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地理增分训练:夯基提能卷3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后作业(通用版)(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3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夯基提能卷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读图完成1~2题。 1.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 ) 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 B.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 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 D.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 答案:B 解析: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B对;春季气温较低,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暖湿气流北上形成暖锋天气,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雪,C错;冷气团来自北方内陆,湿度小,D错。 2.“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 ) A.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 B.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 C.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 D.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 答案:D 解析: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地慢,D对;图片体现的是砖地与土地的差异,雪的洁净程度相同,A错;雪后,主要反映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B错;土地与砖地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不是地热,C错。 [2019·北京四中模拟]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十分喜人。据此完成3~5题。 3.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冰花形成的土壤条件。地冰花是从泥土慢慢长出来,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地冰花是气温0 ℃以下时,土壤中的水汽凝结而成,说明土壤的含水量较大,B正确,D错误;从材料中“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可以判断地冰花并不是从土壤孔隙中长出来的,A错误;温度高,土壤水汽不易结冰,C错误。故选B。 4.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持续低温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0 ℃ D.晴朗而无风的夜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对形成地冰花的影响。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D正确;持续低温降水,地面水太多,易结成冻土,A错误;多云而微风的夜晚,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误;地表温度高于0 ℃时水汽不能凝结,C错误。故选D。 5.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 A.闽南地区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宁夏平原 答案:A 解析:0 ℃以下时,土壤向上蒸发的水汽会凝结成冰花,水汽的不断蒸发,地冰花也不断向上生长,就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形成霜柱,除了气温0 ℃以下,还需要低洼、潮湿、松软的土壤。华北平原冬季干燥,水汽不足,且水汽没法钻出地表,不会形成地冰花,B错;三江平原地表水太多,气温低,形成冻土,C错;宁夏平原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且较干燥,土壤缝隙水分少,不会形成地冰花,D错;只有在潮湿的闽南地区,在低于0 ℃的松软的地面,能够形成地冰花,A对。 [2019·吉林延边二中模拟]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是巢湖流域各县(市)大雾频率和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巢湖市大雾频率明显小于周边县(市)的原因是( ) A.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 B.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 C.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 D.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雾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温、无风(或微风)等条件。巢湖市靠近巢湖,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这是靠近湖区的巢湖市大雾频率反而较低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风力作用小有利于雾的形成,B错误;湖区水汽浓度较高,C错误;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风由四周吹向湖区,D错误。故选A。 7.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频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暖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湖泊面积减小 D.大气污染加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气候变暖不利于水汽凝结,不易增加大雾频率;植被覆盖率下降,则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减少,大雾频率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会降低大雾频率;由于大气污染加重,空气的粉尘颗粒增多,粉尘成为雾形成的凝结核,可能导致大雾频率增加。故选D。 [2019·湖南衡阳模拟]北京时间2017年11月6日8:00,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位妈妈望着窗外的纷纷落叶,给正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思琪打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 “妈妈:生日快乐! 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6号,明天才是 …… 妈妈:冷吗? 思琪:不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 据此完成8~9题。 8.思琪和妈妈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材料可知,妈妈所在地位于我国东部,窗外有树木落叶,说明该地自然景观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为温带季风气候,据此排除B、D;思琪所在地不冷且多雨,符合“夏干冬雨”的特征,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错误,故选A。 9.思琪留学所在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加拿大 D.智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时间计算。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月6日8:00,而思琪所在地日期为11月5日,且为北半球冬季,根据区时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思琪留学所在的国家在0°经线以西的地中海气候区,意大利位于东经度、加拿大没有地中海气候,可以排除A、C;智利位于南半球,11月份为其夏季,不符合“不冷”的气温特征,排除D;故思琪所在国家为美国,选B。 [2019·湖北襄阳检测]下面两图为青藏高原隆起前、隆起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 10.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 A.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由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答案:A 解析: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左图中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右图中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风速变大。故选A。 11.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其影响范围受到制约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等压线疏密变化,可判断出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冬季风变弱,夏季风变强。青藏高原隆起后,南亚夏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强,但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南亚夏季风,制约了其影响范围。故选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1)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2) 材料二 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 不好,哈马丹风来了!” (1)判断哈马丹风的成因,简述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即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2)分析比绍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与雨季的关系,并说明其雨季的形成原因。(8分) 答案:(1)成因: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干燥炎热的热带大陆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是哈马丹风。 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干燥尘埃,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尘埃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 (2)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 解析:第(1) 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每年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图示区域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来自炎热干燥的热带大陆的气流,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形成哈马丹风。哈马丹风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干燥尘埃,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尘埃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所以被称为“魔鬼”。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在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雨季到来。 13.[2019·湖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10分)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10分) 答案:(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成,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3)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产;降水日数多,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解析:第(1)题,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可从总体递变规律、极值分布等角度回答。第(2)题,陆地局部降水多于周边,除了宏观的大气环流因素外,还与影响局地小气候的地形、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第(3)题,首先明确关键词是“秋季”“不利”;然后从图中可看出,秋季降水日数最多,降水量较大;降水多易导致涝灾,降水日数多则影响光照和气温,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探究创新卷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1~3题。 1.尼莫花园的作物生长速度比陆地同类作物快得多,其主要原因是“生物圈”内( ) A.温度高,湿度大 B.空间封闭,病虫害少 C.光照强,利于有机质积累 D.科技先进,技术含量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作物生长快慢的主要因素为光、热、水、土壤等条件;根据材料尼莫花园位于封闭的塑料球内,具有保温作用,温度较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空间封闭,外来病虫害较少,自身“生物圈”仍存在病虫害,故B错误;尼莫花园位于海面下,海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所以光照不如陆地,故C错误;根据材料“生物圈”内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条件,人为干预的较少,所以D错误,故该题选A。 2.“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 ) A.利用海水淡化水 B.利用内壁的冷凝水 C.叶片直接吸收水汽 D.就近利用海水 答案:B 解析:因为塑料球的保温作用,所以“生物圈”内温度要比海水的温度高,蒸发出来的水分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为水滴,从而提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生物圈”外壁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所以AD错误;植物通过根茎输送水分,叶片不会吸收水分,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B。 3.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 ) ①海上风浪小 ②昼夜温差大 ③光照充足 ④陆地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尼莫花园位于地中海海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5-9月海上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降水少,光照强,故①③正确;该“生物圈”内昼夜温差较小,故②错误;由材料该项目需要的淡水由外界带入,所以陆地淡水短缺,不利于该项目的实施,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C。 [2019·广西南宁二中月考四]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也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太阳辐射下,沙漠戈壁的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冷岛效应形成原因。根据材料,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沙漠戈壁的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B正确;相邻地区光照相同、海陆位置相同,A、D错误;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是由下垫面热量差异形成的,C错误。 5.“冷岛效应”能( ) A.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B.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冷岛效应的影响。“冷岛效应”上热下冷,可减少对流作用,能抑制绿洲表面的水分蒸发,A正确;下层气温较低,减弱了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绿洲上空的逆温层使对流减弱,不利于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C错误;夏季热量充足,不影响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D错误。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质检]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为该地1月0 ℃等温线),完成6~7题。 6.甲、乙两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地形类型 B.气候类型 C.植被类型 D.大气环流 答案:B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欧洲中西部,甲、乙两地都是平原;植被类型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甲地处于沿海地区,1月均温高于0 ℃,终年盛行西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内陆,1月均温低于0 ℃,受盛行西风影响较甲地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7.图示区域河流水运发达,主要自然原因是( ) A.越往南,封冻期越短 B.流域内经济发达,航运市场广阔 C.河流短水流急 D.河流水位高且季节变化小 答案:D 解析:图示区域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所以河流水位较高且季节变化小,对发展航运有利,D正确;图示沿海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无结冰期,并非越往南封冻期越短,A错;流域内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河流短水流急不是水运发达的原因,C错。 [2019·广东湛江模拟]乌拉圭境内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北部和东部有少数低山分布,山区植被破坏严重。2016年4月15日,乌拉圭经历了由大西洋登陆的龙卷风引起的强降水,境内多条河流洪水泛滥,涝灾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积水。下图为该国洪水过后某一时刻的等地表积水深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表积水东北多、西南少 B.图中由河流向两岸积水逐渐增多 C.城镇地表积水比周围区域的平均深度更深 D.越向河流下游积水深度越浅 答案:C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中等地表积水深度线数值,图中地表积水东北少,西南多,A错误;图中由河流向两岸积水逐渐减少,变浅,B错误;城镇地表积水大于35 mm,比周围区域的平均深度大,C正确;越向河流下游积水深度越大,D错误。 9.影响该区域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天气 ②地形地势 ③植被覆盖率 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考查洪灾。影响该区域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天气,降水量大且集中,①对;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对;植被覆盖率低,调蓄径流能力弱,③对;城市热岛效应是气温差异,与洪涝无关,④错。A对,BCD错。 [2019·安徽合肥检测]恩克斯堡岛位于南极洲罗斯海西岸,该岛岩石裸露,独有超强、超干、超冷的风。2018年1月16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洲恩克斯堡岛,开始建设中国的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恩克斯堡岛附近卫星遥感影像。据此完成10~11题。 10.恩克斯堡岛主导风向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东北风 地形和地转偏向力 B.东南风 气压带分布和地转偏向力 C.西南风 气压带分布和地形 D.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差异和地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地貌的影响。南极大陆冰雪覆盖,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超干、超冷的风应来自大陆,如果是东北风则应该来自海洋,A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恩克斯堡岛“独有”超强、超干、超冷的风,这说明不会是受大尺度上的极地东风带的影响形成的东南风,B错误;西南部有维多利亚地的山地阻挡,西南风力弱,不会超强,C错误;从遥感影像图上看,该地的西北部有山谷,狭管效应明显,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海陆风经加强后,形成超强的西北风,D正确。 11.恩克斯堡岛的强风可使 ( ) ①冰间湖终年不冻,利于科考物资运输 ②岛上土壤冻结,建站地基更加稳定 ③陆缘冰大量聚集,海上避风港湾缩小 ④岛上积雪吹散,有利于科考站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强风的影响。恩克斯堡岛的强风可使冰间湖终年不冻,利于科考物资运输,①正确;岛上积雪被强风吹散,有利于科考站建设,④正确。B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 12.图甲为世界某区域1月、7月等压线(百帕)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如图乙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调查发现,位于卡昂的风力发电机组单位时间的发电量冬季远大于夏季,据图简析原因。(6分) (2)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解释其原因。(8分) (3)分析地中海对图示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影响。(8分) 答案:(1)冬季欧洲西部地区等压线较夏季密集,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发电量大。 (2)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冬季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巴里冬季地处西风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 (3)地中海增强了沿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加大降水季节变化,缩小气温年较差),扩大了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地中海水域辽阔,冬季因气温较周边陆地偏高形成局部性低压,使周边地区增温、增加降水;夏季地中海上的气温较周围陆地低,气压较高,对副热带高压起加强作用,形成稳定的晴朗干燥天气。 解析: 第(1)题,风力发电量与风力强弱相关,结合图中冬夏季节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卡昂1月份等压线较7月份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第(2)题,那不勒斯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巴里大,且降水量较多;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但那不勒斯位于亚平宁山脉西侧,位于西风带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背风坡的巴里多。第(3)题,地中海海域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扩大了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范围,冬季增强了西风的湿润程度。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在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8分)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8分)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8分) 日期 3月28日 3月29日 3月30日 气温状况 20~26 ℃ 21~27 ℃ 22~26 ℃ 阴晴状况 晴 晴 晴,夜间有小雨 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 (3)合适。连续的晴朗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基本没有月光干扰。 解析:第(1)题,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主要从湿和热两个角度分析。湿说明降水量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产生降水。热主要是由于其纬度较低,加之沿岸地区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 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荧光海形成的原因要从阳光、水质和营养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形成荧光海。第(3)题,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是否合适主要从气候和天气分析。由材料可知,“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农历初三,月相为新月,夜晚没有月光,有利于观赏。从气候看,该时段为春季,此时段天气晴朗,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容易发光,所以可以前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