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山东省 2021 届高三开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长: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 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 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 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 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 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 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 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 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 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 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 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 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 - 2 - 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 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 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 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 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 年 7 月 16 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 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 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 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 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 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 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 年的 5 月 18 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 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 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 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 21 世纪已经过去的这 19 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 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 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 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 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 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 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 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 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 - 3 - 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 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 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喚醒 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 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 多追求时尚文娱。 B. 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他 们之间的距离。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 时代间的代际感。 D. 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 现代的艺术品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 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 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 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 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 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 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 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 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 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 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 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 的 - 4 - 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 1995 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 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1. D 2. D 3. A 4. 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 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 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③最后得出结论: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 和戏曲美好的未来。 5. 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古 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 A 项,“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错误,“主 要原因”一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 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因之一,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 因”。 B 项,“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 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中“只要……就能够”错误,过于绝对化,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当务 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 们感受和领略,……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 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文中说“有可能”。 C 项, “……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错误,选项错置因果,材料二第一 段说的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 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 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是“科 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结果,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 D。 - 5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展也已 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 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 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汇 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的 昆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方面是相同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B 项,“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 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这一观点; C 项,“《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 出都是座无虚席”,“座无虚席”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D 项,“《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轰动效果” 可以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A 项,“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 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 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这是说明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来传承这些戏曲艺术,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不能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出自《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所以这则材料应该是探讨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之间的关 系,关键词就是“戏曲艺术”和“年轻观众”;共有五段文字,第一段“现在一些年轻人,和 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的形成……有历史……”“现实的原因有很多……”,这些信息 告诉我们,第一段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第二段在第一段年轻人疏离戏曲的基础上 指出“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提出观点;第三段“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 - 6 - 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 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以及第四段“同时,我们不应把……”是分析 戏曲如何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第五段“一要美……二要真与善,……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 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这是由上文得出结 论。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以及借助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考生可以筛选出年轻人对待戏曲 的态度、年轻人这样对待戏曲的原因、年轻人的喜好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根据这些内容进 行概括。如材料一指出“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是现状,接着在材料一第 三段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 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 由究竟何在”,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材料一第四段“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 单向化、狭隘化理解……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 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材料二“在全媒体时代,……回归 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 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 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 惠 敏 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 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 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 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 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 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 7 -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 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 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 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 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 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 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 “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 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 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 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 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 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瑞忽然抬 头:“是穷吧。”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 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 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 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 7 岁到 12 岁, 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斑 竹,逗号写出 12 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画 上了句号。瑞从此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妈 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 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一 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 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 有人看到过凤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 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 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 - 8 - 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栎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 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栎下 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 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 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 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 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 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 托起他们的梦。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杨不仅是个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我们村”是扎根在扶贫村 的精神体现。 B.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化,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 的改变。 C. 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改变了他们的村庄,召唤他们回来投入到火热 的生活中。 D. 文章阐述了“我”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 更有说服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 生活场面。 B.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 心理的变化。 C. 文章中瑞母亲 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 员的伟大。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 作的赞美。 8. 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的 - 9 -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 【答案】6. B 7. C 8. 表面上指瑞脸上的黑痣。“逗号”指瑞 12 岁之前父母离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 沮丧、苦楚的生活;“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 生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9. ①“斑竹”指南漳县斑竹村盛产的斑竹,原意指王昭君的辞乡泪,这里借指斑竹村过去的 “穷”;②“凤凰舞”,这里借指斑竹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及其给斑竹村带来的变化; ③“斑竹村里凤凰舞”意在说明精准扶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借“凤凰涅槃”说明斑竹村 脱贫致富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 B 项,“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错误,不仅仅是物质,应该是物质 和精神的变化。“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 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可知瑞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故选 B。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 项,“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错误,原文“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 出走再嫁”,不仅仅是贫穷,还有父亲的不负责任带给母亲的伤害;“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 伟大”,主要凸显扶贫工作人员工作细致,关注瑞的内心成长。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可知表面上指瑞脸上的黑痣。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 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 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可知“逗号”指瑞 12 岁之前父母离 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沮丧、苦楚的生活。 - 10 - “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 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 老花栎,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可知“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 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生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 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知“斑竹”指南漳县斑竹村盛产的斑竹,原意指王昭君的辞乡 泪,这里借指斑竹村过去的“穷”;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 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可知“凤凰舞”,这里借指斑竹村精 准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及其给斑竹村带来的变化; “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 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 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初次走 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如 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 们的梦”,可知“斑竹村里凤凰舞”意在说明精准扶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借“凤凰涅槃” 说明斑竹村脱贫致富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 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 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 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 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 - 11 - 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 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 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 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 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 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 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 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 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 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 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 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 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 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 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 - 12 - 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 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 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 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 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 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 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2)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14. 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 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 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 (2)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 14. 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希 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迁”是动词,主语是“尚野”,宾语是“国子助教”,“诸生”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国 子助教”和“诸生”之间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 “幸”是动词,指君王到某处,宾语是“上都”,动宾后要断开,且“丞相”是指哈刺哈孙, 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中“文中指前者” 错误,文中的“处士”应是指后者,即未做官的士人。 故选 A。 为 - 13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B 项,“尚野……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错误,结合文中“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 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可知,应该是朝廷派遣使者来询问百姓疾苦,不是尚野派遣使者询 问。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中,“至”,到;“狱讼”,案件和诉讼;“充斥”,积压;“留滞”,拖延搁置;“涉”, 经过;“旬”,十天。 (2)中,“谓”,说,认为;“混居”,杂设在一起;“合”,符合;“遂”,于是,就; “寝”,(被)停。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从题干要求来看,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考 生需要找到尚野试用荫补官的做法,以及有人批评的理由,如文中说“诏野赴吏部,试用荫 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由此可知,尚野试用荫补官时太过宽容,给了很多人便利; 第二个问题是“结果怎样”,考生需要找到尚野对于自己这种做法的解说以及人们的反应,如 问中说“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 从尚野的解释里可以看出,尚野之所以宽容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 了他的解释,都是心悦诚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 巨资帮助他就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任兴 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 - 14 - 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 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 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事情上报到朝廷, 河渠官一职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跟随 皇帝到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 分学从尚野开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 “学习没有收获,仅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 汲取水,那就用不尽了。”当时没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 广泛建设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 时跟随宾客姚燧、谕德萧渼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 子司业一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尚野说国学和府 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至大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 史。朝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很多都是宽容优待的。有人责怪他 太过宽容。尚野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 不一定非要当前就取得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 尚野改任集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 学的人很多。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 称号,并被追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志趣正直远大,侍奉继母凭借孝 心而出名,文辞典雅,文章以理作为标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 规注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 年)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 15 - B. 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C. “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 【答案】15. C 16. 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①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 夜色凄凉,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②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 悲鸣不已,使诗人愁上加愁。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 C 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中“对比”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无论是“眇眇春风”,还是“萧 萧夜色”,都是哀景,风声萧萧,夜色凄凉,二者属于同类,无法形成对比。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抒情方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客愁”。首先回顾抒情的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然 后分析诗歌所写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诗人抒情的方式。由注释“诗人客居云阳时所 作”可知,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由题中“客愁”可知,这首诗歌抒发的是客居他乡而引发的 愁情,那么诗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愁情的呢?诗歌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合建筑风貌,颔 联和颈联写所见之景,“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主要描写“山 木”“子规”“春风”“夜色”这些景象,由“啼”“眇眇”“萧萧”“凄”等词可知,所 描绘的景象是凄凉之景,而诗人此时心中涌起的也是客居他乡的愁情,景与情是一致的,由 此可知,这首诗歌主要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眼前所见凄清之景以及耳中所闻子规悲鸣 之声来抒发客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 手法,写出了阿房宫栋 柱之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之润泽,喻指女子年轻貌美。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懒”一 的 - 16 - “迟”,遥相呼应,刻画女子梳妆的情态。 【答案】 (1). 使负栋之柱 (2). 多于南亩之农夫 (3). 桑之未落 (4). 其叶沃若 (5). 懒起画蛾眉 (6). 弄妆梳洗迟 【解析】 【详解】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1)题干中“夸张的手法”“阿房宫栋柱之多”两处提示我们选取和阿房宫栋柱有关的句子, 而且又是运用夸张手法,所以应该填“使负栋之柱”和“多于南亩之农夫”两句。 (2)题干中“桑叶之润泽,喻指女子年轻貌美”,提示我们想到文中和桑叶有关的两句,不 是写女子容貌老去,而是写年轻貌美,故答案是“桑之未落”和“其叶沃若”两句。 (3)题干中“懒”、“迟”和“刻画女子梳妆的情态”提示我们想到“懒起画蛾眉”和“弄 妆梳洗迟”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 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 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 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 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 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 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 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 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 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 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 - 17 - 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 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 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D 19. 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 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 句,轻快流利。 20. 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彩更鲜明,更符合整个文段语 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的破折号是表示对前面的具体解说, 属于解释说明。 A 项,破折号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B 项,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C 项,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D 项,破折号后是对前面的具体解说,说与解释说明。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鉴赏品味语言一般可以从修辞角度、语体角度、句式角度、用词角度等几个方面分析。 “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从句式的角度来看,这段话 主要使用短句,没有过多的修饰,非常干净利落,同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和“沿 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结构一致,句式工整,且“出……”“沿……”“就到……” 采用流水句,流畅轻快;从用词角度来看,“沿溪行”有文言特色,而“又没多远”又是口 语,文白夹杂,富有特色;从这段话的内容来看,这段话是紧承“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 而来,后面是介绍老刘家的具体位置,语气上显得轻松幽默。 - 18 -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首先理解原文句子和题干中改句的内容。“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 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和“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是说老刘放茶叶的具 体方式;然后分析原文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采用排比句式,句式非 常整齐,读起来很有韵律感;“有的……有的……有的……”使用了排比修辞,而整篇文字 文学意味很浓厚,所以原文中的排比句和文章的整体色彩更吻合;文中说“有的用塑料袋装 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从三种不同储存方式入手铺排,更有气势。 改动后的句子虽然也能表达文中的意思,但失去了文学意味,与整个语段的特点不合。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 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 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 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 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 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 【答案】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 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 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 文学审美”后加宾语“能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④“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结构 混乱,该句把“……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和“以……为目标”两句杂糅到一句中, 可以删除“为目标”。 ⑤“激励大家共鸣”搭配不当,“共鸣”不能“激励”,应该是“激发……共鸣”。 ⑥“网友有发言欲望”结构混乱,结合第⑤句可知,应该是“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的 特质”让网友有发言的欲望,所以属于结构混乱中的偷换主语,可以在“网友”前面添加“让” 或“使”。 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成分残缺,“提升”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在“文学审 美”的后面添加“……能力”。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 - 19 - 字。 2020 年 7 月 24 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 3D 虚拟 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 24 个 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 33 个语种的图书约 16 万种。“云 书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 3D 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 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 【答案】2020 年 7 月 24 日,国内首座 3D 虚拟“云书馆”上线,吸引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 出版集团参与,共展出 33 个语种约 16 万种图书。(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是一段新闻报道。主要抓关键点时间、地点、事件、影响等几方面来进行概括。时间:2020 年 7 月 24 日。地点:没有涉及。事件及影响:3D 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 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 33 个语种的图书约 16 万种。然后再根据字数要求来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020 年 7 月 24 日,国内首座 3D 虚拟“云书馆"上线,吸引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参与, 共展出 33 个语种约 16 万种图书。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 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 2020 年高 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在网上引起了热评。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 是个冷门专业,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她完全有权利选择自 己喜欢的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 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 这件事在某中学学生中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做自己喜欢的事 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 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 2020 年高考文科 - 20 - 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评。我认为,钟芳蓉选择考 古专业,是因为她喜欢考古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值得鼓励的。 人活在这世上,不光是为别人而活,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做最真实的自己。但丁曾 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的,人生在世,有时候不要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 法,自己喜欢做,就要坚守,不要动摇。 听说过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 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 变,该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坐在海边 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 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尔:“幸 福是如何获得的?”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在这多彩的世界里,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弹自己拿手的乐器, 烹饪美味可口的饭菜以及享受舌尖上的美味。我们可以多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去和大自然 拥抱,去公园走走,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亦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陶醉在自己 的世界里,我们会很自由,很放松,完全不受他人限制,爱干什么就做什么,开心做自己。 所以,钟芳蓉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就认为,选最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比选最赚钱的专业 重要。这个道理简单质朴,却又一针见血——如果不喜欢,又怎么可能有前行的动力?考古 专业“钱景”也许不让人看好,但是考古专业是钟芳蓉喜欢的,因为金钱的利诱而改变自己 的选择,又有何快乐而言呢? 哲学家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自己喜欢什么,爱好 什么,感兴趣什么就去尝试,去做,去实施。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快 乐。所以,我支持钟芳蓉选择自己喜欢的考古专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材料说,湖南耒阳考 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 676 分的高分,而她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对于这件事网 友有着不同的看法,对此,钟芳蓉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审清这些材料内容后,考生可以依 据网友的看法或钟芳蓉的观点,谈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或感悟。比如,可以提出肯定的看法, - 21 - 肯定部分网友的观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可以从钟芳蓉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 悔”入手,谈谈喜欢做就大胆做,不要瞻前顾后;还可以从钟芳蓉说的“确定自己的兴趣并 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入手,写写兴趣让成长更有力量, 因为兴趣,所以成功等;当然,考生也可以从就业的角度或其它角度考虑,提出相反的看法。 立意: 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 ②兴趣让成长更有力量; ③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冷门专业; ④因为热爱,所以成功。 素材: 1.号称智商只有“007”的憨豆先生,现实却曾是主攻电机工程学的牛津大学硕士,所以屏幕 上那个“轻度智障”的搞笑形象,实在不是他的本色出演。那么他又为什么放弃硕士学位来 演戏呢?因为热爱。他放弃了前途,去努力追求他热爱的东西。虽然刚开始,并没有人买他 的帐,只是觉得这个人很傻,但后来,他慢慢的靠着他独特的方式与脸庞,收获了大批粉丝 与观众的喜爱。观众们说“他本是一个博士,却演了一辈子傻子。”也许,他按照原有的生 活过下去,也会有不错的收入,但为了追求热爱的东西,他宁愿受苦,也要拥抱快乐。 2.看过一个国外的故事:有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其中一个找另一个戴帽子的借了点儿手纸。 等出了厕所借手纸的给戴帽子的上了根烟,以示感谢。于是俩人边走边聊。戴帽子的说:“最 近家里逼着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郁闷啊。”借手纸那位诧异地说:“钢琴有什么 难学的?我从五岁开始弹,现在越弹越溜。倒是我们家里人老逼着我写诗,烦呐。”戴帽子 的一听乐了,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哥们儿就爱写诗,喏,这都是,不行你拿走 回家交差去。”关键在结尾处,原来这个不爱学琴的就是大诗人歌德,不爱写诗的则是莫扎 特。 3.最美舞者廖智在汶川地震后失去了双腿,这无疑是对她身体与心灵的摧残。她热爱舞蹈, 甚至嗜舞如命。治疗期间,她脑海里总是想像自己重返舞台的样子。然后,她想出了《鼓 舞》。可对廖智来说必须从跪立这个对常人来说很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我用力抓住床的扶 把缓慢地跪起来,刚跪一分钟不到双腿便开始颤抖,接着全身都颤抖起来……当我再一次跪 起来……几乎要倒下去……”太疼了,而且每天要疼 3 个小时,廖智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为 了完成《鼓舞》,她第二次手术一推再推,当双腿残缺、一袭红装的廖智在大鼓上翩翩起舞时, 震撼了现场所有人。之后,雅安地震,她戴着假肢送粮、送衣;为家乡义演,用所得善款回 - 22 - 报社会,传递爱心。尽管肢体残缺,但她用独特的生命展示了对舞蹈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祖国的热爱。 4.莎士比亚生于英国艾汶河畔斯特拉福德镇一个羊毛商人的家庭,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都 很低。他在六七岁的时候,入学学习拉丁文和古希腊文。五年之后,因家庭破产,他只得中 途退学,前往伦敦谋生。到了伦敦,他四处奔走,到处央求,才找到为一家戏院的绅士赶车 的差使。由于工作间歇,他常能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舞台上的演出,渐渐地对戏剧发生了很 大的兴趣。一次他偶然被老板抓差临时扮演了一个仆从,表演得很出色。这样,他便开始走 上了舞台,后来竟成了剧场的正式演员。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员,莎士比亚深感自己的知识浅 薄,就利用点滴时间苦读,博览了大量的书籍,还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凭借自己 的努力,为剧团写出了《亨利六世》等三部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注意,紧接着,他又写出 了《理查二世》等剧本,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英国戏剧界正活跃着一批受过高等教 育的职业剧作家,这些“大学才子”根本瞧不起这位仅有五年学历的“马车夫”,他们咒骂莎 士比亚偷窃了“孔雀的羽毛”,是混进白鸽队伍中的“乌鸦”等等。莎士比亚对这些攻击和谩 骂并不理会,埋头创作,孜孜不倦。在后二十年的时间里,写成了叙事长诗 2 部,戏剧 37 部, 十四行诗一卷共 154 首,成为举世公认的戏剧家、诗人和文学巨匠。 结构层次: 《做自己喜欢 事》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开头引用材料并提出观点: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是值得鼓励的。接下来,文章引用但丁的名句并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再次 论证观点。之后,文章联系现实生活,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论证在这多彩的世界里,我们应 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因为利益改变自己的选择。最后,文章引用哲学家的话语进行结尾, 并在结尾处再次申明:支持钟芳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整体看来,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丰 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