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含解析

河北省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1-19题,每题2分,20-22题,每题3分)‎ ‎1.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无色、无味,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属于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30%‎ C.空气没有自动净化能力 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干燥二氧化碳 B.‎ 取少量氯化钠 C.‎ 二氧化碳验满 D.‎ 加热液体 ‎3.李亮同学学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后便想用微观示意图来表示它,如图所示的是李亮用微观示意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情况,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量保持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 D.该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CO与O2的反应 ‎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B 碳酸钙 大理石 CaCO3‎ C 乙醇 酒精 CH4O D 氧化钙 熟石灰 CaO A.A B.B C.C D.D ‎5.化学式是一种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下列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不正确的是(  )‎ A.H2﹣氢气 B.4Fe﹣四个铁原子 C.Cl﹣﹣氯离子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原子 ‎6.如图所示的是李梅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①③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染色的干燥的棉花团,②④是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棉花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变成红色,②④不变色 B.②④变成红色,①③不变色 C.只有④变成红色,①②③都不变色 D.只有②变成红色,①③④都不变色 ‎7.李铭同学想要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于是他取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并将它们分别放入三杯温度为t1℃的等质量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充分溶解,记录此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剩余量情况,再将温度升温至t2℃,并再次记录下此时三种物质的剩余量情况,实验结束后李铭将记录的数据做成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t1℃剩余质量(g)‎ ‎0‎ ‎2‎ ‎0.5‎ t2℃剩余质量(g)‎ ‎2‎ ‎0‎ ‎3‎ A.t1℃时,甲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和t2℃时,丙物质的溶液都为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 ‎8.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人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在对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木头制作家具 C.水力发电 D.冶炼铜矿 ‎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很难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我们常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氧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气球很容易被压扁,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10.李铭同学想要探究铜的性质,于是他取来一根紫红色铜丝,然后将它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过后,铜丝被灼烧的部分变黑 B.李铭将铜丝来被酒精灯灼烧的部分放入稀硫酸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C.李铭可以用手直接拿铜丝进行实验 D.铜丝在灼烧的过程中发生了汽化 ‎11.‎2016年1月19日河北省新闻网报道,石家庄市陆续在全市投放100个环保回收旧衣物并进行专业分拣、洗涤、消毒、熨烫、整理后,全部用于救助山区贫困家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保这一理念的行为的是(  )‎ A.将废旧金属直接丢掉 B.将垃圾分类整理 C.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不是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电器 ‎12.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图一些物质和分类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善于运用分析推理可以使我们更快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下列关于一些知识的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石墨和金刚石的原子相同,而金刚石硬度很大,所以石墨的硬度也很大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晓铭推墙的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C.碱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就是碱 D.水和冰的化学式相同,所以组成水和冰的分子是同一种分子 ‎1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B.‎ 电解水实验能生成氮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 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说明此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大于保险丝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D.‎ 纸团燃烧而铁不燃烧,说明纸的着火点高于铁的着火点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15.为保护环境,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都在使用天然气汽车或电动汽车,‎2015年2月11日,石家庄首批25辆纯电动公交车在公交22路正式上路运行,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的电动公交车一上路就获得乘客点赞.‎ ‎(1)天然气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2)电动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 ‎(3)天然气公交车的使用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填序号)‎ A、温室效应 B、雾霾.‎ ‎16.晓铭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铁的性质时,将一定量的铁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紧瓶塞,然后往锥形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后,开始测量锥形瓶内部压强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的压强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锥形瓶内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 ‎(2)请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将铁粉换成镁粉,锥形瓶内部的压强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1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丝可以制作成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性.‎ ‎(2)有的人会在卫生间里放一些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有      性.‎ ‎(3)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这是因为      .‎ ‎(4)写出一种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如图甲中所示的      (填序号,下同),收集氧气时不能采用      装置,原因是      .‎ ‎(3)若想要测量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应该选用图乙所示的      (填序号)装置.‎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小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下列分析可能成立的是      .‎ ‎①装置漏气 ②实验开始前就连接测量装置.‎ ‎19.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碱,E为Fe,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 ‎(2)请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20.某学校的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时,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瓶,李铭发现王潇在取用溶液时,用一支滴管分别取用了三种溶液,且在取用时没有将滴管进行清洗,他认为王潇的操作不规范,这样会使试剂瓶中的溶液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于是学习小组就盛有NaCl溶液的试剂瓶是否被另外两种溶液污染了而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Na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      .‎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NaCl、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李铭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极爱你过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取少量试剂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过量      .‎ 溶液呈红色 ‎(2)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      .‎ 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王潇认为凭借上述的实验步骤并不能排除猜想Ⅲ成立的可能性,因为碳酸钠的溶液碱性.‎ ‎【实验改进】‎ 找出问题后,该实验小组同学将实验步骤进行了调整,他们先进行了步骤(2),再进行步骤(1),为保证结论准确且实验现象便于观察,先加入的试剂应该      (选填“足量”或“少量”),且两个步骤之间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请写出该步骤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      .‎ ‎ ‎ 四、计算应用题.‎ ‎21.在工业上常用电石渣处理电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已知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若现有一堆含氢氧化钙80%的电石渣,恰好处理了含有73kg的HCl的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反应结束后,生产水的总质量为      kg;‎ ‎(2)电石渣的质量.‎ ‎ ‎ ‎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19题,每题2分,20-22题,每题3分)‎ ‎1.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无色、无味,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属于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30%‎ C.空气没有自动净化能力 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空气的性质、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错误;‎ C、空气有自动净化能力,错误;‎ 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光和作用的产物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难度不大.‎ ‎ ‎ ‎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干燥二氧化碳 B.‎ 取少量氯化钠 C.‎ 二氧化碳验满 D.‎ 加热液体 ‎【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A、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没有倾斜、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李亮同学学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后便想用微观示意图来表示它,如图所示的是李亮用微观示意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情况,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量保持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 D.该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CO与O2的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不正确;‎ 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该微观示意图不可表示为CO与O2的反应,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内容.‎ ‎ ‎ ‎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A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B 碳酸钙 大理石 CaCO3‎ C 乙醇 酒精 CH4O D 氧化钙 熟石灰 CaO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熟记常用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如碳酸钠、氢氧化钙、生石灰、干冰、氯化钠等物质.‎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 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CH4O的名称为甲醇,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化学式是一种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下列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不正确的是(  )‎ A.H2﹣氢气 B.4Fe﹣四个铁原子 C.Cl﹣﹣氯离子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H2,故选项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Fe可表示4个铁原子,故选项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Cl﹣可表示氯离子,故选项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正确.‎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两个二氧化碳氧分子,故选项化学式与它所代表的含义的解释对应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6.如图所示的是李梅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①③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染色的干燥的棉花团,②④是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棉花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变成红色,②④不变色 B.②④变成红色,①③不变色 C.只有④变成红色,①②③都不变色 D.只有②变成红色,①③④都不变色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①③都不变色,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②变红,④不变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7.李铭同学想要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于是他取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并将它们分别放入三杯温度为t1℃的等质量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充分溶解,记录此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剩余量情况,再将温度升温至t2℃,并再次记录下此时三种物质的剩余量情况,实验结束后李铭将记录的数据做成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t1℃剩余质量(g)‎ ‎0‎ ‎2‎ ‎0.5‎ t2℃剩余质量(g)‎ ‎2‎ ‎0‎ ‎3‎ A.t1℃时,甲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和t2℃时,丙物质的溶液都为饱和溶液 D.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升温前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温度进行限制进行分析.‎ ‎【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物质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后,甲物质的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大,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t1℃和t2℃时,丙物质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所以丙物质的溶液都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证明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8.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人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在对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木头制作家具 C.水力发电 D.冶炼铜矿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木头制作家具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力发电是水的流动产生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冶炼铜矿是通过还原剂把铜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很难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我们常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氧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气球很容易被压扁,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的特点回答本题.‎ ‎【解答】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铁丝很难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 B、我们常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错;‎ C、氧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说明分子存在间隔,故C错;‎ D、气球很容易被压扁,说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特征,及其应用,都属于基础知识,平时多理解、多积累.‎ ‎ ‎ ‎10.李铭同学想要探究铜的性质,于是他取来一根紫红色铜丝,然后将它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过后,铜丝被灼烧的部分变黑 B.李铭将铜丝来被酒精灯灼烧的部分放入稀硫酸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C.李铭可以用手直接拿铜丝进行实验 D.铜丝在灼烧的过程中发生了汽化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铜导热性进行分析;‎ D、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正确;‎ 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活动性在氢之后,所以将铜丝来被酒精灯灼烧的部分放入稀硫酸中,不会发现有气泡冒出,故正确;‎ C、铜易于导热,加热时不能用手直接拿铜丝,故错误;‎ D、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反应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 ‎ ‎11.‎2016年1月19日河北省新闻网报道,石家庄市陆续在全市投放100个环保回收旧衣物并进行专业分拣、洗涤、消毒、熨烫、整理后,全部用于救助山区贫困家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保这一理念的行为的是(  )‎ A.将废旧金属直接丢掉 B.将垃圾分类整理 C.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不是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电器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白色污染与防治.‎ ‎【分析】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废旧金属直接丢掉,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符合环保理念.‎ B、将垃圾分类整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C、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D、尽量使用不是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电器,可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A.‎ ‎【点评】“低碳、环保”理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图一些物质和分类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解答】解:①氢氧化钾、氨水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 ‎②青铜是铜的合金,钢铁是铁的合金,均属于合金,均属于混合物.‎ ‎③铝丝、蒸馏水中均只含有1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 ‎④塑料、橡胶均不容易导电,均属于绝缘体.‎ 故④物质和分类的连线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纯净物与混合物、合金、绝缘体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3.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善于运用分析推理可以使我们更快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下列关于一些知识的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石墨和金刚石的原子相同,而金刚石硬度很大,所以石墨的硬度也很大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晓铭推墙的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C.碱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就是碱 D.水和冰的化学式相同,所以组成水和冰的分子是同一种分子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据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其物理性质不同解答;‎ B、据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 C、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还可能是酸、氧化物、盐;‎ D、据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是同一种物质,故由同一种分子构成解答.‎ ‎【解答】解:A、组成石墨和金刚石的原子相同,但二者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硬度很大,而石墨是很软的矿物之一,故错误;‎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晓铭推墙的力在水平方向,重力是竖直向下的,二者不是平衡力,故错误;‎ C、碱溶液中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H2O是氧化物,故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是同一种物质,故二者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平衡力的条件、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等知识,并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 ‎ ‎ ‎1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B.‎ 电解水实验能生成氮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 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说明此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大于保险丝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D.‎ 纸团燃烧而铁不燃烧,说明纸的着火点高于铁的着火点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保险丝的作用是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损害电流元件;‎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解答】解:A、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电解水不能生成氮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说明此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大于保险丝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从而保护了电路元件,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在空气中铁不属于可燃物,没有着火点,同时纸团容易燃烧,说明纸的着火点更低一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7分)‎ ‎15.为保护环境,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都在使用天然气汽车或电动汽车,‎2015年2月11日,石家庄首批25辆纯电动公交车在公交22路正式上路运行,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的电动公交车一上路就获得乘客点赞.‎ ‎(1)天然气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2)电动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 .‎ ‎(3)天然气公交车的使用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 .(填序号)‎ A、温室效应 B、雾霾.‎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2)根据电动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解答;‎ ‎(3)根据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分析;‎ ‎【解答】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电动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 ‎(3)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有利减轻温室效应.‎ 答案:‎ ‎(1)CH4+2O2CO2+2H2O;‎ ‎(2)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 ‎(3)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键掌握质量守恒定律,难度较小.环境的保护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 ‎ ‎16.晓铭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铁的性质时,将一定量的铁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紧瓶塞,然后往锥形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后,开始测量锥形瓶内部压强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的压强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锥形瓶内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稀盐酸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 .‎ ‎(2)请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3)如果将铁粉换成镁粉,锥形瓶内部的压强 会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会使密闭装置内压强增大,结合金属的活动性据此来分析.‎ ‎【解答】解:(1)稀盐酸与铁粉反应会生成气体,造成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填:稀盐酸与铁粉反应会生成气体;‎ ‎(2)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镁粉同样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造成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填:会.‎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物理知识的融合,难度不大.‎ ‎ ‎ ‎1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丝可以制作成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导电 性.‎ ‎(2)有的人会在卫生间里放一些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有 吸附 性.‎ ‎(3)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这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 ‎(4)写出一种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硝酸铵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1)根据铜的导电性用来做导线;(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3)根据化合价的求法考虑,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4)根据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考虑.‎ ‎【解答】解:(1)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做导线;‎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3)一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碳元素是+2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硝酸铵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1)导电;(2)吸附;(3)+2;分子构成不同;(4)硝酸铵.‎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分子的特点和性质,熟悉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 ‎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如图甲中所示的 A (填序号,下同),收集氧气时不能采用 D 装置,原因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3)若想要测量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应该选用图乙所示的 ③ (填序号)装置.‎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小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下列分析可能成立的是 ① .‎ ‎①装置漏气 ②实验开始前就连接测量装置.‎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量气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4)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小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可能是装置漏气,有部分氧气逸出.‎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进入量筒内的水的体积即是生成的氧气的体积;‎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小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可能是装置漏气,有部分氧气逸出,若实验开始前就连接测量装置,则气体的质量应大于计算值,还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A;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③;‎ ‎(4)①.‎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 ‎ ‎19.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碱,E为Fe,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HCl .‎ ‎(2)请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碱,E为Fe,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碳酸钙,A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A是氢氧化钙,D会转化成铁,会与盐酸反应,所以D是氧化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碱,E为Fe,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B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碳酸钙,A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A是氢氧化钙,D会转化成铁,会与盐酸反应,所以D是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Cl;‎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嗯哼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HCl;‎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改良酸性土壤.‎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20.某学校的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时,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Na2CO3‎ 溶液、NaOH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瓶,李铭发现王潇在取用溶液时,用一支滴管分别取用了三种溶液,且在取用时没有将滴管进行清洗,他认为王潇的操作不规范,这样会使试剂瓶中的溶液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于是学习小组就盛有NaCl溶液的试剂瓶是否被另外两种溶液污染了而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Na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 NaCl和NaOH .‎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NaCl、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李铭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极爱你过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取少量试剂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过量 酚酞试液 .‎ 溶液呈红色 ‎(2)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 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 ‎【得出结论】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王潇认为凭借上述的实验步骤并不能排除猜想Ⅲ成立的可能性,因为碳酸钠的溶液碱性.‎ ‎【实验改进】‎ 找出问题后,该实验小组同学将实验步骤进行了调整,他们先进行了步骤(2),再进行步骤(1),为保证结论准确且实验现象便于观察,先加入的试剂应该 足量 (选填“足量”或“少量”),且两个步骤之间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 ,请写出该步骤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 玻璃棒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提出猜想】根据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 ‎【实验改进】根据实验验证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提出猜想】猜想:溶质成分只有NaCl;溶质成分为NaCl和NaOH;溶质成分为:NaCl、Na2CO3;溶质成分为:NaCl、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取该滴瓶内溶液烧放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将碳酸钠完全消耗,‎ 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取少量滴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酚酞试液.‎ ‎ 溶液呈红色 ‎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操作(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仅凭上述实验不能排除猜想Ⅲ成立的可能性,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实验改进】‎ 找出了问题,小组同学将实验步骤进行了调整,即先进行步骤(2)、再进行步骤(1),为保证结论准确、实验现象便于观察,为了将碳酸钠除尽,对先加入的试剂的量的要求是足量,两步之间还应再增加的实验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NaCl和NaOH;‎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取少量滴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酚酞试液.‎ ‎ 溶液呈红色 ‎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反思】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实验改进】足量;过滤;玻璃棒(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 四、计算应用题.‎ ‎21.在工业上常用电石渣处理电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已知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若现有一堆含氢氧化钙80%的电石渣,恰好处理了含有73kg的HCl的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反应结束后,生产水的总质量为 36 kg;‎ ‎(2)电石渣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生产水的总质量为36Kg进行分析解答.‎ ‎(2)由水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 ‎(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生产水的总质量为36Kg;‎ ‎(2)设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OH)2+H2SO4═CaSO4+2H2O ‎74 36‎ x 36Kg x=74Kg 电石渣的质量==92.5Kg 答案:‎ ‎(1)36;‎ ‎(2)电石渣的质量为92.5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