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湘教版2019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选修Ⅵ学案
知考纲 明考情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注重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考查频度高 2.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考查频度高 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图片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阐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频度较高 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 (1)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主要表现 矛盾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庞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引发一些地区争端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沉重的灾害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扩大了污染范围和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水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传播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全球大部分地区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加剧全球变暖 酸雨 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荒漠化 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 自然:暴雨、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人为:滥垦、滥牧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淡水资源短缺 自然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 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引发国际冲突 1.(2018·广西三市联考)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①,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所代替②,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思维流程] (1)审题干信息①: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信息②: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代替,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2)析图表信息③:表示高程图例的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信息④:安吉县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形成。 信息⑤ :水土流失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 [尝试自解] 答案 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2018·贵州联考)下图为国家海洋局2013年公布相对于1975~1993年平均值的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指出我国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并推测其可能给我国沿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注意图中竖轴、横轴的含义及其数值变化,由图可知,我国海平面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国沿海低地;导致海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加剧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加大河口区域咸潮入侵的强度和频度等;高海平面期间,会加剧风暴潮灾害的致灾程度,还会加大洪涝灾害的威胁等。 答案 趋势;波动上升。 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我国沿海低地;海岸生态恶化;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高海平面期间的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加等。 考点二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 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 2.解决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降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二)、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退化的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 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三)、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水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1.(2015·全国卷Ⅰ,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①,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②,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③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④。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10分) [思维流程] 审题干信息①: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土壤容易被移走。 信息②: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修建公路,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地表土壤侵蚀。 信息③:开挖石料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堆放弃料时,要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便复耕。 信息④:明确保护土壤的目的是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尝试自解]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2.(2014·课标Ⅰ,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10分) 解析 由材料可知,切沟由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于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考点三 生态环境保护 (一)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二)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 原因 自然 原因 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 样性锐 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生活环境的变化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外来物种入侵 物种都有限定的寿命,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 蚀(水土 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归纳小结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2016·全国卷Ⅲ,44,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①。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②。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③。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思维流程] 审题干信息①: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是其主要的栖息地;栖息地的减少和水体污染会使刀鱼数量减少,应加强长江刀鱼栖息地的保护、治理水污染。 信息②: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说明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应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休渔制度。 信息③: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应加强人工繁殖与放养。 [尝试自解]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2017·课标全国Ⅰ,44,10分)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外来物种一般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侵占当地物种的生长环境。柽柳耐旱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侧向枝条多影响周围当地植被的生长,种子多导致柽柳繁殖迅速,柽柳破坏天然林生态系统后,进一步影响以天然林为栖息环境的动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3.(2017·课标全国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10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描述表达能力。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考点四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 (二)大气污染及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的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解题指导 区域环境问题分析步骤 (1)明确自然环境背景,即资源状况、环境的脆弱性或存在的制约因素。 (2)把握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口增长、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模式及状况等。 (3)分析人地关系状况,判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4)分析产生人地矛盾的主要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2016·全国卷Ⅰ,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①。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②。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 [思维流程] (1)审题干信息①: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信息②: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在此过程中导致了海水在地表的残留,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了陆地植被的生长。 (2)析图表信息③:农田位于高位虾池和海平面之间,引水、蓄水、排水过程中的渗漏,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信息④:高位虾池的水面远高于海平面,养虾的废水容易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尝试自解]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2016·课标Ⅱ,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0分)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3.(2018·东北三省四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下图为上海PM2.5平均每小时质量浓度日变化情况图及上海PM2.5来源示意图。 简述上海PM2.5日变化特点及最大峰值出现的原因。 解析 变化特点从变化幅度和极值两方面进行描述。出现最大峰值的原因需结合PM2.5产生的原因作答。 答案 特点:一天中PM2.5浓度变化较大;9:00左右达到峰值。 原因:9:00左右达到上班高峰,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早晨地面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随着地面的温度升高,逆温消失,污染物逐渐扩散。 环境问题类主观题 环境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但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年高考试题中多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 [典 题 示 例] (2015·海南地理,26,10分)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植被分布,图2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10分) [尝试自解] [样卷评析] 样卷 展示 得分:10分 样卷 剖析 本答案基本符合答题要求,但也存在不足。题目要求“简述……影响”,让考生答题展开回答。不做扣分处理。 灌丛植被保护的措施以“水”入手,保证灌丛植被水源补给,即可起到保护植被并进一步保护绿洲的作用。 标准 答案 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堆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1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答 题 模 板]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自然原因 洪水,干旱,火山喷发 ××灾害频发,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疾病流行,如地方性碘缺乏症、克山病、氟骨症等;环境变迁,如太阳活动异常、气候变暖等 人为原因 人口,资源,发展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植被破坏严重;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解决措施 减少(禁止),综合利用,管理 减少或禁止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率,用清洁能源替代矿物能源及污染物净化综合利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立法管理等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意 (1)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应 用 体 验] (2017·课标全国Ⅲ,43,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10分)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材料树种生长习性,结合树种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来推断成因。根据湿度变化推断同样气候条件下由于缺少草本、灌木等的保护,地表水分易散失,土壤中水分含量会降低,空气湿度会较低;根据雨林到橡胶林的变化,会出现物种单一,生态系统单一,植株量减少,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祼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50分钟 满分:80分) 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2016·海南地理,2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10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018·石家庄二模)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10分) 解析 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有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法律措施如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宣传教育措施如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技术措施如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答案 危害: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污水和粪便污染空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2018·河南郑州第二次质检预测)2016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2020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1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在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率超过35%,2030年差异化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国所有城镇推广。下图是我国当前垃圾处理模式图。 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为我国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10分) 解析 意义主要从废弃物再利用、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建议主要从宣传、立法、细化标准等方面分析。 答案 意义:便于资源回收,提高废弃物再生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降低土壤污染等危害。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政府立法保障,建立奖惩制度;细化垃圾分类指标,明确公民对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方式和投放位置。 4.(2018·山西名校联考)镉主要来自电镀、燃料、制药、皮革等制造企业所排放的“三废”以及铝土矿等矿区母岩或矿区开采冶炼的污染。下图为贵阳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锌、镉、铅、铜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乡镇分布示意图。 指出造成贵阳郊区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及其主要分布乡镇,并提出防治措施。(10分) 解析 造成贵阳郊区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及其主要分布乡镇可从图中直观地读出来。防治措施要充分考虑污染源和污染途径,主要从监测、评估、清洁生产等角度作答。 答案 镉。燕楼乡。加强监测和防控,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体系;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积极推广绿色有机肥。 5.(2018·合肥一模)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马斯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汊交错。为抵御风暴潮灾害,荷兰人在河汊处建设多道防潮闸坝。 简析这些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10分) 解析 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从闸坝对于海水、河流径流及生物的影响角度考虑。从闸坝对海水的影响来看,修建闸坝可以防止海水倒灌,降低闸内水体盐度。从闸坝对河流径流的影响来看,建设闸坝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加重,形成内涝。从闸坝对生物的影响来看,闸坝影响鱼群的洄游,容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阻挡海水倒灌,可使闸内水体盐度降低;闸坝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质恶化;阻挡泥沙,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重;对鱼群的洄游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易造成河口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6.(2018·广东茂名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解析 “时空分布”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分布,图示月份是时间、三个地区反映了空间位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排放到大气污染物数量、天气因素、大气运动状态等。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回答即可。 答案 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7.(2018·福建厦门一模)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下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10分) 解析 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对水土保持来说:块石、柳干枝叶可防止暴雨冲击土壤,也可减缓坡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 块石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 该地夏季多暴雨,码放的块石可防止土壤直接遭受暴雨的袭击,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 8.(2018·太原一模)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10分) 解析 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加剧水体盐度。 答案 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