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阶段性测试题2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阶段性测试题24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四 (选修三 综合评估测试)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莱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英国和其它列强对这种经济一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威廉二世和德国其他领导人深受美国制海权的伟大倡导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军少将学说的影响。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必须发展商船和军舰,从而危及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海上霸权。‎ ‎“当(在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材料一作者是如何强调发动战争的责任主体的?你是否同意,说出理由。(9分)‎ 材料二 当威尔逊将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的说:“这位充满理想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像个劳合·乔治。”‎ ‎(2)克里孟梭说威尔逊“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指的是威尔逊的什么行为?英国和法国抵制美国的十四点计划的本质是什么?(6分)‎ ‎【答案】 (1)作者将发动战争的首要责任推到德国身上,认为德国的海上霸权危机了各国的利益导致的。不同意,一战的爆发是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9分)‎ ‎(2)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的旗号,实际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控制欧洲。本质: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6分)‎ ‎2.(15分)(2012·新课标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之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德国在1936年又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兵役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 重大行动: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9分)‎ ‎(2)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影响: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6分)‎ ‎3.(15分)(2012·德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美国)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反映的时间及政策,评述美国二战前的外交政策。(9分)‎ 材料二 图二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救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 ‎(2)图二反映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积极意义。(6分)‎ ‎【答案】 (1)时间: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政策:中立政策。‎ 评述:这一政策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9分)‎ ‎(2)变化:由中立政策调整为抗击法西斯侵略。‎ 意义:加强中美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方面的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奠定了基础。(6分)‎ ‎4.(15分)(2012·丹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 ‎。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答案】 (1)背景:二战后期国际联盟失去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4分)‎ 态度:苏联排斥中国加入;美国赞同中国加入。(2分)‎ 目的:维护各国利益,称霸世界。(2分)‎ ‎(2)原因: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4分)‎ 评价: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其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分)‎ ‎5.(15分)(2012·武汉)阅读下列地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1943年夏,由副首相艾德礼主持的一个特别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划分占领区的方案。该方案建议:(1)德国全境由苏美英三国占领;(2)苏联占领德国东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英国占领西北部。该方案“完全符合英国四百年以来的外交政策,即整个欧洲将不会由一个大国进行统治,而英国的航运利益也将由于占领了德国的北海海岸而有所促进。”‎ ‎(1)据所提供的地图和材料,概括其反映的重要历史现象。(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9分)‎ ‎【答案】 (1)二战后德国先被分区占领,(2分)后分裂成两个国家;(2分)欧洲的“冷战”格局形成。(2分)‎ ‎(2)顺应了世界人民清算法西斯的意愿;德国的分裂加剧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分区占领德国符合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政策;维护英国的航海利益。(9分)‎ ‎6.(15分)(2012·开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 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这三种观点,虽然结论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数量分析”来计算胜负。于是对朝鲜战争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应该说,以“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数量分析”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判断胜负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应从哪个角度研究朝鲜战争的起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对“朝鲜战争胜负”的判定上存在的两种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作者的判定标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7分)‎ ‎【答案】 (1)研究角度:对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2分)‎ 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6分)‎ ‎(2)标准:一种标准是以某种“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2分)‎ 另一种标准是取决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2分)‎ 论证:(3分)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达到了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美国并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 ‎(从中美两国角度论证正确的得3分,只从其中一个国家的角度论证的得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