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全球总人口规模也由19世纪初的10亿人口上升到20世纪中叶的25亿人口。至此,全球人口增长进入了有史以来的快车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再加上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普及与提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人口迅猛增长,尤其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在这一时期,20世纪60年代还被冠以“人口爆炸”的时代象征,70年代之后国际上开始关注人口控制,其中一个主要的预期目标是人口零增长。20世纪80年代之后,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发展趋势发生重大转向,一些国家开始人口负增长。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向,波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人口逐渐呈现负增长态势。纵观21世纪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逐步凸显。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人口质量不断提升,人口迁徙流动日益活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也是促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关键性动力。生育率转变完成后,我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到更替水平,此后21世纪以来的生育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尽管多年来我国官方没有公布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数据,但据有关学者预测,现阶段我国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6左右,每年出生人口总量也在不断下降,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81‰。毋庸置疑,每年人口增量的不断减少使得增长一亿人的周期被延长了14年,预计2029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42亿人的峰值,人口峰值被大幅削减,从而推动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更早到来。2019年之后,伴随育龄妇女规模的持续缩小、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预计中国人口拐点即将到来,我国或将在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 人口问题始终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发展已经发生重大转向。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年人口将会持续加速减少,人口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将逐步提升,人口发展面临从以往人口数量压力到人口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并持续处于偏低水平、人口面临负增长危机等人口发展的结构挑战势必日益突出。 - 26 - 虽然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缓慢增长,但人口增长动力都在不断消耗,持续性的低生育率和人口正增长力量的不断削弱,很大程度上会加速人口负增长动力。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空前水平,届时我国人口规模的缩小趋势不会因生育水平的提升和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抑制。回顾我国人口增长历程,梳理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脉络,剖析总结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明确未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2019年5月13日《社会发展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19世纪初期全球人口达到10亿,这标志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已进入空前发展阶段。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多数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只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更加迅猛。 C. 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控制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期。 D. 改革开放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完成人口转变,不断提升人口质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全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世界和平、现代医疗技术等多角度揭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 B.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态势及其原因,人口质量上升,数量增幅转变。 C. 文章认为中国或许将于2020-2030年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是基于多角度事实的断言。 D. 本文论述中国人口问题发生变化是为了证明中国为减少世界人口增加做出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察20世纪人口发展态势,中国人口发展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同性并不凸显。 B. 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剧,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都会导致人口红利减少。 C. 人口问题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此必须将其放在世界语境中观照。 D. 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潜在风险,不能忽视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强加因果,“标志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已进人空前发展阶段”错,可改为“20世纪中叶人口增长到25亿”。 B项,曲解文意,“只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更加迅猛”错,事实恰相反。 C项,范围不当,“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段太局促,另外“发达国家”前缺少限制词“部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曲解文意,“论述中国人口问题发生变化”是为了“明确未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有效应对的战略构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强加因果,“因此必须将其放在世界语境中观照”错。从本文行文顺序看,从世界范围谈到中国,只是说明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在谈到中国人口问题时,强调人口问题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则是国内问题,是中国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故选C。 - 26 -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蔽而被称为“中国官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作为习近平同志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 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选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 材料二: - 26 - “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对于如何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执”的重要指示,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益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国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校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 (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36期) 材料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黄国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国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国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衣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国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更大。但终究由于基瑞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到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般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 (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4. 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扶贫工程—(目的)—扩大教育公平—(意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B. 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主战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意义)—完善教育资助制度 C. 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人群)—农村妇女—(意义)—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 D. 对特殊群体实施救助—(现实意义)—保障平等发展权利—(深远影响)—有利于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旅游增长等详实数据可见本地已经实现脱贫。 - 26 - B. 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 C. 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较为周全和深刻,但仍存在选题不够精准等明显不足。 D. 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 6.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为什么角度会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第一问:①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②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③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 第二问:①因定位和出发点不同。②材料一出处是《人民网》,目的是展示“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树立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材料二出处是地方性大学的学报,更多关注学术问题;材料三出处是师范院校学报,理应更多关注教育对扶贫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B项结合原文“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来看,“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是“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的目的诉求,而说它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意义”,就是狭义的理解。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 A项“已经实现脱贫”于文无据。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最后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9%;再结合第三段“湘西州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聚焦点”,可见并未实现脱贫。 - 26 -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结合材料一“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等来看,材料一主要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来讨论;结合材料二“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 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以及《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来看,材料二主要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角度来讨论;结合材料三“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和摘编自宋才发的《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来看,材料三主要从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的教育讨论。而三则材料为什么角度不同,主要从它们的定位、出发点和出处来分析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遇见 胡玲 秋意浓,空气弥漫着桂子的芬芳。 下班回来,米朵在手提袋里摸索半天,发现门禁卡落在办公室了,进不了小区大门。她呆立在小区门口,等着后面有人来开门。凉风习习,她的百褶裙随风飞扬,像一朵美丽的花在她身下盛开,夕阳浅浅映照在她身上,给她全身洒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粉。 - 26 - 没带门禁卡?一个轻柔好听的男声从米朵耳畔响起,她转头,看到一个陌生男人朝她微笑,他高瘦清秀,着白衫和浅蓝色牛仔,宛若碧空中的一抹白云,干净清爽。 落单位了。她淡淡一笑。 男人掏出卡一刷,门开了,他把门推开,绅士地说,请进! 米朵说了声谢谢,走进去,经过他身边时,她闻到他身上有种漠淡的香味,那味道很好闻,不是香水味,也不是洗衣粉和洗发水的香味,而是一种自然的体香,她感觉一阵眩晕。 男人跟上来,说,不客气,我经常看你晚上一个人在滨江公园散步。 米朵的心里微波荡漾,脸上却云淡风轻。是啊,每天晚饭后在公因里走走,消消食。 几年前,我就在公园注意到你了,没想到咱们竟然住同一个小区。男人神采飞扬。 米朵没说什么,不知不觉,他们已走到小区的岔路口,朝左便是她住的那幢楼。我到了,再见!她说。 再见!男人朝他挥挥手,眸如深潭,深邃闪亮,米朵看一眼,心里便炙热发烫。 米朵走进大楼,转身,静静站在门后,偷偷望着男人渐渐走远,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回到家,米朵的脑海里全是那个男人的影子,他的笑,他迷人的气息,他温软的话语,她像回到了十七八岁,成为一个怀春少女。 吃完晚饭,她洗了澡,化了淡妆,喷了香水,放下青丝散在脑后,穿上刚买的湖绿色亚麻连衣裙。在落地镜前,她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才出门。 米朵来到滨江公园,像往常一样,绕着湖散步。她脚步轻快,脸上荡漾着明媚的红润。她的心里有点激动,有点紧张,也有点期待,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她一边走,一边默默打量来往的行人,她渴望那个身影出现在眼前。 平时她一般走五圈就回家,她走了八圈,依然不见那个男人出现,深深的失落袭上心头。她看看手机,九点半了,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准备回家。 嗨,又看到你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她触电似的停下脚步,男人从后面追上来。 你也来了?米朵心里开起了一朵又一朵的花。 两人肩并肩往前走。 其实,以前我经常见你一个人在这里走,想上前打招呼,又不敢,男人说。 有什么不敢的?米朵佯装不解。 怕你以为我是居心不良的登徒子啊!男人浅笑,一口洁白的牙齿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闪光。 - 26 - 米朵抿嘴一笑。怎么可能?我又不是无知少女,这点分辨能力还是有的,再说,你看起来也不像坏人啊。 你像江南姑娘。 是吗? 他悠悠念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要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戴望舒的《雨巷》,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每次遇见你,每次走在你身后,我会情不自禁想起这首诗 米朵脑中突然冒出“谦谦公子,温涧如玉”八个字,她觉得用这八个宇来形容男人最贴切了,但出于矜持,她并没有说出口。 这时,来朵的手机响了,是老妈打来的。丫头,这么晚还不回来?快十点了挂掉电话,米朵说,我该回去了。 我跟你一起回。 两人往小区走,一路上,两人相顾无言,男人几次欲言又止,米朵也没说话,她的心里溢满柔情。 走到小区营路口,米朵说,再见! 男人说,晚安,明天见! 深夜,米朵躺在床上,心中全是她和男人散步的画面,他说的每一句话,她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她的脸上浮着笑,心里充盈着甜蜜,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来朵早早起床,草草吃了早餐就下楼了,她坐在小区中央的小花园里,注视着来往的人,她准备等男人出现了她就走出来,假装偶遇。她想,今天一定要问他的名字,还要互留电话号码。 等了很久,终于看到男人俊朗的身影出现了。她起身欲走过去,突然听到男人厉声可斥旁边的女保洁员,扫个地,这么不长眼,你看看,把我的皮鞋弄脏了。 女保洁员一个劲地道歉,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帮你擦干净。 算了,别碰我的鞋,好贵的,你一个月工资都赔不起…… 来朵呆呆站着,心隐隐地痛,似有一个什么东西突然坍塌了,一地残垣。 那晚,米朵没有去滨江公园,她改去了另一个公园散步。 从那以后,米朵再也没去过滨江公园。 (选自2019年9月3日《羊城晚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 - A. 刷卡请进、公园散步、呵斥女工,三个场景,三次“遇见”,不枝不蔓,有简洁美。 B. 开头一段景语,独句成段,为米朵与男子巧遇营造诗意氛围,增添故事的浪漫色彩。 C. 引用《雨巷)里的诗句,能用来表现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增添感染力。 D. 作品用抑扬法,用大篇幅文字极写男子的种种魅力,场景具画意感,语言有诗意美。 8. 作品通过米朵的视角来写那位男主人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分析。 9. 对于小说结尾的安排,有读者说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也有读者说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对于这样的说法,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7. C 8. ①易于表现她敏感、富有诗意、智慧等个性;②易于表现他的外在之美与内在素养之间的差距;③易于表现作者的价值取向,让主旨表达显得更加客观;④可以更好地展开故事的叙述,使故事娓娓道来。 9. 第一种:倾向丁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理由有三:那男子呵斥女保洁员,其原因或许能让读者理解他;米朵遇见男子呵斥他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其“拉人黑名单”,显得武断甚或极端;人无完人,面对他人的短板,再观察并给予帮助是更现实的选择。第二种: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理由有三:那男子有选择地对待他人,城府过深,心机过重,很势利;皮鞋被弄脏,不顾别人一个劲地道歉,厉声呵斥,目中无人,粗鲁无礼;外在美的追求和内在美的塑造不协调,给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印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引用诗句容易给人以“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的错觉,并不能客观上说明“男子热爱文学、富有诗人气质”。 故选C。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角度的分析及构思的妙处。具体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侧面描写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全文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来叙事和描写,通过米朵的视角来描写男主人公,是人物描写中的侧面描写,找出描写中的关键句:“米朵的心里微波荡漾,脸上却云淡风轻”“他高瘦清秀,着白衫和浅蓝色牛仔,宛若碧空中的一抹白云,干净清爽”“她起身欲走过去,突然听到男人厉声可斥旁边的女保洁员”“米朵呆呆站着,心隐隐地痛,似有一个什么东西突然坍塌了,一地残垣”。分析可知,以“我”的视角,更易于表现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以“我”的视角更易于表现男主人公外在与内在的前后对比;更易于表现小说主题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主要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安排。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解答此类探究题,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论述,但都应联系文本,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本题既可以说“米朵过于理想化,因事废人”,抓住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分析评判人应该更客观和全面;也可以认为“米朵理性拒绝,慧眼识人”以小见大,小事能够折射一个人的人品,尤其是作为男女朋友更应该理性和谨慎。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能结合文本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格,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弑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骨膄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娄’者乃是‘刘’也。”者乃°赐姓刻氏。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徙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 26 -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候。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兵可无战以渐臣也。”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B.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C.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D.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古代对帝王的敬称,和“殿下”同义,其中“陛”本指帝王宫殿台阶。 B. 天府,指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文中用来赞赏秦国物产极其丰美。 C. 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秦时称崤山、函谷关以东之地为“山东”。 D. 单于是匈奴对部落联盟首领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敬为人自信,善于把握时机。汉高祖五年,他路过洛阳,适逢汉高祖在洛阳,他即向同乡表达愿意拜谒汉高祖的想法,从此走上西汉权力决策层。 B. 刘敬敢于质疑,建议定都关中。汉高祖意欲定都洛阳,暗合群臣想法,但是刘敬却不以为然,他从地利、人和等方面力陈定都关中更为妥当的观点。 C. 刘敬尊重事实,没有曲意逢迎。他只相信事实,根据自己所见,断言匈奴已埋伏奇兵,汉军出战将会凶多吉少,他没有考虑高祖自信出兵能胜的旨意。 D. - 26 - 刘敬洞察幽微,具有远见卓识。他为了帮助汉高祖解决匈奴之患,早已想出良策,只是担心汉高祖不能付诸实施,所以激将之后才说出对策及其原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2)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2)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结果第二代就灭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于是刘邦立即决定,当天就动身搬到关中。“山东人”是东方人之意,之间不宜断开,排除A;“都周”是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之意,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排除C;“入关便”是建都关中好之意,其后断开,排除A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和‘殿下’同义”错误,凡是称王的都称“陛下”。“殿下”一般是指王储、王子、公主等。 故选A。 【1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激将之后才说出……原因”错,原因早先说出,再激将,而后说出对策。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徒,只;见,通“现”,显示。(2)罢,通“疲”,疲惫;服,使动,让……屈服。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 26 - 刘敬原名娄敬,是齐国人。汉高祖五年,娄敬被调派去戍守陇西,当他路过洛阳时,刚好刘邦正在洛阳。于是娄敬就把车子停下,把拉车的套子摘下,穿着件羊皮袄,去找他的齐国老乡虞将军,说:“我希望面见皇上谈一些重要事情。”于是虞将军就进宫去禀告了刘邦。刘邦叫娄敬进去,并招待他吃饭。饭后刘邦问娄敬想说什么,娄敬说:“您现在建都洛阳,您是打算建立一个像周王朝那样的国家吗?”刘邦说:“是的。”娄敬说:“秦国旧有的关中地区,东有黄河之险,四周群山环绕,一旦东方发生意外,即使需要上百万人的队伍,在那里也可以很容易地召集起来。您应该占据秦国旧有的这块地盘,利用起那富饶的物产,那可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地啊。如果您能在那里建都,那么即使日后东方有什么动乱,秦国旧有的这块地盘也永远是属于您的。”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结果第二代就灭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后来张良又明确表态,提出建都关中好,于是刘邦立即决定,当天就动身搬到关中。刘邦说:“最早提出让我建都关中的是娄敬,‘娄’不就是‘刘’吗?”于是赐娄敬姓刘。汉高祖七年,韩王信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军队走到晋阳,听说韩王信已经和匈奴人联合了起来,准备一起对付汉朝,刘邦大怒,又派刘敬再次出使前往察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本应互相夸耀自己的实力以威慑对方。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说明他们故意地显示短处,而让他们的精兵埋伏了起来,(想关键时与我们)一决雌雄。我认为这一仗不能打。”可是这时二十万大军已经越过了句注山,向匈奴扑去了,刘邦听刘敬这时还说这个,心里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给他戴上刑具,把他关在了广武。而刘邦则随着军队一同北上,到了平城,结果匈奴果然伏兵齐出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一直到七天以后才得以杀出来。刘邦回到广武,把刘敬放出来,对他说:“当时由于没听您的话,结果被围在了平城。”于是刘邦封给刘敬二千户,赐爵为关内候,号为建信候。刘邦从平城收兵返回长安.韩王信这时已经逸到匈奴人那里去了。这时,匈奴中正是冒顿当单于。匈奴的兵力非常强大。能够拉弓射箭的人有三十多万。他们多次骚扰汉朝的北部边境,搞得刘邦头疼。刘邦问刘敬有什么主意,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士兵们都很疲惫,(我们又)不能用武力让(匈奴)屈服。而且冒顿是杀了他的父亲而自立为单于的,他把他父亲的所有妻安都占为已有,他干一切都是凭着武力,对这种人没法讲什么仁义道德,只能从他的后世子孙身上打主意,想办法让他的后代儿孙成为汉朝的臣民。办法是有,就怕您不愿意干。”刘邦说:“只要能成功,我怎么能不愿干呢?你到底想怎么办呢?”刘敬答道:“如果您能把您的亲生女儿嫁给胃频为妻,军队(就可以)不用打使而让单于慢慢受到影响而成为汉朝的臣子。”刘邦竞然做不到派自己女儿(去和亲),只是找了一个平民家的女子冒名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于,并派刘敬前往匈奴与其订主了和亲的条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14.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诗从春意正浓写起,所以才有见一片花落,即能体验到春天逝去的凄美。 B. 由“一片花飞”到“万点”飘落,再到花“欲尽”,均寄寓诗人伤春之情。 C. 借“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两个特写,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 D. “物理”在颈联的场景里,在花飞欲尽之变里,正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26 - 15. “莫厌伤多酒入唇”全诗结构上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这句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功用:①“伤多”是对前三句写春华由落到尽过程中诗人伤感之多的概括;②“莫厌”是一转折,诗人何以能有“酒入唇”的恬然自安,其后诗句有了充分的阐释。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悲情走向超然:“伤多”是诗人第一阶段的情感体验,而后基于“何用浮荣绊此身”自觉自省,又有了品美酒的超然与洒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错误,主要表现对人世有盛就会有衰、盛衰无常的清醒认识。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在结合全诗,从结构和情感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用即可。这首诗写杜甫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分析“莫厌伤多酒入唇”一句,在结构上“伤多”承上句的伤感和悲情,“莫厌”启下句的超然与洒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情感内容上,“须行乐”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与洒脱。 - 26 -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果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强调的是量变,那么与之相应的“风雨兴焉”和“_______”则强调积累引发的质变,而“______”,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则进一步强调学习引发质变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2)在孟子看来,鱼与熊掌都是他欲求的,但是若“______”,他乐于“______”,这说明鱼与熊掌在他的价值观念中是有轻重之分的。 (3)李白《蜀道难》浩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诗句中的“此”既指上文的“________”和“_______”,可能也包括“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答案】 (1). 蛟龙生焉 (2). 积善成德 (3). 二者不可得兼 (4). 舍鱼而取熊掌 (5). 但见悲鸟号古木 (6). 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蛟龙、得兼、但见、啼夜月。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_____的木刻版画。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画_____于广袤的大西北,是中国农村老百姓_____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民众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20世纪90年代后,胶印年画开始_____,不少年画作坊消失,( )。 幸运的是,自本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 26 - 冯骥才先生在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上发言说:“对于中华民族,还没有哪一种民间美术,对民间生活与理想有如此深广的包容和多元灿烂的呈现。还没有哪一种民间艺术与中国人最伟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这样深切的文化纽结。年画是一个世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握它,就不能说我们真正拥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它,就不能真正地保护它。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科学体系,因此说,这是历史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十全十美 流传 喜闻乐见 遍及 B. 精美绝伦 流行 脍炙人口 遍及 C. 十全十美 流传 脍炙人口 普及 D. 精美绝伦 流行 喜闻乐见 普及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蕴的木版年画也便消失了 B. 但木版年画的春天已经来了 C. 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和市场也在逐渐消失 D. 但胶版年画却大行其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B. 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C. 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D. 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①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此处形容木刻版画,应选“精美绝伦”。②流行:广泛传播;盛行。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此处指木板年画盛行,应选“流行”。③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此处指艺术形式受欢迎,应选“喜闻乐见”。④普及: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普遍推广,使大众化。遍及:普遍地达到。此处指普遍推广,应选“普及”。 故选D。 - 26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A项,“也便消失了”说法绝对,不合事实,也与下文“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不相吻合。 B项,“木版年画的春天已经来了”说法过于乐观,与上文“胶印年画”的市场冲击、“不少年画作坊消失”的客观危机不符。 D项,陈述对象发生变换,没有突出选文的主题,语句也不连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语病。修改后, A项,仍存在前一分句无主语和后一分句中“史无前例”位置不当的问题; C项,仍存在“对于”没有改成“对”和“史无前例”位置不当的问题; D项,仍存在前一分句无主语和“对于”没有改成“对”的问题。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一般来说,①_______: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形成人力资本;②____。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睡觉、吃饭等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型闲暇时间;二是从事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享受活动的休闲时间;三是从事家庭性生产的时间。③____,《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礼记·月令》曰“霜始降,则百工休”。所谓“休”,即处闲取。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即非劳动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答案】 (1). 示例:①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2). ②三是闲暇时间 (3). ③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我国对闲暇的关注由来已久) - 26 -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 第一空,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此处与上文“一般说来”后边的内容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二空,结合上文“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此处承接“三是……”,再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三是闲暇时间”; 第三空,结合下文“《诗经·大雅·民劳》曰”“《礼记·月令》曰”等可知,此处是在说明我国古代对闲暇就开始论述了,所以此处应该为“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根据下列材料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具体举措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 26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快改革步伐,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将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答案】关键信息: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段共有6句话,第1句是总说,具体举措在2-6句。首先找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具体举措所在的句子,然后分别进行概括:根据第2句“中国将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概括出“扩大市场开放”;根据第3句“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概括出“完善开放格局”;根据第4句“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概括出“优化营商环境”;根据第5句“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概括出“深化多双边合作”;根据第6句“将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概括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按照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定义,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等的社会责任,改善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让员工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已连续多年荣登“大学生最佳雇主”中国区榜首,但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应把最佳雇主公司努力转变为员工最具幸福感的公司。董明珠说:“2012年我推出了“一人一间房”的条件,到了去年,我推出了一人一套房”。”京东斥巨资来进行他们的“安居工程”,一样扛起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如此,而其他社会各界理应皆如此。只有人人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变成文明和谐的大家庭。 - 26 - 假如你就要结束在某单位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请结合这个材料内容和你的体验,面向该单位全体员工发表演讲,倡议大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勇于担当 创造未来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勇于担当 创造未来”。 在我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刻,首先感谢给予我支持、帮助的公司领导、师长和同事,向大家致敬!在你们身上我看到、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和担当。 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千里家国”。诚然,这是他们的责任,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责任?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旗帜下,让我们向阿里巴巴、董明珠、京东致敬!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创造未来。 不悲观,不放弃,勇于担当。在原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李其云、陈淑美夫妇却遭遇不幸,儿子身亡并留下60万外债,可是他们却不悲观、不放弃,毅然承担起替儿还债的责任,用行动书写一曲仁义的担当赞歌。年迈的夫妇俩用羸弱的身躯,挑起替儿还债的重任,他们的勇气和担当令人动容。 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碧桂园集团捐赠1000万元用于茂名精准扶贫事业,并与茂名市扶贫办、茂名市慈善总会、茂名日报社联合在露天矿生态公园举办“好心茂名”绿色骑行活动,不仅彰显了“期望社会因我们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而且为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好心茂名”树起标杆予以启迪。 不推卸不逃避,勇于担当。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王伟,忍着失去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悲痛,依然承担起作为军人的责任;百岁仁医胡佩兰坚持一周出诊6次,承担起作为医生的义务。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从未漠视自身的重任,她有感于巴基斯坦的内乱纷争,年仅11岁的她开始担当起和平使者的责任,为和平四处奔走呼告。正是因为她的这份担当,让她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原本像花儿一般年纪,当其他伙伴嬉戏玩耍时,她却选择担起维护和平的重任,为巴基斯坦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自古英雄出少年,勇于担当让她得以芳名远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90后00 - 26 - 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样的评价固然有失公允。但当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时,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责任感,不愿担当害怕担当,犹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生活风雨的洗礼。新的时代从不缺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勇于担当,不负韶华”。 习近平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唯有青年人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养一身浩然正气,才可铸就伟大中国。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最后,祝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首先阐释“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然后列举阿里巴巴、董明珠、京东等担当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进而引申到其他社会各界,提出“只有人人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变成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材料层次清晰,立意明确。写作时还要注意任务驱动部分的具体要求“假如你就要结束在某单位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请结合这个材料内容和你的体验,面向该单位全体员工发表演讲,倡议大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一定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人称应该以“我”或“我们”为主,围绕“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提出希望,发表倡议。行文过程中要注意演讲对象和格式要求,语言风格要亲切而有激情。 参考立意:1、勇于担当,创造未来2、学会担当,勇于担当3、以天下为己任4、责任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参考素材: 1、顾维钧,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 - 26 - 岁出任外交部长,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当时年方而立的顾维钧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老前辈由于种种原因或拒绝出席,或拒绝发言,但国内有人怀疑他们能否尽职,能否勇于承担责任时。顾维钧用行动面对国内人们心中的怀疑,勇于任事,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用豪壮的声音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证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面对别人怀疑时,他的勇于担当。他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学校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也正因为他面对外界的怀疑时,勇于任事,以强烈的责任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外交史上不朽的丰碑。 2、作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何鲁。在华罗庚的论文遭到怀疑之时,他在阅读过后认为这一定是不公平的冷落,他力排众议,对华罗庚的论文大表赞叹,他没有认为其他人对华罗庚的论文的评价理所当然,而是身背社会责任,对别人的态度提出质疑,让华罗庚获得国民政府唯一一个受颁发数学奖数学家。最后华罗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倘使何鲁当时盲从别人的怀疑,或许国家就少了一位栋梁之才。何鲁面对怀疑,坦然接受,勇于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推荐了人才,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3、当今社会,面对社会责任,拥有强烈公民意识的蒋卫锁,持着对乳业的怀疑,在曝光乳业潜规则后惨遭不幸;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对皮革酸奶进行怀疑并公众于社会之后却被封杀;打假斗士第一人方舟子在对韩寒的文笔提出怀疑并展开调查进行论战也受到一些非议。这些人的精神诚能可贵,但这样的人毕竟很少。2012年1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5个流浪儿,钻进一个长1.5米,宽13米的垃圾箱,他们在寒 下着小雨的环境中不得已才这么做,在里面生火取暖,一个挨着一个进入“梦乡”。我们有理由怀疑社会的冷漠,我们有理由怀疑执管部门的失职。不知道这次事件能唤醒人们多长时间的关注,带给社会多大的影响,最终能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变。 4、企业要发展并走向兴旺,须臾不可缺失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只有树立了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企业发展才具旺盛的生命力;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把经济效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把企业利益置于环境保护之上,必然为民众所不容,为社会科学发展所不容,即使一时发展了也不会持久,最终会失去生命力,距“关门倒闭”之路不会太远。由此,哈药事件再次敲响警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每一位企业家应时刻记住! 5、回望历史的云烟,我看到了魏源高呼“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十六字道出古人入仕为官,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我看到了戊戌六君子喋血高呼为国担当的热情;我看到了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生振臂高呼“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的决绝。他们无数人的积极进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 26 - 结构示例:“勇于担当 创造未来”,议论文文体。开篇提出话题“责任与担当”,从《无问西东》引出观点: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创造未来。正文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提出三个分论点,并以人物、事例佐证:不悲观,不放弃,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推卸不逃避,勇于担当。最后联系现实,指出青年人要勇抗国家大任。结尾以习近平的话,引出呼吁: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