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山水联盟”高考模拟考试 物理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单位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牛顿,米 B. 安培,摩尔 C. 焦耳,千克 D. 库伦,秒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 7 个,分别为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质量 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 度单位“坎德拉”,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2.苹果落到牛顿头上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小明用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分析苹果撞击头 部过程,得出下面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苹果对头的力大小等于头对苹果的力 B. 头对苹果的力大于苹果的重力 C. 苹果对头的力等于苹果的重力 D. 苹果对头的力大于苹果的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苹果对头的力大小等于头对苹果的力,故 A 正确; BCD.对苹果由动量定理可知 - 2 - 0 ( )F mg mv 得 F mg mv 则苹果对头的力大于苹果的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头对苹果的力大于苹果的重力,故 BD 正确,C 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 3.运动会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沿直道经过主席台,学生 A 和 B 并排,校长在主席台检阅,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 A 为参考系,B 是运动的 B. 以 A 为参考系,校长是静止的 C. 以 A 为参考系,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 D. 以 A 为参考系,其他同都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队列在行进过程中,为保证队形整齐,以其中一名同学为参考系,其他同学和所选 的同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任意两名同学都是相对静止的,故以 A 为参考系,其他同 学都是静止的,校长是运动的,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4.居室装修材料中不同程度的含有一些放射性元素,例如氡。氡在放射性衰变时会放出α、 β、γ射线,这些射线对人体有害。根据我们对放射性的认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在材料表面涂上油蜡等物质可以减缓放射性衰变 B. 根据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可知,导致细胞癌变的主要是γ射线 C. 氡衰变时有能量释放,所以衰变后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氡小 D. β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辐射出来形成的射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一定的放射性物质,其衰变速度是恒定的。所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度不 能因外界因素改变,故 A 错误; B.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穿透性强,对人体组织危害大,故 B 正确; - 3 - C.氡衰变时有能量释放,所以衰变后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氡大,故 C 错误; D.β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辐射出来的高能电子,故 D 错误。 故选 B。 5.如图,A、B 两个小球从半圆轨道的水平直径两端同时水平抛出,正好在 C 点相遇。OC 与水 平面夹角 60 ,则 A、B 球的初速度之比为( ) A. 3:1 B. 1: 2 C. 2:1 D. 1:3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两球做平抛运动,同时抛出,又在 C 点相遇,说明运动的时间相同, 设 R 为半圆轨道的半径,由平抛运动水平位移公式可得 1 1x v t , 2 2x v t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1 3cos 2x R R R 2 1cos 2x R R R 则 A、B 球的初速度之比为 1 2 1 2: : 3:1x xv v t t 所以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6.某大型超市安装了一台倾角 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 380V 额定电压的电动机带动下以 0.5m/s 的恒定速率斜向上运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6.4kW,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 电流为 5A。若载人时扶梯速率和不载人时相同,设人的平均质量为 60kg(g 取 10m/s2)则该 扶梯可同时乘载的人数最多为( ) A. 20 人 B. 25 人 C. 30 人 D. 35 人 【答案】C - 4 - 【解析】 【详解】电动机的电压恒为 380V,扶梯不载人时,电动机中的电流为 5A,忽略电动机内阻的 消耗,认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等,即可得到维持扶梯运转的功率为 P0=380V×5A=1900W 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Pm=6.4kW 可用于输送顾客功率为 △P=Pm-P0=4.5kW 由于扶梯以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每一位顾客所受的力为重力 mg 和支持力 FN,且 FN=mg 电动机通过扶梯的支持力 FN 对顾客做功,对每一位顾客做功的功率为 P1=FNvcosα=mgvcos(90°-30°)=150W 则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 4500 30150 Pn P 人 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7.静止在光滑斜面底端的物体质量为 6kg,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加速运动,经过 t 时 间撤去 F。又经过 2t 时间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此时物体的动能为 27J,斜面倾角为θ=30°(g 取 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F=48N B. F=54N C. 第一个 t 时间 F 做了 12J 的功 D. 第一个 t 时间重力做功-12J 的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AB.设撤去 F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v,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物体回 到斜面底端,此时物体的动能为 27J,则此时的速度为 ' K2 3m/sEv m - 5 - 取沿斜面向上方向为正方向,据题分析得知,撤去 F 后 2t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与 t 时间内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方向相反,则有 ' 22 2 vt v v t 解得 '2 2m/s3v v 撤去 F 之前,根据动量定理 ( sin )F mg t mv 撤去 F 后,根据动量定理 '( sin )2mg t mv mv 解得 54NF A 错误 B 正确; C.整个过程,重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 F K 0 27JW E C 错误; D.撤去 F 之前,根据动能定理得 2 F G 1 2W W mv 解得 G 15JW D 错误。 故选 B。 8.如图为一个振荡电路在某时刻的情况。电容器电容为 C,线圈的自感系数为 L。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 6 - A. 电容器两端电压正在变大 B. 图示状态下电流正在变大 C. 电场能正在转化为磁场能 D. 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的周期为 2π LC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中电流方向可知,电容器正在充电,所以电容器两端电压正在变大,所以 A 正确; B.电容器在充电中,电流会越来越小,所以 B 错误; C.电流减少,磁场能减少,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所以 C 错误; D.电场和磁场都是有方向的,所以电场和磁场的转化周期为 2πT LC 但是电场能和磁场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周期为 π2 TT LC 所以 D 错误。 故选 A。 9.某星球的自转周期为 T。一个物体在赤道处的重力是 F1,在极地处的重力是 F2,已知万有引 力常量 G。则星球的平均密度可以表示为( ) A. 2 2 1 3π ( ) F G F F T B. 2 2 2 1 3π ( ) F G F F T C. 1 2 2 1 2π ( ) F G F F T D. 1 2 1 2π ( ) F G F F T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在赤道处,万有引力分别提供物体的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则 2 1 2 2 4πMmF G m RR T 在极地处,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物体的重力,则 - 7 - 2 2 MmF G R 星球的平均密度为 34 π3 M M V R 联立三式,化简可得 2 2 2 1 3π ( ) F G F F T 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10.现在市场上的调光台灯、调速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调节的。如图为一个经过元 件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在正弦交流电的每半个周期中都截去了前面的四分之一。现在 加在电灯上的电压是( ) A. MU B. M 2 U C. M 4 U D. M 2 U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交流电的有效值为 U,将交流电与直流电分别通过相同电阻 R,分析一个周期内热 量 交流电 2M 1 2 ( ) 2 U TQ R 直流电 - 8 - 2 2 UQ TR 由 1 2Q Q 得 M 2 UU 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1.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两根弯成 60 角的金属棒,正好凑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oab,边长为 L。 它们的两端分别在 o 点和 c 点相互接触,o 点接触但是相互绝缘,c 处不绝缘。匀强磁场的方 向垂直桌面向下,磁感应强度为 B。当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两金属棒仍处于静止状态,在 o 处的相互作用力为 f1,在 c 处的相互作用力为 f2。则金属棒中的电流为( ) A. 1 2f f BL B. 1 2f f BL C. 1 22 3( + ) 3 f f BL D. 1 24 3( ) 3 f f BL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两金属棒,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方向水平向右,则安培力大小为 3sin 60 2F BIL BI L 安 由题意可知,在 o 处的相互作用力为 f1,在 c 处的相互作用力为 f2。则对于任意金属棒都是 处于静止状态,即所受合力为零,则由力的平衡可知 1 2f f F 安 - 9 - 化简可得金属棒中电流为 1 22 3( + ) 3 f fI BL 所以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12.某玻璃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由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玻璃折射率为 2 ,一平行细光束从 D 点入射,OD= 2 2 R,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有光从 AB 射出 B. 有光从 BC 水平射出 C. 有光从 OC 垂直射出 D. 有光从 OC 射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知,由于 OD= 2 2 R,圆周的半径为 R,如下图,可得 1 45 ; 由于玻璃折射率为 2 ,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 1 sinCn 可得,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45 ,此 时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从 E 点沿着平行于 AC 边的 EF 方向前进,根据几何关系可 得,光线在 BC 边的入射角为 2 60 ,仍然大于临界角,所以在 BC 边继续发生全反射,再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 AC 边的入射角为 3 30 ,此时将不再发生全反射,光线将从 OC 边射出,但不是垂直射出,综上分析,D 正确,ABC 错误。 - 10 - 故选 D。 13.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轨道最低点与一条水平轨道相连,轨 道都是光滑的。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从水平轨道上的 A 点由静止释放一 质量为 m 的带正电的小球,已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 3 4 倍。为使小球刚好 在圆轨道内做圆周运动,则释放点 A 距圆轨道最低点 B 的距离 s 为( ) A. 7 2 R B. 10 3 R C. 13 6 R D. 23 6 R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球刚好在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则小球所受的等效重力为 2 23 5( ) ( )4 4G mg mg m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角斜向右下方,其中 53 则可知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高点不是圆轨道的最高点,设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高点 为 C 点,则 2 CvG m R 解得 5 2C gRv 从 A 到 C 由动能定理得 21( cos53 ) ( sin53 ) 2 CF s R mg R R mv 电 - 11 - 其中 3 4F mg电 最后得释放点 A 距圆轨道最低点 B 的距离 s 为 23 6s R 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 1913 年提出的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 来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并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氢原子的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能量增大,动能减小 B. 动能为 3.4eV 的电子可以使第二能级的氢原子跃迁 C. 能量为 2.55eV 的光子可以使第二能级的氢原子跃迁 D. 一个处于第 4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辐射 6 种光子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氢原子的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能量增大,动能减小,势能增 大,故 A 正确; B.动能为 3.4eV 的电子的动能大于第二能级以上任意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且动能可以被 氢原子部分吸收,故可以使第二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故 B 正确; C.能量为 2.55eV 的光子恰好可以使第二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第四能级,故 C 正确; D.一个处于第 4 能级的氢原子逐级向下跃迁时辐射光子种数最多,可以辐射 3 种光子,故 D - 12 - 错误。 故选 ABC。 15.A、B 两种单色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α、β,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A、B 分别用同一套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大 B. 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 B 光小 C. 用强度相同的 A、B 光束照射同一种金属,都有光电子飞出,则 A 光的饱和电流大,B 光的 遏止电压大 D. A 光子的动量比 B 光子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两种单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α、β 则根据 1sinC n 可知 A Bn n 又折射率越大,光的频率越高,则可知 A B A B A、B 分别用同一套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则干涉条纹间距为 lx d 则 A Bx x 即 A、B 分别用同一套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大,所以 A 正 确; - 13 - B.由 A 选项分析可知 A Bn n 根据 cn v 可得 A Bv v 即 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 B 光大,所以 B 错误; C.由 A 选项分析可得 A B 那么相同强度的A、B 光束中含有的光子数不同,A 光的光子数大于 B 光的光子数,所以 A 光 的饱和电流大,而遏制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光的频率,所以 B 光的遏制电压大,所以 C 正确; D.光子的动量为 hp 由 A 选项分析可得 A B 则 A Bp p 即 A 光子的动量比 B 光子小,所以 D 错误。 故选 AC。 16.如图为一列沿 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s 时刻的图像,图中 A 点速度沿 y 轴负方向,t=4s 时第一次到波峰,则 t=0s 时,0cm 到 8cm 之间的质点加速度为负值的坐标范围是( ) A. 0cm<x<4cm B. 2cm<x<6cm C. 3cm<x<7cm D. 4cm<x<8cm - 14 - 【答案】B 【解析】 【详解】t=0s 时刻,由于 A 点速度沿 y 轴负方向,根据“左传左上,右传右上”的规律,或 者“上坡下,下坡上”的规律,可知波向左传播,由于质点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t=0s 时,2cm 到 6cm 之间的质点向上运动,位移为正,所以加速度为负,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5 分) 17.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用图甲装置: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B.长木板的一端必须垫高,使小车在不挂钩码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C.连接钩码与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D.选择计数点时,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 (2)小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保持所挂钩码的质量不变,通过 改变位移来改变外力做功,保持此条件下,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__(选填:A.需 要 B.不需要)远远大于所悬挂钩码的质量; (3)小何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滑板的右侧加一垫块,用以平衡摩擦阻力,如图乙所示,开启电源,轻推小车,打出了 一条如图丙所示的纸带,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据此纸带判断,垫块__________(填“偏薄” 或“偏厚”); ②垫块调整后,再打出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 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 cm),如图丁所示,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 15 - 【答案】 (1). C (2). B (3). 偏薄 (4). 0.15 【解析】 【详解】(1)[1]A.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所以 A 错误; B.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不要求平衡摩擦力,所 B 错误; C.连接钩码与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所以 C 正确; D.选择计数点时,取看的清楚的点,不一定从纸带上第一点开始,所以 D 错误。 故选 C。 (2)[2]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满足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远远 大于所悬挂钩码的质量,只要保证小车实验过程中所受外力不变就可以。所以选 B。 (3)[3]由图丙纸带的点的分布可知,点与点之间的间隔在减小,即小车做减速运动,也就是 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阻力,说明垫块偏薄,没有完全平衡摩擦阻力。 [4]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 5s 0.1sT 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2 2 2 2 (3.83 3.97 3.52 3.68) 10 m/s 0.15m/s4a T 18.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3.0V,额定电流为 0.3A。 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后,检查所有器件都完好,电压表和电流表调零,经检查各部分接触良好, 闭合开关后,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不能调到 零,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_(填导线编号);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做出了 I-U 图线,他还 试着做了 P-U2 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图线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_; - 16 - A. B. C. D. 【答案】 (1). 2 (2). C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电路中有电流但不能调零,且灯泡亮度发生变化,说明滑动变阻器 接成了限流接法,故说明导线 2 发生了断路; [2]AB.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1I UR 电压升高导致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增大,但 I U 图像的斜率为 1 R 逐渐变小,故 AB 错误; CD.根据电功率为 21P UR 电压升高导致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2P U 图像的斜率为 1 R 逐渐变小,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19.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的实验中,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在这些器材中多 - 17 - 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 【答案】 (1). 电压表 (2). 滑动变阻器 【解析】 【详解】[1] [2]在“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电源,电键,带铁 芯的线圈 A 和线圈 B,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因此多余的器材是电压表,还缺少的器材是 滑动变阻器。 20.如图甲是某大型娱乐场的高速玻璃滑梯,使运动者在感受风一般速度的同时体验人与大自 然的和谐(如图甲)。现将滑道简化成倾斜滑道 AB 和水平滑道 BC 两部分(如图乙),一游客 坐在滑车上从离水平面高度 h=10m 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 B 处后沿水平滑道滑至 C 处停止。滑车上的速度传感器可以记录不同时刻的速度,其中从 B 到 C 的速度-时间图线(如 图丙),倾斜滑道 AB 和水平滑道 BC 过程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游客与滑车的总质量 m=60kg,β=30°,不计空气阻力和 B 连接处的能量损失,游客与滑车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 度 g=10m/s2。 (1)求游客与滑车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 (2)求游客与滑车从 A 处运动至 C 处停止的总时间 t; (3)求游客与滑车在倾斜滑道上运动时的阻力大小。 【答案】(1) 25 m/s3 ,方向向左;(2)10s;(3)150N - 18 - 【解析】 【详解】(1)由 v-t 图像可知,vB=10m/s,游客与滑车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2 2 5 m/s3 Bva t 方向向左 (2)A 到 B 的运动时间,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AB AB st v 其中 osin30AB hs 2 Bvv 代入已知数据求得: 4sABt B 到 C 的时间由图像可知为:tBC=6s 所以,游客与滑车从 A 处运动至 C 处停止的总时间 t (4 6)s=10sAB BCt t t (3)在倾斜滑梯梯上下滑的加速度 1 B AB va t 代入数据求得 a1=2.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sinβ-f=ma1 代入数据求得 f=150N 21.如图所示是一个游戏装置 AB 是一段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7°、长为 L=2.0m 的倾斜轨道 AB, 通过水平轨道 BC(BC 段是长度调节范围在 0~10m 可伸缩轨道)与竖直圆轨道(轨道半径 R=0.4m, 圆轨道最低点 C、E 略错开),出口为水平轨道 EF,在 EF 的右端固定一块竖直弹性挡板,小物 块与网科学竖直弹性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整个轨道除 BC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 AB 与 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没有机械能损失。一个质量 m=10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 v0=4.0m/s, - 19 - 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 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 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 BC 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 10m/s2,sin37°=0.60,cos37°=0.80)求∶ (1)小物块水平抛出的位置离 A 点的高度差? (2)若 BC 段长为 2.4m,判断物块是否会与弹性挡板碰撞,若会请求出碰前的速度,若不会请 说明理由; (3)若小物块从 A 进入轨道到最终停止都不脱离轨道,求满足条件的 BC 段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答案】(1)0.45m;(2)会,5m/s;(3)1.37m 【解析】 【详解】(1)沿 AB 方向进入轨道 vAy=3m/s 离 B 点的高度差 2 9 2 0.4520 mAy A vh g (2)从抛出点到圆轨道最高点 D,采用动能定理 2 2 0 1 1( 2 ) 2 2BC Dmg h R mgL mv mv 解得 3m / sDv 若在最高点时重力完全充当向心力,则 2 Dmvmg R 解得 m / s m / s2 3Dv gR 故能与挡板碰撞 从抛出点到 E 点采用动能定理 - 20 - 2 2 0 1 1 2 2BC Emgh mgL mv mv 解得 5m / sEv (3)小物块不会从 A 点滑出 212 0 2BC Amg L mv 解得 LBC=1.25m 若小物块经过 BC 恰能到达最高点,即 vD=2m/s 时 2 2 0 1 1( 2 ) 2 2BC Dmg h R mgL mv mv 解得 LBC=2.9m 若 LBC=1.25m 则 125×3=3.75m>2.9m,所以物块经过 BC 段 3 次后,就可能脱离轨道,要使物块不脱离轨道, 则要适当改变 BC 的长度,物块第三次过 BC 后到达与圆心等高处 2 0 1( ) 3 0 2BCmg h R mgL mv 解得 41 1.37 1.2530BCL m m m 适当减小 BC 的长度,物块第 5 次过 BC 后到达与圆心等高处 2 0 1( ) 5 0 2BCmg h R mgL mv 解得 0.82m 1.25mBCL 所以 41 m 1.37m30BCL 2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研究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M1M2N2N1 是倾角为θ的光滑平行金属倾 斜导轨,处于大小为 B1,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区间中。水平导轨上的无磁场区 N1N2P2P1 是绝缘光滑导轨,右侧 P1P2Q2Q1 是水平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存在大小为 B2,方向垂直导 - 21 - 轨平面向上的足够长的匀强磁场区间Ⅱ。Q1Q2 右侧是足够长无磁场区域。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 平滑连接,其间距均为 L,M1M2 之间接有电阻 R。质量为 m、长度也为 L 的金属杆 ab 从倾斜导 轨上端释放,达到匀速后进入水平导轨(无能量损失),cd 棒静置于匀强磁场区间Ⅱ。运动过 程中,杆 ab、cd 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且保持与导轨垂直。已知杆 ab、cd 和电阻 R 的阻值 均为 0.2ΩR ,质量均为 0.1kgm , 0.5mL , 30 , 1 2 0.4TB B ,不计摩擦阻力 和导轨电阻,忽略磁场边界效应。求: (1)闭合开关 K,由静止释放 ab 棒,求 ab 棒到达 N1N2 时的速度 v0; (2)为使 ab 与 cd 不发生碰撞,cd 棒最初与磁场边界 P1P2 的距离 x0 至少为多少? (3)若 cd 棒与磁场边界 P1P2 的距离最初为 3.5mx ,则 ab 棒从进入匀强磁场区间Ⅱ到离开的 过程中,求 ab 棒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5m/s;(2)2.5m;(3)0.4125J 【解析】 【详解】(1)ab 棒匀速后其所受安培力与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达到平衡 1sinmg B IL 联立 1 0 2 B LvI R 可得 0 5m/sv (2)ab 棒进入匀强磁场区间Ⅱ后通过安培力与 cd 棒发生相互作用,整体动量守恒,达到共同 速度 v1,则 0 12mv mv 得 - 22 - 1 2.5m/sv 此过程 cd 棒所受安培力的冲量等于其动量变化量,欲使两者不发生碰撞,cd 棒最初与磁场边 界 P1P2 的距离应大于等于此过程两者的相对位移 x0 2 2 2 0 12 B L x mvR 得 0 2.5mx (3)ab 棒进入匀强磁场区间Ⅱ且 cd 还在磁场中的过程产生的焦耳热,即为系统动能减少量的 一半 2 2 1 0 1 1 1 1( 2 ) 0.3125J2 2 2Q mv mv cd 棒过 Q1Q2 后保持 v1 匀速,ab 棒从匀强磁场区间Ⅱ出去的过程,设 ab 棒过 Q1Q2 的速度为 v2, 则 2 2 2 0 2 1 ( ) 2 B L x x mv mvR 得 2 1.5m/sv ab 棒从匀强磁场区间Ⅱ出去的过程产生的焦耳热,即为系统动能减少量的一半,则 2 2 2 1 2 1 1 1( 2 ) 0.1J2 2 2Q mv mv 所以 ab 棒从进入匀强磁场区间Ⅱ到离开的过程中,ab 棒产生的焦耳热为 0.4125JQ 23.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磁场可实现带电粒子的汇聚与侧移。在 x-y 轴直角坐标平面内,两个 圆形磁场Ⅰ、Ⅱ相切于坐标原点 O,圆心均在 y 轴上,半径均为 R,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垂 直于 x-y 轴直角坐标平面且方向相反。大量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以平行于 x 轴的速度 v 沿 x 轴正方向进入磁场Ⅰ,经磁场偏转后汇聚于坐标原点 O 并进入磁场Ⅱ,经磁 场Ⅱ再次偏转后以平行于 x 轴的方向离开磁场Ⅱ实现侧移。在 x 轴下方有一平行于 y 轴的长 度为 R 的粒子收集板 PQ,Q 点的坐标为(2R,-2R)。粒子打在收集板上被吸收不影响其他粒 子的运动。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和方向; - 23 - (2)虚线 MN 平行于 y 轴且与磁场Ⅰ相切,经过 MN 上纵坐标为 1.5R 的点的粒子能否打在收集 板上?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其从 MN 到 PQ 的时间; (3)假设收集板上端 P 点与 x 轴之间的距离 d 可在 0 与 R 之间变化,写出从 MN 到 PQ 的粒子打 在 Q 点的运动时间 T1 和打在 P 点时间 T2 关于 d 的关系式。(解题中涉及的角度可用余弦的反三 角函数表示,如 1arccos3 2 ) 【答案】(1) mvB qR ,方向垂直 x-y 轴直角坐标平面向外;(2)能, 4 (3 3) 3 R R v v ; (3) 2 2 2 arccos 3 2 2 R dR R Rd dRT v v 【解析】 【详解】(1)欲使带电粒子汇聚于 O 点并实现侧移,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半径为 R,根据 2vqvB m R 可得 mvB qR 方向垂直 x-y 轴直角坐标平面向外。 (2)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 1 所示, - 24 -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每个磁场中的运动圆心角θ均为 2 3 ,故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1 4 4 3 3 m Rt qB v 粒子在磁场外的运动时间为 2 2 (1 cos30 ) (3 3)R R Rt v v 所以粒子从 MN 到 PQ 的时间为 1 2 4 (3 3) 3 R Rt t t v v (3)当 PQ 上端 P 点与 x 轴的距离为 d 时,从 MN 到 PQ 的粒子打在 Q 点的粒子运动时间最长。 打在 Q 点的粒子运动轨迹如图 2 所示 O1 和 O2 分别为其在磁场ⅠⅡ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其在磁场中的轨迹关于 O 点对称。过 O2 作 O2K 垂直 X 轴,在三角形 O2KO 中 2 arccos doo K R - 25 - 则粒子在一个磁场中运动的圆心角 arccos d R 所以 2 2 1 2 ( arccos ) 2( ) dm R R R dRT qB v 2 22 3 2arccosR d R R d v R v 从 MN 到 PQ 的粒子打在 P 点的粒子运动时间最短。打在 P 点的粒子运动轨迹如图 3 所示, O2 为其在磁场Ⅱ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在三角形 O2KO 中,粒了在一个磁场中运动的圆心角 arccos R d R 则 2 2 2 arccos 3 2 2 R dR R Rd dRT v v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