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历史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历史一模试卷 一、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手工业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B. ‎ C. D.‎ ‎2.(2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A.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 C.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2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第31页(共31页)‎ A.A、 B.B、 C.C、 D.D、‎ ‎4.(2分)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5.(2分)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6.(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7.(2分)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光武中兴 B.统一全国 ‎ 第31页(共31页)‎ C.科举制的创设 D.大运河的开通 ‎8.(2分)“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2分)200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0.(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1.(2分)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 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都属于宋代的是(  )‎ A.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用于航海 ‎ B.改进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 C.《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 D.《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12.(2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2分)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主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 第31页(共31页)‎ A.杯酒释兵权 B.《清明上河图》(局部) ‎ C.锦衣卫印 D.军机处 ‎14.(2分)“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15.(2分)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八股取士 ‎16.(2分)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 B.在巴比伦的故土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 ‎ C.在印度古城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 D.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发祥地的千年沧桑 ‎17.(2分)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海外贸易 B.民主政治 C.文化教育 D.军事外交 第31页(共31页)‎ ‎18.(2分)“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 C.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D.近代俄国 ‎19.(2分)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 C.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 D.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20.(2分)“(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 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C.议会制的确立 D.分权制衡原则的确立 ‎21.(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第31页(共31页)‎ A.A B.B C.C D.D ‎22.(2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写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造成上述材料中“铁路通行”的直接因素是(  )‎ A.治铁业的发达 ‎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 C.斯蒂芬森蒸汽机车的发明 ‎ D.内燃机的诞生 ‎23.(2分)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形成 ‎ C.萨拉热窝事件 D.轴心国集团形成 ‎24.(2分)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废除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实行多党制、赫鲁晓夫改革 ‎ D.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31页(共31页)‎ ‎25.(2分)《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 A.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联合国成立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是时,朝廷已……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 ‎﹣﹣魏源《圣武记》‎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二,归纳“圣祖”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 年 5 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 1936 年止,政府大约支出 30‎ 第31页(共31页)‎ ‎ 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1935 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内容?其突出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其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福利国家政策。1945 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等,涵盖了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八大保险项目。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改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制度和特点各是什么?‎ 材料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31页(共31页)‎ ‎(1)德国领土面积的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反映出战后世界的哪一新秩序?‎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判断德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材料三 见图:‎ ‎(3)从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德国加入欧盟体现了二战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的出现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第31页(共31页)‎ 第31页(共31页)‎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手工业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2.(2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第31页(共31页)‎ A.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 C.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分析】本题考查商业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及其作用。‎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商鞅变法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特权,通过这一措施,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所以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较容易回答,熟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即可。‎ ‎3.(2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的史实。‎ ‎【解答】材料中李白诗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光辉业迹,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4.(2分)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第31页(共31页)‎ ‎【分析】此题考查秦王朝的相关史实,注意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解答】据题干“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2分)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分析】本题以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知,封国人数多于中央,封国辖郡多于中央,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C选项符合题意。‎ 第31页(共31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6.(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注意全面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解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当时的突出特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相关时代特征,确定主题。‎ ‎7.(2分)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光武中兴 B.统一全国 ‎ C.科举制的创设 D.大运河的开通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在书中不应出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8.(2分)“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分析】本题以材料“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为切入点,考查唐玄宗时期的情况。‎ ‎【解答】“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9.(2分)200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分析】本题以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 第31页(共31页)‎ ‎【解答】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玄奘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天竺求取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属于“丝路人”。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鉴真的功绩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均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2分)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第31页(共31页)‎ ‎11.(2分)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 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都属于宋代的是(  )‎ A.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用于航海 ‎ B.改进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 C.《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 D.《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到北宋时,用磁针代替磁石,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到了南宋,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并很快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成为新航路的开辟的必要条件。改进造纸术属于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属于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属于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 ‎12.(2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据“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3.(2分)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主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 A.杯酒释兵权 B.《清明上河图》(局部) ‎ C.锦衣卫印 D.军机处 ‎【分析】本题考查了张择端。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 ‎【解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A,C,D三项是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符合题目研究的主题,而B项《清明上河图》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是,与题目研究主题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题目研究主题的判断。‎ ‎14.(2分)“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第31页(共31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注意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的有关内容。‎ ‎【解答】据材料“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最能反映戚继光抗倭决心。‎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 ‎15.(2分)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八股取士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答】材料“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意思是说郑和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闭,到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选:B。‎ ‎【点评】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危害。‎ ‎16.(2分)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 B.在巴比伦的故土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 ‎ 第31页(共31页)‎ C.在印度古城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 D.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发祥地的千年沧桑 ‎【分析】本题考查了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解答】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游,可能经历的情景是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17.(2分)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海外贸易 B.民主政治 C.文化教育 D.军事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解答】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开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地位。‎ 第31页(共31页)‎ ‎18.(2分)“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 C.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D.近代俄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封建社会时期。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解答】“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9.(2分)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 C.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 D.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答】据题干“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 ‎ 第31页(共31页)‎ ‎ 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0.(2分)“(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 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C.议会制的确立 D.分权制衡原则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分权制衡原则的确立。1787年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1.(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第31页(共31页)‎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日本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幕府统治危机,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解答】日本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幕府统治危机,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故选:C。‎ ‎【点评】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性质、意义。‎ ‎22.(2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写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造成上述材料中“铁路通行”的直接因素是(  )‎ A.治铁业的发达 ‎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 C.斯蒂芬森蒸汽机车的发明 ‎ D.内燃机的诞生 ‎【分析】本题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写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814年,斯蒂芬森以蒸汽为动力,发明火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因此造成材料中“铁路通行”的直接因素是斯蒂芬森蒸汽机车的发明。‎ 第31页(共31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2分)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形成 ‎ C.萨拉热窝事件 D.轴心国集团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C。‎ ‎【点评】准确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4.(2分)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废除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C.实行多党制、赫鲁晓夫改革 ‎ D.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 第31页(共31页)‎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1921﹣1929 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25.(2分)《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 A.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联合国成立 ‎【分析】本题以《二战秘史》的结语为依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是时,朝廷已……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 ‎﹣﹣魏源《圣武记》‎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二,归纳“圣祖”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31页(共31页)‎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清朝,据材料二“是时,朝廷已……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可知,“圣祖”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是设台湾府,组织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民族交融,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有关。‎ 故答案为:‎ ‎(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 ‎(2)朝代:清朝;措施:设台湾府,组织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 ‎(3)因素:民族交融,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 年 5 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 1936 年止,政府大约支出 30 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1935 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内容?其突出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其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二: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福利国家政策。1945 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等,涵盖了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八大保险项目。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改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制度和特点各是什么?‎ 材料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知识点,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1933 年 5 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 1936 年止,政府大约支出 30 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1935 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其突出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依据材料一可知,其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是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2)据材料“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福利国家政策。1945‎ 第31页(共31页)‎ ‎ 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等,涵盖了养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八大保险项目。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完备;覆盖范围广泛。‎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保障民众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加剧财政负担,福利开支过大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债务危机;挫伤劳动者积极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故答案为:‎ ‎(1)改革: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2)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完备;覆盖范围广泛。(任意两点)‎ ‎(3)评价:积极﹣﹣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保障民众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消极﹣﹣加剧财政负担,福利开支过大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债务危机;挫伤劳动者积极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31页(共31页)‎ ‎(1)德国领土面积的变化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这反映出战后世界的哪一新秩序?‎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判断德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材料三 见图:‎ ‎(3)从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德国加入欧盟体现了二战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的出现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第31页(共31页)‎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凡尔赛条约》、德国的分裂、两极格局与欧洲走向联合的相关史实。‎ ‎【解答】(1)题目给出的图片下方有一战前和一战后德国领土面积的变化,这主要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有关;这反映出战后世界的新秩序是凡尔赛体系。‎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1919年的德国和修建柏林墙,可知德国面临的问题是德国分裂(或德国被分区占领、柏林危机);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世界面临着的形势是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对峙)。‎ ‎(3)从材料三的图片欧盟成员国中可以看出,德国加入欧盟体现了二战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欧洲走向联合;这一趋势的出现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答案为:‎ ‎(1)条约:《凡尔赛条约》;秩序:凡尔赛体系。‎ ‎(2)问题:德国分裂(或德国被分区占领、柏林危机);形势: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对峙)。‎ ‎(3)趋势:欧洲走向联合;发展方向:多极化趋势。‎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6 10:35:20;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1页(共31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