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雌性激素与生长激素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 B. 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C. 葡萄糖、乳酸、多肽分别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翻译的产物 D. 1分子ATP水解时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1分子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DP,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 ‎【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的固醇类,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只是细胞核内的核酸主要是DNA(含有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RNA(含有核糖),B错误;‎ C、葡萄糖、乳酸、多肽分别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翻译的产物,C正确。‎ D、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2.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定数量的疟原虫感染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疟原虫感染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感染会导致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缩短 B. 疟原虫感染后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会发生变化 C. 人体内肿瘤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 D. 在被疟原虫感染的肿瘤患者体内,疟原虫与该患者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4 -‎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分散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疟原虫感染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其细胞周期延长,A错误;‎ B、疟原虫感染后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B正确;‎ 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被疟原虫感染的患者会产生疟疾,故疟原虫与患者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3.新冠病毒2019-nCov引发全球疫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其疫苗研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下列有关人体接种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B. 首次接种疫苗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 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D. 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接种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入侵,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首次接种不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 C、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C错误;‎ 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发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4.据报道,墨西哥男孩Luis Mannel在10个月大的时候,体重达到60斤,相当于一名9岁男孩的体重,医生对他进行检查,认为他可能患有Prader-Willi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是由于15号染色体微缺失引起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起此病的变异类型同猫叫综合征一样 B. 此病的致病基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14 -‎ C. 医生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对此病进行初步诊断 D. 此病可能是由于母方或父方的第15号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Prader-Willi综合征是由于15号染色体微缺失引起,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引起此病的变异类型同猫叫综合征一样,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A正确;‎ B、此病由染色体微缺失引起的,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 C、染色体异常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进行初步诊断,C正确;‎ D、此病可能是由于母方或父方的第15号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遗传给该男孩的,D正确。‎ 故选B。‎ ‎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 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C.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D. 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 14 -‎ ‎【详解】由题意可知,有些幸存者的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说明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移开重物后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导致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稳态失调,因此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D正确;被困在缺少水的恶劣环境中,导致幸存者机体内环境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促使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正确;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有毒物质不能随尿排出,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不是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C错误。‎ ‎6.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N(估算家鼠数)‎ ‎3‎ ‎14‎ ‎37‎ ‎44‎ ‎68‎ ‎68‎ ‎69‎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C. 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D. 5-7月,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BD、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BD正确; C、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只是种群数量特征,不是丰富度,C错误。 故选C。‎ ‎7.图甲表示A、B两个品种大豆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A、B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强度、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所绘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 14 -‎ ‎(1)据图甲分析,a点时,B品种大豆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更显著的大豆品种是______(填字母)。‎ ‎(2)据图乙分析,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分析以后判定乙图中曲线②代表大豆A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B品种,该判断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A品种大豆的某一叶片在25℃条件下暗处理1小时,该叶片质量(以葡萄糖衡量)减少了2mg,之后光照1小时,经称重,光照后比暗处理前质量增加了5mg,该叶片光照1小时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_mg。‎ ‎【答案】 (1). 叶绿体、线粒体 (2). A (3).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0) (4). 不合理 (5). 光照强度未知,当光照强度大于甲图c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A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B品种;当光照强度小于甲图中c点,大于b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B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A品种 (6). 9‎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大豆的品种,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曲线表明,大豆A的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大于大豆B的。图乙表示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变化,开始时,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减少;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据此分析作答。‎ - 14 -‎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a点为B大豆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此时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由于大豆A的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大于大豆B的,所以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更显著的大豆是A品种。‎ ‎(2)图乙中30~45min期间,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因此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 ‎(3)由于光照强度未知,当光照强度大于甲图c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A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B品种;当光照强度小于甲图中c点,大于b点时,曲线②代表大豆B品种,曲线①代表大豆A品种。所以该同学判断不合理。‎ ‎(4)根据题意可知,将A品种大豆的某一叶片在25℃温度条件下暗处理1小时,该叶片质量(以葡萄糖衡量)减少了2mg,该叶片的呼吸速率为2mg/小时,之后光照1小时,经称重,光照后比暗处理前质量增加了5mg,该增加量表示1小时的光合作用-2小时的呼吸作用积累的葡萄糖,即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5,光合速率=5+2×2=9 mg/小时,故该叶片光照1小时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为9mg。‎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外界因素及探究实验,首先要考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曲线图,再结合题干条件“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答题。‎ ‎8.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等作用。‎ ‎(1) 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侧枝生长,在这一功能上,其与独脚金内酯是_____的关系。‎ ‎(2)为了探究这两种激素在调节侧枝生长上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用细胞分裂素类似物BA 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 等试剂,以及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和受体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整个实验在光照和温度可控的温室中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14 -‎ ‎②实验处理和测量的材料都是豌豆原本不发育的第三侧芽,选择此侧芽的目的是________。‎ ‎③依据实验结果判断,______(填“突变体 1”或“突变体 2”)是独脚金内酯受体突变体,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推测独角金内酯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验证此推测还需补充的实验组处理为____。‎ a.野生型豌豆 b. 豌豆突变体 1 c. 豌豆突变体 2 d.细胞分裂素合成缺陷型豌豆e.用适量 BA 处理 f.用适量 GR24 处理 g.用适量 BA 和 GR24 处理h.检测细胞分裂素含量 i.检测侧枝长度 ‎【答案】 (1). 拮抗 (2). 排除光照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温度和光照相同且适宜) (3).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观察 (4). 突变体2 (5). 突变体 2 加入GR24侧枝生长比突变体1和野生型都要长(或突变体2加入BA 和 GR24 的组比单独加 BA 侧枝长度短得比突变体1 更少) (6). afh(i)或 bfh(i)‎ ‎【解析】‎ ‎【分析】‎ 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植物种类,因变量是侧枝的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用BA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枝生长更显著;与单独用BA处理相比,BA+GR24处理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芽长度都缩短,与突变体2相比,突变体1缩短的效果更明显,因此可能是突变体1自身合成部分独脚金内酯GR。‎ ‎【详解】(1)由题意知,独脚金内酯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的作用,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侧枝生长,二者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2)①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处理及植物类型,光照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整个实验在光照和温度可控的温室中进行,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排除光照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实验处理和测量的材料都是豌豆原本不发育的第三侧芽,选择此侧芽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观察。‎ ‎③由题图可知,突变体 2 加入GR24侧枝生长比突变体1和野生型都要长(或突变体2加入BA 和 GR24 的组比单独加 BA 侧枝长度短得比突变体1 更少),因此突变体2是独脚金内酯受体突变体。‎ - 14 -‎ ‎(3)验证独角金内酯能通过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这一机理,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观察指标是用GR24处理后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因此需要野生型豌豆,用GR24处理,并测定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或者是选择突变体1,用GR24处理,测定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或检测侧枝长度)。故选afh(i)或 bfh(i)。‎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激素的作用,学会分析实验目的、因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学会控制无关变量,并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并完善实验步骤。‎ ‎9.某处的荒山堆放了有毒的废阴极炭块,其毒性主要来自含量较高的氟化物和氰化物,前者是明确的致癌物质,后者是著名的致命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经过处理的废阴极炭块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动物致病或中毒,长期下去会导致某些动物灭绝,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_____。‎ ‎(3)下表为科学家对该地附近某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绘制的相关图表(单位:百万千焦),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草 ‎65.5‎ ‎3.0‎ ‎15.0‎ ‎41.5‎ 羊 ‎15.0‎ ‎5‎ ‎0.5‎ ‎2‎ ‎2.5‎ 人 ‎2‎ ‎0.6‎ ‎1.4‎ 微量 ‎(不计)‎ 无 ‎①调查该生态系统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理由是________。‎ ‎②上表是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草→羊→人”进行调查后绘制了食物链中三个营养级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请根据表格计算羊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___百万千焦 ‎③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大部分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固定,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若羊的粪便被迅速分解,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________(填表中数值);草与羊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 14 -‎ ‎④让羊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我调节 (2). 生产者和分解者 (3).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4). 10 (5). 12% (6). 3 (7).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没有经过处理的废阴极炭块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动物致病或中毒,长期下去会导致某些动物灭绝,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3)①因为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故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②羊呼吸消耗的能量=羊同化量-羊净同化量=15-5=10百万千焦。‎ ‎③据表格数据可知,生产者草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65.5+15+3+41.5=125百万千焦,故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羊同化量/第一营养级草同化量)×100%=(15/125)×100%=12%。若羊的粪便被迅速分解,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羊同化,还属于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及属于表中的数值3;草与羊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 14 -‎ ‎④让羊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为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及稳定性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 ‎10.某种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花色有紫、白两种情况。研究人员让两株纯合的紫花个体杂交,F1全为紫花,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紫花:白花=15:1,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有________对,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当控制花色的基因全部非纯合状态下,紫色雌花的药用价值很高。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了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请利用F2中的个体设计实验,选出药用价值很高的雌株。仅需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 (2). 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或X)上 (3). 让F2中的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性状及比例。F3中紫花:白花=3:1的亲本雌株为所需植株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子一代全部为紫花,子二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二代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详解】(1)由于F2中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因此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F2中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 ‎(2)假设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XBXb的植株上的紫花是高药效花。又因为亲本与F1植株全部死亡,则可用子二代中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F3中花色情况及比例;若F3中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雌株即为所需要的。‎ - 14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根据9:3:3:1的变形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并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在雌雄性中的差异判断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生物降解法是常用的降解农药的方法,某研究小组为分离出能降解敌敌畏(一种有毒的有机农药)的细菌,进行了以下相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原理:土壤中的细菌能合成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在把敌敌畏分解成无机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验流程:‎ ‎①从富含敌敌畏环境中采集土样配制成土壤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②配制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灭菌,灭菌后倒平板,冷却后需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____________法接种细菌,该方法能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稀释度,统计的菌落数通常比实际数目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我们发现,特定微生物能够分解特定的物质,但是微生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为了保证它有稳定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解敌敌畏的)酶 (2). 敌敌畏 (3). 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 稀释涂布平板 (5).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 ,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6). 固定化细胞 (7). 包埋 (8). 细胞个体大,难以被吸附或者结合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 14 -‎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出能降解敌敌畏(一种有毒的有机农药)的细菌,分离原理是:土壤中的细菌能合成(分解敌敌畏的)酶,这种物质在把敌敌畏分解成无机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验流程:‎ ‎①从富含敌敌畏的环境中采集土样配制成土壤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②要获得能分解敌敌畏的微生物,应该配制以敌敌畏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③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该方法能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稀释度;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通常比实际数目低的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特定微生物能够分解特定的物质,但是微生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为了保证它有稳定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因为细胞个体大,难以被吸附或者结合,故固定化细胞通常采用包埋法。‎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及种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正式实施。一些高龄产妇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圆二胎梦。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而不通过服用雌激素来直接促进更多的卵泡发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体外受精前,医生借助超声波探测仪等工具用吸卵针从某女士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随后将取出的卵母细胞置于与_____________中相似的环境,让它进一步发育成熟。受精过程中,精子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子的_______,当医生通过仪器观察到__________,表明卵子完成受精。‎ ‎(3)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就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_____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 14 -‎ ‎(4)若做试管婴儿的夫妇中,妻子患有线粒体疾病(线粒体DNA缺陷),丈夫正常,则子,女患病情况为__________。若要获得健康的孩子,可通过特殊的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即“三亲婴儿”(医生要去除女性捐赠者卵子中的细胞核,接着用母亲卵细胞中对应的遗传基因取而代之,最后再按照标准的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三亲婴儿”的获得过程,除运用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外.还要特别运用___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 过量的雌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卵巢的发育 (2). 输卵管 (3). 放射冠和透明带 (4). 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有两个极体时 (5). 发育培养液 (6). 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 (7). 全患病 (8). 动物细胞核移植 ‎【解析】‎ ‎【分析】‎ ‎1、胚胎移植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线粒体中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详解】(1)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而不通过服用雌激素来直接促进更多的卵泡发育其原因是过量的雌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卵巢的发育。‎ ‎(2)取出的卵母细胞应置于与输卵管相似的环境,让它适宜环境下进一步发育。精子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完成受精作用,当观察到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有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完成受精。‎ ‎(3)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就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等物质。。‎ ‎(4)线粒体疾病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与母本表现型一致,故其子女全患病;由“三亲婴儿”的获得过程可知,除运用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外,还要运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把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女性捐赠者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 ‎【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细胞质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涉及的技术,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生理学基础,熟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