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 认识图形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 认识图形 人教版

第 1 单元 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内容大纲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和圆;第二部分是用相同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第三部分是解决用七巧板拼组指 定的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先通过直观地感 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使学生整体感知这五种图形的形状, 再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 形之间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 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 对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探索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做了准备。可以说,本单元是 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 二、知识结构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能直观地感受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的形状与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体会平面图形的产生和变换,并感知图形 之间的关系。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问题探究的方式,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 流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 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难点:1.通过拼组图形,感受图形的变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建 立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 认识图形(二) …………………………………………………………………………..4 课时 二、教学指导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 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 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图形(二) 第 1 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教材第 2 页例 1) 二、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特 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彩色图形卡片(长方形、正方形、圆、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彩色图形卡片、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 可以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认识这些物体的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仔细观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动手分一分) 组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图形剪下来。 师:同学们剪的图形都很漂亮。你们知道自己所剪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吗?请认一认,指 一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将这些图形用课件一一展示出来,并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 2 页例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1 情境图)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出示长方体物体。 师:瞧!(教师依次指着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面, 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长方体有 6 个面。 师:有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长方形 教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②画一画,比一比。 师:同学们想一想,该如何画长方形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主尝试在草 稿纸上画一画,再互相交流、传看并比一比)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③揭示概念。 通过观察与比较,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 但我们都把它们称为长方形。 ④找一找。 师: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引导认识正方形。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们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 才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同桌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先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互相传看,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 影仪上进行展示。 师:我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什么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学生汇报: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师: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3)放手认识圆。 引导回顾方法。 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 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指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 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动手画一画。(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所画出 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什么呢?(圆) 板书:圆 师: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并指给同桌看一看。 (4)认识三角形。 师:这张纸是什么形状?(出示一张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 吗?(学生动手折一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学生折出的是三角形时,教师告诉学生, 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位学生都这样对折下。 板书: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教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 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试着照样子拼一拼,拼出三角形和长方形时,要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拼 出平行四边形时,教师说出名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板书:平行四边形 (6)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①自己观察,同桌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②汇报交流: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 4 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 3 个角,3 条边。平行四边形有 4 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 个角一样…… ③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 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①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 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②记忆想象。 a.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b.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五种图形的样子。 c.让学生闭眼,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d.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③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看到的平面图形,教师适当 点评) 答案:黑板面是长方形的,魔方面是正方形的…… 2.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2 题。 (1)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它们组合成一幅漂 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2)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你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各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 戏,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 更有了新的“发现”。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 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 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数稍复杂的图形的个数时,根据每个图形的特征来辨认,并按一定的顺序数。 解答:图中共有 6 个长方形。 解法归纳:在数稍复杂的图形时,往往会出现遗漏或重复,因此要仔细观察,按一定顺 序有条理地数,如先数单个的,再数由两个基本图形拼起来的,再数由三个基本图形拼起来 的……依次数下去,最后把每种类型的个数加起来,就是图形一共的个数。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平面图形可真多,各种形状真不同。 长方形长长方方,三角形有三条边。 正方形方方正正,一条曲线围成圆。 第 2 课时 拼组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拼组图形。(教材第 3 页例 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 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准备:若干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下图中你能找出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按序号分别说出这 些图形的名称。(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和这些平面图形做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拼组图形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 3 页例 2。 (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 师:用这样的 2 个长方形(宽是长的一半)拼在一起,你认为会拼出什么图形?(学生猜想, 汇报) 师:动手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学生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这样的 2 个长方形可拼出一个正方形,也可拼出一个长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动手拼一拼,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 师:你能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案?动手试试看。(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 学生上台展示: ①2 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2 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③6 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六边形。 ④4 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 (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 师:你用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正方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3 页下面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照样子用 4 个橙色三角形和 4 个绿色三角形拼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再让学生自由拼一拼,看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拼组图形 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 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 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 教学反思 1.联系旧知,整合新知。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和这学期的学习,学生 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这里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 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的延 伸,同时也是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 2.自主思考,有效合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本课的教 学中,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边的认识,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供猜想,并 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 如折叠、借助工具比较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 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 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把你的剪法画出来。 分析:可以先拿一张长方形纸,实际动手剪一剪,先把纸分成相同的两块,再把每块分 成相同的两块,最后把剪法画出来。 解答:(剪法不唯一)如图: 相关知识阅读 拼图的起源 拼图玩具已经有约 260 年的历史了。早在 1760 年,法英两国几乎同时出现这种既流行 又益智的娱乐方式。把一张图片粘在硬纸板上,然后把它剪成不规则的小碎片。最初这些图 片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要么附有适于年轻人阅读的短文,要么向新兴资产阶级传授历史或地 理知识。1762 年,在法国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一个名叫迪马的推销商开始推销地图拼图, 取得小小成功。这种地图拼图要求把碎片重新排列,是一种很文雅的娱乐活动。 第 3 课时 用七巧板拼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用七巧板拼图形。(教材第 4 页例 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 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 体会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出各种平面图形。 难点:体会并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套七巧板。 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两个长方形呢?(点名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几组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 师:仔细观察,图中共有几种图形?每组图案都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3.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用一套七巧板做拼组游戏。 板书课题:用七巧板拼图形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 4 页例 3。 (1)认识七巧板。 组织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七巧板。 师:七巧板由几块板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种形状的板最多?(课件依次出 示七巧板中的每个图形,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总结:七巧板是由 5 个三角形、1 个正方形和 1 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例 3) ①用七巧板进行图形拼组。 教师指定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行拼出。如指定拼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尝试拼组。 师:动手试一试,看谁拼出来的图形样式最多。(学生动手操作,拼组) 汇报: a.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大三角形来拼! b.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也可以! c.我还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 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和评价。 ②用七巧板进行实物拼组。 先由教师指定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例如:房子、小狗、桥……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③分组比赛。 教师组织学生比赛:每个人用一套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拼的? 学生小组内展示、汇报。 思考:要拼出更多的三角形,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要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可以从图形最少的情况入手,逐渐增加图形的数量, 有序地操作。 ④欣赏教材第 4 页的“你知道吗?”。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成其他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4 页“做一做”。 小组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呢? 板书设计 用七巧板拼图形 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有 7 块,其中有 1 个正方形、5 个三角形和 1 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1.对于教材中的七巧板,学生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自己有七巧板,或是玩过七巧板, 基本上会拼、摆比较简单的图形。本节课就是在前面认识了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借 助拼七巧板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对几种平面图形的认知,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 具个性的新图形。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除了要求学生能 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七巧板的用途 利用七巧板可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成各种各 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 物以及戏水的鱼、猫、狗等。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 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七巧板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被 人们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由于七巧板可以持续不断地反复组合,已引起哲学、心理学、美学 等多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还被作为制作商业广告和印章的辅助手段。 第 4 课时 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的应用练习。(教材第 5~7 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区分 和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能够完成一些简单分割与拼组。 2.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会用平面图形来拼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把下面各图形中的长方形涂上红色,正方形涂上绿色,三角形涂上蓝色,圆形涂上 粉色。 2.选用下面的立体图形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填序号) (1)画一个 要用( )号图形。 (2)画一个 要用( )号图形。 (3)画一个 要用( )号图形。 (4)画一个 要用( )号图形。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7 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 7 页第 7 题) (1)师: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一个长方体和三个面) (2)师:将长方体中与三个面相匹配的名称对应连线。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集体订正答案,教师适当点评。 2.教学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8 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 7 页第 8 题正方体展开图) 师: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物体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起来,猜猜它应该是一个什 么物体?(正方体) 师:对!正方体有几个面呢?(6 个) 师:想一想,这个正方体的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 汇报) 学生汇报: ①1 号和 2 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②5 号和 6 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③4 号和 3 号相对。 师:他们说得对吗?我们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好吗? 让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展开图折一个正方体,再看一看 1 号和 2 号是不是相对的面,5 号 和 6 号是不是相对的面,4 号和 3 号是不是相对的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明确:1 号的对面是 2 号,5 号的对面是 6 号,4 号的对面是 3 号。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5~7 页“练习一”第 3、5~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3 题:1 4 2 5 4 第 5 题:8 第 6 题:从上到下依次圈第三、二、二、一和三个图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7. 8. “1”的对面是“2”,“5”的对面是“6”,“4”的面对是“3”。 教学反思 1.注重回顾与反思。 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中情感体验的回顾,总结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 程标准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之一。这种意识和能力必须从小 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和培养,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但学生较小,没有多少学习经验,所 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做了必要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意识。 2.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但能让学生体验获 得知识的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参与到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中仍然重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动手操作能力(剪、贴、涂、拼 等)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数学方法 观察法是通过认真观察,记录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和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信 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该类图形的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