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決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集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面对美国霸凌主义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传承力与感染力。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面临无数风险与考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磨炼而出的斗争之坚韧、拼搏之顽强与奋争之理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谓美国施舍的,而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任何恫吓和威胁伎俩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天然质朴的情感。面对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这是再朴素自然不过的情感,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再合理不过的行为。给这样淳朴的爱国主义插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开放、成熟求是的心态。在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同时;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将这种理性成熟的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显然是混淆是非的奇谈怪论。 毫无疑问,面对汹涌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我们更需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情绪宣泄式的非理智“爱国”行为,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行为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的道义形象,彰显中国的坚韧力量,传播中国的积极主张,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霸凌主义的支持。 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是贸易之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认清贸易战的实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力、自力更生的能力与爱国奋斗的动力,做好全方位应战。 (摘编自张彦《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B.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以及坚韧性,顽强性和理性。 C.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而成的。 D.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不仅说明了爱国主义“是什么”,也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破立结合,重点阐释了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 D.文章最后强调要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中美贸易战实质,准备全方位应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从来就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脊梁。 B.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靠侥幸的机遇、他人的施舍,而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的奋斗。 C.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只会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勇气、士气与硬气。 D.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同时应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疫情防控不误春耕。截至5月5日,全国早稻播栽已全部完成,中稻播栽12%,春播玉米巳播种63.8%,全国春播进度快于往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全国6万多个农机服务组织、2000 万台套农机投入春耕,不少农民手机下单,“一站式托管”种地,“ 互联网十春耕”成了趋势。 专家说,“这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快速推广,既是技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什么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通俗地说,就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让农民省钱、省心、省力气。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农业经营规模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当前,全国有37万个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服务组织,涌现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于更好地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它们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宗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对于小农户、小产品、特色产业需要的元化服务供给还明显不足。长远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应当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比如,为适应新的经营模式提供科技推广:为促进产品交换或价值实现,提供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打通关键环节“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外延。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农业生产主要靠普通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主体地位,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一家一户也可以迈向农业现代化” (摘自《农业生产性服务解种地难题》,《人民日报》 2020年5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欧洲一些国家的生活和防疫物资需求比较旺盛,有很多物资选择中欧班列运输。中欧班列3月和4月开行列数4月发送标箱数等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 (摘自《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人民日报》 2020年5月2日,有删改) 材料三: 复工复产后,很多客运公司依然面临着空驶率高、成本倒挂的情况,然而,山西汽运集团晋城公司乘客人数在3月下的快速回升。这得益于他们实行的“公交化”转型。 2016年,公司发现纯班线客运已不适合市场。2017年,晋城市泽州县“一元公交”率先开通,很快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晋城汽运闲置的长途班线车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周边市纷纷开通镇村公交线路。如今,已形成了城际、城市、城织镇村的“公交化”格局。 疫情防控初期,社区封闭,人们出行不便,他们把停运的公交改造成“移动超市”,直接开到小区门口。 一个月后,“晋韵菜铺”上线,没人知道这家生鲜电商竟来自一家传统的汽运公司。与此同时,他们还送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揽了当地主要报刊的偏远地区投递业务。 他们正计划打造电商小镇,快递物流园区等。数十家物流、仓储企业,本地20多家电商、科技公司将入驻其中。 (摘编自《转型,方有转机》,《人民日报》 2020年5月7日,有删改) 4.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山西运城4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2000 多台联合收割机投入“三夏”作业。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组成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义务服务。 B.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紧邻长江的永联村,盛产150多种水产品,村里现在建成了肥米粒乐园、萌宠乐园、作坊街、阳光草坪,农家乐园等主题公园。 C,济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签订青菜头收购保护价协议,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 D.今年4月农行湖北省分行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助力稳产保供与乡村振兴”协议,未来5年支农贷款将净增800亿元以上,为全省农业加快发展注人金融“活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农业现代化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多方面支持,包括科技市场营销、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等。 B.疫情防控期间,有许多物资通过中欧班列由中国输送到欧洲,这使得欧洲一些国家的生活和防疫困难局面得以改善。 C.随受疫情负面影响,但中欧班列A月的开行车次数和发送标箱数,比起3月都增长了30%以上,是难得的逆势增长。 D.审时度势,适时转型,变危机为机会,山西汽运晋城公司的正确决策,将会有助于启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应对困境。 6.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当前各行业复工复产的成功经验。(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儿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儿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儿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 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 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第8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8.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剌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 、《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已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九日置酒 [宋]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B.诗人虽年事已高,性情旷达,乐而忘忧,任凭风吹冠冕,只管举酒言欢。 C.作者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雨过天睛,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15.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 《登高》“ ”一句点明了杜甫忧思不已、浊酒新停的缘由; (2)白居易《琵琶行》以“ ”一句发出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3)苏轼在《定风波》中则用“ ”来警策身受风雨的人在人生归途中要有坦然面对风雨、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4) 韩愈《师说》开篇就立言,劝诫求学之人要效仿“_ ”;(5)《寡人之于国也》揭示了朱门狗彘食人食,但“ _”的社会不公现象,批判当时统治者虐民不仁; (6)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__ _” 一句来警策门客身为一国之臣要公而忘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 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 _的判断, 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决定,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 _ : 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B.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D.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20.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词句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务必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21.阅读下面的漫画,请概括漫画内容,并对此发表评论。(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年6月25日,全网被一张离别留言图片刷屏了,一位来自湖北应城的54岁的农民工因疫情失业而准备返乡时,在常去的图书馆的读者留言簿上写道:“我来东莞十七年,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知) 识惠东莞,(知) 识惠农民工。”东莞围书馆也作出回应:“感谢, 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一时激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随后,在当地人社部门的积极对接下,他顺利找到了一份环卫清洁工作,往后又能常来看书了。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温情互动,就这样得以延续。城市围书馆每天读者留言千千万,为什么这条留言却得到图书馆的及时回应并感动了无数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 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答案 1.B .A项,“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错误,原文是“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可见不断升级的是“经贸摩擦”,舆论战成为了贸易战的一部分; C项,“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一句中“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 D项“最重要的”于文无据,原文是“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是“特别强调” ,并未说 “最重要” 。 2.C本题C项,“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张冠李戴。原文是“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可见,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主要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3.C 本题C项,“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不合事实,原文的表述是“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 4.B (根据材料一第2段末尾的内容,B项是由农业转型为旅游业,不属于农业生产性服务) 5.C (“增长了30%以上错”,经计算可知均增长了20%以上,未达30%) 6. (6分)①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春耕效率,在其他领域也可以推广。②化“危”为“机”,扩展国际合作。从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到国际物资的互联互通,这推动了外贸业发展。③传统企业主动改革转型,创造商机,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走出固有模式,从而获得新的发展。(任答1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7.选B。 A项,“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C项,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项,补叙不对,应是插叙。 8. (6分)答案:①-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②-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③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每点2分) 9.(6分)答案:①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②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③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 分) 10.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意名词、动词、对称性结构、虚词等。语意为: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 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 11. 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C有误。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2. 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 13. (10分) (1)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浑涵光芒、盖、鲜各1分,句意分2分) (2)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酾酒,固,安在各1分,句意分2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 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 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堿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效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 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4.C (解析:“秋晚佳晨”是晚秋的早晨;“日痕”是指太阳光,可见不是描写重阳傍晚的景象。) 15. (6分) (1)太守的“愚”,表现在:满插茱萸,寄希望可以辟邪;与亲友登高,不顾及太守身份,任凭风吹冠冕,斗酒言欢。 (2)评价:①形象:“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豁达开朗。诗人鬓发虽白,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却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良辰美景, 把酒言欢,遍插茱萸,活脱的形象跃然纸上,形神俱出。②风格:尾联以议论概括作结,诙谐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16. (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相逢何必曾相识: (3)也无风雨也无晴;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D 百舸争流: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第一处是说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可以开创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的局面,再结合横线后“奋楫争先”,此处选用成语“百舸争流”。第二处是说把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应选用成语“长治久安”。第三处根据横线后“的判断”可以推断不能为“深谋远虑”,因为“深谋远虑”就包含“判断”的意思,应选成语“高瞻远瞩”。第四处是说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太多了。“擢发难数”是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属贬义词。故应选用成语“不胜枚举”。故选D。 18.D根据括号后面的句子“把培养干部放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可知,战略思想应是“人、 枪、款”,陈述主语应是“陈毅”。故选D。 19.C划线句子 “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存在两处问题,一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二是重复赘余,“缺乏”与“不足”重复。故选C。 20. (5分) [答案] (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 (2)“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改为“希望”; (4)“务必”删去(或“务必使”改为“使”); (5)“目前的”删去(或“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解析] (1)“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别人发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踊跃发言”; (2)“学习成绩差”,在班会上这样评价学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应改为“希望”; (4)“务必”语气过于强硬,应删去; (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21. (6分)内容:漫画反映了部分学生在小长假期间沉迷于游戏的现象。(3分) 评论:打游戏虽然能缓解学习的压力,但不能沉溺其中,不应打破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应以不影响学习为基本限度。否则,有百害而无一益。(3 分) 22 (60 分)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作文材料是一则叙事类的时事热点一一取自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有人物,有完整的事件过程,有明确的事件结果。这类作文一般都是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品味人生百态,思考他人、社会等问题,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在确定立意的时候,注意写作的问题指向是“城市图书馆每天读者留言千千万,为什么这条留言却得到图书馆的及时回应并感动了无数人?”在此,就需要由果溯因,抓住关键点“看书十二年、书能明理、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万般不舍”及图书馆的回应,可得出结论: 1、他酷爱读书,书丰盈了他的精神世界,让漂泊他乡的打工生活有了寄托(就算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还有书籍); 2、一个农民工对知识充满敬畏、对图书馆充满感恩的精神实在可贵; 3、一位54岁的农民工,在繁重工作之余,持续十二年到图书馆潜心读书,这种坚持令人敬佩; 4、 针对留言,东莞图书馆的温情互动也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的温度不只有对高端人才的欢迎,也对小人物充满关照。 参考立意:谈读书(阅读)的意义: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优质的服务是一种温度;图书馆(城市)要让农民工有归属感。 [评分标准] (一)高考阅卷标准查看更多