,n=2 B. 整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 D.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 kJ∙mo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表中的三组数据代入公式v=k∙cm(NO)∙cn(H2),计算m、n、k的值;化学反应速率是由慢反应决定的;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k成正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k增大;根据生成7gN2放出166 kJ的热量计算生成1mol氮气放出的热量,完成热化方程式,由此分析。 【详解】A.将表中的三组数据代入公式v=k∙cm(NO)∙cn(H2),可得1.92×10-3=k∙(2.00×10-3)m∙ (6.00×10-3)n,4.80×10-4 =k∙(1.00×10-3)m∙(6.00×10-3)n,9.6×10-4=k∙(2.00×10-3)m∙ (3.00×10- - 23 - 3)n,解得关系式中m=2,n=1,k=8×104,故A错误; B.化学反应是由慢反应决定的,整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B正确; C.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k成正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k增大;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故C正确; D.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则生成1mol氮气(即28g)放出的热量为166kJ×4=66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 kJ∙mol-1,故D正确; 答案选A。 13. 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 27 项应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A. C7H16 B. C7H14O2 C. C8H18 D. C8H18O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中的化学式规律采用分组分类法推出:每4个化学式为一组,依次是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或醚等、饱和一元羧酸或酯等;把表中化学式分为4循环,27=4×6+3,即第27项应在第7组第三位的饱和一元醇,相邻组碳原子数相差1,该组中碳原子数为2+(7-1)×1=8,故第27项则为C8H18O; 答案选D。 14. 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a 极:Cu2++2e-=Cu;b 极:Fe-2e-=Fe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极上一定发生还原反应 - 23 - B. a、b 可能是同种电极材料 C. 该装置一定是原电池 D. 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 b 极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已知:a 极上反应为:Cu2++2e-=Cu,则一定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 a、b 可能是同种电极材料,例如这样一个电解装置:阳极为铁、阴极为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B正确; C. 该装置可以是原电池,也可以是电解池,例如:阳极为铁、阴极为石墨、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C不正确; D. 当该装置是原电池,该装置工作时,电极b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 b 极移动,D正确; 答案选C。 15. 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B 的质量不变 ⑥容器内 C、D 两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反应中温度是变量,当容器内温度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①符合题意; ②该反应中混合气体总质量是变量、容器容积为定值,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②符合题意; ③容器内的压强不变,说明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③符合题意; ④混合气体总质量为变量,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定值,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④符合题意; - 23 - ⑤该反应中B的质量是变量,当B 的质量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⑤符合题意; ⑥由反应2A(g)+B(s)C(g)+D(g)可知,C、D 两种气体的浓度始终相等,不能根据C、D 两种气体的浓度相等,判断平衡状态,故⑥不符合题意; 由上分析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C正确;答案为C。 16. Al—PMOF其结构如图(分子式:C4H9XYZ),可快速将芥子气降解为无毒物质。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Z> X B. 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 >Z>Y C. 含氧酸酸性:Z>Y D. YXZ2中Y的化合价为+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结构和题目信息,X、Y同主族短周期元素,X可形成两个共价键,则X为O,Y为S,Z为Cl。 【详解】A. 简单离子半径:S2−>Cl-> O2−,故A正确; B. 根据电负性越大,非金属越强,其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 >HCl> H2S,故B正确;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是HClO4 >H2SO4,只谈含氧酸,则酸性无法比较,故C错误; D. SOCl2中S的化合价为+4,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7.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智能双模式海水电池,满足水下航行器对高功率和长续航的需求。负极为Zn,正极放电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3 - A. 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NaFe[Fe(CN)6]作催化剂 B. 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Na+的嵌入与脱嵌同时进行 C. 电池以高功率模式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NaFe[Fe(CN)6]+e-+Na+=Na2Fe[Fe(CN)6] D. 若在无溶解氧的海水中,该电池仍能实现长续航的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负极是Zn-2e-=Zn2+,正极上是NaFe[Fe(CN)6]获得电子,然后与吸附在它上面的氧气即溶液中发生反应为O2+4e-+2H2O=4OH-,从NaFe[Fe(CN)6]上析出,故NaFe[Fe(CN)6]的作用是作催化剂,A正确; B.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电子进入NaFe[Fe(CN)6]时Na+的嵌入;当形成OH-从NaFe[Fe(CN)6]析出时,Na+从NaFe[Fe(CN)6]脱嵌,因此Na+的嵌入与脱嵌同时进行,B正确; C.根据电池以高功率模式工作时,正极上NaFe[Fe(CN)6]获得电子被还原变为Na2Fe[Fe(CN)6],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Fe[Fe(CN)6]+e-+Na+=Na2Fe[Fe(CN)6],C正确; D.若在无溶解氧的海水中,由于在低功率模式工作时需要氧气参与反应,因此在该电池不能实现长续航的需求,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8. 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2(g) CH3OH(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23 - A. 生成1mol CH3OH(g)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91 kJ。 B. 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少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 C. 1mol CO(g)与2molH2(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H3OH(g)的总能量 D. 如果该反应生成CH3OH (l),则放出的能量会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曲线I为不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II为使用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为放热反应,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生成1mol CH3OH(g)时,该反应释放的能量为91 kJ,故A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的热效应,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即1mol CO(g)与2molH2(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H3OH(g)的总能量,故C正确; D.CH3OH由气态变为液体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如果生成CH3OH (l),则放出的能量会增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 将V1mL 1.0 mol•L-1NaOH 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HCl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 - 23 - B. 该实验表明热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C. HCl 溶液的浓度约是 1.5 mol•L-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为 22℃时,已经加入了5mLNaOH 溶液,而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实验开始温度低于22℃,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 C.由图可知,NaOH 溶液体积为30mL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NaOH 溶液和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由V1+V2=50 mL可知HCl溶液的体积为20m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V1c(NaOH)= V2c(HCl),解得c(HCl)为1.5 mol•L-1,故C正确; D.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有水生成,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0.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是 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D. 乙烯结构简式 CH2=C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聚丙烯是丙烯上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所得,故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A错误; B.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为SiO2,B错误; 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是:,C错误; D.乙烯含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 CH2=CH2,D正确; 答案选D。 - 23 - 21. 为了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见下表)。 编号 纯锌粉质量 0.2mol·L-1硫酸体积 温度 硫酸铜固体质量 Ⅰ 2.0g 10.0ml 25℃ 0g Ⅱ 2.0g 10.0ml T℃ 0g Ⅲ 2.0g 10.0ml 35℃ 0.2g Ⅳ 2.0g 10.0ml 35℃ 4.0g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选择Ⅱ和Ⅲ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 B. 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的大小可能是Ⅲ>Ⅱ>Ⅰ>Ⅳ C. 根据该方案,还可以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选择Ⅱ和Ⅲ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控制变量,所以必须控制T=35℃,A不合理; B. 根据该实验方案,Ⅲ和Ⅱ比较,Ⅲ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了负极的反应速率,Ⅲ>Ⅱ,Ⅱ和Ⅰ比较,Ⅱ的温度更高,反应速率更快,Ⅱ>Ⅰ,Ⅳ中硫酸铜过量,导致锌粒几乎不与硫酸反应,得出反应速率的大小是Ⅲ>Ⅱ>Ⅰ>Ⅳ,B合理; C. 在该方案中,硫酸浓度均相同,没有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不合理; D.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气体所需要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慢,D不合理。 答案选B。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3 - A. 1H、2H、3H 互为同位素,实际上是同一种核素 B.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C. 12C 和 14C 互为同素异形体,后者可用于考古研究 D. C7H16 与C4H10 必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1H、2H、3H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是三种核素,故A错误; B.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则 和 为同一物质,故B错误; 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12C和14C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C7H16与C4H10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则二者一定是烷烃,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 故选D。 23. A、B、C、D 都是含碳、氢、氧的单官能团化合物,A 水解得B 和C,B 氧化可以得到C 或D,D 氧化也得到C。若 Mx 表示 x 的摩尔质量,则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MA+18=MB+MC B. 2MD=MB+MC C. MB+14=MC D. M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