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 但 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是 A. 儒学成为显学的标志 B. 追求社会平等的体现 C. 致力政治集权的需要 D. 社会转型的客观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 与政治思想不符的,这体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衰落,社会开始出现转型,原有 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选 D;孔子时期儒学没有成为显学,排除 A;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实 行等级制,并不追求社会平等,排除 B;孔子生活的时代尚未实现政治的集权,排除 C。故选 D。 2.西汉前期朝廷崇尚黄老,并在朝中立有博士之官。汉武帝时,把不研究儒家经典的“太 常 博士”一律罢黜,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太学生由五经博士教授,学成后经考 试分 等第录用为官。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A. 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B. 确立了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C. 巩固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D. 摒弃了各派学说的治国方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仅保留儒家的“五经博士”教授太学生,因此太学生考试的内容必然也是儒 家思想,由此可知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巩固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故选 C;汉武帝是 巩固儒家学说的地位以适应统治的需要,并不是完善儒家思想体系,排除 A;汉武帝”确立…… 考试制度“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B;汉武帝虽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但并不代表他就 此摒弃其他各派学说,D 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故选 C。 3.《清明上河图》中广告形式五花八门,如招牌、灯箱之类的视觉广告、叫卖敲打的声 音 广告、店里插花挂画广告以及实物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 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监控 C. 广告成为文化传播工具 D. 商业活动成为经济主流 【答案】A 【解析】 - 2 - 【详解】《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汴梁的社会风貌,当时广告形式的丰富说明商业发 展繁荣,即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故选 A;北宋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活动不可 能不受到官府监控,商业活动也不会是经济主流,排除 BD;广告是商业宣传工具,材料无法 体现其成为文化传播工具,排除 C。故选 A。 4.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 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这说 明明代 A. 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C. 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 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 【答案】D 【解析】 材料提到北方地区的棉花转贩四方,转鬻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 形成了南北联系国内市场,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的问题,故 A 项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运畅通的 条件,故 C 项错误。故选 D。 5.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近代造船与驾驶人员的学堂,其体制及办学模式 不 但对清末兴起的高等实业学堂以及军事、政法等学堂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有些措施 与经 验对今天职业学校办学依然有借鉴意义。 据此可推断中国近代初期 A. 开办学校成为新时尚 B. 发展海军引领新潮流 C. 教育呈现近代化趋势 D. 学校开展中西方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体制及办学模式不但对清末兴起的高等实业学堂以及军事、政法等学堂 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有些措施 与经验对今天职业学校办学依然有借鉴意义”可知福州船政 学堂对后世教育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和借鉴作用,由此可知此时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呈 现近代化的趋势,故选 C;成为新时尚、引领新潮流的说法均无法体现题意主旨,是对题意的 误解,排除 AB;材料没有体现福州船政学堂是中西方合作,排除 D。故选 C。 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他们大多掌握了 一 种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方便与社会各阶层联络,把自己的思 想主 张传播出去,造成中国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文中的“利器”主要指 - 3 - A. 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 B. 文学革命推广白话文 C.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D. 教育平民化思潮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方便与社会各阶层联络,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传播出去”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 化运动带来的“利器”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从而有助于思想的传播,故选 B;材料中的 “利器”指的是应用工具,新思想新观念、民主科学思想都与“利器”的说法不符,排除 AC; 材料反映的是这些新青年对外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并非是推动教育平民化思潮,排除 D。故 选 B。 7.1937 年的一份英文报纸报道:“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 市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 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 D. 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7 年”“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市 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 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结合所学可知是淞沪会战,表现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故选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 1942 年,A 排除;BD 不是材料说明的主旨,排除。 8.新中国成立后,唐山遵化西铺村农民王国藩把村中最穷的 23 户农民联合起来办起了初级社。 社里唯一的一头驴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不属于他们,因此被称为“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 他们通过艰苦奋斗,第二年发展到了 83 户,粮食亩产从 120 多斤增长到了 300 多斤。这反映 出 A. 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 人民公社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 农业集体化运动阻碍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 D. 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模式 【答案】A 【解析】 - 4 -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初级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农业合作 社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人民公社 在 1958 年开始成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集体 化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由农户自主经营变为集体生产, 排除 D 项。 9.在罗马法的历史上,就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而言,其责任方式经历了“私人报复--协议赎 罪金--法定罚金诉(罚金与赔偿)混合诉--损害赔偿诉”的复杂历程。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内容明晰、完整 B. 逐渐趋于理性化 C. 重视程序和证据 D. 扩大了适用范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由私人报复逐渐转变为损害赔偿可以 看出,罗马法逐渐趋于理性化,追求采用对受害人补偿而不是损害对方财产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的内容明晰和完整,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 法的诉讼程序和对证据的要求,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适用范围的变化,排除 D 项。 10.据统计,英国从 1651 年到 1751 年的 100 年间,人口从 522 万增长到 577 万,增长 10.5%; 从 1751 年到 1851 年的 100 年间,人口从 577 万增长到 1673 万,增长 190%,增长速度 提高了 18 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的提升 B. 城市化的发展 C. 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D. 工业化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1751—1841 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迅速增长明显是工业 化推动的结果,故选 D;人口出生率提升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原因,排除 A;城市化发展是 人口增长的结果,排除 B;大企业发展也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推动,C 项没能揭示人口快 速增长的原因,排除。故选 D。 11.下图 是“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 1938—1940 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 图。据此可知 - 5 - A. 经济危机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 B. 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结构失衡 D. 斯大林体制推动重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苏联三五计划期间的目标基本都没有实现,说明目标制定过高, 脱离实际,即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故选 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 机的影响,排除 A;图示主要反映了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的差距,无法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结构失衡,排除 C;从图示上看不出苏联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 D。故选 B。 12.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 重 上升至 23%;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 40%;一大批发展中 国家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材料反映了 A.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B.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C. 区域集团经济的发展 D. 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 40%;一大批 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可知新兴市场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变化。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故选 B; A 是材料说明的现象,没有反映题意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集团经济的发展,C 错 误; “均衡发展”明显不符当今经济发展,D 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 - 6 - 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 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 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 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 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 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 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值取向。 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 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 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 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 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 “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 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以民为本;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儒法道结合);在继承中发 展(适时调整);利用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强调大一统。 影响:形成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理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 整体意识;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2)理念:崇尚科学理性;强调分权制衡;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 - 7 - 民教育等。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传统 国家治理理念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3)尊重传统;借鉴西方;立足国情;发展创新。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得出历史悠久;根据 “《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得出以民为本;根据“春秋战国时期, 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得出”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儒法道结合);根据“以 “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 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 得出在继承中发展(适时调整);根据“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 社会”,”得出利用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根据“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 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得出强调 大一统。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可从形成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理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 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整体意识;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等角度概括。 (2)理念:根据“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 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得出崇尚科学理性;根据“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 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得出强调分权制衡;根据“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 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得出尊重人的主体 地位;根据“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 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得出保障公民参政自由,发展公民教育等。成因: 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 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等角度概括。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尊重传统;借鉴西方;立足国情;发展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 的力量,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 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也鼓舞了亚、 非、 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 中国必须 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 - 8 - 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 的。按照这一逻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 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1 观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 国情具体相结合。 分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实现了国家独 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 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行 了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 央。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事业,取得了巨大 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华民族也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示例 2 观点: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 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 分析: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暴力学说,并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40 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 主义论》, 标志着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它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指出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要历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并确立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革命有 了这一正确路线的指引,从此加快了迈向胜利的步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之,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一条真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 - 9 - 具体国情相结合,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和人民的愿望,去决定中国应该走什么路。正确处理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共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新中国正 是这些基本经验凝聚而成的伟大成果。 示例 3:观点:新中国的成立,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 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人类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 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统治,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 量,改 变了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新中国成立迅速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开拓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中国成立,还在世界上树 立起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榜样。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以来最重 大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给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 胜利,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 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 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 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得出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国 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 又如根据“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 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得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国情具体相结合。可从以上论点中任选其一引用史实进行论述。也 可以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15.【历史—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意识到建立仓储制度对于救荒赈济的重要性,《礼记》记载: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宋朝灾害频 发,政府和民间都很重视仓储的建立。宋朝虽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仓储,但大部分“藏到州县, 所恩不过市井惰游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则虽饥饿致死而不能及也”,乡村受 - 10 - 惠有限。社仓为弥补此而生,功能较为全面,主要是纾民之急,赈济乡民, 以备凶荒,抑 制乡村中的高利贷。举子仓专司救济因贫困生子不举者,永利仓和均惠、续惠仓均为救济贫 困和在青黄不接及饥荒发生时用于赈贷、赈粜。此外,义仓虽建于城市,但董煟(南宋治荒 名吏)认为其作用应该是赈济乡民,“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乾德三年三 月,诏:“比置义仓,以备凶岁……自今人户欲借义仓粟充种、食……计户赈贷,然后以闻。” ——摘编自陈钟琪《浅析宋朝乡村仓储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村仓储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乡村仓储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1)背景: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来朝灾害频发;仓储的设置多在城市及城市近郊,乡村 受惠有限 措施:设置专门服务于乡村的仓储;扩大义仓赈济范围;实行劝分和赈贷 (2)意义:防灾救荒,有利于民生;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意识到建立仓储制度对于救荒赈济的重要性”得出 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根据“宋朝灾害频发,政府和民间都很重视仓储的建立”得出宋朝灾害 频发;根据“乡村受惠有限。社仓为弥补此而生,功能较为全面,主要是纾民之急,赈济乡 民, 以备凶荒”得出仓储的设置多在城市及城市近郊,乡村受惠有限。根据“社仓为弥补此 而生,功能较为全面”可知措施主要是设置专门服务于乡村的仓储;扩大义仓赈济范围;实 行劝分和赈贷。 (2)根据“纾民之急,赈济乡民, 以备凶荒,抑制乡村中的高利贷”并综合材料内容可从 民生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角度论述宋代乡村仓储制度改革 的意义。 16.2016 年 6 月 4 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提出了美国的新亚太安全观:美国致力于推动在亚 太地区建立“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即各国建立一致目标,共同制定军事计划和训练内容, 最终形成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国际体系以来,一直在实践 这种集体安全机制。 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提议是不可接受的。历史上出现的“集体安全”机制,尤其是一战 和二战之前,但都没有保障集体安全。美国要确立亚洲安全机制,必须是新的安全机制,需 要废除针对第三国的联盟。中国提到“世界大战”的问题,表明中国已经看到这个发展趋势 及其所可能导致的恶果;从战略上说,这个“战争意识”很重要,因为有了这个意识,中国 - 11 - 就可以竭力去避免。从中美的双边经济战略对话可以看出,无论是双边关系、区域关系还是 国际层面,中美仍然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摘编自《郑永年:美国版“安全体系”能够保障亚洲和平吗?》 (1)据材料说明美国版“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实质。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保障亚洲的和平。 【答案】(1)内容:打着“集体安全”的幌子,在美国的操纵下,拉拢一些亚洲国家确立一 致目标,形成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实质: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 位,传播西方的思想与价值观。 (2)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集体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维护安全的作用;美国倡导“集体 安全”的目的是阻止中国的发展,必然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爱好和平国家的反对;如果建立 不针对第三国的安全机制,有可能维护亚洲和平;中美应该畅通渠道,真诚合作,求同存异, 才能真正维护和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发展。 【解析】 【详解】(1)美国版“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在对材料信息进行认真解读后进行综合 分析思考。如依据材料“美国的新亚太安全观”、“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提议是不可接受的”, 说明美国构筑的亚洲“安全体系”是针对中国的。实质:联系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可以想到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 (2)如何“保障亚洲的和平”:联系材料信息可知一是历史上出现的“集体安全”机制并没 有起到维护集体安全的作用;二是中国“提到‘世界大战’的问题”,说明美国提出的“集 体安全”触及了中国的根本利益,反而不利于亚洲的安全;三是联系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 的国家,说明只有两国合作沟通,才能真正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安全。 17.【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侯德榜(1890—1974),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 重化工业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纯碱工业之父”,是世界制碱业权威。受范旭东邀 请, 1921 年,侯德榜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国外优秀的学术环境和高薪工作, 即赴衰贫的祖国,走上了一条艰难创业的中国制碱之路。20 世纪 20 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 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 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选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打破了洋人的技术封锁,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梦想;30 年代,领导建成了 - 12 - 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 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 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 60 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侯德榜写了 10 部专著,近 70 篇论文,在总结亲身实 践的基础上,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一书,1933 年在纽约出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 了深远影响。侯德榜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 培养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 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的一切发明都 属于祖国”是侯德榜的经典名言。 ——摘编自罗明勋《化工先驱侯德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对中国制碱工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德榜体现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答案】(1)技术创新;创办实业;理论总结;培养人才 (2)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勇攀高峰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个人理想融 入国家发展的伟业;孜孜以求、不断突破;培育人才、甘为人梯 【解析】 【详解】(1)根据“20 世纪 20 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 碱厂”得出技术创新,创办实业;根据“写了 10 部专著,近 70 篇论文,在总结亲身实践 的基础上,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一书,……侯德榜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 培养了 很多科技人才”得出理论总结,培养人才。 (2)根据“毅然放弃国外优秀的学术环境和高薪工作,即赴衰贫的祖国,走上了一条艰难创 业的中国制碱之路”得出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勇攀高峰科学精神,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 伟业;根据“0 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 40~50 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 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 60 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得出勇于创新、严谨 求实的学术风气,孜孜以求、不断突破;根据“侯德榜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 培养了很 多科技人才”得出培育人才、甘为人梯。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